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筆記:「正業」隨談

學佛筆記:「正業」隨談

八正道的第四條「正業」。「業」,這個字通常跟「事」連在一起講,「事業」,說事業大家都會有一個概念,雖有概念,但很少人能夠把它辨別得清楚。事跟業是因果的關係,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所以我們通常問人:「你現在在做什麼?」做什麼事。造作的結果就叫做「業」,它包括的範圍很大。起心動念叫「意業」,你心裡在造業,言語是「口業」,身體動作叫「身業」。這個地方講的正業,身、口、意都包括在其中。前面跟我們講「正語」,那是「語業」,講「正見」、「正思惟」是屬於「意業」,特別提出來講。這個地方再總說,總說裡面偏重在身體的造作。前面意業說了兩條,語業說了一條,這個地方正業包括身語意三業,因為前面已細說,這個地方重點就是指身體的造作。諸位一定要曉得,身、語、意它是有連帶關係,絕不是單獨的,縱然說話,說話還有態度、有表態,所以這三業「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決定離不開的。由此可知,所有一切造作都要利益眾生、利益社會,這就是正。如果我們一切造作只顧到利益自己、利益家庭、利益我這個小團體,這個業是邪業,這個不正。

所以人生在世,決定要選擇正當的行業。人生在世不能沒事情做,一定要有事業,這個事業決定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為一切眾生服務。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為社會大眾服務;一定要以我們服務的對象為主,不能以我自己為主,以我自己為主就錯了。即使我們今天選擇佛教教學,選擇佛教這個行業,出家也是個行業,我們自己修學,我們教化眾生,還是以眾生為對象,以他們的需要為標準;決定不能說我喜歡哪個法門,我喜歡哪個經典,我要來宣揚這個,這個錯了,這就是不契機。一定要了解現在社會大眾的需要,要為他們去思考,這樣選擇就正確了。一定要教大眾當前能得利益;就是現在要得利益,來生要得利益,後世要得利益,永遠得利益,那就正確的,純正。現在得利益,來生不得利益,那就錯了。

佛在《楞嚴經》上常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說法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邪師講的是現前利益,你現在能得到利益,來生他就不管了,這是邪師;來生讓你還搞六道、還墮三途,這大錯特錯了!所以佛法是特別重視後世的利益。現前得不到利益,來生得利益,這是正確的;現前得利益,來生得不到利益,是決定錯誤的。是非、善惡、真妄要有能力辨別,我們所有一切造作,記住,決定是利益大眾的、利益眾生的,這才叫正業。利益大眾而能夠不著相,《般若經》上講的「三輪體空」,這種造作又升了一級,叫「凈業」,比正業又提升了一層。著相的是正業,離相是凈業,我們要在這裡頭學習。所以,正業包括十善業道: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不貪、不瞋、不痴。我們完全落實在十善業,這是純正的正業;如果與十善相違背,你造的是十惡,十惡就不是正業,叫邪業、惡業。所以我們要把十惡翻過來修十善。

如何救自己?修十善業。

念佛如果還造十惡業,不能往生;念佛決定要修十善業道,這樣才能度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別人怎麼做,現在講民主、講自由、講開放,我們無權干涉別人,我們也無權議論別人,不如把心收回來,好好修自己,這是正確的。別人能接受,我們勸導他;不能接受,自己好好念佛,成就自己。真正發大慈悲心,往生之後倒駕慈航,看眾生什麼時候有意思回頭了,再來!因此,不必著急要度別人,要著急先度自己要緊。自己未度能度別人的,佛說「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決定要先度自己,先幫助自己、先成就自己,然後我們再幫助別人,這樣就對了,就正確了。

——本文內容依據凈空法師相關講座參學編纂

學佛筆記:「正業」隨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學佛筆記:「正語」隨談
學佛隨談:福德
學佛隨談:「正思惟」
佛學雜談:「禪定」
學佛隨談:「正見」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