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擁有正信正念要靠十善業

擁有正信正念要靠十善業

我們人最大的錯誤就是忘記了別人對自己曾經好過的時光,而整天想著自己受到傷害的痛苦,其實這就是修養不夠,學佛還沒有學到家。希望大家滿腦子都是別人對你的好,滿心都是對別人的感恩,把自己的心牢牢地放在佛性上,這樣你的每一天就活在佛道當中。(掌聲)我們要學菩薩的內心,要學會不嫉妒,心中要很坦誠,言語要中肯,要給別人默默帶來關懷和祝福,那就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T長經常想著你們:「哎呀,他們飯吃了嗎?他們住在哪裡啊?下雨了,他們有沒有傘啊?」這些都是心的布施,一定要懂得關懷別人。大家知道,甲型流感疫情最近在印度捲土重來了,印度的衛生和家庭服務部最新公布,今年印度全國已經有34000例甲型流感病例,已經有1741人死亡。英國今年已經遭遇多起恐怖襲擊,造成數十人遇難。就在前天,倫敦一個地鐵站又發生了爆炸,造成5個人死亡。所以平安就是福,好好地念經學佛,那就可以換來無盡的心靈的寂靜和安寧。(掌聲)

要想擁有快樂的人生,不要盲目地追求、在追求當中活著。如果一個人整天想追求,就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怕失去,得不到了又難過,所以人會很痛苦。靠著學佛人的真誠相待活在這個人間,你就會很快樂。T長跟大家講,要得到幸福的人生,不要靠著別人的施捨,要靠自己的精進努力去爭取;要想獲得法喜,不是求助於未來的擁有,而是要獲得當下的解脫。(掌聲)

一個人在人間要行持正法,正法必須要有正信正念。什麼叫正信正念?比方說,把別人經常往好的地方想,相信別人一定不會做對自己不好的事情。經常用正的意念去想別人,就是正能量,正信正念就是學佛和為人處世的一個基礎。(掌聲)很多人說:「我靠什麼獲得正信正念呢?」T長告訴你們,擁有正信正念要靠十善業,十善業就是經常要做好事,動好腦筋、好的行為,你們都可以靠十善業得到正信正念。

擁有正信正念需要增長智慧。為什麼很多人有智慧,而有些人就沒有智慧?智慧怎麼來的?能夠守戒的人就有智慧。別人去貪了,你不貪;別人打架了,去爭鬥、去瞋恨,去做那些爛事,你不做,你守戒,那你就比別人有智慧。舉個簡單例子,別人說:「去吸毒吧,像神仙一樣。」你有智慧,靠什麼?守戒,你不去犯戒,你守戒,你就會有智慧。擁有信心,從精進努力開始,用自己本性的覺醒來出離自我的習氣。(掌聲)

在歷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道元禪師,九歲就能解讀《俱舍論》,當時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法師。當時有很多的將軍也到鎌倉去請他講法。這個年輕的道元禪師,他的口才和禪法征服了很多人。道元禪師向大眾說法有一個理念,他認為一個人學佛要專註一心,學佛人要靜得下來,打坐就是禪修的根本所在。

但是別人對他的這些做法有所懷疑,說他根本不懂禪法,只是一個粗魯的門外漢。於是,有很多輕慢的學僧找到道元。大家知道什麼叫輕慢嗎?輕慢就是比較高傲,輕視別人。他們找到道元要跟他辯論如何才是修禪。道元禪師給這個學僧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將軍去打獵,有一天在山裡遇到風暴,馬上就要狂風暴雨了,他找不到回去的路。於是,他充滿焦急恐懼地在山裡到處奔走,生怕暴風驟雨把他卷落山崖。他東走走西走走,想找一條出路,在黑暗的山谷里到處亂走。大家知道,在暴雨來臨之前整個山谷漆黑一片,最後他不慎掉下了懸崖,在天亮的時候才被前來的士兵找到,那時候將軍幾乎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事實上,暴雨並沒有下得太久,當時天也快亮了,其實將軍當時完全不必急於下山,他只需要在原地附近的山洞裡避一避雨,待天亮的時候再下山,他就不會掉到懸崖里去了。但是這個將軍馳騁疆場,性情急躁,耐不住內心的暴躁,著急回到山下的軍營,怒火中燒,便迷失了方向,本來路就在眼前,他卻慌慌張張地走到了懸崖的那個方向。」道元禪師講到這裡問那個學僧:「你覺得將軍為什麼會迷路?」學僧看看道元禪師說:「因為將軍性情急躁,心氣浮動不可安置,所以才分辨不清道路,以致失足掉下山崖。」這個時候,學僧才明白道元禪師講這個故事的原因。

原來我們在人間都是迷路的人,我們有時候看見眼前的黑暗和暴雨,讓我們心煩氣躁、煩惱擔心,不能安心地考慮事情,所以我們會分不清各種各樣的狀況,以致我們在人間的道路上倉促地東碰西撞,迷失自己,釀成了人間一個又一個自我的悲劇。

學佛人要懂得,當我們覺得自己分辨不清道路的時候,當知道我們已經迷路的時候,尤其在沙漠中、在人間的生活中,千萬不要到處亂走,我們需要的是讓自己的心停下來休息一下,讓自己安定下來,慢慢地辨明方向再開始走路,這才是你最佳的方法啊。(掌聲)——2017巴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行善緣 的精彩文章:

佛陀說,世間有四件事情不能永久保存
一個人在世界上想成功,就靠這兩點
學佛人要在每天在念經、許願、放生的時候,看到希望

TAG:善行善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