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克里米亞戰爭 05–英國人無所作為

克里米亞戰爭 05–英國人無所作為

上篇《緬希科夫的使命》裡面,咱們說到英國大使館臨時負責的羅斯上校,命令地中海艦隊立即派軍艦到土耳其海域,為蘇丹撐腰。不過當時通往倫敦的電報線路,只鋪設到貝爾格萊德,到君士坦丁堡這段還需要其它聯絡方式,於是羅斯趕緊派海軍軍官約翰?海(John Hay)坐蒸汽船黃蜂號(Wasp),把信件送出去。

皇家海軍很少接到使館臨時代辦的命令,駐馬爾他的皇家海軍分艦隊司令是詹姆斯?惠特利?鄧達斯(James Whitley Dundas)爵士。鄧達斯是拿破崙戰爭時代的老兵,他說他得聽從海軍大臣的命令,也就是要讓海軍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James Graham)爵士給他下命令。格雷厄姆接到鄧達斯的報告,馬上問外交大臣克拉倫登這是怎麼回事兒?克拉倫登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按說調動軍隊這件事也不是內閣能隨隨便便做出決定的,首相阿伯丁伯爵希望等到大使斯特拉特福子爵到任,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阿伯丁首相還是相信沙皇的說法,對羅斯的擔憂不以為然,於是3月15日告知鄧達斯命令取消。只有法國決定採取行動,應文森特?貝內代蒂的請求,3月25日法國艦隊離開土倫港前往土耳其,支持法國在土耳其的立場。

詹姆斯?惠特利?鄧達斯爵士

羅斯請求派軍艦的事情3月29日傳到聖彼得堡,英國大使西摩立即被招到俄國外交部,內斯爾羅德情緒激動地要求英國大使解釋一下,英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西摩解釋說羅斯當然有權提出請求,但是英國政府不是沒有同意嗎?4月5日羅斯命令被取消的新聞見報,內斯爾羅德的心情平復下來。接下來的幾天內斯爾羅德和奧爾洛夫一再說明,俄國在土耳其完全是和平使命,緊張局勢都是拿破崙那廝造成的,那傢伙在各國之間挑撥離間,想在土耳其渾水摸魚。

儘管沒有把軍艦弄到土耳其,羅斯的這一番折騰確實讓海軍關注到了土耳其。以往法國海軍一直是英國海軍的頭號假想敵,英國海軍的策略是保持強大海上力量,保護全球貿易通道,特別是控制英吉利海峽。1840年代法國重新崛起的時候,皇家海軍相應制定了「瑟堡」戰略,就是一旦開戰,就立即攻擊法國主要海軍基地,把法國海軍消滅在家裡,讓他們任何跨海入侵英國的想法都胎死腹中。現在,格雷厄姆爵士和他的幕僚們,十分不情願地把目標轉向近來開始膨脹起來的俄國。為此格雷厄姆爵士制定了一個俄國版的瑟堡戰略,格雷厄姆相信這種戰略取得勝利付出的代價最小。策略就是,一旦開戰,海軍就在塞瓦斯托波爾殲滅俄國黑海艦隊,這樣一來掃清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威脅,二來打開了入侵俄國南部的大門。與此同時,在北部打擊芬蘭灣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這一行動既可以直接威脅聖彼得堡,同時也可以吸引瑞典加入同盟國一方。格雷厄姆爵士認為任何衝突都會是海上戰爭,目標首先就是摧毀俄國艦隊,就像內斯爾羅德估計的那樣。

海軍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

羅斯的舉動也改變了俄國人談判的節奏,意識到可能遲則生變,緬希科夫加快進度,力壓土耳其接受全部條件。這時候又出了個錯,預計用來談判高加索劃界的地圖落在敖德薩了,但這只是個小問題。英國人沒派軍艦的確讓土耳其人有種萬念俱灰的感覺,緬希科夫又適時地向土耳其人透露了俄軍的準備情況,簡直讓土耳其人崩潰。不過儘管土耳其人已近絕望,但是俄國人也沒能快刀斬亂麻拿下他們想要的條約,原因?原因一是土耳其人工作效率比較低下,另外,土耳其人還心存一絲幻想,法國人這不是派艦隊來了嗎?英國人也不會坐視不管吧?土耳其人民的老朋友斯特拉特福爵士已經在路上了,他來了或許就不一樣了呢,是不是?

