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看過《芳華》之後再來聊聊部隊文工團的前世今生

看過《芳華》之後再來聊聊部隊文工團的前世今生

看過《芳華》之後再來聊聊部隊文工團的前世今生

深度

摘要:正在熱映的大片《芳華》是以70年代部隊文工團青年男女的生活為背景,隨著《芳華》票房的火爆和熱烈的爭議,也使人們不由對部隊文工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小編就來聊聊部隊文工團的前世今生。

圖1:影片《芳華》是以70年代部隊文工團青年男女的生活為背景

12月15日,馮小剛導演的年度大片《芳華》上映以來,票房非常火爆,截至12月26日已經超過9億,同時有關影片的議論也是相當熱烈。隨著這部以70年代部隊文工團青年男女生活為背景的影片熱映,人們對部隊文工團也不由產生了濃厚興趣,那麼小編就來聊聊部隊文工團的前世今生。

文工團,就是文藝工作團的簡稱,部隊文工團則是部隊所屬的文工團,是以歌舞、歌劇、話劇等文藝表演形式豐富部隊文娛生活,同時進行政策宣傳的藝術團隊。這是人民軍隊的一大特色。

最早在黃埔軍校,軍校學生就常以話劇演出的方式來活躍軍校的文娛生活,宣傳革命思想。1925年1月18日,黃埔軍校「血花」劇社正式成立,宗旨是「將革命的藝術來改造社會」,用革命藝術來實現孫中山的「喚起民眾」,提倡「藝術可以改造社會,藝術可以美化人生」。「血花」劇社隸屬於黃埔軍校政治部,實際領導人是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日常事務工作由劇社總務主任、共產黨員李之龍負責,陳賡當年也是劇社的活躍分子。

圖2:黃埔軍校的「血花」劇社演齣劇照

紅軍時期,這種文藝演出形式也在紅軍中得以延續,出現了用簡單的歌舞和化妝表演來活躍部隊生活的文藝團隊,也採用文藝表演的形式向群眾宣傳革命思想和黨的方針政策。這種宣傳方式很受群眾歡迎,因為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文化,很難理解紙面上的政策,採取歌舞、曲藝的形式來進行宣傳就很容易被群眾眾所理解。

1929年12月,《古田會議決議》明確規定了要在紅軍大隊(相當於營)士兵委員會內設俱樂部,軍隊政治宣傳科設立藝術股,出版石印或油印畫報,並從各部隊中挑選文藝積極分子組成宣傳隊,從此文藝形式成為部隊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了有組織有領導的發展階段。

1931年工農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成立了「八一劇團」,成為人民軍隊第一個以藝術活動為主的專業性藝術團體。此後,紅軍各軍團、方面軍相繼建立了文藝團體。

1933年春節期間,由紅軍將士同台演出的四幕話劇《廬山之雪》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部有據可查的原創紅色戲劇,反映的是中央紅軍取得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打進了南昌城,並即將殺上廬山去,活捉蔣介石的故事。當時紅一軍團的高級將領們都紛紛走上舞台,客串了演員。紅一軍團保衛局長羅瑞卿擔任總導演並扮演蔣介石,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扮演紅軍司令員,軍團政委聶榮臻扮演紅軍政委,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扮演紅軍政治部主任——這三人都是本色出演。在中國戲劇史上,恐怕從沒有三位元帥一位大將同台演出的盛況。

圖3:紅軍時期的宣傳隊在進行演出

不過,在紅軍時期還沒有文工團這一名稱,大都是用宣傳隊或者劇社的名義。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的文藝團體有了進一步的大發展,但還是沒有正式出現文工團的名稱,一般還都是稱劇社、劇團、宣傳隊等。

一直到建國以後,隨著部隊文藝工作逐漸正規化、專業化,這才正式出現了文工團這個名稱,解放軍各文藝團隊都統稱為文藝工作團,簡稱文工團。1950年底,解放軍的各大野戰軍(大軍區)、兵團、軍(包括一些省軍區)和各兵種以及部分院校都有文工團,甚至許多師團一級單位也有宣傳隊。據統計,這時全軍共有專業文藝單位300多個,文工團(隊)員6.4萬多人。

本著逐步減少數量,提高質量的發展原則,從1951年起全軍文工團、宣傳隊,除志願軍系統的以外,全面開始調整、精簡、整編工作。1951年5月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藝工作團(簡稱總政文工團),總政文工團成立之初下設話劇團、歌舞隊、評劇團、越劇團、京劇團和曲藝雜技團。後來經過調整,60年代初僅保留歌舞團、歌劇團和話劇團。

