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機務人才,航空公司一切都歸零
01
寫給領導:什麼樣的機務人算人才?
要想知道什麼是機務人才,你先問自己懂機務人才嗎?如果你不懂機務人才,你絕對招不來機務人才,因為你的思想沒有認清什麼叫機務人才。
我們往往把機務人才定義在技術領域裡面,但是一個航空公司的機務人才,絕對不局限於技術領域。只有當航空公司的每一個有關飛機的崗位裡面都有機務人才時,這個航空公司才真正算是擁有機務人才的航空公司。
掃地的算不算機務人才?很多人可能覺得不是,但是在我的眼裡,他是。
所有人到機庫參觀完以後,都會說機庫的管理很厲害,走了整個機庫上萬平米的地方,沒找到一個雜物,看不到一粒灰塵,對飛機維護中清潔的環境和FOD的防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個時候,你認為這個掃地的是不是機務人才呢?當然是!
我們通常有一個誤區,認為無論什麼崗位,機務學歷越高越好。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各懷其才,關鍵是如何使用。
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員工,每個人都可以是必不可少的人才。
以航佳技術一個高管為例,剛進航空公司時,沒有飛機維護的經驗,但有吃苦精神,有鑽研管理流程和系統改進的衝勁,經過一段磨鍊摔打後,很快便獨當一面,成為部門主管。反過來,如果他當初從事技術,鑽研排故,雖然也不會幹得太差,但絕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跨界成就。
每個機務人都是人才,關鍵是航空公司能否給他提供一個人盡其才的崗位。
而且,我認為對機務人才的評判,不能以資格是否老來決定他能不能當領導。而是應該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挑戰精神,有沒有勤奮的精神,有沒有奉獻的精神。
如果有,就給他機會,就給他平台。
航佳技術現在用了一個剛上班2年的大學畢業生,他非常勤奮,愛學習,敢於挑戰。所以現在我們有一個很核心的部分就是他在掌管,而且他還不是一本大學畢業的。
另外,對於機務人才,道德是第一位。機務人才要忠誠自己的崗位,誠實守信,把人民安全和正義放在心裡,如果沒有道德,他就不是個機務人才。儘管你懂技術,但我認為,你依然不是機務所要的。
一個人不愛飛機維修事業,不愛自己的公司,或者他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對於航空公司來說他就不是機務人才。
沒有人品的機務人才不能用。
一個145單位原來有一個工程決策方面崗位的工程師,每天都有人請客吃飯。很多人都說原來他們公司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工程師,竟然天天有人請吃飯,他的工作精力沒有用到技術上和生產上。
而他們的維修質量和工程決策行不行,通常是工程技術系統說了算。這樣一來。他們的質量技術系統不是以產品標準來設定符不符合要求的,而是給了他多少好處來設定。
所以他們的老闆堅決把他開掉。
我也認為這種人不是機務人才。
02
機務人才從哪裡來?
飛機安全維護怎麼來?要靠機務人才。機務人才在哪裡?就在自己的公司里。
很多航空公司或維修單位都是到社會上或別家單位挖機務人才,但在當下,領導們要重新定位和選擇了,你們應該選擇的是自主培養人才。
各家航空企業對於人才培養的概念是什麼?應該就是堅持自主培養人才。
敢自稱擁有很多機務人才的航企,都不是從別的企業挖來的,也不是路邊撿來的,都是自己培養並擁有的。
如果還想高薪聘請挖人才,那你就落伍了,航企的機務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的,你不打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培養機制和系統,遲早你要為人才儲備付出代價的。必須要打破觀念。
我們中國航空界有巨大的機務人才庫,關鍵是我們怎樣培養,有很多的年輕人可以成為飛機維修事業開發的核心人群。航佳技術有很廣的機務人脈資源,對此非常了解,對比也很強烈。
航空企業領導的一個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培養機務人才。我們每年招一大批應屆大學生,必須要培養他,這一大批大學生中,優秀的、認同企業文化的人,他們就會留下。如果你培養的不好,有的工作10年了,依然要走,還經常碰到來找航佳技術介紹工作的,豈不是更不划算。
現在機務人才隊伍,年齡有老有少,但是大多數的骨幹和工程師都集中在年輕人身上。雖然專家稱號往往都被「老人」佔據,可對年輕人的優待不能少,他們才是航企未來的生力軍,他們才是航企未來的競爭力。
航空企業必須搭建一個很好的人才培養平台,技術和管理不斷升級,這樣才能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讓機務人才感到企業的存在和企業的營養,他們才會為自己感到驕傲!為企業感到驕傲!
