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引發胃出血、肝損傷……退熱葯豈能想喂就喂!

引發胃出血、肝損傷……退熱葯豈能想喂就喂!

寶寶發熱

是每個粑粑麻麻經常遇到

又比較棘手的難題

家長們又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小編先給大家看2個例子

案例一: 3歲孩子發高燒,家長6小時里餵了3次退燒藥,結果喝出胃出血。

案例二:陳女士在家給孩子喂的感冒發燒葯,大劑量給葯的同時還混用兩種退熱葯。連續三天下來造成寶寶急性肝損傷,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導致嚴重貧血。

上面的例子雖屬少數

但寶寶發熱很常見

多數家長在給寶寶退熱時

存在很多誤區

今天小編就帶寶爸寶媽們了解下

兒童發熱及退熱葯的世界

帶您走出使用退燒藥的誤區

發熱(又稱發燒)是指人體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當直腸溫度超過37.6℃、口腔溫度超過37.3℃、腋下溫度超過37.0℃,晝夜間波動超過1℃即為發熱 。按體溫狀況(以口腔溫度為標準),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性防禦反應,是一種癥狀。其原因可以是感染所伴發癥狀,也可以是非感染的繼發後果。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當體溫升高時,體內的吞噬細胞活性增強,抗體的產生增多,有利於炎症的修復。但另一個方面,發熱會使體力消耗,感覺不適,甚至發生驚厥等。

高溫不退對兒童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兒童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發熱或熱度上升過快時就容易引起大腦功能紊亂,出現意識不清、全身抽搐等癥狀。抽搐的反覆發作可導致腦細胞損傷,影響兒童智力的發育。

退熱

我們常說的退熱葯為解熱鎮痛抗炎葯,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而且大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藥物。這類藥物主要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 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大劑量可誘發、加重潰瘍及無痛性出血以及肝腎損傷等。

目前兒童常用的退熱葯主要是乙醯氨基酚布洛芬(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兩種退熱葯,也是較為安全的退燒藥)。

目前常用的為二者的口服劑型栓劑。相比於口服劑型,栓劑屬於直腸給葯,可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更適用於嘔吐、不易灌喂、服藥時易哭鬧(可能造成嗆葯)的寶寶。

退熱葯

的使用

1

用藥講時機

一般發熱超過38.5℃(口腔溫度),推薦使用退熱葯。寶寶發熱時多喝水(利於發汗散熱),必要時使用退熱貼(退熱貼面積很小,退熱效果有限,只是一種輔助措施)。

2

嚴格的用法、用量

一定準確核對藥物劑量,不超量用藥。且一般每4-6小時給葯1次,最短用藥間隔為4小時,一天不超過4次。加大用量、用藥頻次,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及肝腎損傷等情況。

一般情況下,退熱葯不宜連續使用超過3天。服藥後密切關注寶寶體溫、各項癥狀,必要時及時就醫,以免貽誤治療。

3

不推薦退熱葯聯合或交替使用

大多數情況下,使用一種退燒藥就能緩解病情,同時用多種會增大不良反應的風險。持續高燒不退,可以考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這兩種葯交替使用的最少間隔4小時。

4

口服劑型宜在餐後服藥

為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不宜空腹服藥。

5

兒童不用成人葯

成人用的藥物,即使在減小劑量的情況下,兒童也不宜服用。

6

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發熱時寶寶的新陳代謝加快,營養物質消耗增加;寶寶呼吸道及皮膚蒸發掉水分,退熱時也以出汗方式把體內積蓄的熱能散發出去,所以發熱時需要注意補充水分和及時補充電解質。

7

退熱葯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熱原因

退熱藥用於退熱純屬於對症治療,並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熱原因,由於用後改變體溫,可能掩蓋病情,影響疾病診斷,應引起重視。

8

及時就醫

最後,提醒寶爸寶媽們,寶寶發熱時應及時就醫,請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退熱藥物。

文章來源: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藥學部微信公號

更多合理用藥知識等精彩內容等著您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的精彩文章:

得治!告別慢性咽炎,解決那些說不出的「痛」
手腳冰涼「受不鳥」?這些硬招讓你暖上整個冬天!

TAG: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