1953年,總政治部提出全軍各大單位要「建立以歌舞為主要專業分工的綜合性文工團」;軍、師文工團、隊要實現「一專多能」。按照這一要求,各大軍區、軍兵種普遍建立了專業歌舞團或以歌舞為主的綜合性文工團。海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分別一分為二成立歌舞團和話劇團;各大軍區政治部文工團也都拆分為歌舞團和話劇團,有的還有雜技團等。

50年代中期陸續成立的各大軍區文工團都有冠名,如:

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

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

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

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

瀋陽軍區「前進」文工團;

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

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

福州軍區「前鋒」文工團;

武漢軍區「勝利」文工團;

昆明軍區「國防」文工團。

各大軍區文工團下屬的歌舞團、話劇團、雜技團等,通常也冠以軍區文工團的名字,如「戰友」歌舞團、「戰友」京劇團、「前進」歌舞團、「前線」話劇團、「戰士」雜技團、「戰旗」歌舞團等。

二級軍區文工團基本上都不冠名,即使後來像內蒙古軍區、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升格為大軍區級,其所屬文工團也沒有冠名,依然是用內蒙古軍區文工團、新疆軍區文工團和西藏軍區文工團。

各軍兵種文工團通常也不冠名,如海軍政治部文工團、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鐵道兵政治部文工團,但也有少數例外,如工程兵政治部文工團就曾冠名「烽火」文工團、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也曾冠名「星火」文工團。

一些兵團級或軍級單位的文工團也有冠名,如大連警備區「前哨」文工團、上海警備區「戰力」文工團、舟嵊要塞區「海防」文工團、北海艦隊航空兵「海鷹」文工團、廣州軍區空軍「戰鷹」文工團等。

1969年9月4日,根據中央軍委辦事組公布軍隊文工團精簡方案,除各大軍區、海軍、空軍、鐵道兵、工程兵、第二炮兵、各軍區空軍、海軍艦隊編製文工團外,其他文工團、隊,一律撤銷。精簡後各文工團一律改稱宣傳隊,如總政治部宣傳隊、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隊、海軍政治部宣傳隊、工程兵政治部宣傳隊等。而這一時期各軍區一般都稱各部隊,如廣州部隊政治部宣傳隊、南京部隊政治部宣傳隊,有時也省去政治部直接稱「某某部隊宣傳隊」,如瀋陽部隊宣傳隊。當時不但文工團改稱宣傳隊,就連文工團內部的團、隊也按部隊編製改名。如1970年5月,空政文工團改名為空政宣傳隊,把所屬的歌劇團、歌舞團、話劇團,分別改稱為一連、二連、三連。1974年4月才取消了連的建制,改稱歌劇隊、歌舞隊、話劇隊。

1975年5月,根據軍委通知,各專業宣傳隊又陸續恢復文工團及歌舞團、話劇團的名稱等。「文革」結束後,1977年各大軍區文工團陸續恢復了「戰友」、「前進」、「前線」、「戰士」、「戰旗」、「戰鬥」等冠名。

圖4:1975年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演出《長征組歌》劇照

1972年,全軍和全國文藝工作者,開展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30周年活動。為此,從1972年10月到1973年1月全軍組織了一次空前規模的專業宣傳隊文藝會演,在瀋陽、蘭州、南京、廣州分片進行,總共舉辦演出晚會59台,演齣節目600多個,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原創作品。從這時到70年代末,由部隊文工團創作的優秀音樂作品主要有《回延安》、《野營路上》、《打靶歌》、《扛起革命槍》、《我為偉大的祖國站崗》、《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祖國永遠是春天》等,優秀舞蹈作品主要有《戰馬嘶鳴》、《練兵場上》、《行軍路上》、《草原女民兵》、《風卷紅旗過雪山》、《葡萄架下》等。

影片《芳華》中提到的舞蹈節目除了《草原女民兵》以外,還有《行軍路上》。《行軍路上》和《草原女民兵》一樣也都是北京部隊政治部宣傳隊(原文工團)創作演出的,就都是優秀的原創舞蹈作品。

圖5:70年代北京部隊政治部宣傳隊表演舞蹈《行軍路上》的劇照

70年代,按規定各大單位才能成立有編製的專業文工團,即各大軍區、軍兵種、各總部和海軍艦隊、軍區空軍經中央軍委批準定編的文工團。各軍、師和省軍區、軍分區的文工團或宣傳隊——影片《芳華》里說的就是西南某地的省軍區文工團——都是業餘文工團,儘管有的專業水平很高,但在編製上仍是算業餘的。專業文工團的演員都有正式編製,都算幹部,最低也是正排級;而業餘文工團的演員只能是戰士,而且沒有正式編製,通常只能分散在基層單位的編製里。請注意,這裡所說的專業和業餘的,只是針對編製而言,在藝術上不少業餘文工團的演員都是專業級別科班出身。

