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霸榜 2017年中國科研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霸榜 2017年中國科研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科研投入】 平均每年以兩位數增長,超過經濟增速。2016年中國研發支出達1.54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2.1%

●【人才政策】 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吸引海外學子回國創新創業,很多歸國科學家成為相關領域領軍人才,並帶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團隊

●【專利申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中國專利申請總量已為全球第一,增量佔全球總增量的98%

2017科技成就——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原型在中國誕生

●「復興號」高鐵以350公里時速飛馳在京滬間,跑贏日本新幹線、法國TGV,中國成為全球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

●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公司對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壟斷格局……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原型誕生,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列車服役,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量子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諸多領域的世界級科研成果湧現……2017年,中國亮出的科研創新成績單讓世界矚目,新時代的創新曲正在奏響。

在這個新時代,正如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所說,中國科學家已從自然科學前沿重大發現和理論的學習者、繼承者、圍觀者,逐漸走向舞台中央。

重視創新 中國民航插上飛翔的「翅膀」

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梅建軍說,2017年中國的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創新成果呈「爆發趨勢」。

2017年,中國科學家拿出了一個個世界級成果: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原型在中國誕生,未來量子計算將打上「中國智造」標籤,為超越傳統計算能力奠定基礎。

「復興號」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飛馳在京滬之間,跑贏了日本新幹線、法國TGV,中國成為全球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

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公司對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壟斷格局,中國民航插上飛向更遠的「翅膀」。

美國《科學》雜誌3月在封面報告,中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成功合成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完成釀酒酵母染色體合成的四分之一工作。

上世紀90年代,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時,中國僅承擔了1%的測序。20多年間,中國科學家對生命密碼從「讀」轉為「寫」,繼美國後全球第二個具備了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其速度令世界驚嘆。

這一年,中國埃博拉疫苗獲批准,可燃冰開採,「海水稻」最高畝產量達620.95公斤……中國在這些領域的進展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有助於人類應對災難性疾病、探索未來能源和挖掘糧食增產潛力等世界性難題。

過去5年,中國將科研創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厚積薄發的中國正逐漸成為全球創新的一個引領者。梅建軍認為,這種爆發的趨勢,跟中國政府對科技的鼓勵政策、對民營經濟的支持、互聯網創新的活躍、年輕一代科研人員迅速成長以及與國際科技界緊密合作息息相關。

持續投入 「神威·太湖之光」連續「霸榜」

世界科技版圖上中國力量崛起,離不開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持續投入,對基礎研究、人才資源以及知識產權的高度重視。

著名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科研近年來快速發展,其背後最重要的因素是有足夠的經費保障和優秀的人才支撐。

中國科研投入平均每年以兩位數增長,超過經濟增速。2016年中國研發支出達1.54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2.1%。

「神威·太湖之光」連續「霸榜」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202台的上榜總數,使中國成為擁有高性能超算最多的國家。這背後是中國投入的超算研發經費佔了全球20%。

中國政府還出台系列政策吸引海外學子回國創新創業,很多歸國科學家已成為相關領域領軍人才,並帶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團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中國專利申請總量已為全球第一,增量佔全球總增量的98%。

「中國的科研創新已開始進入收穫期,」牛津大學技術與管理髮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曉嵐對記者說:「在過去5年尤其近兩三年,科研創新是中國發展的亮點,長期的研發投入和高端人才引進開始顯現成果。」

中國貢獻 「悟空」太空捕捉暗物質蹤影

「蛟龍」深潛馬里亞納海溝,「悟空」翱翔太空捕捉暗物質蹤影,2017年中國科研人員為探索科學的最前沿未知領域也作出了新貢獻。

2015年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開啟了天文發現的又一個新時代。今年10月,多國科學家宣布,人類首次「看到」了雙中子星引力波事件。這個開創性的重大發現,中國團隊貢獻了重要力量。

引力波事件發生時,全世界僅有4台X射線和伽馬射線望遠鏡成功監測到爆發天區,中國的「慧眼」望遠鏡是其中之一;中國架設在崑崙站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也與全球約70個地面及空間望遠鏡一道,在預期坐標內「看到」了引力波。

此外,位於貴州的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實現中國科研又一個零的突破。歐洲航天局局長韋爾納說:「中國空間科學項目處在科學發現的最前沿。」

12月18日,英國《自然》雜誌公布其評選的2017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該雜誌說,潘建偉幫助中國走在了長距離超安全量子通信的最前沿。

這一年,「墨子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中國和奧地利科學家完成了史上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國際量子物理學泰斗、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蔡林格評價說,中國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成就「定會讓愛因斯坦感到驚訝」。

美國《福布斯》雜誌指出,過去西方研發前沿技術時中國只是旁觀者,然而在人工智慧等當前最熱門的科技創新領域,正發生根本轉變。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已不再是簡單地追趕,而是在某些方面正發揮引領作用。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長基思·伯尼特說:「許多最具創新性的項目都依賴與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從實驗室到生產車間,與中國的合作讓我們大開眼界。」

【科技人物】

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洲際量子通信

潘建偉入選《自然》 2017十大科學人物

「在中國,人們稱他『量子之父』。」這是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榜單中,對入選的中國科學家潘建偉的第一句介紹。

《自然》雜誌是全球科學界公認的權威刊物。在這份榜單上,「入選人士都是過去一年裡在全球科學界最具影響力或者說最具重要性的人物。」《自然》新聞特寫代理主編布倫丹·馬赫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感謝新時代,感謝偉大的祖國,」潘建偉通過新華社發表感言說,「吾輩當繼續努力前行,不負眾望!」

依託中國發射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潘建偉團隊2017年實現多項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突破,如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連通北京和維也納的量子保密視頻通話則標誌著世界首次洲際量子通信成功實現。

【科技事件】

我國北斗安全信息播發系統升級

北斗與微信間 實現信息互通

記者19日從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自主研製的北斗安全信息播發系統近日完成升級改造,不僅實現了航行警告在電子海圖上的可視化,還成功實現了北斗與手機微信間的信息互通。

北斗安全信息播發系統於2015年由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研製成功,利用該系統可及時獲取由天津海岸電台發布的最新海上重大安全信息,在遇到險情時可選擇通過北斗終端進行報警,可實現海上北斗終端與陸上手機用戶的簡訊通信。2016年10月1日起面向公眾用戶免費開放。

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通信處處長趙鳳龍介紹說,2017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通過技術攻關,成功對現有北斗安全信息播發系統實現了升級改造。在引入更多船位數據的同時,實現了航行警告在電子海圖上的可視化呈現和應用。當裝備北斗設備的船舶駛入或接近航行警告區域時,系統會自動向其發送北斗預警信息,提醒其關注航行風險及時進行規避和處理,從而極大降低由於信息不暢所造成的航行風險。

同時,該系統還成功實現了北斗與手機微信間的信息互通,陸上用戶通過信息認證後,即可便捷地通過手機微信功能與航行在大海中的北斗船舶建立通信並互傳信息,打通了北斗與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應用間的信息通道,極大地拓展了北斗通信的海上應用範圍。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來源 新華社 編輯 楊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沃爾沃全新XC60帶給你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親愛的客棧》第二季場地已在挑選

TAG:錦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