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04年科考第五名的殿試卷,是如何從宮中流傳到作者本人手中呢?

1904年科考第五名的殿試卷,是如何從宮中流傳到作者本人手中呢?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1904年,科舉(最後一次科舉考試)考試殿試第五名(二甲第二名)的試卷,作者名叫林世燾。

無論你聽沒聽過這個名字,這都不影響當您看到這份科舉考試手卷時,那種心曠神怡的體驗。當這樣規矩、筆畫清晰端正、典雅大方的作品,擺放在我們面前,我們首先這個印象分就不會太差。再加上作品內容流暢,思路清晰,文氣縱橫,這基本上就定了,科考的名次不會太低!

就是這樣一份作品,一份本該深藏在宮中的檔案和文物,卻在大約20多年之後,意外的迴流到作者本人手中,想來也是一種奇事!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我們要說的是,這樣的作品是如何從宮廷里流傳到民間、再迴流到作者本人的手中呢?

在僅有的關於此科考卷一份新聞通稿中有這樣的分析:為何進士林世燾的殿試試卷保存的民間人手中呢?這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有關……說這句話讓非行家覺得似乎挺有道理,但讓,稍微懂點歷史的人看起來,難免會笑出聲來!

首先,分析者歷史時間概念不清晰。

八國聯軍進北京發生的時間是1900年,而林世燾參加科舉考試是光緒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904年。八國聯軍再厲害,文從沈夢認為,也不可能穿越時光去搞破壞吧!

既然時間點不對,那這把這個的責任歸咎於八國聯軍,也確實是不準確,不可靠的。

那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因此,這事兒只能從1904年往之後推,準確的真實歷史已經無法還原,只能從事件分析個大概情況。

既然這事兒和八國聯軍沒關係,那跟誰有關係呢?當然是我們自己人了。

哪些人呢?

仔細想想,大清王朝是1912年結束的。每當時代更迭時,政府格局往往不夠穩定,而前朝所重視的東西、在後朝看可能成為垃圾、廢物,除非部分有良心、有良知的遺臣才會重視類似於殿試考卷的東東。前朝的文物太多紛紛要轉交給相關的後朝的人物保管,這交接過程,不同領導的重視態度(私心)等等,都成為前朝宮殿文物檔案缺失的可能!

因此可以推算出,科舉考試第五名林世燾的殿試考卷可能就是於1912年前後,被相關人士轉手給民間的文物販子……

當然,也有可能是民國初年,相關負責人本就不重視清宮檔案,管理層是通過有組織的轉手,獲取一點點外快吧。反正,殿試試卷到民間的最晚時間應該不晚於1920年代,因為也就是在1928年前後,林世燾在逛北京琉璃廠古玩字畫店時,看到了這幅作品,花25塊大洋買了回來!

從此之後,作品成為他傳給家人後代的一份珍寶,直到2016年年底,他已經83歲的小兒子將這幅作品捐給故鄉博物館,從此,這部作品將成為鎮館之寶,也成為科舉考試晚期文化氛圍、文化現狀、文化素養的一種實證!

這份殿試試卷的奇幻漂流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近百年前那些混亂和嘈雜的社會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百年慈禧油畫演變史:端莊的老嫗到青春的少女,畫家們想表達什麼
最後一次科考第四名,官不當卻偏去賣字,曾「一兩黃金一個字」
張良廟十大書法題刻,看馮玉祥、孫蔚如、白崇禧書法,品歷史文化
為什麼中山先生的獨子孫科,傳世的兩種書法手跡差別這麼大?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