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航空史上所有噴氣式戰鬥/攻擊機結構剖視圖,足足100個型號

人類航空史上所有噴氣式戰鬥/攻擊機結構剖視圖,足足100個型號

創作不易呀,評論兩句和加個關注吧

殲-10A戰鬥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三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對外稱J-10或稱F-10。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

殲-10B((英文:J-10B或F-10B,北約代號:Firebird,火鳥),是中國第三代殲-10的改進型戰鬥機,為單座、單發、多用途、配備先進機載設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先進戰鬥機。殲-10B修改了機身和航空電子設備。2004年5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的成都飛機公司(CAC)開始發展殲-10戰鬥機改型。

殲-15(英文:J-15,中文綽號:飛鯊"Fēishā",英文:Flying Shark,北約代號:側衛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T-10K-3號機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重型雙發艦載戰鬥機,該機研製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承擔。殲-15在戰鬥機世代劃分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鬥機。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2012年11月23日殲-15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

殲-16(英文:J-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第四代多用途雙座雙發殲擊轟炸機。2011年10月17日已在瀋陽首飛,殲-16具有對空對地攻擊能力。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相關信息。殲16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

殲-11(代號:J-11,英文:Shenyang J-11或F-11)戰鬥機,是中國購買的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蘇-27的外銷版)的國產組裝飛機,

殲-31(中國編號:J-31,代號:鶻鷹,英譯:Gyrfalcon,英文:Shenyang J-31)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鬥機 。殲-31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多用途戰鬥機,殲-31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布局,兩側布置大S彎進氣道,並有內置彈艙。

梟龍戰鬥機(Chengdu FC-1/JF-17),原計劃名「超七」,中國對外稱之為FC-1,巴基斯坦稱之為JF-17雷電,是中巴雙方共同投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所屬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等單位聯合研製,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輕型戰鬥機。

F-35「閃電Ⅱ」(英語:F-35 Lightning II)聯合攻擊戰鬥機是一款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設計及生產的單座單發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前線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並因此發展出3種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採用傳統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離起降/垂直起降機種F-35B型,與作為航空母艦艦載機的F-35C型。F-35在戰機世代上屬於第五代戰鬥機,具備較高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子系統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F-22"猛禽"(英語:F-22 Raptor)戰鬥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為主承包商,負責設計大部分機身、武器系統和F-22的最終組裝。計劃合作夥伴波音則提供機翼、後機身、航空電子綜合系統和培訓系統。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鬥機。

F-15鷹式戰鬥機是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生產的雙引擎、全天候、高機動性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由1962年展開的F-X(Fighter-Experimental)計劃發展出來,1969年由麥道公司得標,1972年7月首次試飛,1974年首架量產機交付美國空軍使用,F-15的設計思想是替換在越南戰場上問題層出的F-4戰鬥機,並要求新F-15對1975年之後出現的任何敵方戰鬥機保持絕對的空中優勢,

F-15E"打擊鷹"是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F-15"鷹"的基礎上改型設計的以對地攻擊為主要任務的雙座超音速戰鬥轟炸機,兼具對地攻擊和空中優勢能力,稱為雙重任務戰鬥機。該機在外形上與F-15D基本相同,重新設計了發動機艙以及部分結構,使航程增加了33%,武器掛架增加了1倍,除原掛架外,在每個保形油箱邊還有6個掛架,採用了具有自動地形跟蹤能力3餘度的數字式電傳操縱 系統和先進的電子座艙顯示系統。

美國F-18由美國麥道公司和諾斯洛普公司聯合研發的艦載型戰鬥機,主要編入美國航母戰隊。F-18綽號"大黃蜂"。F-18"大黃蜂"是第一種生產型,是單座、雙發航載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航對防空和航載攻擊機的護航,

F-16「戰隼」(英文: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單發輕型空中優勢戰鬥機,與F-15戰鬥機一道是美國空軍主力戰鬥機之一,世界上最成功的輕型戰鬥機種之一,從1976年開始批量生產到現在共有近4600架F-16誕生,外銷近30個國家和地區;設計上F-16針對越南戰爭空戰經驗大幅度優化視距內格鬥性能,是美國第一種能夠進行9G(88m/s2)過載機動的戰鬥機,也是美國首先採用線傳飛控、人體工程學座艙的戰鬥機之一

AV-8海鷂攻擊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攻擊機,能夠進行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TOVL)。由英國航太公司設計,麥道公司製造。目前服役的型號為AV-8B和AV-8B+,兩者間的不同為後者經過改良,使用由F/A-18退換下來的AN/APG-65雷達

F-14是美國格魯曼公司研發的雙座超音速重型艦載戰鬥機,採用雙發雙垂尾可變後掠翼設計,能發射遠程空空導彈攔截轟炸機。隨著蘇聯解體和維護成本高昂等因素,目前已經退出現役。