03
機務人才被挖怎麼辦?
當然,在培養機務人才的過程中,航企也會遇到很多沒有辦法克服的難題,比如「挖人」的問題,還經常有領導來諮詢航佳技術幫找人。
航企培養了機務人才之後,別人來挖人,甚至在自家門口組團來挖。這其實就愈發讓領導們意識到機務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遇到「挖人」的,怎麼辦呢?你也許會說,「老闆,你漲工資啊。」
拼環境?拼文化?拼情懷?拼工資?拼老闆?……各種大拼比盡在挖人一剎那。
如果機務人是為了錢,你怎麼加薪,也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如果有人為了錢要離開航企,請跟他說:請走。
為了追求金錢而大動干戈的機務人是沒有志向的,真正留、或走的機務人才那是有遠大志向和個人事業追求的,人格宏大,他走反而會給航企帶來能量。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倡導價值追求。我們要讓每個機務人明白,他們在工作上的奉獻與企業、國家是連在一起的,過分追求名利和金錢的人離開反倒是件好事。培養他們樹立自己的人生規劃和格局,引導他們為了自己的價值和人生格局工作和奮鬥。
而且,時代在進步,航空事業在騰飛,你今天擁有技術不代表明天也能引領,所以航企要不斷引領機務人才創新和突破。一個有生力和活力的航企才能吸引優秀的機務人才。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被挖走的人帶的是舊技術、舊價值觀。航企不斷創新,不斷建立好平台,就會有不斷的大把機務人才湧來,沒有好平台人才也可能不是人才。
其實,從長遠觀點看,挖人也沒有太大用處。
第一,挖來的機務人不會長久。一個人能被你挖來,就能被別人挖走,除非航企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而這在事實上是辦不到的。
第二,挖來的機務人很難融入企業。成熟的航企往往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自己的風格。中國航空企業在技術上、業務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要長期發展,就要有一大批熟悉自己企業、對自己企業有感情的機務人員。合格的機務人才不只是技術上合格,還要求價值的認同和思想感情的合格,這樣的機務人才靠挖是挖不來的。
第三,挖來的機務人渙散隊伍。自己培養的機務人才對航企有感情,員工也信服。有的航企好不容易挖來一個機務人才,「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飛了」,即使操作違規、作風渙散、為人不厚道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這個人後來會殃及整個機務隊伍,甚至毀掉整個機務隊伍。
航企間必須要有一個規定,只要是從同類崗位出來的,無論你多能幹,原則上不收留,這樣更能促進航業人才生態機制的養成。當然,從第三方來說,希望人才流動才有機遇。就看你是什麼利益體了。
04
管理人,就要得罪人,先管好自己
第一,機務隱形腐敗問題非常嚴重。
首先,航企或部門的最高領導,他裙帶關係進公司的人自以為有後台,往往為所欲為,或者被為所欲為,給其他機務人慢慢造成了一個氛圍,覺得這些人不能得罪。
當所有機務人都是察言觀色地辦事,這個機構還會有希望嗎?
其次,有人說一講到飛機維護,就是這樣的印象——倒班、太累、收入低。這個時候,與領導走得近的「人才」可能就會在工作分配上佔到便宜,有領導裙帶關係的員工可能就會被照顧到。雖然機務人不一定有「酒肉美女票子」的賄賂土壤,可工作任務的輕重大權和資源調配的許可權也掌握在各級中、基層管理人手中。腐敗的機務環境最後發展到誰給錢就先給誰少累的地步。這種事,也有匿名機務人員向航佳技術平台反映,不是空穴來風。
不同層面都有腐敗,航企的品牌形象和價值文化怎麼可能好嗎?
