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與大師的距離 就在這個展上便可以拉近了

你與大師的距離 就在這個展上便可以拉近了

說起日本建築界的代表人物,安藤忠雄是一個不可繞過的名字。今年9月-12月18日,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開辦了「安藤忠雄——挑戰」展覽。這場展覽是安藤忠雄迄今為止的建築生涯中規模最大的個人展,它由六個不同的主題構成,從安藤的成名前的早期作品到尚未完工少的新作品,共收錄了 200 多份建築資料,它們將以照片、模型等方式呈現。

而對於中國的粉絲們來說,沒有把握住這次全方面了解這位建築大師的機會,其實並不要緊。因為喜大普奔的消息是,這套展覽將在12月30日至2018年5月在上海的明珠美術館開幕!


作者介紹

安藤忠雄

做過木工,當過貨車司機,17歲進入拳壇成了職業拳擊手,在迷惘的年紀,因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愛上了建築,因為作品集里的一句話:「年輕時代的旅行具有深遠的意義」。

拿著打拳打來的獎金游遍世界看建築,1969年,28歲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作為一個非科班的野生建築師,他半路殺進菁英主義的日本建築界,全靠自學成才開創自己的風格流派,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普利茲克獎,成就了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被稱為「清水混凝土詩人」。

▽ 安藤忠雄:勇於挑戰的日本建築家短片09"04"

安藤忠雄的建築必備三要素

第一要素: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

第二因素: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築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築展現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設想的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

當幾何圖形在建築中運用時,建築形體在整個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脫界定,自然和幾何產生互動。幾何形體構成了整體的框架,也成為周圍環境景色的屏幕,人們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達有密切的聯繫。藉由光的影子閱讀出空間疏密的分布層次。經過這樣處理,自然與建築既對立又並存。

第三因素:「自然」,在這兒所指的自然並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謂的自然,並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說是建築化的自然。他認為植栽只不過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化方式,僅以造園及其中植物之季節變化作為象徵的手段極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風。這樣的自然是由素材與以幾何為基礎的建築體同時被導入所共同呈現的。

安藤忠雄代表作品集合

(1976-2016)

住吉的長屋,1976

在住吉的聯排別墅(1976),是安藤忠雄建造的第一座房子,是他最好的設計之一。也是他建築哲學的奠基之作。這是安藤忠雄在日本開業後設計的第一個作品。安藤用一個簡潔的混凝土體塊替代了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構建築。新的建築在平面上分成明顯的三個部分,兩端為房間,中間是一個室外的庭院。由於是舊房改建,安藤所面臨的地段條件極為苛刻,一方面建築用地狹小,另一方面新建築幾乎貼著其他的建築。在創造這個有極度限制的空間的過程中,安藤領悟到了在這種極端條件下存在的一種豐富性以及和日常生活有關的一種限制性尺度。建築的庭院為業主提供了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和自然接觸的途徑,從而成為了住宅生活的中心。它同時也表現出自然界豐富多彩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重新體驗在現代城市中早已失去的風、光、雨、露的裝置。光線從天空灑落在光潔的混凝土牆壁上,留下了隨時間而變化的陰影,成為建築中一種生動的元素。

圖片向左滑動←

越野的房子(小筱邸),1981

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小筱邸住宅(Koshino House)位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從建築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日本人特有的空間的感覺,對周圍的環境,特別是對地形以及這裡原有樹林的細緻處理等。為了不破壞周圍的環境 ,採用了減小建築體量的設計手法,將一層設計在底下,巧妙地解決了地基的高差關係,並且把地面的起伏,直接表現在牆面上,尊重地基的特性,遵循著自然環境的條件。牆壁採用清水混凝土,刻意保留了施工模版的孔洞痕迹。它顯示的是一種最本質的美感,具有樸實無華、自然沉穩的外觀韻味。與生俱來的厚重與清雅是一些現代建築材料無法效仿和媲美的。

圖片向左滑動←

六甲山集合住宅,1983

六甲山集合住宅是安藤忠雄獲普立茲克獎的重要案例,從1983年起就在神戶六甲山,以坡度超過60度的集合住宅設計而聞名,順著陡坡融入長滿樹木的環境是他不改固有「自然與建築融合」出發點,而此一挑戰也讓他獲致世界性的令譽。

