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度神片,世界上只有1%的人願意看懂它

年度神片,世界上只有1%的人願意看懂它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一個是當今好萊塢最瘋魔的導演,一個是當今好萊塢最貴的女演員,兩人聯手拍出了2017年度神片《母親!》。

如果《至暗時刻》是用油畫般的質感還原歷史關鍵時刻的大人物,《母親!》則是用烈焰與鮮血描繪出一個絕望的寓言。我念念叨叨給好幾人推薦此片,但我知道,它不會受到更多人喜歡。

《母親!》有別於所有主流電影,它黑暗、隱晦、瘋狂、絕望,緊張的鏡頭語言密不透風,觀影全程都只能揪心來形容。它註定只會吸引那些注重電影意涵、演員演技的觀眾。試圖在本片中找到太多娛樂性的人,都會趁興來,敗興歸。

正片的第一個鏡頭就令人非常不適,熊熊烈火中,一個女人被燒的面目黑焦,化為灰燼前,她流下兩行淚水。接下來的情節似乎與第一個鏡頭完全脫離關係——Mother和Him住在與世隔絕的別墅,Him寫作,Mother當全職太太,生活波瀾不驚。

正當你以為它是一幕生活劇時,一個莫名其妙的男人突然造訪,Mother的私密空間被侵擾。隨後更多人湧入,兩個人的伊甸園被外來者攻陷。當你以為這是一個鳩佔鵲巢的恐怖片時,又發現本片根本與恐怖無關。它似乎隱藏著某種更深刻的隱喻,搖晃的手持鏡頭,Mother惶惑不安的眼神,以及隨Mother心情保持同步律動的房子,都分秒地不停地抓著觀者的心。

當你看到中段時,你開始不去想《母親!》究竟想要表達什麼,你只想接下來會有怎樣匪夷所思的情節,直到最終的暴虐和混亂,狂卷而來,直到你發現原來這個故事在一遍一遍輪迴。

它在隱喻宗教、兩性、政治,甚至它就是一部抽象版的人類毀滅史。有了這麼的覺悟,影片中近乎瘋狂的、昭然若揭的暗示,便令你感到一陣絕望。

第一層絕望來自故事中最易於理解的部分:兩性(婚育生殖)。

即使非女性觀眾,片中粘稠的焦慮感也會讓你喘不過氣。這種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焦慮感完全來自於女主角mother。短鏡頭加面部特寫記錄了她無處不在的焦慮。mother起床發現丈夫不在,不安;有人進入她的生活,mother煩躁不安;丈夫的盲目和武斷,更令mother不安。備孕期的緊張和對配偶的行為的擔憂,使得mother隨時被焦慮圍困,直到受孕成功,心靈方才恢復片刻的寧靜。

她試圖與丈夫分享孕育新生命的喜悅,可是丈夫卻沉溺於自己的事業,對於孩子似乎並沒有那麼上心。在自然界,雄性動物在完成基因傳遞前一直很焦慮,一旦受孕成功,他們就將注意力重新回歸到自己,並成功把生殖壓力轉移到雌性身上。

現實生活中,很多男性忽視妻子的生殖壓力,使她們無時不活在焦慮和恐慌當中。當Him不斷將精力傾注於外部事務,忽略掉妻子的感受,mother對他的信任就越來越少。但即使如此,兩人的生活依舊可以繼續,直到愛慕虛榮的Him把外部危機引至家中,最終讓兩人的情感危機爆發。隱忍的mother對婚姻生活展開絕望反擊,怒投火海。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部反婚電影,女人看完就不想結婚了。但我覺得,以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野心和才華,他不至於用這麼冗長的鋪墊去討論一個如此狹隘的問題。他若想要表述女性在婚姻中的焦慮,起碼有十種把人推到絕望邊緣的真實情境。想一下他的代表作《夢之安魂曲》《黑天鵝》便可知其功底。

