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音樂歷史的今天 王洛賓

音樂歷史的今天 王洛賓

王洛賓(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名榮庭,字洛賓,曾用名艾依尼丁,漢族人,出生北京,中國民族音樂家。

913年(民國二年)12月28日,王洛賓生於北京市東城區牛角灣藝花衚衕一座瓦灰色四合院的油畫匠家庭,曾祖父是浙江人,以賣茶葉蛋為生,後流落到北京。爺爺是頗有影響的民間藝術家,在京城畫梁雕棟,頗有名氣,還非常喜歡音樂,組成家庭樂隊,自娛自樂。父親王德楨(字洵甫)在家庭的影響下,吹拉彈唱樣樣都行,母親王氏育三子三女,其子女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雲南、黑龍江、新疆等地。

1919年(民國八年)9月,入北京「京師八旗子弟高等小學堂」(原左翼鑲白旗學堂,清光緒20年成立開,先後13次更名,最後改名為北京市東城區春雨衚衕小學)學習,校長是張安國,六年級班主任是程振山。

1927年(民國十六年)夏,其父親王德楨把從小多病的王榮庭送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學讀書。當年秋天,王榮庭參加了基督教堂唱詩班,極富音樂天賦的王榮庭很快成了唱詩班的佼佼者。

1928年(民國十七年)6月,在國民政府陸軍被服廠當職員的父親因病去世。暑假,王榮庭到哈爾濱的姐姐家報喪。在哈爾濱中東鐵路線上橫道河子車站做列車連接工(擺小旗的)時,結識了塞克、金劍嘯、沙蒙等藝友,跟塞克學彈「七弦琴」奇達爾(即「吉它」,此樂器名老俄式七弦琴,最早由塞克中譯文)唱歌、作曲,塞克是他走進藝術殿堂的嚮導與啟蒙。這時的王榮庭受到居住在黑龍江的俄僑音樂家戈里德施京、特拉赫騰貝爾格、格爾施戈林娜作品的熏陶和影響。同年秋,塞克十分欣賞王榮庭對音樂的執著、感悟與靈性。邀請王榮庭為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北歸》譜寫主題歌和插曲《北歸》《離別情意》。年底,王榮庭為塞克的詩集《紫色的歌》第一首詞《在海的那邊》譜曲。與此同時,王榮庭還和塞克共同創作了《西巴扎爾夜歌》。

1931年(民國二十年),9月,被保送北平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他的鋼琴教師是德國人谷不克,

聲樂教師是沙俄貴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師是從巴黎留學歸國的汪德昭。王榮庭從他們那裡受到正統的音樂教育,這為他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年,王洛賓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了插曲《奴隸之愛》,這首曲子是王洛賓的處女作。同時,也開始使用王洛賓這個名字。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1月27日下午2時,王榮庭和北師大2000多名師生在師大露天廣場親耳聆聽了魯迅的演講《再論「第三種人」》,接受愛國主義思想。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夏,將徐志摩的詩《雲遊》譜成曲。後來,又將此歌獻給女友羅珊。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就讀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夏天,受聘於西直門外的鐵路員工子弟學校——北京京綏鐵路扶輪中學擔任音樂教員,受學校校長高尚之的委託,為學生創作了《詹天佑之歌》。東北大學臨時駐地附近的西直門外的扶輪中學離游泳場不遠,酷愛游泳的王榮庭經常和東大的學生游泳,每天在老北京西直門外原慈禧太后放船的船塢白石橋邊集體聽讀《八月的鄉村》。7月,王榮庭在北京幼稚師範為北京市城區大、中學校進步學生輔導、教唱《國際歌》《民先隊歌》等進步歌曲。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前往山西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老鄉上戰場》《風陵渡的歌聲》《洗衣歌》等抗日歌曲。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3月,轉移到西安,編輯出版的《戰地歌聲》上有王洛賓創作的抗戰歌曲30多首。5月,經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處長伍修權介紹,同塞克、蕭軍、朱星南、羅珊等5人去蘭州,在蘭州參加「西北抗戰劇團」,前往甘肅、青海各地宣傳抗日。改編《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麗》等民歌。此後,王洛賓和洛珊由八路軍前方總政治部介紹到駐山西洪洞先萬安鎮由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這時,王洛賓和蕭軍相逢,同時相逢的還有作家蕭紅、歐陽山尊、劉白羽以及賀綠汀、聶紺弩、周巍峙、端木蕻良、丁玲的愛人陳明等人。在此期間,由塞克作詞、王洛賓作曲,創作了《洗衣歌》《風陵渡的歌聲》《老鄉,上戰場》等一批抗戰歌曲。10月,王榮庭到達河南開封,與在北京大學生合唱團聯歡時結識的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學生杜明遠結婚,經杜明遠發父親杜繼增介紹到西安,由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又介紹到駐山西臨汾劉村的八路軍前方總部學員隊,兩人雙雙奔向抗日前線。為旅途方便,王榮庭改名王洛賓,杜明遠改名羅珊,以兄妹相稱。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在新疆拍攝影片《祖國萬歲》,與薩耶卓瑪相識。之後,在青海創作、改編《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等民歌。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在西寧任音樂教育工作,負責組建「青海兒童抗戰劇團」,創作歌舞劇《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進行曲》等抗戰歌曲。

