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小女孩到暴力大叔,杭州14歲男生身體里住著7個人,原因竟然是……

從小女孩到暴力大叔,杭州14歲男生身體里住著7個人,原因竟然是……

近日,網路劇《柒個我》熱播,張一山扮演的角色患有多重人格障礙,一共存在7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

網劇《柒個我》

一會兒是有暴力傾向的霸道總裁,一會兒是搞笑嗜酒的中年大叔,後面又出現了矯揉造作的不良少女,喜歡小熊的小孩子等人格。

GIF/722K

沒想到,就在現實中,也有同時存在7個人格的人。

如電視劇主人公一樣,杭州一名14歲男生也擁有七個人格,這七個人還經常一起跑出來爭吵。

《柒個我》劇照

14歲的男生湯一軒(化名)在杭州某初中上學。但這兩個月,他斷斷續續地曠課,不願意去學校。父母覺得奇怪,但又問不出原因,便帶他到醫院看看,是不是心理出了問題。

GIF/178K

11月初,湯一軒來到樹蘭(杭州)醫院精神衛生科諮詢,但只說自己情緒不好。但在和精神衛生科蔡巍主任醫師聊了兩次後,湯一軒支開了陪同看病的媽媽,終於和蔡醫生說了真實的情況。

獨處的時候 「1個人7個腦袋」

「我在洗澡的時候,身後老出現很多人在吵架,吵著吵著,就有一個小女孩出來邊哭邊勸他們不要吵。這種嘈雜的聲音一直不停,我只好用浴巾把自己的頭包起來。」湯一軒告訴醫生,其實,從六年級開始他就意識到自己身體里還有其他人,而且這些不同的人都屬於他,只是這些「他」處於不同的年齡,從小妹妹到大叔都有。

但和《柒個我》里的張一山扮演的沈亦臻不同,湯一軒身體里的人很多時候是彼此同時存在的。「我是一個人7個腦袋,大部分記憶是共享的,但電視里那個是一個人有七個分離的記憶。」對湯一軒來說,突然意識到他內心隱藏著許多不同的「靈魂」讓他產生了巨大壓力。尤其自己本該是善良的小孩,可居然開始做些邪惡的事情,有時做完壞事、打完人之後竟忘了自己做過。

有一次班裡來了代課老師,同學們不喜歡這個老師。湯一軒帶頭寫聯名書,讓同班同學都簽上名,請學校換老師。「我不應該做這樣的事情的,但我就是控制不了。」還有一次,他和同學打鬧結果把同學摔骨折了,他要求同學不許告訴別人是他引起的,而且當老師來詢問他時,他編造了一套故事來撇清責任。

GIF/415K

「我一開始以為他是幻想,但後面發現並不是。他其實內心很希望自己表現好一點、正常一點,但他說他控制不住自己。」在多次交流後,蔡巍從他身上分析出七種人格,除了缺乏安全感、膽小自卑的主人格之外,還有一個身材魁梧、有暴力傾向的男人,一個邪惡、反社會的中年男子,一個面無表情的面癱男子,一個麻木不仁的冷漠男子,一個理智、成熟的男子,以及一個小女孩。

這6個人經常跑出來爭吵、惡搞,小妹妹也不時出來大哭,完全沒有徵兆地反覆出現,湯一軒的整個人被折騰崩潰,情緒日日低落,經常莫名其妙的恐懼,他的手機電量從來不低於90%,而且特別不願意去學校上學。

多重人格罕見和童年陰影相關

蔡巍說,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創傷引發,特別以童年期的精神創傷最多見。蔡巍試圖從湯一軒這裡了解童年時期是否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但湯一軒的記憶里,並沒有被虐待的記憶,唯一找到的可能有所關聯的事情大概只有一件——由於父母做生意很忙,小時候的他曾被全托在幼兒園一禮拜,那時候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被拋棄感,他在幼兒園發脾氣,破壞傢具,天天哭,哭了整整一周後才被父母接回家。

GIF/425K

蔡巍說,理論上講,為了應對創傷體驗孩子會「主動分離副人格」,即將意識分離成為不同的部分。一部分用來忍受消極,包含可怕的情感和身體影響;另一部分則包括其他部分,比如正常生活作息等。這種「主動分離」其實一種防禦機制,可以幫助孩子適應環境,讓自己覺得更安全。「其中那個小妹妹的出現,可能和他從小就希望媽媽再生個妹妹有關,那個理智成熟男子的出現,可能跟他期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有關。」