所以,《母親!》關於婚姻的隱喻只是埋在劇情里的一個元素,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更想表達的大概是他對人類物種(人性)的絕望和對人類痛苦的悲憫。

第二層絕望來自宗教的隱喻:神對人類的詛咒。

《聖經》說耶和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給亞當做妻子。「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但神也無法阻止人類的罪惡。夏娃經不起蛇的誘惑,偷吃了伊甸園的蘋果,受到了神的詛咒。之後,亞當和夏娃生了該隱和亞伯,兄弟相爭,該隱打死亞伯。

《母親!》的前半段其實就是在講創世紀的故事——一個突然拜訪的叫Man的男人,他肋部有傷(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一個突然來臨的叫Woman的女人,號稱是Man的妻子,他們因為好奇打碎了男主角的寶石,並在屋子裡交媾,隨後誕生了兩個相互殘殺的兒子。然而,奇怪的是,男主角不但沒有趕走這個擾人的家庭,還邀請他們到家中舉行葬禮。

是什麼樣人能收留亞當和夏娃呢?當然是上帝。Man也罷,Woman也罷,都是上帝Him的產品。即使他們展示出罪惡的一面,Him仍然會收留他們。

那麼,mother又是什麼人呢?是聖母,是上帝創世時被定性為真、善、美、和平、奉獻等美好品質的象徵,也是上帝認為世界存在的必然前提。

可是,造物主也不能阻止人類的邪惡,夏當和夏娃的後人們充滿慾望,他們貪婪、自私、狡詐、狂熱、冷酷無比,闖入上帝的伊甸園,偷搶淫掠,肆意破壞,用上帝給的一點點智慧創立宗教,收納狂熱信徒,繼而自以為真理,屠戮那些不願同流合污的人。他們用擁護的名義屠殺,用信奉的名義作惡,電影中象徵聖子的嬰兒被獻上祭台,聖母mother被褻瀆,她所代表的真、善、美、和平等美好的事物被罪惡的人類破壞。

於是,在最後一刻,絕望的mother毀掉了家園,殺死了所有人類。

但又能怎麼樣呢?人類的命運周而復始。聖母也不過是上帝的棋子,聖母耗盡心血,最後還要被上帝掏出心臟,重新開始下一次輪迴。因為,人類需要真、善、美、和平,雖然這些美好抵不過人類自身的罪惡,可即使是上帝,也無法改變人類命運的輪迴。

當然,電影的後半段也可以看做是隱喻歐洲難民政策。男主角Him代表盲目獻愛心的白左,mother代表著保守的右派,而被男主收留到家裡的人群,代表著難民,由於「白左男主」不聽「右派女主」的意見,家園最終被這些人搞成廢墟。

也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真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怎麼能展示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探索人性的野心呢?從代表上帝的男主角啟動伊甸園,到伊甸園毀滅重啟,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在電影中只用了「三天」的敘述時間(希望我沒有記錯),他顯然沒有想去表達一個具體的問題,也沒有想要表達某一個具體的人物困境,電影是用基督教的故事隱喻了人類的誕生和毀滅。

其實,達倫·阿倫諾夫斯基並不是第一次表達對人性的態度,《夢之安魂曲》的角色,每個都想讓自己變好一點,卻無一不陷入墮落的深淵。在他另一部宗教電影作品《諾亞方舟:創世之旅》中,除了主角諾亞,人類沒有一個好東西。上帝對這樣的人類很生氣,要用一場大洪水清洗所有罪惡。而《母親!》只是進一步表達了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對人類的態度。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這部電影並不難理解,只是作為一部沒有明確指向的電影,普通觀眾會在觀影中途就退出了,也就失去了深度了解的機會。有幸能看完電影的朋友,相信在思考影片的意涵時,也會被大表姐完美的演技和影像本身所呈現的張力所折服。

當然,這部電影太過抽象,我的理解也許是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眼看電影 的精彩文章:

《縫紉機樂隊》一部被低估的喜劇片,三觀正的令人髮指

TAG:鄧眼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