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無邪:東西問道 A Journey Between East and West

王無邪:東西問道 A Journey Between East and West

王無邪

Wucius Wong

王無邪 ,原名王松基。1936 年生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幼年來港,在香港成長。1961 至1965 年留學美國,獲藝術學士及藝術碩士學位。歷任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行政助理、藝術館助理館長,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席講師等職。1971 年獲美國洛克斐勒三世基金會獎助,寓美國一年,在紐約學習石版畫及遊覽各大城市參觀美術館和藝術院校。1984 至1996 年移居美國,1996 年回港定居,1998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藝術成就獎,2007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2015 獲香港區亞洲文化協會選為年度藝術家,2017 年再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藝術終身成就獎。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兼任教授,及香港特區政府康樂文化署專家事務顧問。

編者按

王無邪先生是當今香港水墨畫壇的代表性藝術家。他早年生於中國廣東,幼年隨家人移居香港。經歷過日本侵華戰爭的苦難歲月,也曾經謫居美國多年,亦是香港設計領域的開創者……種種歷史的機遇和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王無邪廣闊的人生和藝術視野,這對他的藝術實踐構成了深刻的影響。

王無邪喜歡畫「水」,他自認一生也正如「水」一般居無定處,四處漂泊。而「水」循路而下,又是一路奔向大海,永不回頭。鄉愁、家國、東西等等感懷情愫均包涵在藝術家對「水」的描繪之中。王無邪的另一身份是設計教育家,擔當設計教職多年,出版相關專著。設計的思維亦注入到他的作品之中,他會將畫面中的不同視覺元素實驗各種解構與重組,以達到嶄新的可能。因此他的作品相較一般水墨畫更為自由且富新意。王無邪自幼喜好文學,曾立志以作家名世,在港英統治時期以及赴美期間,又廣泛吸收到英、美現代藝術的影響。不同的文化資源共同滋養著藝術家的靈魂,用王無邪自己的話說,他是「以文學作情,設計作理,傳統作魂,當代作眼」,這些成為他「個人追尋的四大支柱」。

王無邪喜歡強調「我是誰」「我能做甚麽」。這種清醒務實的思維方式正是香港人的獨特之處。另外,作為國際大都市,香港又有著獨特的兼容並蓄,東西混搭的文化包容力。因此,雖然極端的西化或固守傳統者均有之,但卻也不妨各走各路,不以出處論英雄。王無邪先生對於水墨的看法也有類似的包容性,他提出「是水似水,是墨似墨,有何不可?」說的何其通透!或許,所謂「可能性」就在「是」與「似」之間吧。

關鍵詞:本土背景 中國血脈 國際視野 非東非西 是水似水 是墨似墨

湖光十六 56cm×140cm 紙本水墨 1990

是水似水,是墨似墨

文_ 王無邪

什麽是水墨畫?從媒介的角度,水墨畫基本上是有水有墨。水與墨之外,也可有色。媒介之使用,必須有工具,工具將媒介在特定的材料表面造成痕迹,所以水墨畫建立四種元素之上,一是溶劑,那就是水,二是顏料,那就是墨,三是材料,一般就是紙,吸水性較強的紙,四是工具,一般就是筆,中國的毛筆。

從中國人一般較保守的立場,水墨畫上承逾千年的中國繪畫傳統,不僅要有水有墨,還得用筆有方,用墨有法,並顯現典雅情懷。筆墨方法,須具深厚書法基礎;典雅情懷,必以文人品味為依歸。中國文化面對西方挑戰,逾百年來,不斷尋求現代化的出路。

殘碑 73cm×41.25cm 紙本水墨 1965

二十世紀不少中國畫家,接受西方繪畫的影響,尤在古典寫實方面,初建水墨畫的新貌。上世紀50 年代末,水墨畫在香港更徹底的突破傳統,發展為「現代水墨畫」,或稱「新

水墨畫」,開拓抽象化的道路,作而同期或稍後,台灣及海外,亦見相近的發展。實驗性的水墨畫,遲至上世紀90 年代,方在大陸冒起。水墨畫進一步的發展,則在擴張其原有邊界,在水、墨、紙、筆四種元素重下定義,挑戰水是否一定是水,墨是否一定是墨,紙是否一定是紙,筆是否一定是筆。

這些挑戰,反映了今日廣泛的趨勢,即在全球化的形勢下,所謂東方西方,再無明顯區分。舊有的東方文明,逾百年來,早已融入相當的西方影響,我們在不斷的跨界。我們的思想知識,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行為指向,我們的品味視野,都不斷跨出原有的界限,而在個別情形,會越跨越遠。

秋韻之二 93cm×93cm 紙本彩墨 1998

從宏觀的觀點來說,視覺藝術創作者,進入創作的行為,目的在於產生藝術實體,或藝術事件,求其創作成果之具獨創性。創作者有意以繪畫形式表現,有意採用水墨媒材,有意從傳統之衍承發展新的路線,有意走向西方主導的當代潮流,都是個別的選擇。藝術成果之不因其為繪畫或不是繪畫,其為水墨畫或不是水墨畫,其為傳統取向或反傳統取向,而定出高低成就。

山. 海. 城 137cm×67cm×2 紙本彩墨 2007

不過,視覺藝術創作者必須知道,「我」如何是「我」;「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我」能做什麽;「我」想做什麽;「我」曾做過什麽;「我」可以做到什麽;「我」定要做到什麽。「我」有何所短;「我」有何所長;「我」有何願為;「我」有何不願為;「我」也有何不能為。解答了這些問題,就會建立自知之明,在藝術創作路途上,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在目前國際的形勢看來,西方的強勢文明漸進入轉折點。東方的文明已告別長期的弱勢。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文化,包括其繪畫傳統,沒有在西方文明衝擊之下潰散。就藝術創作來說,水墨畫畢竟還是一片未經西方藝術創作者充分探索的領域,既可上承傳統以開來,或破舊立新,以跨文化、跨媒材、跨形式墾闢。我們能力之所及,意願之所寄,機緣之所許,在誠心儘力下,必有所成,奠下中國建立新文化新藝術多元多極的基礎。

表現香港人的特點,強調香港人的長處,不以舊為舊,不以新為新。香港的視覺藝術創作者有本土背景,有中國血脈,有國際視野;不中不英,非東非西,在跨界環境中成長。不受任何成見羈絆,有容乃大,這就是香港人的長處。香港人創作水墨畫,半世紀前,曾領先做到什麽,在此新世紀中,我們應能再做到什麽?是水似水,是墨似墨,是紙似紙,是筆似筆,是畫似畫,有何不可?

以上為圖書精彩內容節選,欲了解完整內容,

歡迎購買圖書觀看,現火熱發售中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正式開始發售

  • 一本以亞洲範圍為核心的當代水墨文獻圖書

  • 400多頁彩色高清特種紙印刷,帶來全新閱讀感

  • 收錄亞洲最富代表性的17位批評家與30位藝術家

  • 本書以獨立視角重新解讀「水墨現代性轉化」

  • 採用繁體中文呈現,中國內地,港台地區同步發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當下的遠行」劉永琨的紙本作品
許劍龍:當代藝術市場的文化策略

TAG: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