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黑天鵝」未飛 「灰犀牛」出沒
1.政壇籠罩在民粹主義陰影之下
丁純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教授、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
圖說:德國總理默克爾(左)、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中)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十月的歐盟秋季峰會上碰面。東方IC
2017年的歐洲,儘管沒有飛出諸如英國脫歐那樣令人詫異萬分的「黑天鵝」,但政局焦灼、喜憂參半、紛雜無序:歐洲多國選舉呈現出傳統建制政黨和右翼民粹政黨的對決,開放、支持一體化和封閉、反一體化、去全球化之爭。這反映出歐洲政壇傳統建制政黨走弱,民粹勢力坐大,政壇右傾化加劇的事實。同時,圍繞著英國脫歐談判進程,英國內部和英歐間也不斷上演激烈博弈的戲碼。在歐盟層面,一體化雄心將進一步受制於民粹主義力量的影響,部分成員國的離心傾向相對上升。
多國大選涉險過關
從相關歐盟成員國的選舉結果看,總體來說有驚少險,涉險過關。
3月的荷蘭大選成為了本年度歐洲國家選舉的風向標,不是要選出最好的,而是要反對最差的。看點是當值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所領導的荷蘭自民黨和有著「荷蘭特朗普」之稱的維爾德斯所領銜的主張反伊斯蘭、反歐盟、反移民政策的右翼民粹政黨荷蘭自由黨之間的對決。最終自民黨勝出,勉強贏得選舉,算個不壞的開端。4-5月間的兩輪法國總統選舉則被稱為歷史上最難預測的一次法國大選。由於法國在歐洲一體化中舉足輕重的核心地位,以及質疑一體化、反全球化的極右翼法國國民陣線咄咄逼人的凌厲攻勢,對法國和歐盟來講這次大選可謂生死攸關,堪稱歐洲和法國的路線和方向之爭。在勒龐毫無懸念地挺進第二輪後,異軍突起、非左非右、強調親歐、推動歐盟建設、用數字經濟擁抱全球化的共和國前進黨的領導人馬克龍不僅最終以66%拿下大選,而且在此後的議會選舉中出人意料地大獲全勝,讓法國和歐洲、乃至世界懸起的心總算複位。而9月的德國大選,儘管聯盟黨和社民黨均創下史上最差成績,但仍無懸念地穩坐德國第一、二大黨的交椅,基本無民粹政黨上台執政之虞。
歐洲政治圖譜右移
但民粹主義政黨在這幾個國家未能上台並不意味著歐洲再無後顧之憂。民粹主義思潮在歐債危機、難民移民危機及恐襲等內外安全問題的加持下,在歐洲政壇登堂入室,歐洲政治圖譜右移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荷蘭,輸掉大選的荷蘭自由黨獲得的選票較上屆相比反而多了5席,而獲勝的自民黨卻少了10席。而競選後期呂特強硬回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要求上所反映出來的政策收縮和向右傾斜,即是自由黨主張影響民意,並束縛自民黨、使之右轉的明證。
在法國,國民陣線毫無懸念地挺進第二輪,最終取得34%的歷史最優成績,其保護法國產業等主張為勝選後的總統馬克龍所吸收。而傳統中左翼社會黨和中右翼候選人首輪即被淘汰,反襯出民粹政黨在法國政壇已蠶食了大量地盤。
在德國,極右的另類選擇黨一舉獲得近12.6%的選票,使德國在戰後60餘年裡首次出現極右翼政黨挺進聯邦議院的「灰犀牛」事件。此後,德國聯盟黨與自民黨及綠黨的「牙買加」組合失敗,如果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另類選擇黨很可能成為議院最大的反對黨,直接掣肘德國的內政外交。
而在奧地利議會選舉中,極右翼政黨奧地利自由黨表現分外搶眼,成功入閣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而隨著地方分離主義在歐洲愈演愈烈,猝然爆發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方政府強行推進獨立公投,並宣布獨立。儘管最終以鬧劇結束,但無疑也可歸類於民粹主義作祟而引發的事件。這些反映出民粹政黨試圖以地方經濟利益為抓手,以公投等直接民主形式煽動民粹、綁架民意、分裂國家。
博弈將延續至未來
歐洲何處去的命題再次徘徊在歐盟上空。