F-117A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服役並參戰的隱身戰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1981年首飛成功,次年服役,共生產59架。因第一代隱身設計技術導致飛機飛行性能不佳,僅可作為隱身攻擊機使用,先後參加過多場戰爭,用於在高威脅環境下突擊重要目標。

F-111戰鬥機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公司研製的一種變後掠翼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變後掠翼飛機。該機於1962年開始研製,空軍的A型原型機於1964年12月首次試飛,A型的生產型從1967年10月開始裝備部隊。海軍的B型原型機於1965年6月試飛,後因結構超重於1968年停止發展

蘇-57戰鬥機前身為俄羅斯T-50戰鬥機,於2010年首飛,2017年8月11日,俄羅斯空天軍總司令邦達列夫表示,正在測試的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正式命名為蘇-57。

蘇-27戰鬥機(俄文:Сухой Су-27,英文:Sukhoi Su-27,北約代號:Flanker,譯文:側衛)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臂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無機械備份,靜不穩定設計。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5月20日首飛,1979年投入批量生產,1985年進入部隊服役。

蘇霍伊蘇-35(英語:Sukhoi Su-35,俄語:КБ Сухой Су-35)戰鬥機,北約代號「側衛-E」或「超側衛」(Flanker-E、Super Flanker)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在戰鬥機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鬥機。

蘇-30戰鬥機是俄羅斯針對美國F-15戰鬥機而研製的一種多用途重型戰鬥轟炸機,具有超低空持續飛行能力、極強的防護能力和出色的隱身性能,在缺乏地面指揮系統信息時仍可獨立完成殲擊與攻擊任務,其中包括在敵領域縱深執行戰鬥任務。目前主要裝備中國空軍

蘇霍伊蘇-33(俄文:Сухой Су-33,英文:Sukhoi Su-33,北約代號:Flanker-D或Sea Flanker,中文:側衛-D或海側衛)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現俄羅斯航空製造集團聯合體)在蘇-27的基礎上為蘇聯/俄羅斯海軍研製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蘇-33在戰鬥機世代劃分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鬥機。

米高揚米格-29(英語:Mikoyan MiG-29,俄語:МиГ-29)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古格列維奇設計局(現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研製生產的輕中型雙發、前線空中優勢戰鬥機,北約代號:支點(Fulcrum)。誕生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先進戰術戰鬥機"(Perspektivnyi Frontovoi Istrebitel,PFI)計劃,,重型先進戰術戰鬥機誕生了後來的蘇-27戰鬥機,輕型先進戰術戰鬥機就是米格-29。

米格-29K(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9K,英語:Mikoyan MiG-29K,)設計代號為9-31),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9輕型前線戰鬥機基礎上研製的艦載戰鬥機。1988年7月23日,米格-29K的原型機完成了首飛,1989年11月1日,米格-29K首次成功地降落在"第比利斯"(後改稱"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

蘇-24(俄語:Су-24,英文:SU-24,中文:蘇-24;北約代號:Fencer,中文:擊劍手)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雙座雙發動機變後掠翼設計之低高度長程多用途攻擊/戰術轟炸機,主要用以取代老舊的Yak-28。除了攜帶傳統的空對地導彈等武裝進行攻擊任務外,蘇-24也可攜帶小型戰術核武器,進行縱深打擊。

JAS-39"鷹獅"戰鬥機是瑞典航空航天工業集團SAAB公司研製的,有單座JAS 39A和雙座教練型JAS 39B兩型(JAS為JAKT、ATTACK、SPANING三字的縮寫,意為攔截/攻擊/偵察)。"鷹獅"是按瑞典空軍分散配置的原則設計,可以國內公路網作起降跑道。"鷹獅"的維修簡易迅速:一組地勤人員,進行第二次升空的加油、再武裝,過程不超過10分鐘。JAS39可通過全天候電傳操縱在9G過載下飛行自如,有"北歐守護神"之稱。

陣風(Dassault Rafale)戰鬥機是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設計製造的雙發、三角翼、高機動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戰鬥機。這款戰機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僅海空兼顧,而且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十分強大。以F3型為例,陣風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陣風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中型戰鬥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

EF2000戰鬥機是歐洲戰鬥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研製的新型單(雙)座雙發超音速戰鬥機,主要用於防空和空中優勢任務,兼具對地攻擊能力。前身是EFA驗證機,曾命名為EF2000,又稱颱風戰鬥機(英語:fighterTyphoon)。採用前置鴨式三角翼、雙發、單垂尾、機腹進氣道布局,具有超視距、空中超機動攻擊能力和格鬥能力的多用途空中優勢戰鬥機,還具有短距起降(STOL)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和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達索幻影2000(英語/法語:Dassault Mirage 2000,中國台灣稱之為幻象2000)戰鬥機是法國達索公司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法國空軍設計的單發三角翼多用途戰鬥機。幻影2000由法國自主設計,是法國第一種第四代戰鬥機,亦為第四代戰鬥機中唯一採用不帶前翼的三角翼飛機,

