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半島局勢微妙 日韓「各打算盤」
1、「重啟元年」韓國布局內外
李家成遼寧大學轉型國家經濟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7年對韓國而言,可謂是「重啟元年」。這一年韓國經歷了親信干政門、總統彈劾案以及燭光革命。3月10日,朴槿惠總統受崔順實幹政門影響而被彈劾下台。此後,韓國由總理黃教安代行總統職權。直至5月10日,依靠「燭光民心」的文在寅政府上台。因此,2017年的韓國內政外交,需要從兩個時期——朴槿惠政府後期和文在寅政府時期來考察。
內政:由亂到治
朴槿惠政府後期,尤其是2016年底朴槿惠被停止履行總統職務後,由於燭光示威持續發酵,朴槿惠深陷彈劾危機,無心理政,並拒絕了國民要求其辭職的呼聲。牽引韓國經濟發展的三星電子實際領導人、副會長李在鎔也被逮捕。
在經濟增長放緩、安保威脅增大、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財閥改革、家庭負債劇增等需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刻,韓國卻同時失去政治界和經濟界的總指揮,無力去彌合裂痕、引領社會,使外交、安保和經濟等各方面陷入一片亂局。
文在寅政府上台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減少勞動時間和非正規職位,提倡發展國民為中心的經濟。韓國經濟復甦,今年增長率預測值為3.1%,設備投資和建設投資較去年或將分別增加14.7%和7.2%,出口和消費的增長率分別為2.4%和2.7%。為了解決失業問題並實現「任期內公共部門工作崗位達到81萬個」的選舉承諾,韓國國務會議於6月5日通過了11.2萬億韓元規模的工作崗位追加預算案。文在寅指出,創造工作崗位是新政府治國理政的最重要目標。這不僅是給青年一代帶去希望,同時也意味著繳稅和消費的人群增多,這有利於經濟增長,也是解決低出生率和老齡化問題的有效方法。
今年韓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規模同比和環比均大幅減少。自1月起,韓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始終維持2%左右的漲幅。畜產品、水產品、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最猛。11月30日,韓國央行上調了基準利率。12月4日,執政黨與在野黨協商了將法人所得稅的稅率從22%上調至25%的增稅方案。由上可見,2017年韓國經濟與民生由朴槿惠政府後期的「一片哀鴻」到文在寅治下的喜憂參半,總體態勢逐漸向好。
外交:平衡多元
朴槿惠政府後期,實行「向美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不顧中俄反對,執意引入「薩德」反導系統,造成中韓關係急劇下滑。並且,朴槿惠政府還在未徵得「慰安婦」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急於與日本簽署《韓日慰安婦協議》,極大地傷害了韓國「慰安婦」和國民的感情。此外,朴槿惠政府還與日本簽署《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使得韓日安保關係有滑入同盟的危險。
文在寅政府上台後,半島局勢嚴峻,亟需對中美日俄進行「四強外交」。文在寅總統與四強首腦通話,針對敏感問題「坦率交換了立場」,設法修復韓國與直接影響國家命運的周圍四強的關係,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發揮了調和人的作用。
文在寅通過率先訪美,撕下「反美領導人」的標籤,強調了韓美「血盟」情誼,促使美方支持韓國在和平統一等半島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就儘早將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給韓軍達成協議。特朗普政府雖有意對朝鮮採取強硬路線,卻依然認可了文在寅政府希望通過與朝鮮對話緩解緊張局面的全新政策方向。