1941年(民國三十年),羅珊提出解除婚約。之後王洛賓又因共產黨嫌疑而坐牢,在蘭州監獄裡待了三年。在獄中創作《蠶豆謠》《我愛我的牢房》《睡在戈壁灘上》等二十餘首囚歌。最後,當時的國民黨青海省主席馬步芳寫保書把他保了出來。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5月,經多方營救出獄,回到青海繼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改編《阿拉木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與妻子黃玉蘭在西寧農村結婚,之後生育三子。

1949年9月,在西寧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隨軍進入新疆。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部宣傳部文藝科副科長、新疆軍區政治部文藝科科長、新疆軍區歌舞團音樂創作員、新疆軍區歌舞團藝術顧問等職。在張掖與王震將軍共同創作合唱歌曲《凱歌進新疆》。12月任新疆軍區文藝科長,編譯《蘇聯最新歌曲集》,改編《哪裡來的駱駝隊》《我不願擦去鞋上的泥》《在銀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

1951年6月,根據新疆軍區要求,王洛賓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冬,妻子黃玉蘭在北京病逝。

1952年2月,新疆軍區軍法處以散布謠言、長期逾假不歸為由判處他兩年勞役。服役期間,他完成了話劇《豐收》的譜曲並創作了一批歌曲。

1954年8月,被釋放後,在南疆喀什二軍文工團任音樂教員、創作員。改編《沙棗兒花香》《圓圓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數十首民歌。

1957年,調任新疆軍區文工團音樂教員、創作員。參與創作歌劇《戰鬥的歷程》《無人村》。

1958年,參與創作歌劇《兩代人》和音樂話劇《步步跟著毛主席》,同年被評選為全軍先進文藝工作者。

1960年,王洛賓在新疆因莫須有的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20年。一年後假釋出獄。

1962年,被假釋出獄,回原單位帶罪服務,任音樂教員、創作員。改編《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陽》《天上的雲》等數十首民歌。

1965年,被押回獄中繼續服刑10年。先後在獄中搜集改編《哈來龍》《離別》《阿頓江》《高高的白楊》《薩阿黛》等數十首民歌。

1975年,刑滿出獄。在政治上繼續被管制,在生活極度困難時改編《我願變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熱淚把我的手背燙傷》等數十首民歌。

1978年,為新疆工一師文藝宣傳隊創作歌劇《托木爾的百靈》。

1979年4月,創作歌劇《帶血的項鏈》進京參加國慶30周年匯演,獲文化部頒發創作二等獎。次月,《新疆藝術》登出新華社記者趙全章的文章《便從今日譜新曲》。此後,王洛賓的歌曲以歌曲集的形式一本接一本地出版發行出來,他的歌曲在音樂會上頻頻亮相,在國內外廣為流傳,而王洛賓本人則被人們敬稱為「西北歌王」、「民歌之父」。