圖片向左滑動←

水之教堂,1988

水之教堂位於北海道夕張山脈東北部群山環抱之中一塊平地上。建於1988年,施工僅五個月,是一個小型婚禮禮堂。從每年12月到來年4月這裡都覆蓋雪,是一塊美麗的白色開闊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們在場里挖出一個90米×45米的人工水池,從周圍一條河中引來水。水池深度經過精心設計,以使水面微妙地表現出風的存在,甚至一陣小風都能興起漣漪。從平面上看,教堂由兩個交疊方體組成,邊長10米的小方體是入口,有更衣室和服務區;大方體邊長15米,為正式教堂空間,延伸至約有教堂本身20倍大的人工湖湖面上。L型獨立牆體包圍住教堂背面和一面人工湖。教堂入口在背面,逆時針上到小方體頂上,一個五面都是玻璃的方體空間,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人工湖及遠山景色。這個玻璃方體內有四個大十字架,圍成方形,諭示世界由中心向四方展開。穿過這個玻璃方體空間,走下兩層到主教堂後方。祭壇後面是一面可滑動的開放式玻璃牆,呈現出極其唯美風景畫——巨大十字架佇立在平靜湖面之上,臨界於人與自然之間。專門設計的婚禮教堂,全部由清水混凝土,玻璃,鋼架材料構成,將自然引入室內。同時又是抽象的自然,帶有神的色彩的自然,一年四季景緻不同,是日本女孩最嚮往的婚禮殿堂。

圖片向左滑動←

光之教堂,1989

若沒有光,公東教堂將只是冰冷的水泥空間。 生命亦是如此,若能以不凡之心,經營每一個平凡片刻, 恰如彩光,能使沒有生命的物件,變得神采非凡。那種莊嚴而美麗,直搗人心的空間,能否用混凝土箱子將它表現出來 ,「光之教堂」 就是 在這樣的想法下誕生的。在極少預算的限制下,因安藤忠雄的堅強意志力,「光之教堂」就此誕生。 他說:「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作『影』的艱苦現實。為了要超越它,需鼓起勇氣向前邁進。

圖片向左滑動←

本福寺水御堂,1991

本福寺的水御堂是佛教分支真言宗的一個新的主殿,它座落在淡路島一座可以觀覽大半海碗景觀的小山丘上。水御堂大廳位於地下,其上是一個覆滿綠蓮的橢圓形大水池。當人們沿著水池中央的樓梯向下走,頓時柳暗花明,水御堂大廳就在水面下。大廳內部是一個用木頭柱子做格網分割的圓形空間。室內和柱子漆成硃紅色,每當夕陽的余曬灑向御堂,列柱向深深的室內投下長長的影子,大廳就充滿紅光,給人一種神聖的錯覺。設計者安藤忠雄認為,建築師主要任務是創造建築空間以供人體驗。他認為建築物應該做到三個要求:利用大自然、幾何學和展現材料的本質。

圖片向左滑動←

直島當代美術館,1992

美術館的主旨就是「在某一個場所經由時間來培育藝術」。在這裡,藝術沒有被建築所束縛,而是超越內與外的界限,自由地獲取場所。同時,它也掀開了「特定的場所藝術」的新篇章。眾多藝術家們受邀為其進行創作,他們專為直島創作的作品在這裡得到了永久地展示。

圖片向左滑動←

光明寺,1999年

這是一座有250年歷史,破舊不堪的老廟。1999年,該寺院邀請安藤忠雄對其進行重新設計,要求既要凸現宗教建築的傳統,又要賦予它現代感。這對安藤忠雄來說是個極具挑戰性的設計項目。經過良久的思考後,安藤忠雄採取將長方形的木頭堆砌起來進行構造的方法,使其在形式上產生出類似斗拱結構的效果,但實際卻沒有一個斗拱,僅僅是簡單的方形交錯堆疊,由此產生出了傳統中的現代感。安藤忠雄1999年開始進行設計,2000年光明寺建成完工。

圖片向左滑動←

淡路夢舞台,2000

位於日本兵庫縣淡路島,1999年12月完成,2000年開幕。曾為興建關西機場所需,挖禿整座山頭,安藤忠雄主動向政府提案,決心改造此地。如今,已是結合美術館、國際會議廳、飯店、植物園的新觀光景點。1995年安藤忠雄奪得建築界的最高榮譽 -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 同年神戶大地震造成重大傷亡,於是他把從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拿得的10萬美元的獎金捐給地震後的孤兒. 另外, 他亦參與了在神戶地震的震央 - 淡路島(Awaji Island) 設計了「淡路夢舞台」。淡路夢舞台的總發展面積是21公頃,安藤忠雄的信念是:經過地震的災難後,倘若人民不能覺得住在這裡很好的話,這裡就會變成一個廢墟。所以他的設計理念希望人可以盡量感受大阪灣景觀, 整個項目依山而建盡量發展室外的空間,只在個別空間營造比較寧靜的室內環境。由於安藤忠雄不是出身正統的建築系,所以對總體規劃來說可以說是最弱的一環,在複雜的建築很難單以觀感來組織不同層次的空間。由於淡路夢舞台有多種的功能,用家亦有各種不同的需要和期望,很難帶出單一的觀感。安藤忠雄的成名絕技是「清」「靜」但在流量大的大型建築很難實現。在不同的建築空間同時實現簡約和一步一景更難,今次在有坡度的空間體現這種「平凡」的設計更是非常困難。