10月31日,文在寅政府與中國達成了「關於改善韓中關係的兩國協商結果」。12月13日,文在寅總統訪華,希望進一步推動兩國關係發展,恢復中韓兩國的互信,加深兩國民眾的友好感情。
因此,2017年的韓國外交與安保由朴槿惠政府後期的「向美國一邊倒」到文在寅治下的平衡多元,回歸到「安美經中」的軌道。
2、「安倍丸」有驚無險駛過深水區
吳寄南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
胡令遠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圖說:十月一日,日本東京,日本示威者高喊口號,抗議安倍政府和安倍強行解散眾議院。東方IC
2017年的日本政治外交充滿風險與挑戰。今年堪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複出後遭遇內外挑戰最多、執政風險最大的一年。
內政:支持率像「過山車」
吳寄南:這一年裡,安倍內閣支持率經歷「過山車」式跌宕起伏。上半年,媒體曝光安倍夫婦涉嫌捲入「森友」、「加計」兩大丑聞。在當事人紛紛出面舉證的情況下,安倍仍抵賴並阻擾國會傳喚證人,讓民眾深感失望。例行國會期間,執政聯盟強行通過有爭議的《有組織犯罪活動處罰法修正案》,激化朝野矛盾。安倍的心腹們更是醜聞不斷。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內閣支持率跌至30%的「危險水域」。自民黨在東京都議會選舉中遭到歷史性慘敗更如一場政治大地震,嚴重動搖了安倍的執政基礎。
安倍在8月份改組內閣,支持率開始止跌回升。9月28日,安倍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堪稱一場政治豪賭。10月22日,眾議院選舉投票,自民黨保住了原有議席,並繼續和公明黨佔有眾議院三分之二以上席位。
安倍第四度當選首相後明顯加快修憲進程。這是安倍外祖父岸信介的遺願,也是他視為自己最重要的政治使命。目前,自民黨憲政調查會已開始擬定修憲方案。
胡令遠:日本內政方面最大的看點是10月份舉行的大選。長期執政逐漸形成日本政壇「安倍一強」的局面後,安倍變得十分傲慢,營私舞弊還百般抵賴。因森友學園、加計學園醜聞纏身的安倍的支持率一度降到30%左右的「危險水域」。於是安倍孤注一擲,突然宣布提前大選。最終安倍雖然贏得了這場豪賭,但這主要得益於在野黨的重大失誤,安倍因此漁翁得利,涉險過關。這次大選的意義有二:一是在日本國內政治方面,由於國會修憲勢力達到三分之二,修改和平憲法具有了現實可能性;二是鞏固了政權基礎的安倍,在外交的調整上更具靈活性。
外交:面對兩大難題
吳寄南: 外交是安倍最重視的領域。今年,安倍主要面對兩大難題:一是如何頂住美國總統更迭帶來的衝擊;二是能否實現中日關係由緊趨緩的轉圜。
特朗普上任伊始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對期盼由美日主導亞太秩序的安倍而言,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近一年來,安倍不斷向特朗普示好。為應對「特朗普衝擊」,安倍還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啟動由美國副總統彭斯、日本副首相兼財相麻生太郎領銜的美日經濟對話機制;二是撮合美國以外的成員國就締結11國版的TPP協定達成框架性協議,TPP的一些重要條款暫予凍結以期美國回心轉意;三是與歐盟締結EPA協定。
這些年來,安倍在處理對華關係上的負面動作久為人們詬病。2017年里,他在緩和中日關係上卻動作不斷。促使安倍調整對華關係的背景有三:一是「特朗普衝擊」帶來的戰略環境的不確定性。日本擔心特朗普推行「越頂外交」,不得不設法拉近與中國的距離。二是中國經濟的不俗表現讓所謂的「中國崩潰」論不攻自破,日本財界擔心失去世界最大市場而要求調整對華外交。三是安倍為謀求連任,試圖通過緩和對華關係為自己「加分」。安倍是否真心愿意改善對華關係還有待觀察。對他來說,2018年是時隔10年來第一次沒有任何國政選舉的年份。人們希望「安倍丸」能順應時代潮流和人心所向。