斯特拉特福現在在那兒呢?3月17日斯特拉特福離開巴黎,6天後到達維也納,會見奧地利外交大臣波爾-紹恩施泰因(Buol-Schauenstein),4月5日終於抵達君士坦丁堡。應羅斯的要求,蘇丹按照歡迎緬希科夫的禮儀迎接了他的到來。斯特拉特福爵士受此禮儀當之無愧,他還帶著尚方寶劍來的。英國內閣授權他在俄國威脅君士坦丁堡的情況下,「請求指揮英國地中海的軍事力量做好準備」。現在形勢大變,形勢向羅斯希望的那樣走著。

英國駐土耳其大使斯特拉特福爵士

蘇丹期待斯特拉特福前來救命確有道理,斯特拉特福是英國政府中鐵杆「挺土派」,認為必須力保土耳其不至崩潰。土耳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經濟上土耳其政府也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崩潰必然會損害英國的商業利益。至於土耳其的專制令英國民眾討厭,斯特拉特福認為可以通過敦促土耳其蘇丹進行改革,改善政治制度來解決。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總是附帶大把的政治條件,粗暴干涉土耳其內政!對於斯特拉特福的看法,一開始阿伯丁伯爵不置可否,俄國人都說了對土耳其沒有戰爭企圖,只是想要土耳其履行對聖城的承諾,看起來沙皇的確忽悠住了英國首相。得到緬希科夫施壓土耳其政府的消息後,阿伯丁開始警覺起來,儘管他不喜歡蘇丹和土耳其政府,但是他也覺得不能讓土耳其崩潰。無奈阿伯丁政府是個聯合政府,聯合政府的意思就是各派妥協的產物,在政策制定上必然處處掣肘。內閣里通常難以達成一致,於是更多的時候只能是觀望,而不是採取什麼實質性的舉措。或者可以說政府採取的是一種綏靖政策,妥協,靜觀事態發展。

然而事情的發展很快就讓阿伯丁政府難以置身事外了,俄國人在土耳其的所做作為,讓反俄情緒在英國公眾中漸漸開始成為主流。民主制度下的民眾,對專制獨裁政權本身就有一種反感。對普通的英國公眾來說,土耳其是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家,只知道土耳其是穆斯林對基督徒不好,別的就知之甚少。而俄國1848年鎮壓了匈牙利起義,流亡的匈牙利革命者1851年10月到達倫敦,對公眾發表了慷慨激揚的演講,控訴沙皇的暴政,這一下子讓沙皇在英國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極其負面。俄國鎮壓了匈牙利人,現在又來恐嚇土耳其人了,有些媒體開始批評政府,說瞧人家法國人都敢主持正義,派軍艦到土耳其去扶助弱小,英國政府太沒有正義感了。

主流大報《泰晤士報》(The Times)倒是挺政府派,連篇累牘發表文章支持政府的綏靖政策,覺得土耳其這種腐朽政權早點兒完事兒乃是人民大幸,這讓英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的人很生氣。斯特拉特福跟外交大臣克拉倫登抱怨,說現在正值敏感時期,咱們這時候需要力挺蘇丹,不能讓蘇丹倒向俄國人一邊,跟俄國人再簽個那種不利於英國的協議。如果《泰晤士報》天天罵蘇丹罵土耳其朝廷,讓俺們還咋開展工作?外交大臣說我有啥辦法?政府又管不了報紙,媒體不姓黨。

英國外交大臣克拉倫登勛爵(Lord Clarendon)

由此蘇丹大臣阿里押寶英法,而他的同僚里法特(Rifaat)帕夏還得繼續同俄國人周旋。

那讓英國人忐忑不安的俄土談判,到底是怎樣一個情形了呢?請看下篇《陷入僵局》。

歡迎關注草根的公眾號:永遠的草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遠的草根 的精彩文章:

克里米亞戰爭 04–緬希科夫的使命
克里米亞戰爭 02–英法的態度

TAG:永遠的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