做領導,無欲則剛,叫你干,你就把事情干好,把權力用足、用透、用好,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第二,日常工作懶散。
航空企業有淡旺季的更替,飛機維護或多或少也有生產任務緊張、鬆弛的時候。沒事的時候,機務人員就喝茶、聊天、吃零食、玩遊戲、吹大牛,沒有任何壓力。而人的一生一定要有點壓力才活得有意義,在挑戰之後獲得的成功才有價值。
所以,在航企一定要有紀檢組織,把每個崗位的行為標準掛起來,機務人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參照標準檢討你的行為,比如上班不準吃零食、不準玩遊戲、不準肆無忌怛地海吹鬍聊,確保健康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這些事看起來很簡單,但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對小事不重視,等到出大問題時再想解決就難上加難。
第三,做「學習型」組織的領頭羊。
機務人才是持續學習的產物,機隊更替、技術革新、公司業務發展,一天不努力就要落後。「學習型組織是一個換血的永動機,不僅給業務知識提供動力和創新,在人格建立和價值觀培養上也是具有重要的意義。沒有人願意工作生活在垃圾環境中,人心都是向上的,在學習型組織中可以提高能力、提高情操、增進友誼。對團隊建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拼機務人才就是拼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航企也是如此的,你給機務創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型組織和氛圍,那麼機務人才就會脫穎而出,團隊才會有戰鬥力,航企才會有競爭力。
就算這樣的組織中有機務人才離職,在未來的關係中,他也會認為「娘親」。
管理者,不僅要做好領導的打手,更要做好員工的幫手。
05
如何讓每個機務人都愛企業?
在航企,首先要沒有等級之差。每一個崗位都應該受人尊重,這樣的航企才可以容納機務人才。
不要因為有的人來自農村,就歧視「農民工」。
不要因為有的人來自職業技術學校,就歧視「技校生」。
作為一個有生力的航企,你們要把他們培養成管理者。他們作為一個榜樣,給別人帶來了目標和方向。
還有我們的機務人員一直擔心買不起房子,怎麼辦?
其實,這不是我們機務人員要思考的,而是我們航企「當家人」要思考的,這一點航佳技術也一直在呼籲。
現在有多少航企還能給每一位一線機務人員一人一房,結婚後可以給兩房一廳,退休後房子歸員工? 這是國家的責任,更是航企的責任。機務人員每天給航企保駕護航,我們的企業也要儘可能給機務人員帶來安全感。
但是航企也要機務人員保證安全與質量,因為只有每天的每一件工作都把質量控制好,安全控制好,才能給消費者帶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給航企帶來發展和利益。
機務人員工作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錯的話,整個鏈條就會不完整,就可能傷害我們的企業、損壞消費者的安全。如果真正傷害了大眾安全的話,我們消費者和生存環境就不會要你這樣的企業,最終受害的還是機務人才。
所以要讓每個機務人員都愛這個企業,只有每個機務人都愛企業、都願意付出,這個企業才有競爭力。
附:盤點各界大佬們的人才觀
人才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些商界大佬都有著怎樣的人才觀呢?
柳傳志 :只有在賽馬中才能識別好馬
我們對人才採取在賽馬中相馬的策略,這包含三方面的含義:要有跑道,即為人才提供合適的崗位;要有跑道的劃分,不能亂鬨哄地擠作一團,必須引導他們有序地競爭;要制定比賽規則,即建立起一套較為科學的績效考核和獎勵評估體系。
企業的人才培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實踐到認識到再實踐到再認識的過程。最好的認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去做事。只有在賽馬中才能識別好馬,才能發現千里馬。
張瑞敏 :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
我個人從事企業管理30多年,把這30多年的管理經驗提煉為九個字,就是「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
企業就是人,是說所有的資產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業的關鍵。如果把人拋到一邊,資產負債表就沒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島有一句老話:「死店活人開」。同樣一個店,兩個不同的人開效果就不一樣。
「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業有沒有開闊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資源。特別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如果是封閉的就會一事無成。企業文化的目的是什麼,我把它提煉為一句話:「要使企業的每一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即自主管理。
