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牽牽念念的那些人,依然記得你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微信平台讀好書類的領先訂閱號
-
01
-
那時候,
你還很年輕,
人人都說你美。
現在,
我是特意來告訴你,
對我來說,
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
與你那時的顏貌相比,
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民國時期,很多文人多出自富裕之家,家裡一般都給包辦婚姻,很多人雖然不同意,但是為了怕家裡截斷經濟來源,無法繼續學業,就勉強成婚,等自己有了事業再離婚,或者不離婚,讓家裡的包辦婚姻的妻子在鄉下伺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在城裡再娶一房妻子。
他們扛著自由戀愛的大旗,揚言要打破封建婚姻的桎梏。
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大文豪們也都捲入其中,一面是幾千年的封建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面是新時代新文化背景下的西式婚姻流行色,兩面大旗把「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民國文人們搞得身心俱疲、苦樂參半。
即便是浪漫多情的詩人徐志摩,鐵漢錚錚的巨匠魯迅,怕老婆要名聲的胡適都難脫其事。
徐志摩 VS 張幼儀
徐志摩的態度:
「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
張幼儀的態度:
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徐志摩的元配妻子,張幼儀常被後人附帶提及,這很不公平,要知道,她自足成名,無須在徐詩人的風流韻事中扮演受氣包和可憐蟲的角色。
張幼儀出身名門, 15歲時由四哥做媒,輟學嫁到浙江徐家做了少奶奶。
儘管張幼儀沒有跟當時別的女子一樣裹小腳,但徐志摩仍然視她為「土包子」,認為她觀念守舊,缺乏教育。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滿鄙夷地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年輕時的張幼儀
1915年12月5日,雙方家長為張幼儀和徐志摩操辦了一場極其隆重的舊式婚禮。婚後,徐志摩很少正眼瞧她。
1918年,徐志摩自費進入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克拉克大學歷史系學習。從結婚到出國留學,他和張幼儀結婚將近3年,相處的時間加起來卻只有4個月左右。用張幼儀的話說,「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我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在徐志摩不在家的時候,幼儀全力操持家務、照顧公婆……
1920年冬,張幼儀離開上海,前往法國與徐志摩團聚,她隔老遠就看出了徐志摩滿臉都是不耐煩。在由巴黎飛往倫敦的飛機上,張幼儀暈機嘔吐,她再次聽到了「鄉下土包子!」
她在英國沙頓懷他們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徐志摩正忙於追求林徽因,居然勒令她打掉孩子。張幼儀有些不安地囁嚅道:「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了。」徐志摩卻以冷若冰霜的語氣諷刺她:「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林徽因、泰戈爾和徐志摩
痛定思痛,最終張幼儀同意與徐志摩離婚。
離婚後的張幼儀雖心境悲苦,但她並未就此消沉。嗣後,她考入柏林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學,掌握了當幼師的一技之長。1925年痛失愛子彼得後,她回到上海。
張幼儀與長子徐積鍇
回國後的張幼儀先是在東吳大學(蘇州大學前身之一)教授德文,不久被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聘請,擔任副總裁。與此同時,她還經營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一度叱吒商場。
徐志摩也開始對這位脫胎換骨的「鄉下土包子」刮目相看,他在寫給陸小曼的信中提及張幼儀時有這樣一句話:「C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
徐志摩與陸小曼
張幼儀非常有氣度,有才幹。離婚後,她和徐志摩友好相處,以義女的身份操持徐家,照顧徐志摩的雙親,更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版的《徐志摩文集》也是在她主持下完成的。
身穿黑色旗袍的張幼儀
時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
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五十三歲的張幼儀漂泊到此,終於找到了一個停靠的港灣。
張幼儀一生恪守中國傳統道德,她曾對侄孫女張邦梅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
她不僅心存仁恕,而且她的悟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魯 迅 VS 朱 安
魯迅的態度:
「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朱安的態度:
「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
1906年,魯瑞裝病將魯迅從日本騙回家與朱安成親,時年魯迅26歲,朱安29歲。
婚後第四天,魯迅就攜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離開了母親強加給他的女人。
在東京時的魯迅
沒有人提到,朱安在這新婚的三四天里是怎麼熬過來的。不知她是一動不動呆坐在新房裡呢?還是一邊垂淚,一邊聽那些過來人現身說法,教她如何慢慢熬出頭?也許,就是在那一刻,她想到自己就像一隻蝸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總能等到周家少爺回心轉意的那一天。
1919年,魯迅賣掉周家老房,在北京買下了八道灣的宅子,準備把家人接去同住。
朱安謹遵從小被灌輸的三從四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跟隨魯迅來到北京,此生再也沒有回去。
朱安與家人的合影
