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動作IP+「阿里系」資本,《機器之血》能「突圍」賀歲檔嗎?
成龍主演的《機器之血》或許是賀歲檔里最「懷舊」的電影:動作飆車、爆破槍戰、科幻飛船、生化人、火辣美女……從前港式科幻動作片里的元素一樣也不少,它像守著一身老規矩的江湖人,面臨新的電影江湖壯志酬籌,只是不知道迎來的是功成名就還是一地雞毛。
12月22日,電影《機器之血》正式開畫,科幻元素加上成龍動作IP,該電影上映首日票房達到7850萬,成為了賀歲檔首日票房冠軍。但領跑位置隨後被同期上映的《妖貓傳》趕超,時至今日(12月24日),《機器之血》票房1.82億,貓眼預測總票房3.49億。
這個預期成績既不如成龍今年口碑與票房俱佳的《英倫對決》,也與春節檔17.48億的票房冠軍《功夫瑜伽》相去甚遠。目前該電影排片量從首日(12月22日)30.3%下降至21.2%,雖然該電影黃金場佔比仍舊維持在23%左右,綜合票房佔比13.5%,與《妖貓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鼎足而立,但目前電影上座率與豆瓣評分均墊底賀歲檔三部影片。票房還在上升,但看見卻是一派頹勢。
《機器之血》豆瓣評分5.1:如同一鍋猛火亂燉的粥
有不少網友說,《機器之血》敗光了成龍大哥在《英倫對決》里打出的好口碑。到底是不是如此,千人千面,各有所感。但就豆瓣上《機器之血》5.1的評分而言,起碼豆瓣社區上聚齊的電影文藝青年對這部電影是不買賬的。可需要提及的是,上次同樣不被口碑輿論買賬的《功夫瑜伽》,豆瓣評分5.0,但票房達到了17.48億。
回歸到《機器之血》本身,這起碼一部絕對不會讓人睡著的電影。一來這是目前賀歲檔唯一一部3D電影,電影開篇13分鐘的槍戰戲裡要打完1萬兩千發子彈,場面可想而知:彈頭亂射,血漿橫飛,車輛翻轉,彈雨叢林里各種悲壯的爆破聲與槍鳴聲,一番洗禮足夠讓影迷在各種聲效里找回精神,這13分鐘里還穿插著敘述父女親情、交代故事的科幻背景,內容上也不並匱乏。
二來,電影中出現的「火辣美女」,青天白日就黑衣眼線哥特打扮出現的反派生化人軍隊,刺激腎上腺素的飆車戲碼和動作打鬥,偶爾插科打諢出現的喜劇段落,都讓人想起黃金時代的港式動作片,而流水線上的商業港式動作片總是無意中給人心理暗示:這是一部主角一路坎坷但最終勝利的動作爽片。換言之,沒有任何觀影壓力。
賀歲檔里出現《機器之血》就像春節檔里出現的《功夫瑜伽》一樣,未必是你喜歡的,但總代表著一部分人的電影訴求。豆瓣上有網友評論《機器之血》:「當你把傳統的成龍動作喜劇、徐克或王晶深度參與的世紀之交半吊子港產科幻、以及呂克·貝松掛名監製歐羅巴影業出品的快餐片扔到一個大鍋里猛火亂燉,就得到了這部電影:有著無數令人難以下咽的理由——尤其這太空騎師率領蠢朋克軍團的形象設定實在無厘頭——但咀嚼一番後會發現這怪異的味道也沒那麼不堪。」
《機器之血》真正的問題是電影劇本設定與敘事方式里揮之不去的年代感。劇情上切入科幻背景,但目前國內電影市場上科幻電影的處境有些尷尬,科幻元素無法太過深入,特效與場景的搭建顯得力不從心。而《機器之血》科幻背景下衍生出的反派角色與情節總讓人看見好萊塢電影的影子,不管是有再生能力的基因血(《金剛狼》、《死侍》),還是科技心臟與人體結合的生化人(《攻殼機動隊》),甚至是反派軍隊的制服與頭盔、武器(《星球大戰》)……這些設定已經被大眾熟知,《機器之血》的設定並沒有出人意料。
成龍IP有多「值錢」?3.5億元大製作
在電影上映之前,網傳《機器之血》的成本達到了6000萬美元(約4億人民幣),不管是前期美國電影金融公司的完片擔保,北京、台灣、澳洲三地取景拍攝,悉尼歌劇院頂樓的動作戲,還是後期宣傳爆出的13分鐘真槍實戰的槍戰戲,打光一萬兩千多發子彈,用了1700個鏡頭——這些都預示著《機器之血》是部大製作。
成龍動作IP則是電影的一大賣點,但在《機器之血》中動作戲並不十分亮眼。宣傳中一再被提及的悉尼歌劇院樓頂打鬥戲份細節展現並不多,大遠景介紹環境,凌厲的打鬥動作被弱化;反派與主角追捕試探過程中出現的幾個蒙太奇鏡頭也是似曾相識。
將科幻元素與動作片結合在一起,是一種嘗試,《機器之血》的導演張立嘉深知這一點,他也曾對媒體開玩笑說:「我覺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是被毒死,就是香死,它對我來講前者的可能性也比較大。」但《機器之血》背後的資本方對這部電影與賀歲檔有信心,「發行公司已經給了我們很高的票房保底,應該是覺得這部電影夠強吧。」
(張立嘉)
今年賀歲檔戰場回歸到了傳統巨頭,而成龍IP的出沒,像放大鏡一般放大了IP背後的資本效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立嘉提到,《機器之血》除開澳洲拍攝部分的幾千萬退稅,這部電影的實際投資是3.5億。「這是成龍大哥拍攝完《十二生肖》後最大製作的一部電影了。」而成本越高就意味著背後的風險越大。現在電影市場上敢於獨挑大製作的孤膽英雄已經越來越少,合作共贏才是大趨勢。《機器之血》背後出品方達到17家,包括了萬達影視、小米影業、優酷電影等傳統巨頭和互聯網企業,發行方則達到8家。