T-50"金鷹"(Golden Eagle; ????)式高級教練機是韓國和美國合作的一款超音速高級教練機,韓國航太工業公司(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KAI)是本機研發計劃的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提供技術協助。T-50將用以取代現役鷹式Mk 67型(Hawk 67)、T-38教練機等轉換教練機的一款先導教練機(Lead-In Fighter Trainer,LIFT);而由教練機型衍生的戰鬥攻擊機型號A-50和FA-50,將取代韓國空軍的F-5戰鬥機。

幻影F-1戰鬥機(法語:Dassault Mirage F-1)由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製造,於1966年12月23日首次試飛,1970年加入法國空軍服役。它配備不同的武器和設備,可以完成制空、截擊、低空對地攻擊等不同的任務。其首要任務是全天候高空截擊。

費爾柴爾德A-10"雷電Ⅱ"攻擊機(英語:Fairchild Republic A-10 Thunderbolt II,常被美軍昵稱為疣豬Warthog或簡稱豬Hog)是美國費爾柴爾德公司生產的一種單座雙引擎攻擊機,是美國空軍現役唯一一種負責提供對地面部隊的密集支援任務的型號,包括攻擊敵方坦克、武裝車輛、重要地面目標等

AMX是義大利和巴西兩國合作研製的單/雙座單發高亞音速輕型攻擊機,它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對地攻擊、對海攻擊及偵察任務,並有一定的空戰能力

Saab-37"雷"是瑞典在60年代自行研製的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它是瑞典空軍第37武器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第37系統包括:Saab-37及其動力裝置、機載設備、軍械、彈藥及照相設備;地面維護設備,包括測試設備;訓練設備,以及各種模擬器。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注意了第37系統對瑞典空軍基地配置與防空指揮系統的最佳適應性。

F-4是美國第二代戰鬥機的典型代表,採用外翼上反、帶犬齒前緣、大根梢比、小展弦比的後掠式低單翼,機頭為大型雷達罩,加上採用了噴氣襟翼等措施,使飛機著陸速度低、低速飛行時不易翼尖失速。該機採用兩側進氣的氣動布局,採用了帶附面層控制板的側面進氣口,發動機為兩台J79-GB-17渦噴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為5385千克力,加力推力為8120千克力。

狂風戰鬥機是帕那維亞(Panavia)飛機公司(英國、德國以及義大利)研製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後掠翼戰鬥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戰場遮斷、截擊、防空、對海攻擊、電子對抗和偵察等。該機於1970年開始研製,1972年完成結構設計,1974年8月首飛,1974年9月命名為"狂風"。該機為串列雙座,兩側進氣,正常式布局,全金屬結構,機翼為變後掠翼,帶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緣縫翼,鋁合金整體加強蒙皮,尾翼為全動升降副翼,內置式方向舵,採用電傳操縱系統。

日本的F—2戰機是以美國空軍的F—16C/D型戰鬥型為藍本設計建造的,在飛機外形、動力設計、搭載武器等方面吸取了不少F—16的優點和特長。

"經國號"戰鬥機是中國台灣地區在美國力量幫助下研製的戰鬥機定名為IDF計劃總的目標是研究一種防禦性的戰鬥機,力求在質量上取得優勢。台先進戰鬥機計劃1983年展開,戰鬥機定名為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 自製防禦戰機)。計劃總的目標是研究一種防禦性的戰鬥機

1973年2月9日,台灣與美國政府簽訂了一份協議-由航空工業發展中心(AIDC,現改為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諾斯洛普公司的授權之下生產100架F-5E戰機。這項定名為虎安(Peace Tiger)的生產計劃一直持續進行到1980年代中期,截至最後的虎安6號計劃為止,一共生產了242架單座的F-5E與66架雙座的F-5F,佔全球生產量約1/4,是全球最大的使用國。命名中正號,

美洲豹攻擊機(英文名:SEPECAT Jaguar、別稱:美洲虎攻擊機)是一種由英國、法國在1960年代聯合開發的引擎多用途戰鬥機系列。「共有A、B、E、M、S和「國際型美洲虎」6種型別。總共生產了660架,分別在法、英、印度、阿曼、厄瓜多和奈及利亞等國空軍、海軍中服役。

米格-27(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7,英語:Mikoyan MiG-27),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3C基礎上研製的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原稱米格-23Б,後改稱米格-27。1969年完成設計,1970年8月20日首飛,1971年開始批生產,至80年代後期停產時共生產了1000多架。米格-27採用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座航兩側裝有防彈鋼板,可以在粗糙的野戰機場起降,可以執行對地攻擊和空戰兩種作戰任務,屬第2代戰鬥機。印度也於1980年代進口了一定數量的米格-27

蘇-7Б在基礎上派生出一種新型變後掠翼超音速度戰鬥轟炸機。其原型機於1966年投產,1967年出現在航空節上。這種型別的軍用編號是蘇-17,北約給與的綽號為「裝配匠」B。外翼段改成後掠角可變的變後掠翼(後掠角可從30°變到60°),機翼的重量比蘇-7增加了400kg。換裝成AЛ-21Ф發動機,其巡航距離可增大25%~30%。此外,還增加了電子設備和外部掛架,生產型飛機於1971年裝備部隊,其北約綽號是「裝配匠」C,於1990年停產。蘇-17的出口型叫蘇-20及蘇-22。

