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邱振中:沒有什麼比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更重要

邱振中:沒有什麼比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更重要

邱振中

Qiu Zhenzhong

邱振中,當代藝術家、書法家、藝術理論家。1947 年生於南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於北京、日內瓦、奈良、香港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參加國內外多種重要展覽。

獲第十屆「上海文學獎」詩歌獎。獲「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理論獎、教育獎。著有《書法的形態與闡釋》《神居何所》與詩集《狀態-Ⅳ》等。

編者按

邱振中的藝術歷程在中國的藝術家,特別是書法家之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他在書法領域裡從理論到實踐到卓然成家,並且以單純的書法訓練進入到現當代藝術的實踐,在大眾眼中相隔萬里的書法與西方現代主義,在邱振中的眼中卻像是「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般自然轉換。

如何實現這樣一個奇妙的過程?顯然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但結合邱振中在詩歌、藝術批評、書法、文學等多方面的深厚素養,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即邱振中不是犯濫眾家,淺嘗輒止,而是在藝術的深度和藝品的高度上深刻地領會藝術經典與經典藝術的精髓,在胸中將其融為一物,並自然流出。

這不是一個從藝術到藝術的結果,而是文化與藝術的薰染在改變了人的精神氣質之後的一種自然流露。這樣的舉重若輕背後是數不清的閱讀、練習與品讀的時時刻刻,這些日常的細節造就了藝術家的與眾不同,卻恰恰又最容易在日後的追溯中被遺忘。作為藝術家和書寫者的邱振中,自然最明白其中難以言喻的部分。

這也在提示我們,要發現和論述一種創造性的事物,必須要有創造性的語言和創造性的批評結構。這種論述本身即應該是一種不亞於藝術創作的藝術。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學養和洞察力,我們會很容易忽視那些曾經倏忽出現的「偉大的藝術的瞬間」。而邱振中在這兩方面的努力,則不難看出其背後的一致性。

關鍵字:心理結構 尊重個案 潛意識 精神生活 視覺訓練 內心動機 偶然

欸乃 68cm×51.5cm 紙本水墨 2016

邱振中:沒有什麼比開闢一條新的道路更重要

採訪人_ 于海元

庫藝術= 庫:西方的油畫是一種媒介,水墨也是一種媒介,為什麼似乎水墨之中有更多讓人難以割捨的文化上的情結?

邱振中= 邱:西方人想必對油畫也會有這樣的情結。實際上這是一個記憶問題。你是中國人,從小就會有有關的印象和信息輸入到你的大腦。如果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記憶,文化也就沒有了。簡單地說,文化就是一個記憶問題。我們對於水墨有太多的記憶,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民族心理結構的一部分,成為這個民族精神生活一個基礎性的存在。

庫:現在談文化如果還是借用「民族」「地域」的概念,在當代藝術看來似乎是有點不夠「正確」的觀點。您如何看待「本土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的關係?

邱:一個藝術家有意識地運用本土的民族、歷史遺產來做現代作品,比如青銅器紋樣、甲骨文,這當然是一種運用,但是還有另外一種,就是留存在你記憶和潛意識最深處的那些影響,它們決定了一個人精神生活和心理結構的整個狀態。你可能忘了,可也能從來就沒有意識,但是當你成為藝術家,構思作品,畫下每一個筆觸,選擇每一筆顏色的時候,它就開始起作用了。所以我們從作品這一端去分析它的各種構成因素是一個方法,還有一種方法是從作者的精神生活起源處去挖掘。這種分析,坦率地說,不是一位藝術理論家、批評家能做到的,而必須是文化學家、心理學家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藝術家,才有可能。

姻天·No.2 60cm×87cm 紙本水墨 2017

克萊夫·貝爾就說過一句話,他說,關於「有意味的形式」,今天只能說到這個程度,以後如果誰要繼續說下去,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心理學家;第二,天才藝術家。一百年前他就說清楚了,今天來看還是這個道理。關於形式跟精神生活的關係今天誰能說得更好?如果有,這個人一定是敏感超出常人;其次,他具有反省能力,他能抓住蛛絲馬跡進入藝術家的感覺狀態,能深入剖析藝術家創造的心理。這是對一位心理學家的要求了。

庫:水墨傳統不僅僅是一種繪畫的傳統,其背後有很深的中國文化、哲學乃至生命領域的認知痕迹,比如說「文人畫」,那種將生命的揮灑與人的精神的投射比技術的運用看得更為重要。也就是說在水墨傳統中,往往人比藝重要,道比技重要。

邱:我本質上是一個藝術家。很多時候,我的出發點都可以追溯到個人,個人的感覺、閱讀、思考等,幾乎是一切。這就是我的原點。

姻天·No.3 60cm×87cm 紙本水墨 2017

潘公凱先生曾組織過多次關於現代性的討論,我也參加過一次。出席的大部分都是理論家,一聽就知道他們的出發點跟我不同。我發言時強調這種討論一定要尊重個案,從個體的情況出發,對他做深刻的心理分析,然後從那裡挖出傳統記憶和現代生活對他的刺激和各種刺激之間的複雜關係。有了足夠的有深度的個案我們才能準確地描述一個時代。當然這裡有難處。藝術家反思自己比較容易,他有很多感覺的生存的積累,理論家不掌握這一切,他容易從自己的認識出發,從觀念出發來認識個案。