17家出品方中,合一影業(已併入阿里影業)、萬達影視等7家公司為主要出品方,而小米影業、優酷電影等10家公司為聯合出品方。發行方面,合一影業、阿里影業、淘票票「阿里系」是主控發行。值得注意的是合一影業既是製作方又是出品、發行方。
這樣的布局不難看出《機器之血》是阿里影業今年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在《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電影接連失利後,《機器之血》似乎成為阿里影業在電影市場上布下的一枚重棋,而執行者則是旗下合一影業。
相比起阿里影業接連幾次的滑鐵盧,合一影業在電影市場的戰績要亮眼很多。2015年出品的《萬萬沒想到》完成3000萬成本撬動3.22億票房的案例,參與出品的《捉妖記》票房達到24.4億,而聯合出品的電影包括了《乘風破浪》(票房10.46億)、《唐人街探案》(票房8.18億)等作品,參與制作的除了今年的《機器之血》,還有犯罪嫌疑片的口碑之作《心迷宮》。
《機器之血》背後的資本局
合一影業併入阿里影業則被業界視為是阿里影業補齊自己內容短板的手段之一。而合併也為合一影業打通了新的產業鏈條,2015年電影《萬萬沒想到之西遊篇》除了票房成績,衍生品銷售所帶來的收入也佔到了很大的比例,據悉,《萬萬沒想到》票房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40%,新媒體、衍生品、商務收入佔到了60%。這其中阿里、天貓、淘寶電商平台的合作起了很大作用。這種模式放諸在科幻題材的《機器之血》上或許同樣適用。
而小米影業與優酷電影的入局《機器之血》則被視為互聯網企業進軍電影市場。今年年初小米影業一次急剎車,從從「互聯網電影公司」轉變為「電影投資公司」,今年聯合出品的電影除了《機器之血》還有《空天獵》、《拆彈專家》,2018年還有《唐人街探案2》。小米影業或許為互聯網企業進軍影視內容提供了案例,有資金也未必要撲騰在內容製作上,投資內容也是新路徑。
優酷電影則在電影營銷上有優勢,優酷電影(原合一影業)總裁劉開珞也是《機器之血》的製片人,《機器之血》是優酷電影首次操盤大體量項目。
而在發行方面,《機器之血》互聯網宣發的主要推手淘票票,為該電影進行了大力的票補,《機器之血》的票房成績某種程度上也關係到淘票票在票務市場上的江湖地位。
縱觀全局,賀歲檔里一半江山都有阿里影業與淘票票的影子,除了《機器之血》,《芳華》、《妖貓傳》以及之後的《妖鈴鈴》、《二代妖精》、《前任3》等電影都有阿里影業與淘票票參與出品或發行。而另一半江山則被貓眼佔領,《奇門遁甲》、《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前任3》都有參與出品或發行——這個局面被視為淘票票與貓眼的市場爭奪戰。
淘票票與貓眼上低至8.8、9.9元的票補不斷出現,《機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票補力度相當,《妖貓傳》則配合京東平台進行營銷。但票補並不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新麗電影的CEO李寧曾表示,低價預售,真正起到效果的只有第一天,第二天就會呈現真實的市場情況。
賀歲檔是一個節點。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曾說:「中國電影到了下半場的時間點。500億到1000億的難度比100億到500億的難度要大N倍。」現在是突破節點的時候,至新片湧進市場還有5天,《芳華》還在持續發力,貓眼預測突破10億,《妖貓傳》票房增勢尚佳,《機器之血》與《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稍顯弱勢,這時或許除了宣傳票補,真正到了內容品質與口碑的較量。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跳到賀歲檔,《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能扛起國產犯罪懸疑第一IP嗎
※三年跑成行業第一,D輪融資1.77億美元快看要做漫畫領域的閱文?
※茅盾文學獎加速網文內容精品化,網文下半場除了資本更要靠生態
※「NEW ERA」青年電影季2017頒獎典禮,范偉徐璐斬獲「新浪潮演員」?
※《妖貓傳》上映兩日1.5億,告別《無極》後的陳凱歌能否重回巔峰?
TAG:娛樂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