米格-21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1,英語:Mikoyan MiG-21,北約代號"魚窩",Fishbed),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超音速輕型戰鬥機,該機1953年開始設計,1955年原型機試飛,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60年代蘇聯空軍的主力制空戰鬥機。其主要任務是高空高速截擊、偵察,也可用於對地攻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的超音速戰鬥機,總產量超過6000架。在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空軍就裝備了2500餘架,並出口至世界37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仍有四大洲的近50個國家空軍在使用米格-21戰鬥機

殲-8Ⅱ(J8-II,北約代號:長鬚鯨,英文:Finback)殲擊機,是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研發的殲-8改進型高空高速戰鬥機。殲-8II摒棄了機頭進氣的氣動外形,採用機體兩側進氣道,便於機頭安裝機載雷達,提高了戰機的作戰效能。1984年6月12日,原型機首飛成功。88年3月18日設計定型,

幻影III型單座單發無尾三角翼戰鬥機,001號機於1955年6月25日首飛,於1958年5月12日首飛,並於1958年10月24日第35次試飛時突破2馬赫音障,成為第一架速度達兩馬赫的歐制戰鬥機。

"幻影"4型是法國在ACF計劃中止之後著手研製的單座、單發輕型戰鬥機。1995年12月法國空軍正式宣布選用"幻影"4型2000作為90年代中期以後的主力戰鬥機,第1架原型機於1987年底出廠,1988年3月首飛。生產型飛機於1983年開始交付,1984年形成初步作戰能力

米高揚米格-31(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31,英語:Mikoyan MiG-31,北約代號"捕狐犬",Foxhound)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串列雙座全天侯截擊戰鬥機,由米格-25戰鬥機發展而來,故氣動外形與米格-25戰鬥機很相近,採用上單翼、雙垂尾、兩側進氣道。長度22.69米,翼展13.46米,高度6.15米,裝有兩台D-30-6加力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151.9千牛,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飛行速度2.83馬赫,作戰半徑72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46200公斤,實用升限24000米,續航時間3.6小時,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6-7小時。1976年以前開始研製,1983年進入服役

米高揚米格-25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5,英語:Mikoyan MiG-25,北約代號:"狐蝠",Foxbat),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20世紀60年代末期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 。米格-25原型機於1964年首次試飛,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米格-25大量採用了不鏽鋼結構,在設計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世界紀錄,

雅克-38(原稱雅克-36)是俄羅斯雅科夫列夫實驗設計局為前蘇聯海軍研製的艦載垂直起落戰鬥機,主要用於對地面和海面目標實施低空攻擊的偵察,

米格-23/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3,英語:Mikoyan MiG-23,北約代號"鞭撻者",Flogger),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研製的可變後掠翼單座單發超音速戰鬥機,是前蘇聯第一種重型戰鬥機,也是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挂帥的項目。米格-23是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有三種主要改型,其中米格-23是原型機;C/MΦ型是制空型;У型是雙座教練機;MC是C型的出口型。

鷂」是一種亞音速單座單發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是英國原霍克飛機公司(已併入英國航宇公司)和布里斯托爾航空發動機公司(已併入羅·羅公司)研製的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垂直/短距起落飛機,其主要任務是空中近距支援和戰術偵察。

海鷂式戰鬥機,是英國研發的多用途噴氣式垂直-短距起落戰鬥、偵察和攻擊機,該型機是從"鷂" GR.MK3 改型而來,專供海軍艦載使用。該機20世紀70 年代初開始研製,1978年8月首飛 ,1979年6 月開始裝備英國海軍。英國海軍共裝備 67 架

凌-特姆科-沃特(Ling-Temco-Vought)A-7 海盜 II(Corsair II)是 1963 年 5 月 17 日海軍 VAL 設計競標的產物,該競標旨在尋求一種輕型攻擊機。VAL 飛機用來取代道格拉斯A-4 天鷹攻擊機,首要任務是投送常規武器而不是核武器。該機是單座,並且在規格需求書上規定入役時間不晚於 1967 年。海軍對低成本飛機感興趣,於是規定該機的研製要基於現有設計。另外為了節省更多的經費,沒有要求該機要有超音速性能。最大載彈量 15,000 磅。A-7的用戶包括了美國、希臘、葡萄牙和泰國

A-6入侵者式攻擊機是一架由格魯曼公司生產的雙引擎、中機翼攻擊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63年至1997年使用的艦載攻擊機。在波斯灣戰爭、越南戰爭中都能夠見到它的蹤影,A-6攻擊機能夠在任何惡劣的天氣中,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以超低空飛行,穿過敵軍的搜索雷達網,正確地摧毀敵軍陣地、目標

