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火頭金剛宿世淫慾心重 經佛陀指點化為智慧火

火頭金剛宿世淫慾心重 經佛陀指點化為智慧火

文/耀行法師

「貪」,染著五欲之境而不離。例如貪愛貪慾等。又作貪慾、貪愛、貪著。略稱欲、愛。

在唯識論六曰:「云何為貪?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

具舍論十六曰:「於他財物惡欲為貪。」

瑜伽倫記七上曰:「貪之與愛,名別體同。」

大乘義章二曰:「愛染名貪。」

同五本曰:「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大日經經疏卷二云:「云何貪心?謂隨順染法者,謂染著前境,即是污染凈心;若能觀察貪心實相,得以對治此心。」

烏芻瑟摩梵語,譯為火頭金剛,又有名為穢跡金剛。是密教大護法之一。以宿世淫慾心重,經佛指點,化多淫心為智慧火,火光三昧成就而得名火頭金剛。

唐代的《一切經音義》卷36:除穢忿怒尊,舊譯名不凈金剛或名穢跡金剛,並拙譯不正,有同毀罵聖者,其實義不然。或名火頭金剛,亦非正譯。梵云:烏芻澀摩,義譯云:焚燒穢惡。此聖者,以深凈大悲,不避穢觸,救護眾生,以大威光,猶如猛火,燒除煩惱,妾見分別垢凈生滅之心,故名除穢。又梵名:摩賀么羅,唐云:大力。以大慈力,猶如熾火,燒除穢惡生死業,故名大力。

在宋代的《續一切經音義》卷7也說:烏樞瑟摩,梵語:或雲烏芻沙摩,舊譯云:穢跡金剛,此言有失,似毀於聖者。也新翻為:除穢忿怒尊。謂:以金剛慧,現威怒身,降伏難調穢惡有情故。

在《楞嚴經》中,烏芻瑟摩作為金剛密跡,自述開悟因緣:「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烏芻瑟摩說他久遠劫前,貪慾的習性很重。試問我們娑婆世界世界的眾生,哪個貪慾心不重呢?

佛陀教我們過午不食,不索取美味,不食眾生肉,不吃蔥蒜等五辛菜,不塗香,不戴香花蔓,不觀歌舞技樂,修白骨觀,不凈觀等等,就是從生理和心裡兩方面來對治我們的貪慾習性。

這是一種對治法,是盡量的避免貪慾的種子不起現形,而不是從正面正視貪慾心的本質是什麼。還有些人修白骨觀,修到最後,縱觀白骨也風流,社會上也有戀屍癖的人。正是顛倒妄見,不明白貪慾的根本。

空王佛就告訴烏芻瑟摩,你貪慾心這麼重,那你要小心了,因為「多淫人成猛火聚。」當人們淫心初動時是煩惱火。淫事正行時是惡業火。淫報之時是果報火。三障火生。

也正如佛陀在《楞嚴經》中說:「淫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淫,同名慾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可見我們這些沒有離欲之人一個個都是大火坑,而這大火,究其根性與佛性是無二無別的。

所以,空王如來教烏芻瑟摩觀的正是這個火大,讓他最自己最重的習性上來修:觀百骸四支中火大,即是觀身。察其皆由淫心熾盛所發,即是觀心。烏芻瑟摩就依著自己多淫之性來諦觀火大,身心暖觸,火觀既成,淫心頓息。

火氣不能外泄反以資益精神,凝聚於內不泄於外。如世間的少欲之人多是身輕體徤,即是「神光內凝」之驗。中醫云:精滿不思欲。今既神光內凝,自應慾念永銷,化多淫心。

淫心熾盛必至痴迷燥熱。淫心既化,自應轉痴迷作智明,變燥熱為慧。照耀性地焚燒惑薪,所以說,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淫心已息,而不成業火,證得無礙。雖有淫慧二火,總由性具而有。

所謂:「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凈本然,周遍法界,循業發現」。所以淫慾也成猛火聚。觀行也成智慧火。神光智火融於藏心,周遍法界。

六祖云:「凡夫即是佛,煩惱即是菩提,前念迷即是凡夫,後念悟即是佛。前念著境即是煩惱,後念離境即是菩提。」

徹悟禪師云:「全大火聚是清涼池,非離火聚別有涼池;全清涼池是大火聚,非離涼池別有火聚。」

當貪慾心凈化,貪慾心也可是佛心,佛心是由貪慾心凈化而成,可見從貪慾心頓破凈化,當下即是佛心現前之際,不離當處即見自性佛。何以故?性無二故。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我是佛弟子 我能過聖誕節嗎?
圓瑛大師:一句佛名 具有不可思議神力
對煩惱不能說「隨便」 要有法門除掉它!
請不要把「慳貪吝嗇」當「節儉惜福」
一誠長老:你有菩提心 哪裡會有煩惱?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