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連俊——大地偵探
家國情懷
1937年,葉連俊畢業後考入當時的中央地質調查所。葉連俊從1938年到1942年,先後到湖南湘潭和水口山、四川龍門山區、雲南北部、甘肅中南部、寧夏六盤山等渺無人煙的地區,開展了大量的地質調查和研究工作,為這些區域的中國早期地質勘查和研究填補了空白。那個時代的愛國青年們「科技救國」的志向,成為他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動力源泉。
建國後,葉連俊就像一個救火隊長。國家需要治理淮河,他就接受了研究治淮工程地質背景條件的任務(1949);國家建設需要鋼鐵,他就去調查研究臨江大栗子鐵礦和鞍鋼新廠基地質(1950);國家需要修鐵路,他就承擔了天成鐵路路基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1951);國家急需錳、磷、鈾、鐵、金、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他就在成礦理論及應用方面開展研究工作(1953-1955)。為了新中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和需要,他還承擔了放射性礦床和國防工程地質條件方面的研究。祖國的需要就是他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
大地偵探
《華北地區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化學地史》、《沉積礦床多因素多階段成礦說》、《生物成礦作用研究》這是葉老的一部分研究學說。這些讓人讀不懂的字眼,要麼是在訴說著遠古的歷史,要麼是對物質在遙遠地質年代中的發生深奧變化的分析。而葉老就像一個偵探,跨越祖國的大江南北,開展調查研究,搜索歷史遺留在岩層中的各種蛛絲馬跡。
葉老也像個孩子。葉老是愛石頭的,為石頭而痴迷。跟家人一起外出的時候,無論在何處只要有天然石頭的地方,他都會駐足觀察,如果家人不催促他,他甚至會看上半小時。當孩子問他「這些石頭有什麼好看的」時,葉老從石頭的分類、形成年代,到成分、含量,滔滔不絕。
就是在這種好奇與熱愛中,葉老在幾十年的地質調查研究中,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在沉默的岩層中發掘著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歷史。「建築,是凝固的歷史」。而那些亘古的岩層,就是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建造的永恆建築,而葉老的成就就像在破譯一門失傳已久的語言,然後解讀隱藏在這部恢弘巨制中久遠時代的故事。
學界泰斗
葉老從事地質工作以來,先後發表了百餘篇學術論文,10餘部專著,在我國沉積學界、地質學界享有很高聲譽。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和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重大獎項。
《院士心語》收錄了葉老的一句話,「合作乃創新,協作事業興」。葉老是學會活動的熱心組織者和領導者,他擔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及沉積學分會的主任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理事、中國石油學會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北京海洋學會理事長等,他說:「科學的進步是需要大家來促進的,學會在這方面最能起積極作用。學會是團結各部門科學工作者的團體,大家在這裡平等、融洽、愉快地交流學術思想,對每個人都是學習、是提高,所以,應把學會辦好。」
2007年12月2日,葉連俊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葉老一生中既是學者又是教育家,他將畢生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祖國的科教事業。他為黨和祖國的科學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將永垂史冊。
來源:新華網
※1953年12月19日 鞍鋼第七號高爐竣工投產
※1958年11月27日,「躍進」號遠洋貨輪建成下水
TAG:科技名家裡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