胡令遠:這一年,日本一方面試圖深化日美安保體制,一方面在經貿領域的重大舉措上與美國相背而行,顯現二元割裂的特徵。日美關係逐漸顯現經濟與安保的「二元狀態」,其背景是全球化的變容與非典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執政。今年日本的所作所為,顯現出日本單獨行動的趨勢。一方面可以說日本出於無奈,另一方面也可以說這或許是日本擺脫對美依附關係、取得更大自主權的重要轉折,具有某種象徵意義。日本也試圖給世人留下它是自由貿易的推動者,這同時也更凸顯了特朗普的經濟民族主義。日本是否會為此付出代價,還有待觀察。
在安保方面,今年日本利用特朗普對朝核問題的特別關注,希望進一步加快加深日美的實質性軍事合作,在今年特朗普出訪東亞時,日本還藉機著力打造「印太戰略」。這些舉措目的有二,一是進一步加固或建構在安保上制衡中國的老套路,二是在美國不怎麼可靠時通過建構多重網路以自保。實際上,在安保方面,日美之間在今年沒有什麼突破,這主要源於特朗普的東亞戰略還未定型。
安倍今年在對華外交上的「回心轉意」,最大的因素是中國自身做得好,制約中國越來越不現實;二是美國越來越靠不住。安倍對華外交的新舉措,說到底還是「策略性」的,中國對他的疑慮依然很深,他也很難擯棄其一貫的右傾保守政治理念。同時,他希望在任期內實現修憲夙願,也對中日關係的根本改善帶來極大挑戰。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國家利益終將高於安倍個人理念,因此中日關係的改善,在其任期內也是可以期待的。明年將迎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應該是中日關係改善的重要契機。
3、半島核問題:跌宕起伏 走向攤牌
沈丁立復旦大學教授
這一年,朝鮮半島核問題跌宕起伏,正在走向攤牌。美朝互相示強,加劇半島緊張氣氛。
2017年,朝鮮在去年進行兩次核試驗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了核試驗,其當量達到迄今為止它所開展的六次核試驗的最高,至少為廣島原爆威力的十倍以上。
此外,今年朝鮮還進行了20次導彈試驗,包括從「火星12」到「火星15」的三次導彈試驗。為此,聯合國安理會年內發布了關於制裁朝鮮核與導彈發展的三次決議。然而,迄今為止國際社會針對朝鮮的制裁尚未阻止或逆轉朝鮮的核與導彈發展計劃。
朝鮮已在建設核威懾道路上邁出步伐。在進行了六次核試驗之後,朝鮮的核武小型化以及聚變武器發展已取得一定進步,近期在彈道導彈增程方面也突飛猛進。若在導彈重返大氣層領域再有突破,它就將在定性上取得與美國對等的「相互確保摧毀」能力,將迫使美國在事實上接受其擁核地位。
另一方面,美國仍在大力加強核武庫現代化。即使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倡導「全球零核」,事實上美國仍大力增強戰略打擊力量。特朗普上台後,更是強化國防建設,突出美國核戰力發展,擴充軍費。
特朗普政府揚言「任何選項都在桌面上」。朝鮮聲稱發展核武器是為自衛,它揚言「核先發制人」與特朗普政府任何關於先發制人的恫嚇一樣,推行語言脅迫。
如同美國不相信朝鮮會先發制人,朝鮮也不相信美國會失去理智。雖然朝鮮目前的戰略運載工具未必能對美國本土發動有效攻擊,但駐韓與駐日美軍已被朝鮮的核力量所威懾。由於美國沒有信心在對朝鮮的第一次打擊中摧毀對方的全部核能力,白宮不具備攻擊朝鮮而自身不受嚴重損害的軍事選項。任何理性的美國領導人不會因為朝鮮有核武器以及朝鮮揚言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會在朝鮮兌現其威脅之前對朝鮮發動軍事行動。假定特朗普在重大安全問題上非理性,將會嚴重誤判美國。
解決半島核問題,朝美都是關鍵方。朝鮮並無首先使用核武的真實意圖,美國也並無首先攻擊朝鮮而不招來嚴重報復的可能。
軍事手段不是選擇。
此外,正如中方所指出的,制裁只是手段,不能指望單靠制裁施壓解決問題。各方應立即停止一切不利於半島無核化與和平穩定的言行,儘快緩和半島局勢,堅持和平解決的大方向。否則,剩下的可能,或者由於僵持而使朝鮮獲得製造更多核武的時間,或者通過妥協贏得朝鮮不再製造更多核武的「承諾」,同時在事實上付出至少是暫時接受朝鮮核現狀的代價。
※蘋果致歉降速門:不會故意縮短任何產品壽命,換電池將降價
※前世界足球先生維阿晉級賴比瑞亞總統?對手:不一定
※暖心!聾啞男子丟錢包身無分文 鐵警助其返家
※新民環球年終特刊2·中國智慧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