馬云:「培養」人才之道
人才可以培養出來的。
什麼是「培」?「培」就是多關注他,但也不能天天去關注,因為一棵樹,水多了死,水少了也死,如何關注也是藝術。
什麼是「養」?就是給他失敗的機會,給他成功的機會,你要看著,不能讓他傷筋動骨,不能讓他一輩子喘不過氣來。
任正非:愛一行,干一行;干一行,專一行
我們公司的人才政策一貫講的是「愛一行,干一行;干一行,專一行」,沒有強迫大家干一行就一定要去愛一行。
秘書如果不團結起來,不大聲吶喊,就永遠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你們可以多寫文章,可以發表,可以上報,提出建設性意見,我們是會參考的。大家都可以發揮積極性,每個人都可以談認識,討論怎樣做個好秘書,秘書不是有好幾項功能嗎?可以重點講講服務功能。
我們對基層主管、專業人員和操作人員實行崗位相對固定的政策,提倡「愛一行,干一行;干一行,專一行」。愛一行的基礎是要通過錄用考試,已上崗的員工繼續一行的條件是要經受住崗位考核的篩選。
馬化騰:無用人理論
馬化騰能夠打造騰訊與人才管理是分不開的,他的獨到之處在於:騰訊把人力資源本身當成產品來運作,以產品管理的模式來管理人才。即使這樣也會給員工這樣的規定:甘於做一個無用的人,無用最終也可以收穫碩果。
騰訊也注重對於員工訓練有職場目標,並且對這些目標數據負責,有一個復盤,員工做事情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朱新禮的人才觀:人才是社會的
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留人,留不住心。要走,歡送。過一兩年再回來,歡迎。只要你自己不走就行。人才是社會的。
史玉柱:選人標準就是兩個——又紅又專
選人標準就是兩個,毛主席說的又紅又專。
紅,指人品好;專,指他的業務好。其實這個是兩方面的,其實任何一個團隊,你在周圍找人,都是能找到合適的人的,又紅又專的人都是能找到的。
紅,我想稍微有一點經驗的人,其實他的人品早期還是能看出來的;專,其實很大部分跟培養有關。
你如果給他放那個位置,卻不授權給他,那他永遠專不了。你要把他放在那個位置上,還要授權給他,然後就培養他。
王興人才觀:你想走得久、走得遠,要一群人一起走
人是最重要的產品,你是不是有足夠好的團隊,有足夠好的團隊,你才會有正確的戰略,才會有強的執行力,所以歸根到底都是人。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能不能找到好的人,留住好的人,把他們培養的更好,讓他們發揮的更好,這個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做團購一定要找有耐心的人,沒有經驗不要緊,只要他相信這個行業。耐心是比資本更稀缺的東西,「如果是比資本的話,大公司永遠比你有錢,比如蘋果,但世界更有錢的地方卻沒再生產出一個蘋果。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要一個人走;你想走得久、走得遠,要一群人一起走。希望大家一起走下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李彥宏:對人才的爭奪是一場大戰
我覺得關鍵還在於我們的人的質量,並且這永遠會是問題的關鍵。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最優秀的人(當然這越來越難了),給他們好的待遇,激勵他們不斷向上,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從而使得這裡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給正確的人提供正確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做到所有這些,我們就會一直處在領先的位置上,如果做不到,我們就會掉下來。不管發生什麼,在技術領域,全球化或是其他什麼領域發生變化,這個道理都不會變。
但我可以這樣說:對人才的爭奪會是一場大戰,非常激烈的大戰。我也越來越傾向於認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是任何跟我競爭人才的公司,不管它處在哪一個領域。
俞敏洪:內部培養與外部挖掘
對於管理體系的人才,一般我會先篩選人,然後經過背景調查,看它在各方面是否適合新東方的要求。如果適合,我會把他安排在身邊,觀察他的行為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如果這個人基本方面沒有問題,就給他放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崗位上,看他運作的步驟怎麼樣。一旦他比較成熟了,再把他放在比較重要的管理崗位。
新東方的人才,有一大半是內部培養的,這樣比較容易看到他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對於管理體系中的專業人才,比如財務、審計、資本運作、市場推廣人員,我們則一般從外部挖掘,當然首先要看他以往的工作業績。
本文改編於 公眾號「天外來客」的「董明珠:沒有人才,一切歸零;沒有道德,人才歸零」
※飛機 「音障」 之美
※有一個地方,一天能看16次日出
※中國「會飛的船」:AG600首次試飛
※昨晚,我的機務室友裸睡了
TAG:航空微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