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按摩青靈穴的作用與好處緩解治療頭痛振寒、目黃、腋下腫痛、肩臂不舉等,青靈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

按摩青靈穴的作用與好處緩解治療頭痛振寒、目黃、腋下腫痛、肩臂不舉等,青靈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

我們人的上肢有很多穴位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介紹青靈穴的作用與好處。按按摩青靈穴的作用與好處緩解治療頭痛振寒、目黃、腋下腫痛、肩臂不舉等,青靈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怎麼找?別著急,看完下面的文章,相信你對它就會非常的熟悉了。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青靈穴的相關知識,一起去瞧瞧吧!

青靈穴,經穴名。出《太平聖惠方》。《醫學入門》作青靈泉。屬手少陰心經。在臂內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側溝中。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和貴要靜脈,尺側上副動脈。主治目黃,脅痛,腋下腫痛,肩臂不舉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別名

青靈泉。

穴義

心經之血的氣化之氣在此以水濕雲氣的形式運行。

名解

青靈。青,肝之色也,指穴內氣血的運行為風的橫行。靈,靈巧也。青靈名意指本穴的氣血運行為風木的橫向運行方式。本穴物質為極泉穴下傳血液的氣化之氣,在本穴的運行過程中,它因散熱而縮合為水濕雲氣並以雲氣的方式向下傳輸,表現出風木的靈巧特徵,故名青靈。青靈泉名意與青靈名同,泉指天部運行的雲氣中富含水濕。(gl35.cn)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濕熱雲氣。

運行規律

循心經下行少海穴。

功能作用

運化心血。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別名

青靈泉(南京1957年版《針灸學》)。

「青靈泉」之名見,即手少陽經穴「清泠淵」(宋以後作「清冷淵」),《千金要方》針灸卷作「清泠泉」,皆唐人避唐高祖名諱也。又南京1957年版《針灸學》於「清冷淵」穴下注有「青靈」之別名,正好說明「清冷淵」、「青靈」本是同一穴。考證引文見「清冷淵」條。

從「清冷淵」一名「青靈」來看,「清冷淵」穴名當據《甲乙經》卷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作「清泠淵」。青,通清。《釋名》:「清,青也」;故「清泠淵」又作「青泠淵」(見《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九);泠,音靈,清涼之義。《說文解字注》注「泠」字曰:「凡清冷用此字」。「泠」字又作「零」。例如《靈樞.大惑論》有「清泠之台」一詞,《千金要方》卷六引作「清零之台」,《太素.七邪》楊上善注同。《詩.鄘風.定之方中》陳奐《傳疏》:「零,古字作『靈』」。唐代醫書中,因避唐高祖名諱,「清泠淵」或被改作「青靈泉」,或缺字作「青靈」,宋人編書採用唐代文獻未能及時回改,故「青泠淵」、「青靈」穴名同時見於《太平聖惠方》,而《聖濟總錄》卷一百及《普濟方.針灸門》等書作「青靈淵」,宋代《西方子明堂灸經》作「青冷泉,又名清冷淵、青靈」。王惟一未能明察,以為《聖惠方》卷一百所載之「青靈」別是一穴,而歸入手少陰經。

出處

太平聖惠方。

歸經

手少陰心經。

定位

在臂內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側溝中。

1. 青靈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太平聖惠方》卷一百)。

2. 清泠淵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明抄本《甲乙經》、《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醫心方》)。

從上所引文獻看,《聖惠方》卷一百所載之「青靈」穴部位與宋以前所有腧穴文獻中「清泠淵」穴完全相同,可見「青靈」與「清冷淵」為同一穴。王惟一編《銅人圖經》時,不知由於唐人避諱所造成的同穴異名情況,將《聖惠方》所載之「青靈」誤作一新穴歸入手少陰心經,宋以後所有文獻皆傳其誤。

解剖

淺層有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等結構。深層有肱動、靜脈,正中神經、尺神經,尺側上副動、靜脈和肱三頭肌等結構。

適應證

1. 主肩不舉,不能帶衣也(《太平聖惠方》卷一百)。

2. 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頭痛振寒,目黃脅痛(《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3. 主肩痛不舉,腋痛,目黃,目系痛,振寒(《針方六集》)。

4. 主肩臂紅腫,腋下痛,目黃,馬刀(《循經考穴編》)。

5. 頭痛,目黃,胸脅痛,肩臂不舉(1版《針灸學講義》)。

6. 目黃,頭痛振寒,脅痛,肩臂痛(2版、6版《針灸學講義》)。

7. 頭痛振寒,目黃,脅痛,肩臂痛(4版《針灸學講義》)。

8. 頭痛振寒,目黃,脅痛,肩臂疼痛(5版《針灸學講義》)。

宋以前針灸主治症

1. 主肩不舉,不得帶衣(《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九、《甲乙經》、《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醫心方》)。

2. 頭痛振寒,清冷淵主之(《甲乙經》、《外台秘要》、《醫心方》)。

從以上引文可見,《銅人圖經》將「清冷淵」的全部主治病症錄入「青靈」穴下,其中多出的一條主治「目黃脅痛」見於《外台秘要方》「極泉」穴,系王燾誤錄《甲乙經》手少陰經病候文字。宋以後針灸文獻,除清初《循經考穴編》外,皆傳《銅人圖經》之誤,而《循經考穴編》所載之「青靈」穴主治又完全沒有被現代各版《針灸學》教材所採用,其可靠性還有待現代臨床的進一步檢驗。

刺灸法

1. 可灸七壯(《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2. 禁刺(《醫經小學》)。

3. 灸七壯,不宜用針(《針方六集》)。

4. 一法云:橫針入五分,禁灸(《循經考穴編》)。

5. 針三分,灸七壯(1版《針灸學》)。

6. 直刺3~5分,艾條灸3~5分鐘(2版《針灸學》)。

7. 直刺0.5~1寸(4版、5版《針灸學》)。

8. 直刺0.5~1寸;可灸(6版《針灸學》)。

結語:每天堅持按摩青靈穴,緩解治療頭痛振寒、目黃、腋下腫痛、肩臂不舉等。平時有這類癥狀的朋友們小編建議可以多按摩一下青靈穴,這樣對自身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哦。大家對於青靈穴的了解一定都非常深刻了吧!如果大家覺得小編介紹的知識對你們有所幫助的話你也喜歡這些知識,那就趕快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吧!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內關穴的主治癥狀為: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
經渠穴主治疾病:咳嗽,氣喘,胸痛,咽喉腫痛,手腕痛
間使穴緩解治療心痛、胃痛、胸痛、嘔吐、癲狂、臂痛等
少海穴取穴主治心痛,肘臂攣痛,瘰癧,頭項痛,腋脅痛
治療尿道炎中藥方劑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