1980年,創作歌劇《奴隸的愛情》。

1981年,任新疆軍區文工團藝術顧問。

1983年,甘肅人民出版社為他出版《洛賓歌曲集》。

1986年11月,舉辦《人民音樂家王洛賓作品音樂會》,首次向社會全面介紹他的音樂作品,並且授予他「人民音樂家」這一光榮稱號。新疆人民出版社為他出版英漢對照《在那遙遠的地方》《絲路情歌》歌曲集。

1988年,王洛賓離休,享受副師級待遇。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6年1月6日,因患膽囊腺癌入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治療。在住院期間譜寫了人生最後兩首歌曲《歌唱萬青年》《人生之路》。2月18日,應邀為集郵愛好者題詞:「願透過歌曲帶給人們美的享受」。3月4日,王洛賓在病榻前就榮譽權、著作權和繼承權等問題立下遺囑。3月14日零時40分,因患膽囊腺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3月20日,王洛賓追悼會在烏魯木齊隆重舉行。5月28日,王洛賓墓碑落成暨骨灰安放儀式在北京金山陵園舉行。

主要成就

王洛賓一生創作歌劇七部,搜集、整理、創作歌曲1000餘首,出版歌曲集六冊。

早期有《老鄉,上戰場》《洗衣歌》《風凌渡的歌聲》《奴隸之愛》等大量抗日歌曲,建國後有《薩拉姆毛主席》《社會主義光芒照在我老漢的心坎上》《馬車夫之歌》(又名《達坂城的姑娘》)《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黃昏里的炊煙》《都他爾和瑪麗亞》《暮色蒼茫》《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亞可西》等;

歌曲集《西北歌聲》《青海歌聲》《哈薩克抒情歌曲集》《洛賓歌曲集》等;

歌劇《沙漠之歌》《無人村》《兩代人》《戰鬥的歷程》《托太爾的百靈》《帶血的項鏈》等。

作品根植於民間藝術

王洛賓是一個「土洋結合」的作曲家。說他「土」,是因為他的大半生都一直在西北邊陲度過,青藏高原、塞外戈壁、草原牧場、哈薩克氈房、維吾爾族的綠洲果園……處處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跡和情真意切的歌聲。說他「洋」,是因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音樂系,受過良好的音樂專業教育。

王洛賓是一位民間音樂家。他一生就生活在人民之中,與最基層的民眾相依為命、休戚相關。正因如此,他了解他們,熟悉他們的生活、思想及情感的表達方式,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王洛賓的喜怒哀樂,他為他們創作、歌唱。在與人民大眾的共同生活中,他不斷汲取營養,豐富、充實了自己,積蓄著創作的靈感。在這充滿人間真情、散發著生活泥土芳香的伊甸園中耕耘收穫,一首首風格新穎、優美歡樂的歌曲就從這裡誕生。代表作《在那遙遠的地方》人見人愛,不分國界民族。真實的感情,優美的音調,如詩如畫的情景,讓人聽不夠、唱不夠。

王洛賓生活在老百姓之中,他自己也是一個普通百姓,他像維吾爾族民間藝人和哈薩克族民間游吟詩人那樣來往於民眾之中,深刻體會民眾的思想感情,學習民間音樂,極大地豐富了他的藝術修養。這些感情經驗的積累為他的音樂創作起到了奠基的重要作用。他的作品中,沒有重大歷史事件、重大社會變革和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的描寫,大部分是對普通老百姓中的人和事、情和理的體現,是對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命運、情感與生活的謳歌。他是把自己的位置認真地擺在人民大眾之中,為他們創作,為他們唱出心聲。同時,也接受著人民對他的作品的鑒賞和評判。

注重中西結合

現實主義的文藝觀和樂觀主義的人生觀,使他從必然王國走向了自由王國。無論是身陷囹圄的日子,還是飲譽海內外之時,他都堅守著自己的人生信念。上個世紀80年代,各種音樂形式不斷出現,電聲樂器、電子音樂風靡一時,王洛賓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風範,仍然是充滿生活氣息和獨特新疆地域特色的民歌風味的短小歌謠體,反映的仍然是現實生活中可親可敬的普通人的生活。西方的奏鳴曲式流傳了600多年,仍具生命力,為新的內容服務。對於學習過歐洲音樂史的王洛賓深諳其道,他胸有成竹,依然以自己的審美習慣進行創作,產生了一批新的題材內容的作品。

