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暴力美學喀秋莎火箭炮緣何退出歷史舞台

暴力美學喀秋莎火箭炮緣何退出歷史舞台

俄羅斯有一首歌曲《喀秋莎》舉世聞名,尤其是中國人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之所以著名除了歌曲本身好聽外,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同名的一款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是世界上第一種自行火箭炮。與現代常見的多管發射方式不同,喀秋莎火箭炮採用的是軌道式,即多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火炮,這種火箭炮能夠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並且利用機動性可以在對方反攻前迅速離開。

一門喀秋莎火箭炮共有8條工字型發射滑軌,可上下分別懸掛火箭彈,這樣一門喀秋莎一次齊射可發射口徑為132毫米的火箭彈16發。而蘇軍一個火箭炮團就有24門喀秋莎,一次齊射就可以發射近400枚火箭彈,相當於3個蘇聯炮兵師,可見其火力強大。

喀秋莎成名於二戰,在後來我國抗美援朝中也引進了喀秋莎,對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令美軍吃了不少虧。這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代火箭炮,也按照戰場不同情況設計了眾多類型,比如山地型火箭炮。但是,這樣強大的武器後來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台,究其原因還是先天不足造成的。

第一就是準確度較低。作為進攻性武器,最看重的就是指標就是精確度,而喀秋莎採用的是滑軌式發射方式,從火箭彈初始運行軌道就不如炮管穩定,這直接造成的效果就是火箭彈脫離滑軌直接奔著大致方向而去,至於到了對方陣地什麼位置就是次要的。因此喀秋莎做到了面殺傷,但做不到點殺傷。這也是為何喀秋莎一般採用齊射的原因。當然好在火箭彈價格低廉易於生產,不然是不會在鋼鐵短缺的二戰進行量化生產的。

第二就是喀秋莎裝彈時間較長。喀秋莎一次齊射僅需7~10秒即可完成,而裝填一次齊射的彈藥竟然需要多達5~10分鐘時間。在時間就是生命的戰場,花費如此長的時間進行準備,無疑將造成很大的隱患。因此喀秋莎一般不會出現在對方火力覆蓋範圍之內。而事實上,蘇軍最先裝備的7門火箭炮正是由於這一缺陷而最終銷毀的。當時正是德軍進攻莫斯科發起的颱風戰役,蘇軍士兵平時抵擋德軍衝鋒,就是為火箭炮爭取發射時間。火箭彈發射完後,為防止火箭炮落入德軍之手,炮手絕對徹底銷毀7門火箭炮。

還有一點就是每次發射,喀秋莎火箭炮都要發出巨大的動靜,並伴有大量的火光和煙霧,這很容易被對方發現。於是,當更加先進的多管火箭炮誕生之後,喀秋莎就逐步走下了歷史舞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戰艦 的精彩文章:

054A建造進入後期,可以考慮出口型號了
老艦彙集的驅十支隊有啥配置,歷史的厚重感迎面撲來
蘇35戰機中東挑戰美F22,讓中國網友高興了一把
國產航母準備就緒,只等海試命令下達
054A都將過氣,第五代航母護衛艦亟待亮相

TAG:藍海戰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