但到底是不是「被父母拋棄到幼兒園」這個事件導致心理創傷引起多重人格的出現,還需要經過多次專業分析。

蔡巍安排湯一軒進行了一次催眠,試圖確定導致人格分裂的原因,但還未成功。她決定再進行一次催眠,來看看幼兒園全托這件事情對患者的影響大不大。

此前,她也曾經懷疑孩子說得是不是真話。「也許是看了某些電視劇或者科幻、懸疑小說胡編亂造出來的呢?」她想。但是,在多次對話反覆確認細節後,蔡巍發現孩子每次提供的故事版本總是一樣的,不會添加也不會置換什麼,「而說謊是不能達到這種準確度的」。

而且和電視劇中的劇情不同,孩子說自己的人格記憶是可以共享的,處於不同人格時間段發生的事情可以模糊地記起,只有兩段記憶別人怎麼說他都覺得自己沒有做過。

在下一步治療過程中,她計劃通過催眠對孩子在幼兒園的這段記憶進行深入挖掘。

多重人格 多與童年創傷相關

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即一個人擁有多個人格(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里住著好幾個靈魂」。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完整、擁有不同思考模式和記憶的。這些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在其他人格控制行為時,初始人格或許對這段時間自己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

有些理論認為多重人格與童年創傷相關。國際上認為七歲以前是兒童的黃金時代,孩子在七歲前若遭受嚴重精神傷害,很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患上多重人格則是其中一種可能。當一個人受到難以應付的強烈衝擊時,他有可能試圖通過閉上眼睛放空來達到「這件事情並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境界。然後,可能會創造出一個能夠代替本人承受巨大創傷和打擊的人格。

多重人格並不少見最多竟有24種人格

其實,多重人格患者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最知名的一位絕對要算是擁有24重人格的美國人比例·米利根。1997年,他被指控搶劫並綁架強姦了3名婦女,但卻因為患有多重人格始終難以定罪。

擁有心理學背景的作家丹尼爾·凱斯在1981年根據他的故事出版了小說《24個比例》。好萊塢也試圖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並邀請了萊昂納多來出演,小李子對於這個角色似乎滿懷期待,還希望藉此再拿下一座小金人。但是影片傳出開拍的消息已久,上映卻一直遙遙無期。

但也有人認為,多重人格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多,它可能隻影響到了1%的人,並認為這些患者只是比較喜歡幻想而已,並以大腦成像機制學說予以支持。

不過,也有其他研究駁斥了這種說法。例如,在2016年,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小組就發表了一項針對65名女性的研究,其中包括一些被診斷患有多重人格的女性。

他們的結論是,與其他人相比,這些患有多重人格的女性並沒有更多的幻想傾向、易受暗示或可能產生虛假的記憶。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結果對「幻想模型」的核心假設提出了挑戰。

「我診治過雙重人格、三重人格的患者,但這麼多人格的還是第一次遇到。」蔡巍也認為多重人格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她說門診過程中也曾碰到過類似的案例,純粹的多重人格現象是非常罕見的。

對於多重人格患者來說,現在主流的治療方法並不是要把其他人格全部消滅掉。

「他的癥狀也沒有特別嚴重,而且多重人格出現的頻率也不高。」蔡巍說,關鍵是要穩定住他的情緒,避免焦慮再度發作,爭取把這七種人格統一成一個。

多重人格離我們有多遠

事實上,內在解離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它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們普通人都有過內在解離的經歷。比如,讀一本精彩的小說入了迷,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里,全然不知周圍發生了什麼。還有做白日夢,發獃,冥想,健忘等等。然而這並不是疾病,而是普通的日常心理活動。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需要小心嘍,可能真的得了多重人格這種病!

1、無法解釋的記憶空檔,經人提醒也無法想起自己某段時間在哪裡,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2、常常丟東西,後來發現是被放在了其他地方。

3、猛然發現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4、記憶中有十分陌生的模糊片段。

5、腦中突然浮現過去的冒險經歷,但是自己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6、突然發現自己在一個地方,但是不知道自己怎麼來的。

7、突然不能動彈或者突然失語。

8、精神狀態和立場突然改變。

9,對自己的身份不確定。

10、心理感受瞬間起伏變換。

11、常常自相矛盾。

12、別人說自己做過某事,自己卻認為絕不可能。

13、幻聽。

童年的創傷,間接地造就了一個在成年以後莫名奇妙的潛在的自卑感。我們的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被淡忘,甚至在意識層中消失,但卻會頑固地潛藏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恆久的影響力。因此,童年經歷過不幸或者在壓抑環境中長大的人更容易產生自卑感。

GIF/158K

遠離多重人格 遠離童年創傷

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讓他/她在溫馨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在線健康網

監製:唐明

統籌:徐嫣嫣

編輯:吳曉婷 王妍(實習生)

浙江在線行業中心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小記者 的精彩文章:

冬至吃餃子原來是為了紀念他!那些課本里學不到的冬至小常識……

TAG:浙江小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