影片《芳華》劇設的背景是西南某省軍區文工團,從編製上來說,應該屬於業餘文工團,那麼文工團的成員大部分都應該是戰士編製,在這點上影片中並沒有在軍裝、皮鞋等道具上的表現都比較模糊。

圖6:影片《芳華》劇照,女文工團員都穿著幹部才有的皮鞋,顯然和劇設不符

70年代是部隊文工團的全盛時期,因為70年代是解放軍歷史上兵員最多的時期,最多時全軍總員額甚至超過600萬人。這一時期,部隊專業和業餘文藝演出團體數量多,編製大,人員多。而且部隊各級文工團對社會上的文藝青少年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很多那時會唱歌、跳舞、樂器甚至翻跟頭的中學生,都被特召入伍成了令人羨慕的文藝兵。

圖7:1979年總政文工團在雲南前線為戰士們慰問演出

《芳華》的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嚴歌苓就是70年代加入部隊文工團的。

馮小剛所在的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前身是成立於1937年的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1949年8月改名為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1955年5月改稱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下屬「戰友」歌舞團、「戰友」話劇團、「戰友」京劇團等。1978年馮小剛入伍,就是在「戰友」京劇團當美工。而「戰友」京劇團也是當時全軍唯一的一個專業京劇團。

影片《芳華》開場,何小萍第一天進文工團,當時文工團在排練的節目就是舞蹈《草原女民兵》,這就是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隊(也就是原來的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1972年創作的,成為北京軍區宣傳隊的保留節目,作為新中國的經典舞蹈作品也被其他各文工團排練演出,1973年2月《人民畫報》封面就選用了《草原女民兵》的劇照。

圖8:影片《芳華》中文工團在排練舞蹈《草原女民兵》

圖9:當年北京軍區文工團演出《草原女民兵》的劇照

圖10:1973年2月《人民畫報》封面就選用了《草原女民兵》的劇照

而《芳華》的編劇嚴歌苓所在的文工團,有些資料說是成都軍區文工團,其實是成都軍區後勤部文工團,在編製上屬於部隊的業餘文工團,和馮小剛所在的北京軍區文工團完全是兩個概念,當然在文藝表演上,肯定不可能是業餘的。

80年代後,隨著軍隊的歷次精簡整編,部隊文工團也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主要是在編製上進行了壓縮。1980年12月,總政文工團撤銷,所屬團隊分別改編為獨立的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總政話劇團,均直屬於總政治部。另外隨著鐵道兵撤銷,工程兵降格,原來的鐵道兵文工團、工程兵文工團先後撤銷。80年代中期百萬大裁軍時,隨著4個大軍區的撤銷,原來武漢軍區「勝利」文工團、福州軍區「前鋒」文工團、昆明軍區「國防」文工團撤銷,烏魯木齊軍區文工團保留,但降格改稱為新疆軍區文工團。

2003年解放軍「二十萬大裁軍」後,全軍文藝團體於2004年統一進行整編。除了原總政治部直屬文藝團體外,其他部隊文藝團體分別重新整編為一個單位,對外統一稱為文工團。

圖11:影片《芳華》中的文工團團員

新一輪軍改後,部隊系統的文工團以歸屬單位劃分,分為三類:

第一類,隸屬於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的文工團,如: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原總政治部歌舞團)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劇團(原總政治部歌劇團)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原總政治部話劇團)

第二類,隸屬於軍種政治工作部以及隸屬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工作部的文工團,如:

陸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原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

海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原海軍政治部文工團)

空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原空軍政治部文工團)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原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

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原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工作部文工團(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文工團)

圖12:陸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的演出

第三類,隸屬於五大戰區陸軍的文工團,如:

東部戰區陸軍「前線」文工團(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南部戰區陸軍「戰士」文工團(原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

西部戰區陸軍「戰旗」文工團(原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文工團)

北部戰區陸軍「前進」文工團(原瀋陽軍區政治部「前進」文工團)

中部戰區陸軍「前衛」文工團(原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文工團)

圖13:北部戰區陸軍「前進」文工團下部隊演出

現在,有關部隊文工團的前世今生,你可看明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還原真實的王陽明、曾國藩、成吉思汗、劉伯溫、張居正
最近都在流行帽子,說說這款軍民通吃風行了是十年的帽子
蔣勛:梳理三千年文脈,用美的啟示滋養心靈
抗戰,那些中國海軍的軍閥們啊
陪郝柏村將軍一起再返抗日戰場第五站:花園口、中條山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