摺疊·No.2 60cm×87cm 紙本水墨 2017

有人說水墨現在碰到的問題很多,很困難,對傳統深入不下去,對現代又把握不了,所以就夾生。但是對我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一個人決心深入傳統,不是表面上說說,而是你的感覺、思考甚至生存,日夜縈繞的一些念頭,它們揉合成一個東西沉澱在你的意識與潛意識裡,如果再加上這個人還比較敏感,在很長時間裡下過工夫,接觸和領悟到傳統真正重要的東西,它們便與自身的一切化成一團朦朧之物。他對當代藝術也有一個同樣的過程。當這兩種已被融化、改造之物相遇,不會在構思的時候引起衝突,而是在潛意識裡自動地融合。

分形與派生·No.1 60cm×87cm 紙本水墨 2017

這樣融合之後,生長出來的東西叫什麼我不知道,反正撒下種子就會生長。有什麼衝突呢?對我來說很自然。如果我一定要表現「本土」,那你就會很痛苦,因為你潛意識裡沒有那種東西。我沒有這種想法,我只是讓它自然生長。

庫:這些思考是一般的單純藝術家所不具備的,這是否也顯示了您本質上更接近傳統所謂的文人藝術家?

邱:你說的這個「文人」,我比較警惕,因為我很不願意做一個過去的人。哪怕像蘇軾那樣的人,我也不願意。蘇軾很了不起,但今天情境不一樣了。我們可以從書本里設身處地感受到他當時的一些東西,但我們在生存中完全是另外一種體驗。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記憶、技術是另一類問題。

技術的精神把握需要無限細緻的閱讀,觀察傑作中所包含的所有要素。這些要素包含著讓一個人成為偉大藝術家的全部技術上的秘密。如果你臨了這張畫,不能成為一個跟他同樣好的畫家,那你就是沒有讀好這幅畫。從邏輯上說,這張畫應該能起到這個作用。

觀自在 51.5cm×68cm 紙本水墨 2016

庫:在水墨中,都說書法是繪畫的基礎。但您有一點不同,就是您是直接以書法入畫,也可以說您的繪畫某種程度上仍是書法的變體。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獨特的繪畫路徑?您如何在自己的知識結構、理論框架中對這種繪畫予以明確和肯定?

邱:我只是一個接受過嚴格書法訓練的人,沒有學過繪畫。如果僅僅從書法出發能做現當代藝術,並且做出有價值的作品,對於中國的藝術來說,在才能結構和成長方式上有特殊的意義。

高中一年級時我決定要做一件事情訓練自己的毅力,想來想去,就練字吧,買了一本顏體楷書字帖,每天寫十六個大字。我寫字的特殊之處,在於字帖上每個字,每一筆的細節,比如這一撇的起點在哪,結束點在哪;這一撇從哪裡開始彎曲,在什麼地方轉變為另一種弧度;粗細是怎麼變化的,所有細節,我都要記住,然後開始在白紙上的格子里想像這個字。會有一些細節記不清楚,就再回去看,看了以後再來想像;這樣反覆很多次,一直要到能在白紙上清晰地想像出這個字的樣子,然後再開始寫。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這種觀察持續了三年,一天不落。這是一種非常嚴格的視覺訓練。現在回想起來,這種極端仔細的觀察和重現結構的能力對於繪畫太重要了。

1979 年進入浙江美院(中國美院)讀研究生,那時西方藝術蜂擁而至。赫伯特·里德的《現代繪畫簡史》是一冊很好的導引。現代繪畫重要的一點,就是色、線、形的準確以及表現力。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做過的書法訓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們與現代繪畫幾乎是一種東西。它們很快就融為一體,沒有任何阻礙。我看現代繪畫,特別是抽象繪畫,就跟看我們自己的傳統一樣。第一,有對圖形觀察的長期訓練;第二,有對現代風格繪畫的空間的敏感。由於這兩點,我說過,我轉向現代繪畫就像從一個房間走進另一個房間。

中國的書寫性傳統如此深厚,唯一的困境是容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這可能也是很多藝術家寧可從西方繪畫進入書寫,而把書法排除在外的原因。但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用書法傳統來做當代作品。這是關鍵。當我在上世紀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接觸現當代藝術以後,就覺得從書法中一定可以生長出一種嶄新的當代藝術。這是讓我一直做下去的原因。

至於你問我為什麼會對這些作品有信心,是因為我從一開始接觸現代藝術——包括現代詩歌、現代音樂以至各種當代哲學觀念,我就覺得它們是為我創造的,它們等著我的到來。我心中沒有框框,也沒有界限。有一篇專訪用了我的一句話做題目:我願意深入感動過我的一切。

它們共同造就了我的感覺狀態和判斷力。在一個領域得來的靈感,我會以另一個領域的標準來審視。這樣,我的機會要多一些。

從書法出發不僅是能夠走向繪畫,它能為當代藝術提供許多重要的東西。關鍵是把書寫性、線條內部運動的變化、線與空間的構成機制等,從人們習慣的書法程式和感覺模式中解放出來。

以上為圖書精彩內容節選,欲了解完整內容,

歡迎購買圖書觀看,現火熱發售中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正式開始發售

一本以亞洲範圍為核心的當代水墨文獻圖書

400多頁彩色高清特種紙印刷,帶來全新閱讀感

收錄亞洲最富代表性的17位批評家與30位藝術家

本書以獨立視角重新解讀「水墨現代性轉化」

採用繁體中文呈現,中國內地,港台地區同步發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羅伯特 C.摩根: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
王無邪:東西問道 A Journey Between East and West
「當下的遠行」劉永琨的紙本作品
許劍龍:當代藝術市場的文化策略

TAG: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