圖片向左滑動←

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2002

項目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斯堡市郊區,建築由5棟平行排列的「箱體」為基本單位構成,設計師把它建成了沙漠中的一個綠洲。安藤忠雄的設計試圖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創造一個沙漠綠洲,因此他首先從外部的水池和園林綠化設計開始著手。另外,還設計了隨處可見的天井,夾在玻璃和混凝土之間的狹窄空間,既是使放置展品的混凝土箱體的室內環境得以安定的過濾裝置,同時也起到了緩和各展室獨立性的作用。

向左滑動←

地中美術館,2004

建築師安藤忠雄一直偏愛自然光與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術館」因完全採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閉館」的說法。而在之前很多次設計構想中,安藤一直想嘗試建一座完全埋藏於地下的建築,以將對自然的破壞降至最低,達致「人與自然的共存」的境界。這座直島上的地中美術館Chi Chu Art Museum便實現了安藤大師的建築理想。

圖片向左滑動←

表參道之丘,2006

在表參道路旁有於1927年建設的同潤會青山住宅,但因過於古舊,在2003年被拆卸,原址在2006年2月建成表參道之丘。這個在青山公寓舊址上所進行的都市再開發計劃由安藤忠雄主持設計。設計風格來自於安藤「環境失而不復得」的觀點,他認為由於建築過於剛硬,必須與綠化種植軟質景觀結合,等到十年後樹木長大,建築能與環境融合為一,這時建築師才算大功告成。因此,從Hills各戶窗口望出都可看見街道兩旁的櫸樹,它們告知著人們四季的變化。屋頂上也盡最大可能地進行綠化,以與街道兩旁的櫸樹連成一片,為住戶和顧客提供綠樹成蔭、趣意盎然的景色。

圖片向左滑動←

墨西哥蒙特雷別墅,2011

這所房子位於墨西哥蒙特雷國家公園,由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房子被建築在山坡上,擁有一個游泳池,在建築內可以觀賞到周圍群山壯麗的景色。安藤忠雄被委託設計這個別墅供一個家庭的度假所需,房子的中心是一個兩層通高的圖書館,其他部分呈兩翼狀展開,其中一翼是家庭的主要活動區,包括用餐和睡眠空間,另外一翼的功能為主要入口和一個客房以及一個畫廊。這所房子同樣採用了安藤忠雄鍾情的清水混凝土材料,建造在山坡上的建築景觀非常豐富,不同的平台可以欣賞不同的景色,且自身與景觀渾然天成。

圖片向左滑動←

保利大劇院,2011-2014

位於上海嘉定的保利大劇院,其施工品質及設計還原度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淮,建築師安藤忠雄到現場觀看後稱「在中國所設計作品的最好體現」。實際靠近劇院感受更加明顯,概念中三個圓筒交錯、極大的尺度及大面積的清水模等,每每都考驗著施工工藝,但現場卻都能盡其所能達到最高的精確度,才能有最後高水淮的表現。

圖片向左滑動←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2015

「一個建築,應該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是以天空為頂棚的房屋。」「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這個公共空間的真正價值和靈魂,要靠良渚文化村的居住者一起來營造。」2015年的秋天,建築落成,安藤先生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圖片向左滑動←

Fundación Casa Wabi,2016

日本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最近在墨西哥一處海濱推出了他的新作——Fundación Casa Wabi,這是一處跨界藝術中心,意在讓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帶著他們自己的作品和思想來到這裡,與本地的各類文化進行交流。此地位於山地和太平洋之間,是塊獨特的場地,安藤忠雄的設計也極力想要突出該地區的自然景觀,「這個項目的選址直接面向南太平洋,我們沿著 550 米的海岸線做了長形的混凝土牆,分享這片壯麗的海灘。」這個設計的概念來源於一個對於美學對生活的全新認識,在缺陷、不穩定、暫時和對自然的深刻領悟中找尋美感。

圖片向左滑動←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拚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追隨多數必然迷失自己。只能不怕孤獨,繼續自己想做的。」——安藤忠雄

上周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蜥蜴視界觀 的精彩文章:

這麼多版本的《李爾王》 讓你一次看個夠
這些歌劇名稱就足夠陌生 而它們的舞台更是前所未有
2018年新色彩 就這一篇輕鬆get怎麼用

TAG:火蜥蜴視界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