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深刻的「顯擺」叫舊物獵人!如果你厭倦了舊物,就厭倦了生活

有一種深刻的「顯擺」叫舊物獵人!如果你厭倦了舊物,就厭倦了生活

即便是搬家,

但因為我們總用一套老傢具,

就不會有陌生感,

而是有一種落地生根的感覺,

一下子覺得這個地方

似乎已經住了很久。

所以還是要買一件好的老貨,

能用一輩子。

——Karen

Karen

一個地道的北京人,

當還是十幾歲的小丫頭,

她就莫名地鍾情老物件,

就算買不起,

也要天天去看人擺地攤,

總是擠在一堆老頭老太中間湊熱鬧。

後來遇上先生多吉,

更是一拍即合,

當初還是上班族的時候,

倆人一有空

就去潘家園遛彎淘舊物。

曾經看中一台老風扇,

當時要價兩千多,

兩人感覺特別貴,

但實在喜歡,咬咬牙也給買了。

很長一段時間,

夫婦倆都處於一種見了心頭好,

就猶如「打雞血」的狀態。

因此,最初對於舊物,

他們是不捨得轉手的,

都要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喜歡的心態是有一個過程的,

我們一開始是惜物,

覺得這東西我是不賣的,

也不會給別人,要永遠留著。

但後來見得多了,

就會變成另一種心態,

雖然喜歡,但並不想擁有,

見過就很好。

就像很多人說的,

如果你愛它就給它自由,

如果誰需要就轉給他。」

先前在泰安路,

夫婦倆開了一家古董店鋪,

因為一些原因關閉之後,

他們把一家一當的寶貝都搬到了家裡。

在Karen的家裡,

幾乎所有的傢具、擺設,

用的都是他們從世界各地

淘回來的舊物、古董。

無論是書房、卧室都毫無違和感,

幾乎是融為一體,

如果不仔細看,

你或許以為那些都只是日常用品。

因為這些老物件並不是

完全被獨立地陳列在柜子里,

而是可以實實在在地被用在生活中,

老物件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功能性。

「我們收的老物件,

首先要是我們喜歡的,

其次也要適合家裡,

你可以理解成是體驗式銷售,

但並不是為了顧客,

而是主觀為了自己的體驗。」

在一般人看來,

做舊物生意,難免有庫存壓力,

很多人問Karen為什麼不租庫房,

她的回答很讓人意外,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積壓,

有我們家就可以了,

只要租個漂亮大房子,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放在裡面。

接觸這一行七八年了,

有人稱他們為「舊物獵人」,

Karen覺得很貼切。

因為深愛舊物的兩人,

總像「獵手」一般遊走於

北美、歐洲、日本、泰國等地

尋找理想的「獵物」,

然後統統搬回家,收藏起來。

另外,他們對於發現舊物的美

具備高度敏感,

「其實光看一樣東西,

有的人看不到它的美,

但我們倆的特點是,

我們能看到,再拍攝出來,

讓大家看到。」

之前開店的時候,

他們也會在店鋪里陳列出來,

讓大家覺得,

「哎,原來這個東西這麼好看。」

對於舊物,攝影和陳列

在Karen看來是非常重要的,

而國內在這方面尚有欠缺,

讓她覺得有些可惜。

Karen喜歡的舊物,

可以沒有出處,

可以沒有銘牌,

也可以沒有LOGO,

這些都無所謂,

但最重要的是要美,

「好看的東西看一眼就能發現,

美是唯一的辨別標準。

這種感覺,

她曾在倫敦逛舊物店時,

非常感同身受。

Karen曾在一家店裡

看到一套狩獵杯很精緻,

年代是1950年的,

算是VINTAGE比較新的東西,

也不知道是什麼人製作的,

但一套就開價兩萬,

「他們的出價標準就是『美』。」

Karen眼中的舊物,

同樣不需要有通俗意義上的價值,

「什麼證書、名人簽名這些我都不看,

我就是看好不好看,

所以我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就會賣得特別貴。」

「行走城市,

幸運的是遇到一種店,

開店只為展示自己的美學修養,

炫耀自己的藏品,

實現個人博物館的願望,

賣貨並不是店主特別關心的,

他們隱藏在多元化城市的某個角落,

靜等著有緣人駐足觀賞並驚嘆。

想想,我們每個人心裡

都有這樣一個店,

是隨著心跳呼吸而成就的

藝術品、個性生命的外延,

那真是一種深刻的顯擺。

倫敦行帶給Karen強烈的共鳴,

這也是她的理想狀態。

說起國外的舊貨市場,

Karen格外懷念泰國的

Train Night Market,

這個市場的舊物都偏工業,

曾經非常痴迷工業類舊物的兩人,

最多的時候,一年去了十幾次,

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因為這個市集就像個大派對。

基本是傍晚六點開始,

一直到半夜一兩點,

裡面不但有各種小吃,

還有彈琴唱歌的小樂隊,

很多人擺攤更像是來展示,

並不指望賣出多少,

是一種愉快的生活方式,

互動交流和娛樂的消遣。」

「舊物,簡單來看

可能只是個人喜好,

但從深刻的立意來講,

其實是一個城市的基礎,

人的精神基礎。」

Karen笑說,

最初之所以舉家搬遷,

從北京來到上海,

是為了躲避霧霾。

但現在卻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

這裡有適宜的氣候,

豐富的人文和迷人的歷史,

都成了Karen的心頭好。

來到上海,

Karen也搬了好幾次家,

但總搬不出舊時的「法租界」這一帶,

也正因為這裡舊得很迷人。

「即便是搬家,

但因為我們總用一套老傢具,

就不會有陌生感,

而是有一種落地生根的感覺,

一下子覺得這個地方

似乎已經住了很久,

所以還是要買一件好的老貨,

能用一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到了感慨今夕是何年的時節,一張有年代感的留影,還得請老師傅出馬
一張高顏值的餐桌,讓人恨不得把餐桌都吃下去
彷彿撕了這一頁,日子才能過得準確、明白
用30%的中性風,透露出你恰恰好的「男友力」

TAG: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