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說他的小提琴水平比他的物理學高明?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說他的小提琴水平比他的物理學高明?

原題 《你只能做你想做的》

你想做的事總能讓你興奮;你想要得往往使你痛苦。問題偏偏在於——

多數人往往傾向於這樣思考——我想要什麼?

很少人會認真思考——我想做什麼?

叔本華曾說:「人雖然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愛因斯坦多次引用過這句話。他說:「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這句話從我青年時代起,就對我是一個真正的啟示。在我和別人生活面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得到安慰,並且永遠是寬容的源泉。」

愛因斯坦是個狂熱的小提琴愛好者。他曾這樣厚愛地說,他的小提琴要比他的物理學高明一點。也因此,有機會與音樂大師合作演奏,他總是面露興奮羞赧之色。但他也有過難堪的遭遇,在一次沙龍晚會上,一個年輕性格孤僻的鋼琴家不願為他伴奏拂袖而去。但這並不會改變他對小提琴的熱愛。

廣義相對論問世之初,據說世上只有三個人能理解。不論當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很難體會愛因斯坦承受那分寂寞的。不僅如此,他還曾遭到納粹科學家兇惡的圍攻。愛因斯坦曾這樣回應「反猶太人物理學」組織的攻擊:「如果我錯了,那麼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就足夠了。」我想,愛因斯坦也一定有過這樣的感覺:「如果我是對的,這世上只有一個人承認,就足以使我得到寬慰。」

愛因斯坦曾堅信「上帝不擲骰子」。但量子力學的問世和發展表明,他畢生追求的「統一場」理論遇到了重大障礙。叔本華的話不但深刻表達了愛因斯坦複雜痛苦的心情,還表現了一個偉大科學家對待科學的純真態度。

「你只能做你想做的,而不能要你想要的。」這個深刻的思想未必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但它卻成了愛因斯坦足慰此生的人生哲學。

在手段之網日益發達的今天,生命對自身的認同越來越難,捫心自問自己想做什麼的人也越來越少。

其實,對每個短促的生命而言,真正能決定我們是什麼的,不是我們得到了什麼,而是我們做了什麼。

載《新民晚報》1996年4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猿人日記 的精彩文章:

有史以來對《水滸》最深刻的評論
為何有那麼多人以做「狗」為榮?

TAG:猿人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