A-4(「天鷹」)攻擊機是美國海軍及其陸戰隊裝備的一種單座艦載型攻擊機。該機於1952年設計,第一架原型機於1956年6月首次試飛,1956年開始加入現役,共有17個型別,總計生產了2966架。 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是A-4M(「天鷹」)攻擊機。 主要用於對海上和沿岸目標進行常規轟炸,執行近距支援和淺縱深遮斷任務。

F-5E/F「虎」II式戰鬥機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美國對其第三世界盟國進行軍火傾銷的主力機種,由於該機經歷過實戰考驗並承襲有前一代F-5A/B「自由戰士」戰鬥機維護方便等特點,使其在問世後的10年內,被銷售至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並因此在國際軍火交易中形成法國「幻影」III、前蘇聯MiG-21以及F-5E/F三種機型鼎立的局面

英國「鷹」200系列 系列是「鷹」式中改變最大的型號,是一種單座多功能戰鬥型,放棄了教練用途,完全用於空空、空地、空艦低強度作戰。首架原型機於1986年5月首飛,但在7月墜毀。首架預生產型飛機1987年4月首飛,隨後裝有全套電子設備和系統的第3架驗證飛機於1991年首飛。「鷹」200主要用於制空、近距空中支援、戰場遮斷、遠程照相偵察、海上反艦攻擊等,可晝夜全天候作戰。目前馬來西亞、沙特、汶萊等共訂購40架200系列。

殲轟-7(代號:JH-7,中國綽號:飛豹,外貿型號:FBC-1,北約代號:Flounder,譯文:比目魚),是中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雙發串列雙座超聲速殲擊轟炸機。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172廠) 與航空603研究所合作設計研製的中型殲擊轟炸機,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

強-5強擊機是中國研製的單座雙發動機超音速輕型強擊機,北約代號"番攤"。用於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亦可執行空戰任務

蘇-25攻擊機(俄文:Су-25,英文:su-25,中文:蘇-25;北約代號:Frogfoot,中文:蛙足)是蘇聯的一種亞音速近距離空中支援攻擊機,其結構簡單,裝甲厚重堅固,易於操作維護,適合在前線戰場惡劣的環境中進行對己方陸軍的直接低空近距支援作戰。

F-1 型支援戰鬥機是日本以T-2型高級教練機為基礎自行研製的超音速戰鬥機(T2則是在英法合制"美洲虎"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主要用於攻擊地面和海上目標

以色列幼獅戰鬥機是以達索「幻影」III/5機體為基礎,改裝美國通用電氣公司J79-GE-17渦噴發動機和以色列電子設備而成的改進型戰鬥機

英國皇家海軍的F-4K,注意發動機噴管與美國海軍的F-4J有明顯不同,F-4K 進行了許多修改以便於在小號的英國航母上使用。F-4K 和 F-4J 最大的區別是發動機,英國人堅持用自產的 Rolls Royce RB.168-15R「斯貝」(Spey)201 替換 J79。英國產的發動機推力要大得多,這對「鬼怪」在小型的英國航母上的安全操作具有很大的意義。此外斯貝可以為附面層控制系統提供更多壓縮氣體,使得「鬼怪」的降落速度更低。不過大推力發動機需要更大的進氣量,因此進氣口面積必須加大 20%,後機身也要重新設計。

超軍旗艦載攻擊機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生產的艦載攻擊機,是20世紀60年代"軍旗"IVM攻擊機的改進型,1978年開始裝備法國海軍。

美國F-105攻擊機,是美軍在越戰期間大量使用的超音速戰術攻擊機,當時稱為戰鬥轟炸機。製造商為共和(Repblic)飛機公司,後併入費爾柴耳德(FairChild,又譯"仙童")工業公司。50年代初美國的戰略思想是立足於打核戰爭,戰術空軍也要具備戰術核轟炸能力。因此F-105的規劃中,主要任務是實施戰術核攻擊,也可外掛常規炸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並具有一定的自衛空戰能力。1955年10月YF-105A首次試飛,裝J57-P-25發動機,速度達M1.2。首批生產型飛機編號改為F-105B。1958年裝備部隊,65年停產。因性能有不足之處,該機1972年退役,從空軍轉給國民警衛隊。

A-5"民團團員(Vigilante)"攻擊機是一種為美國海軍設計的先進的超音速攻擊機,設計之初主要是為了進行戰術核打擊,而後期則改為戰術偵察機使用,曾經在越南戰爭中承擔戰術偵查戰果確認等任務。A-5有以下幾種型別: A-5A:第一種生產型。能攜帶核武器和普通武器執行遠駕駛艙程高空攻擊轟炸任務,通過目標區的速度為M2。1961年開始交付,1963年停產,共生產57架,

F-106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康維爾分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超音速全天候三角翼截擊機,是從F-102A超音速截擊機改型而來

F-8是美國原錢斯.沃特公司為海軍研製的艦載超音速戰鬥機。1953年5月開始設計,原編號F8U。1955年3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57年3月開始交付美國海軍使用。由於其低空性能出色,在F-8基礎上發展了A-7攻擊機