一方面,隨著歐洲經濟持續平穩好轉,尤其是法國大選塵埃落定,歐洲一體化可能遭遇的最大暗雷暫時被拆除引信。馬克龍上台可謂新人新氣象:打破傳統黨派窠臼,兼顧各政黨力量平衡;在聘用老派政黨可用之人時,吸納新人入閣;在勞動力市場、教育、財政預算和簡化行政上接連推出改革舉措,向腐敗的頑疾開刀,改造法國。針對歐盟和歐洲一體化,馬克龍也頻頻提出包括穩固法德軸心、設立歐盟財長、發行歐洲債券等一系列歐盟改革倡議,試圖穩固法國在歐盟和國際上的地位,積極推動一體化進程。這些倡議,在年終的歐盟峰會上再次得到了跛足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熱烈回應,法德軸心明顯在重新組合中。同時,在英國脫歐、反覆強調美國優先的民粹總統特朗普上台並退出《巴黎協議》等一系列外來壓力下,歐盟重申初心,再次出發的願望也得到了增強,充分體現在包括「多速歐洲」等歐盟未來可能走向的討論和以25國初步達成永久結構性合作的《歐洲防務聯盟》為標誌的理念和實踐中。
另一方面,面對因全球化負面影響而加深的社會和財富差距和心態失衡,以及頻現的移民危機和恐襲等暴露的安全擔憂而深化的民粹主義思潮和壓力,一體化的推進在各國遭遇了相當的阻力,正能量只是略佔上風。一體化和去一體化的博弈將延續至未來。
2、經濟復甦向好但一體化遇阻
徐明棋上海歐洲學會會長
2017年,經濟周期的自然恢復與相關政策刺激令歐洲經濟更快復甦,但要徹底走出低谷,仍然面臨諸多現實困難。
今年加速復甦
經合組織把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預測調高至1.8%,這是自2009年歐洲債務危機以來經濟增長形勢最好的一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行預測的2017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更是提高到了2.1%,未來歐盟和歐元區的經濟將有可能持續維持這一增長勢頭。
歐盟經濟終於開始走出低迷,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周期的自然恢復。經歷長達8年的低迷,歐洲在去年就逐漸走出泥潭,開始了逐步復甦的步伐。今年的增長勢頭進一步增強。原因二是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刺激。歐洲央行從2015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500億歐元的債券,2016年3月10日又宣布從當年4月起將購債規模擴大至每月800億歐元,並下調歐元區主導利率5個基點至零,下調歐元區隔夜貸款利率和隔夜存款利率。2016年12月8日,歐洲央行又將購債期限從原來2017年3月延長至2017年12月。到了2017年10月26日,歐洲央行在原計劃購債計劃快到期之前,又再次將購債計劃延長至2018年9月,只是從2018年月起購債規模從每個月600億縮減至300億歐元。連續三輪的量化寬鬆,使得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已與美聯儲的三輪量化寬鬆規模不相上下,對於經濟的刺激作用逐漸顯現。
原因三是全球經濟經歷長期調整後,逐步進入復甦的高潮階段,美國經濟復甦動力強勁,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企穩,這對於歐洲出口也帶來了較好的效果,帶動了德國等幾個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長。
風險不容低估
儘管如此,歐盟面臨的風險仍不容低估。除了脫歐談判帶來的風險,還有諸多挑戰。
首先是地緣政治風險。中東局勢不穩以及與俄羅斯的關係難以正常化,都會給歐洲經濟帶來很多不確定和負面影響。中東石油對歐洲的重要性超過對美國和其他地區。中東離歐洲很近,新的軍事衝突如果爆發,難民問題又會令歐洲頭疼。而在歐洲內部,極右政黨在德法都有了長足發展。極右翼政治力量壯大,影響力上升,對於政府政策制定的影響不可小瞧。德國目前組閣談判不順,聯合政府前景仍不夠明確,都是內部政治不穩定的表現。
其次,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出也可能成為歐元區的風險。目前歐元區內部對於歐洲央行政策存在爭論,歐洲央行持續的量化政策已遭到德國一些機構和人士的反對。如果未來歐元區通脹有了明顯上升,歐洲央行將不得不迅速退出量化寬鬆,甚至不得不提高利率。如果歐洲央行比原先計劃的時間表提前退出量化寬鬆,可能給歐洲經濟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新的風險和衝擊。
