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年前的北京城,有種時髦叫:婚宴辦在「啃的雞」!

30年前的北京城,有種時髦叫:婚宴辦在「啃的雞」!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一直走在潮流前沿。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推進讓社會面貌煥然一新,生活在古都的百姓第一次嘗到了西方快餐的味道。

肯德基,這個今天隨處可見的牌子,在幾十年前的北京可是個新鮮詞兒!

前門開了家「啃的雞」

1987年11月12日,前門開了中國第一家肯德基。

當時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大炸雞店的快餐店,對北京百姓來說還十分陌生。

1986年《北京日報》關於肯德基的報道

不知道賣的是什麼、有什麼招牌菜,大家只知道從美國來了一家賣炸雞的餐館,叫「啃的雞」。

在一片隆重而熱烈的氣氛中,人們爭相圍觀。

三層樓高的店裡,有1400多平米的面積,能同時接待500名顧客就餐。

可即便這樣,長長的隊伍還是一直排到了門外,幾乎需要兩小時才能等到一個座位。

當時也有外賣,但沒人願意帶走吃,都要坐在店裡感受氣氛。

因為顧客太多,工作人員甚至不得不求助警察來維持秩序。

當時的肯德基還叫「美國肯德基家鄉雞」 北晚新視覺供圖

八十年代的中國,尋常人家下館子都十分稀罕,更別說體驗這種西式快餐,拿著餐盤在座位上傻等的客人不在少數,還有客人點了炸雞問服務員要筷子。

而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最大的疑惑是不知道吃什麼、點什麼。

當年在肯德基工作的趙女士曾再現過這樣一個場景:

一位顧客拿著當時最大面值的10元錢,對櫃檯後的服務員說:「給我來10塊錢的!」

服務員回答:「原味雞兩塊五毛錢一塊。」

顧客思考片刻,回一句:「那先來一塊嘗嘗吧!」

拿了餐後,旁邊的排隊的人還會湊近了問:「哎,味道怎麼樣?」

前門肯德基開業當天收到的第一張10塊錢 來自紀錄片《北京記憶》

開業當天的菜單上還有七塊三一份的套餐,包括兩塊吮指原味雞、一個小餐包、一份雞汁土豆泥、一份菜絲沙拉。

當時的《北京日報》報道:

這種炸雞是選用重量相同的一等肉雞,切成大小相同的九件,經十一種秘方香料調配後,用特製的自動高速氣壓炸鍋烹制而成。

每件肯德基家鄉雞都具有內層鮮甜嫩滑、外層香脆可口的獨特風味。

記者問老田對這種他首次吃到的美式炸雞的評價,他連連點頭:「好吃,又熱又嫩。」(《北京日報》1987年10月7日報道)

過去在很多人記憶里,只有燒餅、油條等快餐,肯德基出現後,西式炸雞一時間成為北京城裡最洋氣的小食,不少商家藉此推出了各種各樣的脆皮炸雞。

除此之外,店裡的冷飲、甜筒、聖代也吸引人們前來品嘗。

芝麻君身邊有朋友回憶,那時候可樂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事實上人們不經常購買,肯德基里的散裝紙杯可樂成了不少人對可樂的最初記憶。

奶油冰激凌更是稀罕物了,肯德基推出的聖代,不僅有冰激凌,上邊還淋著草莓或菠蘿醬,表面撒一層花生碎,最後再放上一塊罐頭的菠蘿或山楂,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肯德基前台的宣傳廣告 來自紀錄片《北京記憶》

在肯德基辦結婚宴

1987年11月13日,新華社以《北京出現第一家西方聯號快餐》為題,對中國第一家肯德基的開業進行了報道。

此前的中國,作為第三產業的餐飲業,還沒有引進外資的先例,因此最初的肯德基被定位為服務外國人,支持外匯、僑匯支付,甚至設有專門的窗口接待用外匯劵支付的顧客。

隨著體操王子李寧等明星的經常光顧,加上報紙上的廣告宣傳,很快前門肯德基變成了北京城裡的「網紅店」。

1987年,中國普通幹部的月工資收入大概在100元左右,而在肯德基消費一次就需要花費近10元。

這是怎樣的差距呢?

