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樹芝:三十多年前的元旦
一九八六年元旦是我參加工作後過的第一個元旦,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記的元旦。光陰似箭,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每逢想起那個元旦,內心總是深感溫馨。
那時,學校辦學條件很差,但元旦過得卻有聲有色、別有韻味,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拔河賽
為濃郁節日氛圍,學校組織了班級拔河比賽。總體上,按照性別分為男女兩個大組,再按照年級分為三個比賽小組(高一高二高三),每小組中的兩個班級賽出一個第一名。比賽採取三局兩勝制,比賽地點設在學校操場,比賽時間為元旦前兩天和前一天下午的課外活動。鑒於個別班級女生較少,暫定:男子組每支代表隊為十五人,女子組每支代表隊為十人。
每個班級都根據本班情況精挑細選了參賽隊員,那些平日里不怎麼受青睞的身寬體闊的學生此時成了搶手貨,頓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拔河比賽用的大繩是學校新買的,有茶碗口那麼粗、三四十米長,盤在一起十分沉重,得好幾個人一塊搬運才行。正式比賽前,各個班級都利用體育課和課餘時間進行了必要的模擬訓練。
正式比賽的時刻到了,全校師生都聚集在操場里,各自做著相關準備工作。參賽選手換好了附著力好的球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隨時準備上場;沒有參賽任務的同學當觀眾,干服務,做拉拉隊;體育老師當裁判,班主任老師做領隊,其他老師根據任教年級班級情況在現場為學生吶喊助威。
比賽開始了,大家擰成一股繩,共同發力,口令聲、助威聲響徹雲霄……若遇到兩支代表隊實力懸殊,幾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就會輸贏落定;若是兩支代表隊實力相當,就會出現較長的僵持階段或互有進退的拉鋸階段,此時,是最耗力氣的,哪個隊指揮得當、堅持得住,哪個隊就會佔上風,成為最後的贏家。
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的深刻內涵此時此刻得到了完美詮釋。有的老師、學生嗓子喊啞了,但他們期望的代表隊如願拿到了好成績,心裡依然特高興。
水餃宴
為豐富節日生活,學校決定元旦中午全體老師吃水餃,水餃製作過程比較繁瑣,單靠幾個伙房師傅是不行的。於是,學校倡議老師們自己動手包水餃、煮水餃。餡子與面由學校伙房免費提供,面板、擀麵杖等由老師們自己解決。
元旦上午,沒課的老師就是包水餃的主力軍。大家先去伙房,按照教研組人數領上一定量的豬肉大白菜的餃子餡與已經和好的餃子麵糰,另外再拿上部分乾麵粉備用。面板和擀麵杖等工具來路頗多,有的是去僅有的幾戶家屬院里借的,有的是家近的老師跑回家拿的,實在沒有著落的就把平整的辦公桌面清洗乾淨代替面板、用擦洗乾淨的廢舊燈棍或空酒瓶代替擀麵杖,總之,大家的辦法還是挺多的。
水餃包好了,飯點到了,就在辦公室里的爐子上煮。不久,熱騰騰的水餃便擺上了辦公室里的小飯桌。再倒上兩盤醬油、醋,弄上盤蒜泥,開上瓶普通白酒或紅酒(那時沒有禁酒令,適當喝點酒是可行的)。如此,一桌餃子宴便可以開席了。老師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五花八門、大大小小的水餃,喝著那種廉價的大眾化的白酒、紅酒,別有一番風味。
辦公室里,餃子香、酒香頓時瀰漫開來,節日氛圍也一下子濃郁起來。
聯歡會
為慶祝新年,學校安排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慶元旦師生聯歡晚會。雖說那時學校各方面條件很差,沒有音響,沒有彩燈,更沒有攝像設備,但一點也沒有影響大家舉辦聯歡會的熱情。各個班級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儘力把教室裝扮得漂亮些,儘力把節目準備得充分些。
聯歡會的籌備工作得提前好幾天開始,比如剪一些彩帶,先到街上的商店裡買一些五顏六色的彩紙,女生們便利用課餘時間剪起來,然後把剪好的彩帶疊好放置在桌洞里待用。元旦下午最後一節課,放給學生們裝點教室,做最後的籌備工作。晚飯前,教室就會來個大變臉。課桌騰空了,位置也變了,都挪到了教室四周,教室中央騰出了一個大空間,那是師生們演齣節目的地方。教室上空掛滿了花花綠綠的彩帶,燈棍也蒙上了彩紙,煞是好看。
此外,各個班級還準備了一些瓜子、糖果和蠟燭。瓜子、糖果是用來助興的,也是招待領導、老師以及來自社會的賓朋的,當然,學生也可以在演齣節目之餘「各取所需」。蠟燭是以備停電應急用的,那時,電力供應緊張,晚上停電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晚飯時分,班幹部到辦公室向老師們發出參加聯歡晚會的邀請。元旦晚上,同辦公室的五十歲上下的秦老師和兩位四十歲上下的張老師都是班主任,主要是包靠在自己班級里,我和郭老師兩位年輕老師結伴,應邀去各個班級轉一轉。每到一個班級,都會迎來一片熱烈歡迎的掌聲,看上一會節目,學生們就會邀請老師齣節目,此時,平日里師生間那種等級分明的肅穆氛圍已經蕩然無存。在精彩紛呈的聯歡中,師生關係得到了升華。
九點多了,到了往日下晚自習的時候了,大家還意猶未盡。於是,學校臨時決定:教室延長一小時拉閘熄燈。十點多了,拉閘了,教室里沒電了,學生還是遲遲不願離去。乾脆點上蠟燭,繼續自娛自樂。據說,那個晚上,有的班級晚會直到午夜才結束。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此時,我想到了這句話。
……
今天是二0一七年歲末,再過幾天就是二0一八年元旦,即將到來的元旦如何度過?會有哪些特色?能否銘刻在我的記憶中呢?我熱切期待著。
圖片/網路
安樹芝,男,微信昵稱「漫步人生-駢邑老安」,從教三十餘年,干過工會,管過黨建,編過校報,搞過宣傳,崇尚淡泊,嚮往田園,喜好文字、攝影,作品散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現代教育報》《山東教育報》《教育時報》《教育導報》《德育報》《考試報》《濰坊日報》《濰坊晚報》《濰坊教育》等二十餘種刊物(媒體)。
※馮恩昌:舅家冬日
※劉福成:臨朐中華文化雕塑園
※張玉奎:我的家鄉——雲中草原
※劉福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馮相波:青州王墳沒口貓鷹山穿行
TAG:臨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