F-104(戰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超音速輕型戰鬥機。1951年開始設計,1954年2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因航程短、載彈量小未成為美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1958年洛克希德公司對F-104C的機體結構重新設計,提高了結構強度,改進了機載設備,研製成多用途戰鬥機F-104G,被德、日、加、意、荷、丹麥等國採用(或在G型基礎上改型),進行大批量生產。F-104主要型別有A、C、G、J、S等。共生產2,578架。

F-102三角劍(Delta Dagger)是美國通用電氣康維爾分公司研製的一種單座全天候截擊機。主要用於美國本土的防空作戰。F-102主要被部署在北美大陸,美國和加拿大的要地,用來攔截蘇聯的遠程轟炸機。

麥克唐納飛機公司的 F-101A "魔術師"遠程戰鬥機,是由該公司較早的 XF-88 飛機發展來的。F-101 原先是做為美國戰略空軍 B-36 轟炸機護航的戰鬥機,後來 B-36 被 B-52 取代,美戰略空軍將該機的計劃全部轉交給戰術空軍,生產型 F-101A 也於 1957 年 5 月全部移交戰術空軍。

北美航空F-100超佩刀式噴氣戰鬥機(F-100 Super Sabre),於1954年至1971年服役於美國空軍。是為世紀系列之首型戰機,也是第一種實用化的超音速戰機以及首種廣泛利用鈦合金製造的戰機。F-100最初是作為接替F-86的高性能超音速戰機而設計的,然而在其服役生涯中,F-100常被做為戰鬥轟炸機使用。

F7U是美國錢斯.沃特飛機公司設計生產的艦載戰鬥機

F-2是由麥克唐納為美國海軍生產的艦載戰鬥機,

布萊克本"掠奪者"(英語:Blackburn Buccaneer)是英國在20 世紀50年代中期設計的一種艦載低空海上攻擊機,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海軍的殺手鐧之一。它不僅在英海軍和空軍服役數十載,還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做了精彩謝幕,其服役生涯之長甚至超過了設計者原先的期望值。

殲-8設計上參考蘇聯米格-21戰鬥機(殲-7),裝備兩台渦噴-7甲(WP-7A)發動機,加長了機頭,提高高空戰性能。殲-8原型機1969年7月5日首飛成功,1979年完成設計定型,1980年開始服役;由於早期殲-8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殲-7(英文:Chengdu J-7或F-7,北約代號:Fishbed,中文:魚窩)戰鬥機,是上世紀60年代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廠(後轉產至成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飛機製造廠)製造的單座單發超音速噴氣戰鬥機。該機參照蘇聯的米格-21Ф-13型仿製和發展。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

霍克獵人戰鬥機攻擊機,英國霍克.西德利公司研製的一種單發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獵人"經由"海鷹"(Sea Hawk)的另一個版本的設計 P.1052 演變而來。是英國戰後最成功的戰鬥機,小角度俯衝時可超過音速,機動型不遜於同時代任何一架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架生產型 F.Mk.1 在 1953 年 5 月 16 日首飛。 "獵人"戰鬥機只安裝簡單的測距雷達,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但可兼作對地攻擊用。有單座和雙座機型。 曾經許可荷蘭與比利時 引進、生產"獵人"

米高揚米格-15戰鬥機(俄文:МикоянМиГ-15,英文:MikoyanMiG-15,北約代號:Faggot,譯文:柴捆),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戰鬥機。米格-15各型總產量超過18,000架,曾裝備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保加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38個國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鬥機 。

殲-5(英文:Shenyang J-5或F-5,北約代號:Fresco,譯文:壁畫)戰鬥機,是中國瀋陽國營112廠(現稱:中航工業集團瀋陽飛機工業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仿製的單座單發第一代戰鬥機,參照蘇聯米格-17φ(米格-17F)型戰鬥機研製,採用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氣動布局。殲-5飛機全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裝配中國仿製"渦噴-5"型發動機 。

米格-19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19,英語:Mikoyan MiG-19,北約代號"農夫",Farmer),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最後一種傳統後掠翼布局的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批量生產的超音速戰鬥機。於1952年5月24日首飛成功,主要用於空戰,爭奪制空權,也可實施對地攻擊。米格-19的氣動外形和米格-15、米格-17一脈相承,機長14.64米,機高3.89米,翼展9米,最大起飛重量883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1440千米,實用升限17500米,最大航程2160千米。

殲-6(英文:Shenyang J-6或F-6,北約代號:Farmer,譯文:農夫)戰鬥機,是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製造的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殲-6是中國根據前蘇聯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制空戰鬥機,1958年初開始研製,1960年投入批生產,1964年首批殲-6戰鬥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到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

蘇霍伊Su-15截擊機,北約代號"細嘴瓶"(Flagon),是蘇聯從1967年開始服役的一款雙引擎截擊機,用以取代當時服役的Su-11攔截機。 Su-15在作戰半徑上有所不足,但其他方面都被證明是極其優秀的。政府的委任於1965年4月3日下發,次年Su-15開始批量生產,並在1967年裝備蘇聯防空軍