王洛賓的歌親切、生動、優美、流暢,有很強的可唱性、可聽性。同時又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好記憶,便於傳唱。歌中不乏風趣、幽默、詼諧、誇張的特色,常用比興的手法塑造形象,以小見大,寓意深長。他是改編中有創造,創造中有改編。60年代創作的一些歌曲如《黑里其汗》《亞克西》《薩拉姆毛主席》等,聽起來彷彿就是一首維吾爾族民歌,然而,你又找不出它的原型。這是藝術創作上達到了「神似」境界的一種體現,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王洛賓不僅能作曲也能填詞,又學過聲樂,所以,這些有利因素都被他利用起來,天馬行空,自由馳聘,不受歌詞的約束,也不生搬硬套作曲理論,一切從內容和情感出發,自由自在地抒發著自己的情思。

注重音樂作品的典型環境和人物

王洛賓很會抓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他的不少作品有著明顯的動感,他讓描寫的人物在典型環境中動起來,讓他們自己出來說話、表演。聽王洛賓的歌,往往能使欣賞者同時彷彿看到了畫,好像是歌曲中的主人翁自己在抒情、在說話、在表演。作曲家的審美態度卻隱蔽在背後,這常有視聽轉換、互相補充的作用,從而使形象逼真、感染力更強。本來音樂不擅於造型,而王洛賓卻把造型藝術的特點巧妙地運用到抒情藝術(音樂)中來,使欣賞者一飽耳福又一飽眼福,雙重的審美享受使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由於作曲家深諳歌曲創作的規律,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它讓表演者和欣賞者之間心心相印,把二者通常情況下都存在著的心理距離大大縮小,讓他們的情感溝通,使交流更加直接。特別使欣賞者參與再創造的主動性大大增加。換句話說,就是讓欣賞真正成為主動創造性的欣賞,而不是冷靜、旁觀式的被動的欣賞,是表演者與欣賞者一同參與歌曲的再創作,從而把創作、表演、欣賞三者結合成一個整體,最終共同完成了美的創造。

榮譽

1988年9月,王洛賓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章」。

1992年,王洛賓榮獲文化部、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金唱片特別創作獎」。

1993年,《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

1993年11月,上海音樂學院授予王洛賓名譽教授。中國文聯出版社為他出版《純情的夢·王洛賓歌曲集》。

1994年7月,為表彰王洛賓為20世紀中華音樂傳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

1994年12月,王洛賓被新疆政府授予新疆達坂城榮譽鎮長。

2002年8月26日,吐魯番市委市政府舉行儀式追授王洛賓為「吐魯番市榮譽市民」。

2014年1月,國際華語音樂聯盟授予王洛賓「2013華語金曲終身成就獎」。

人物紀念

王洛賓音樂藝術館

於2009年6月30日在青海省海北州隆重開館。該館集中陳列了關於王洛賓的大量照片、實物及200餘件不同時期的歌曲、歌劇手稿,是全國最大規模的集中體現王洛賓音樂文化和西部音樂的藝術館。主展廳由「走向音樂聖地」、「在音樂聖地的多彩綻放」、「矢志不渝的音樂追求」、「西部音樂的傳歌者」、「樂緣情未了」五個篇章構成,700餘張珍貴的照片和手稿印證了歷史對這位中國民族藝術家的尊重和敬仰。

王洛賓墓

王洛賓墓位於在北京香山南麓的金山陵園,碑正面刻著王洛賓及其夫人的名字,墓表上刻有600餘字的《民族音樂家王洛賓墓志銘》,碑背後鐫刻著王洛賓《在那遙遠的地方》手稿。

2000年6月,王洛賓音樂藝術館在吐魯番市葡萄溝落成。

2001年4月,烏魯木齊市在達坂城建區,並立項籌建「王洛賓紀念館」。

2002年7月28日,青海省旅遊局、北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聯合舉辦的首屆金銀灘草原王洛賓音樂藝術旅遊節。

2012年01月13日,山東衛視《歌聲傳奇》推出紀念王洛賓特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音樂 的精彩文章:

歐美著名歌手Dido

TAG:在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