如果歐洲央行退出量化寬鬆,歐洲銀行危機可能重新爆發。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在歐債危機爆發後都出現了銀行大面積資不抵債的困境,後來經政府注資和解救,逐漸得到緩和。總體上看,大多數國家的銀行業問題在銀行聯盟和歐洲穩定機制的構建後逐步得到緩解。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持續這麼長的時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幫助銀行緩解困境。但未來在通脹啟動後,歐洲央行將不得不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屆時義大利和葡萄牙的銀行危機可能再度浮現。如果歐盟以及這些國家沒有做好準備應對這些挑戰,意葡銀行危機可能成為影響歐盟未來經濟增長的風險源。
再次,歐洲一體化進一步推進面臨不小的麻煩。在《羅馬條約》簽署60年的今天,歐盟一體化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債務危機加大了成員國間的發展不平衡,也加深了成員國間的不信任。現在經濟復甦開始後,這種不平衡仍在加大,德國和北歐以及一些中東歐國家經濟增長勢頭較好,而南歐及一些東歐國家經濟狀況較差。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內部存在著一種「去一體化」思潮,英國退歐雖然沒有直接引發其他國家的退歐潮,但對歐盟現有機制和歐盟主要成員國試圖推進財政一體化、社會政策一體化等議題,很多國家表示了不滿。在一些本就存在民族矛盾和糾紛的國家,分裂主義思潮更是把很多矛盾與歐洲一體化糾合在了一起。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獨立公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維謝格拉德集團也被西歐主要國家看成是對一體化潛在的威脅。雖然多速一體化進程已成為現實,但在機制上形成多速一體化仍難以達成共識。這將給歐盟的內部政治穩定和維持現有一體化機制帶來挑戰,也會影響歐洲的經濟發展。
最後,歐盟與美俄關係不確定性增大。特朗普對德國的不滿溢於言表,而對英國的支持又讓歐洲,尤其是德法不滿。美歐在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談判以及雙方在北約中權利與義務問題上的分歧也在加大。美歐既是政治盟友,又是重要的貿易投資夥伴。如果這些摩擦不能克服,會給歐美貿易投資的擴大帶來不利。在對俄關係問題上,歐盟成員國內部也存在嚴重分歧。加上美國國內反對俄羅斯的勢力繼續對特朗普施壓,歐盟短期無法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將導致歐俄經濟和貿易難以順利發展,對於歐盟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風險點。
未來,歐盟仍需花大力氣在全球化和內部一體化之間尋求平衡,加強與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合作,才能真正走上良性的發展軌道。
3、英歐談脫歐困難重重
英國脫歐談判無疑仍是今年歐洲時事的焦點。但這註定是個冗長的過程,且困難重重。
丁純:在英國國內,梅首相打著增強自身合法性和鞏固執政地位,以及推進脫歐進程的如意算盤,卻錯判了形勢,低估了民眾對英國脫歐的態度分歧和對內部民生的關注。她試圖藉助當時保守黨居高不下的民調,提前三年大選,鎖定勝局,以獲取在脫歐談判中的強勢地位。但6月舉行的大選卻讓她偷雞不著反蝕把米,反而令保守黨失卻了組閣優勢,形成「懸浮議會」,被迫與北愛民主統一黨組成少數內閣。
英國內部對脫歐進程和條件的分歧以及相對弱勢的梅政府,在空前團結一致的歐盟27國面前,相較此前的硬脫歐姿態,無疑缺少主動權,在分手費、與愛爾蘭邊界問題以及歐盟公民在英權利等三大談判焦點問題上做出的妥協顯然更多。儘管年底雙方達成協議,初步就第一階段問題如期達成妥協,明年得以就脫歐的核心問題貿易關係展開談判,但此前第一階段談判差點因北愛民主統一黨反對而在和北愛爾蘭邊界問題上談崩。「軟、硬」邊界擱淺恰恰反映出英國內部在退歐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和英歐脫歐談判中存在的不確定性。
徐明棋:未來,英國與歐盟在自由貿易關係上的談判也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英國是否要繼續遵循歐盟金融監管相關準則等問題上也存在不確定性。這對於英國和歐盟之間金融市場的穩定會產生重要影響。
※美翻了!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來到上海
※東亞:半島局勢微妙 日韓「各打算盤」
※蘋果致歉降速門:不會故意縮短任何產品壽命,換電池將降價
※前世界足球先生維阿晉級賴比瑞亞總統?對手:不一定
※暖心!聾啞男子丟錢包身無分文 鐵警助其返家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