Saab-35 戰鬥機"龍"是瑞典Saab 飛機公司研製的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可執行截擊、對地攻擊、照相偵察等多種任務。 1951 年開始設計, 1955 年 10 月原型機首次試飛。預生產型於 1958 年 2 月試飛。截止於 1973 年共生產 589 架。是 60 年代瑞典空軍的主力戰鬥機;其型別有: A 、 B 、 D 、 F 型,是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截擊機; C 型,雙座教練型; E 型,戰術照相偵察型; XD 型是向丹麥出口的攻擊/偵察型; XS 型是向芬蘭出口的截擊型。

美國格魯曼公司原先的噴氣式戰鬥機設計的堅固性的F9F"黑豹"發展為後掠翼的"美洲獅"奠定了基礎,並持續生產了七年。格魯曼公司在1950年首次提出發展後掠翼的"黑豹",次年三月美國海軍簽署了生產三架原型機的合同,這種"新"飛機命名為XF9F-6,F9F-8採用了加長機身和更大的機翼,並改進了座艙。

F-80戰鬥機就是是美國空軍第一種平飛速度超過500英里(約800公里)/小時的飛機,也是美國第一種大量生產的噴氣式飛機,而且是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F-80的原型是P-80。1943年夏天,由於美國仿製的前幾種噴氣式飛機由於技術原因,飛行實驗一再失敗,研製一種新的噴氣式飛機的計劃就提上了日程, P-80於1943年6月開始研製機上裝有一台從英 國引進的H-1B噴氣發動機,但是由於發動機的問題,P-80在1944年1月才進行了首次試飛並取得成功,飛行速度達到806公里/小時,成為當時美國飛得最快的飛機。

F-84是美國最早大量使用的單座噴氣式戰鬥轟炸機,綽號「雷電」。該機由美國著名的共和航空公司於1944年開始研製。

F-86(英文:F-86 Sabre,中文:""佩刀"")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設計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用於空戰,攔截與轟炸。該機1947年10月1日首飛,1949年服役,是美國早期設計最為成功的噴氣式戰鬥機代表作。該機除大量的改型與軍援之外,也衍生出海軍型的 FJ 怒火系列戰機。該機是世界上第一架在俯衝時達到超音速的飛機,以及第一架可以攜帶空空導彈的戰機。該機的空中對手是蘇聯的米格-15。

英國海鷹式戰鬥機,英國霍克"海鷹"(SeaHawk)雖然不是第一種海軍艦載噴氣... 但經過改進的對地攻擊型 海鷹 FGA. Mk.4 還是於 1954年 8月試飛,並總共生產了 97架。...

蘇-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單發戰鬥轟炸機,是作為米格-19的後繼機設計的。蘇-7於1955年首次試飛,1958年投產,1959年服役,編號蘇-7Б。西方給綽號「裝配匠」(Fitter)。本來該機是作為空戰戰鬥機設計的,後來作為前蘇聯前線航空兵的標準戰鬥轟炸機。

結果在蘇-7Б在基礎上派生出一種新型變後掠翼超音速度戰鬥轟炸機。其原型機於1966年投產,1967年出現在航空節上。這種型別的軍用編號是蘇-17,北約給與的綽號為「裝配匠」B。外翼段改成後掠角可變的變後掠翼(後掠角可從30°變到60°),機翼的重量比蘇-7增加了400kg。換裝成AЛ-21Ф發動機,其巡航距離可增大25%~30%。此外,還增加了電子設備和外部掛架,生產型飛機於1971年裝備部隊,其北約綽號是「裝配匠」C,於1990年停產。蘇-17的出口型叫蘇-20及蘇-22。

"閃電"式截擊機作為英國電氣公司設計的英國第一種(嚴格說來也是最後一種獨立設計的)M2 一級的戰鬥機,在 60 年代作為當時的一種"過渡性裝備"開始進入到英國皇家空軍服役,而且在戰鬥一線一待就是 閃電戰鬥機20 多年,直到 1988 年才從一線戰鬥部隊退役。儘管該機航程較短、載彈量不多,但仍是一種強勁、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機。這種深刻的印象不僅僅來自它出眾的性能,而且也來自該機怪異的設計。同名飛機還有,伊朗自行研製的戰鬥機;美國二戰時期著名戰鬥機P-38;美國正在部署的新一代F-35隱形戰鬥攻擊機則叫做閃電2型。

麥克唐納 FD-1"鬼怪"是一種單座艦載戰鬥機,在翼根處裝有兩台 1,600 磅推力的西屋 J30-WE-20 渦噴發動機,其原型機 XFD-1 於 1945 年 1 月 26 日進行了首次飛行。

CF-100是阿弗羅加拿大公司設計的噴氣式戰鬥機,1945年加拿大提出研製一種全天候戰鬥機,1946年阿弗羅加拿大公司提出設想,1949年完成第一架原型機,1950年1月19日首飛。