當時冬天每斤一級大白菜的價格是三分三厘,10塊錢足足可以買三百斤上好的白菜。

但價格的昂貴並沒有影響老百姓嘗試新鮮生活方式的熱情。

不少來北京旅遊的人,還要特意到肯德基品嘗一次,然後再和門口的山德士上校人像合影留念。

肯德基就是當時北京城裡的一景。

前門肯德基店外的山德士上校 來自紀錄片《北京記憶》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回憶,第一次吃肯德基是很震驚的,不在於吃了什麼,而在於整個廳堂的設計、就餐的氛圍。很多人對炸雞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就是店裡的服務、環境,是人們沒有經歷過的。

1989年《北京日報》的一篇文章寫道:

一對在大學教書的情侶,是這裡的常客。

男士金先生說,雖然北京的大飯館很多,但他的經濟實力告訴他,那裡不是他所能去的地方。

而在「肯德基」,他則感受到了一種平等氣氛:大家都支付幾乎同樣多的錢,都吃幾乎同樣的東西,還都得自己端著盤子找座位,根本無窮富貴賤之分。部長到此不失身份,而平民到此也同樣為客。所以每次外出吃飯,他都要帶女友來「肯德基」。

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店裡的衛生間方便、乾淨,是外面很多地方不能比的。

那時候,人們都覺得在肯德基就餐是一件十分洋氣的事情,用北京話說,那是「倍兒有面兒」!

90年代初期的前門肯德基店坐滿顧客 北晚新視覺供圖

節假日一家人扶老攜幼,情侶們成雙結對,好友們前呼後擁,目標就是前門的肯德基。

歌手老狼曾談到,當初能吃上肯德基就感覺像過節一樣,」今兒搓什麼?就是肯德基。」

1990年刊登在《北京日報》上的肯德基廣告

甚至有人在肯德基辦結婚宴席。

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當時卻是十分轟動。

西單、王府井開了分店之後,前門肯德基終於不再像開業之初那般擁擠,於是有新人將這裡的二三樓包下,選擇良辰吉日舉辦婚禮。

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前門肯德基店乾脆把三樓開放,每個禮拜天都會給新人舉辦婚禮。

吃完宴席後,人們還要把肯德基的包裝盒帶回家,在客廳里擺起來。

京城掀起快餐熱

肯德基在北京的躥紅,讓國外企業看到了無限商機。

據報道,前門肯德基店開業的第一天就創下了銷售額30萬元人民幣的記錄,當年北京肯德基餐廳的人流量高達1700萬人,居肯德基集團全球餐廳的榜首。

有這樣的成功在前,麥當勞也不甘示弱。

1992年4月23日,麥當勞在繁華的王府井大街開業,報道稱當天的交易次數就達到了1.3萬多次。

1992年《北京日報》關於麥當勞開業的報道

1992年《北京日報》關於麥當勞王府井店的報道

在麥當勞,顧客花10元錢就能買到一份「標準套餐」,包括一個漢堡,一包薯條,一杯冰鎮可樂。

在麥當勞前台點餐的顧客 北晚新視覺供圖

多少孩子盼望著過生日、過六一,或是作為考試獎勵,家長帶著去吃麥當勞、肯德基,不僅能吃一頓兒童套餐,還可以得到附贈的玩具。

父母帶著孩子到新開業的麥當勞就餐 北晚新視覺供圖

孩子們在麥當勞歡快就餐 北晚新視覺供圖

因為兩者都是西式快餐,產品種類相差無幾,開業之初經常有人分不清,在一家店卻叫著另一家的漢堡名。

後來,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麥當勞的「麥樂雞」、肯德基的「老北京雞肉卷」。

緊接著,肯德基、麥當勞推出各種餐券,可以在點餐的時候優惠,很多人都有過攢券的經歷。

麥當勞前台等待點餐的顧客 北晚新視覺供圖

隨著肯德基、麥當勞的分店越開越多,各個店也不再像開業之初那般擁擠,顧客僅需幾分鐘就能吃到自己點的套餐、小吃。

這種就餐方式也逐漸影響了京城的其他飯館,人們對商家的服務態度、店內環境更加重視。

麥當勞前門店 北晚新視覺供圖

這些西式快餐的興起,也帶動了國內快餐業的發展,九十年代之後全國各個城市都興起了一股快餐熱,漢堡、炸雞隨處可見。

今天,人們外出就餐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更加註重健康,講究低熱量、高營養。

當年京城裡的「網紅店」不再是擠不進的「景點」,人人都能輕鬆吃到一頓套餐。

從新鮮到平常,肯德基、麥當勞與北京城一起,見證了人們生活的變遷。

在這裡一起聚過的餐、一起見過的人,也成為很多人心中彌足珍貴的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麻匠通訊社 的精彩文章:

鄰近史家衚衕,這裡是梁實秋、舒乙、姜文都念念不忘的地方
魯迅遇見愛情、曹錕「賄選總統」…北京街頭的民國往事
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飯店,鄧小平批示了這幾個字

TAG:芝麻匠通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