1923年秋天,魯迅應好友許壽裳之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24年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講課,就在這裡認識了許廣平。1925年3月,由於許廣平寫信向魯迅求教,他們之間才有了進一步的接觸。
魯迅和許廣平在上海同居並生下海嬰,對朱安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房東的妹妹俞芳問她「那你以後怎麼辦呢」,她一下子被觸動了心事,顯得相當激動:
魯迅、許廣平與兒子海嬰
「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兒一點兒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
「看來我這一輩子只好服侍娘娘(太師母)一個人了,萬一娘娘『歸了西天』,從大先生一向的為人看,我以後的生活他是會管的。」
這也是朱安唯一一次向別人袒露心跡。
魯迅和魯瑞先後去世後,朱安將魯迅著作權的所有版權全權委託給許廣平打理,生活上一度接受許廣平的接濟。可在心底里,朱安依舊有著一種拿人家的手軟的客氣和怯怯,盡量把生活需要降到最低,不給別人造成太大麻煩。
晚年的朱安和一位老女傭相依為命,貧困潦倒、體弱多病,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麵窩頭、菜湯和幾樣自製的腌菜,即使這樣,也常常難以保證。
晚年的朱安
魯迅也沒有和包辦婚姻的妻子朱安離婚,養了她一輩子,但是沒有給她當妻子和母親的機會,魯迅說過,她是我母親送給我的禮物。
在這悲劇中,沒有一個壞人,也沒有誰對誰錯,錯的是那個時代。
胡 適 VS 江冬秀
胡適的態度:
「久而敬之這句話,也可以作夫婦相處的格言。所謂敬,就是尊重。尊重對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
江冬秀的態度:
「大家看胡適之怎麼樣,我是看你一文不值……」
與魯迅一樣,同樣是孝子的胡適遵母親之命娶了裹足的鄉女江冬秀,而不同之處在於,胡適沒有像魯迅那樣把「母親賜的禮物」供養起來,而是和包辦婚姻的妻子江冬秀恩恩愛愛過了一生,白頭到老,還生了三個孩子。
江冬秀與三個孩子
胡適也曾反抗過這種包辦婚姻,1908年7月,已在上海「作新民」的胡適寫信給母親,拒絕回家完婚,語氣悲憤,信中有言「男手顫欲哭,不能再書矣……」,末尾再署「兒子嗣穈飲泣書」。
1917年8月,恪守孝道的胡適出於對母命的尊重,回到安徽績溪上庄,與比他大一歲的同鄉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了親。
胡適把堅守婚約看作是對母親的回報,「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胡適不毀婚約,與其說是為江冬秀,不如說是為他母親。
婚後,江冬秀留在老家照顧母親,胡適就獨自回了北京。直到1918年,江冬秀才離開鄉村,去到胡適身邊。自此以後,天涯海角,江冬秀始終伴隨著他。
婚後的胡適與江冬秀
胡適也曾跟江冬秀提出離婚,但是江冬秀手拿菜刀,以自己和兩個兒子的性命威脅,使胡適屈服。
同樣,胡適和江冬秀兩個人在知識層次上的差別也很大:他們一個是名聞天下的新學術領袖,一個卻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小腳太太。
與魯迅一樣,胡適也曾要江冬秀放足,要她讀書識字並給自己回信,期待「他年閨房之中,有執經問字之地,有伉儷而兼師友之樂」。但很快,他放棄了對江冬秀的文化要求。
隨著閱人歷事,他認清了一件事:「女子能讀書識字,固是好事。即不能,亦未必即是大缺陷。書中之學問,紙上之學問,不過人品百行之一,吾見有能讀書作文而不能為良妻賢母者多矣。吾安敢妄為責備求全之念乎?」
江冬秀雖是一個傳統女性,但她不死板、不保守。婚前,胡適在美國寫信勸她放腳、習字,並鼓勵她大膽給自己寫信,江冬秀都一一應允。同大多數舊時女子一樣,江冬秀也大字不識一個,但她樂於學習。在胡適鼓勵下,逐步自修,後來開始看古典小說,對《紅樓夢》里姐妹丫鬟的名字如數家珍。
她還經常以打牌消遣日子,有了自己的興趣圈子,與外面的人接觸多了,人自然能接受新事物。
江冬秀不會寫字,卻會嘗試著給胡適寫信。她是白字大王,給胡適的信可笑又可愛。胡適生病,她關懷地寫道:「你前兩星期給我的信,你說十三四大概可以動生(身),你葉(叫)我不必寫信把你,故我就沒有寫信把你,但是你到今天也沒有回京,也沒有寫信把我,葉(叫)我這四天心裡著急得不得了。還是你又發病了,還是有另(外)的緣故?我日晚挂念和著急。」
胡適的「緋聞女友」們
儘管在胡適一生中有數不清的紅顏知己:韋蓮司、曹誠英、陳衡哲、徐芳等等,但胡適終歸還是與江冬秀廝守了一輩子。
從歷史照片來看,江冬秀確實不美,胖墩墩,肉嘟嘟,但是她愛笑,大部分照片都是笑意盈盈的。有人說,愛笑的女子運氣不會太差,看來是很有道理的。
愛笑的江冬秀
晚年胡適曾對秘書胡頌平說:「久而敬之這句話,也可以作夫婦相處的格言。所謂敬,就是尊重。尊重對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
真可謂婚姻真諦了。
張幼儀在失敗的婚姻中能及時認清現實,毅然與徐志摩離婚,奮發上進,最後不僅在事業上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最終收穫了幸福的婚姻;
江冬秀雖然走進一段開始並不被看好的婚姻,但她能勇敢地站出來捍衛自己的角色與地位,並且在生活中不斷嘗試學習新的東西,這些努力成功地拉近她與胡適的距離,最終兩人能白頭偕老;
而朱安,她既沒有勇氣擺脫那場名存實亡的婚姻,也沒有試著去轉變思想、學習新知以拉近她和魯迅的距離,更沒有能力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她能做的始終是那箇舊時代和爹娘交給她的三從四德。
無論如何,她配得上稱「魯迅夫人」,她犧牲一生,卻從未抱怨別人,侍奉婆婆,愛惜魯迅之名,毫無保留奉獻,成全《魯迅全集》的出版……
在《尋夢環遊記》中,人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在亡靈節這天,那些去世的人們可以通過萬壽菊搭成的花海大橋回到人間和家人團聚,但前提是,必須有人記得她,把她的照片供在靈台上……
願你牽牽念念的那些人,依然記得你。
本文選自《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內容經出版方許可
GIF/1K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微信公眾號: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我們必須守護著心裡那把火
※如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願站台的少年永不老去
※失敗感和孤獨感,是男人與女人分別的宿命
※沈從文:因為有所待,所以有所愛
※韓國第一夫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TAG:人生必讀好書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