「吸血鬼」(Vampire)是一種單座/雙座單發噴氣式戰鬥機/教練機,為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第二種噴氣式戰鬥機。「吸血鬼」衍生出多種型號,可用作戰鬥轟炸機和夜間戰鬥機,後者帶有雙人座艙和截擊雷達。其中從雙座夜間戰鬥機改裝而來的教練機型號非常成功,是皇家空軍飛行員第一種能真正做到自己「控制」機翼的噴氣式飛機。「吸血鬼」除了裝備皇家空軍超過1500架之外,還大量出口,皇家海軍航空兵也採用了「吸血鬼」的戰鬥機和教練機型號。

雅克-25/28是蘇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研製的雙座雙發亞音速截擊機,1950年開始研製,1952年6月19日原型機首次試飛,1954年進入蘇軍服役,一直生產到1958年停產

「標槍」是英國的雙發雙座亞音速全天候截擊機,也是英國研製的第一架三角翼戰鬥機,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三角翼的實用戰鬥機,主要依靠截擊雷達和空空導彈作戰。。該機從1946年開始設計。共製造了五架原型機,第一架原型機1951年11月首次飛行,第一架生產型1954年7月首次飛行,1956年開始裝備部隊。有9種改型,生產了381架,1960年8月停產。

蚊蚋」(gnat)戰鬥機是一種單座輕型戰鬥機,1955年原型機試飛,印   巴戰爭時曾擊落過F-86戰鬥機。最大速度1118千米/小時,作戰半徑800   千米。裝2門「阿登」30毫米航炮,可外掛2枚227炸彈或12枚彈。   印度共和國空軍的蚊蚋輕型戰鬥機,在1965年空戰中為爭奪制空權發揮了重要作用

Saab-32 戰鬥機「矛」是瑞典飛機公司製造。原為雙座全天候攻擊機,以後又發展出全天候戰鬥型和偵察型。 1953 年提出批生產訂貨, 1956 年開始服役。共存三種型別: A-32A 雙座全天候攻擊型,共生產 280 架, 1958 年停產, 1972年開始退役,由 Saab37 取代; J-32B 雙座全天候戰鬥機, 1957 年 1 月試飛, 1958 年交付使用, 1960 年停產,共生產 150 架; S-32C 照相偵察型, 1957 年 3 月試飛, 1958 年交付使用, 1960 年停產,共生產 35 架。

神秘戰鬥機是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的噴氣式戰鬥機,1950年2月份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與法國政府簽訂合同開始研發,1950年底生產原型機,1951年2月份首飛,

義大利G91T攻擊機G-91攻擊機是一種單座、輕型多用途飛機,能在硬草地上起飛,是北約組織招標選中的機型。該機外形極象F-86,也有說是利用了F-86的機體,改成下鄂進氣。。最初是作為輕型噴氣式教練機設計

格羅斯特"流星"是二戰中盟軍唯一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最初因機身體積和機翼面積過大,而採用的"維蘭德"引擎發動機推力又十分有限,"流星"的飛行性能非常糟糕,直到改用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德溫特"引擎後才有所改觀,流星的最後一種晝間戰鬥機是F.8,除英國外有超過12個國家使用過不同型號的"流星",其總產量為3947架。

F-93是北美飛機公司設計的遠程護航戰鬥機,與F-88和F-90進行競爭,是一種F-86佩刀系列的最新改型:F-86C。它的特點是提高了推力,增設了雷達。1947年試飛以後,於1948年成功贏得了118架要求換裝J48-P-5發動機的前期生產型訂單,並更名為F-93A。

瑞典薩博飛機股份公司(Svenska Aeroplan Aktiebolaget,簡稱 SAAB)在戰後設計了一系列出色的戰鬥機,它們在各國軍隊中長期服役並為薩博公司攢下良好的聲譽,J-29「飛行圓桶」(Flygande Tunnan 或是 Tunnan)便是這些戰鬥機中的先行者,在它那短粗的機身背後卻隱藏著令人驚異的高速與敏捷。

梅塞施密特Me-262"飛燕"(德語:Messerschmitt Me 262 "Schwalbe")是德國梅塞施密特飛機公司在二戰末期為德國空軍製造的一種噴氣飛機。1942年7月18日,首席試飛員弗·文德爾在德國的萊普海姆機場上空舉行了一次劃時代的飛行,該機於1944年夏末首度投入實戰,成為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

以上這種型號有人認得出不

點贊是一種鼓勵 |轉發是一種傳遞

想了解更多更有趣更實用的特戰知識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特戰之家 的精彩文章:

不是狙擊手,卻拿狙擊槍,美軍的精確射手到底有什麼作用
現代的頭盔可以防彈嗎?被子彈擊中頭盔會折斷脖子嗎
水下開槍會不會炸膛,朝水下5米的人開槍會殺死人嗎?

TAG:特戰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