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喊話,全球政經格局進入「新時代」 全球化下的堅硬 「恐龍蛋」
[華夏時報網]
嚴葭淇
即將過去的2017年的世界,風雲變幻,跌宕紛紜,猶如一列高鐵在飛瀑層巒亂石驚濤中穿越疾馳,看不盡的博弈、縱橫、搖擺、驚詫、怒火和悲泣,朝核危機、習特會、特朗普訪華、「一帶一路」、特朗普稅改、法國大選、S4.0版默克爾,以及中東亂局,彌散其間的,其實是全球化產下的一個個堅硬的「恐龍蛋」:無論是對全球化的反思質疑,還是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抑或重塑全球化、再平衡全球化……可以說,灰犀牛橫衝直撞,黑天鵝卻少而又少,所以有人士提出,2018年,要警惕意想不到的灰天鵝啪啪飛來。
當地時間12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了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核心涉及「美國優先」、提升美國貿易和經濟地位等議題。它宣告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民族主義復興的時代。而從特朗普當選到英國脫歐,反對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念的勢力正在風生水起。
而此前的10月18日,舉世矚目的中共十九大在北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美兩國首腦同時喊話「新時代」,是否意味著全球政經格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間、空間隧道?
朝核危機,
為什麼制裁絞索不管用?
縱觀2017年一整年,如果說還有一件事自始至終高度牽動中美俄及周邊鄰國及全世界的神經,其跌宕起伏更令地球人時時驚爆的,那非源自朝鮮半島的朝核危機莫屬。如果說1965年12月上映的《007之霹靂彈》讓人擔憂英國隨時會在魔鬼黨劫持的原子彈襲擊下毀於一旦,那2017年中美俄韓日等則更懸心於朝鮮核彈危機的失控後,東北亞從此陷入類似冷戰時期的核軍備競賽的黑色泥潭。
朝核危機這個死結怎麼解?一直以來都是軍事震懾+經濟制裁。可無論韓美如何聯合軍演、核動力航母如何逼近半島,薩德如何喧囂入韓,中國如何喊話「雙暫停」……朝方的核試驗依然一次次地挑釁著國際社會的紅線,其核彈更一步步地走向精密化、小型化,並於2017年8月聲稱要攻擊美國關島。
圍繞朝核危機,2017年國際社會有太多的應對斡旋,加大制裁力度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選項。從「4月危機」到因朝美相互發出罕見威脅而形成的「8月危機」,9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再次通過制裁朝鮮的第2375號決議,進一步收緊對朝鮮經貿的制裁絞索;11月20日,特朗普宣布,再次將朝鮮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並附加了一系列新制裁;11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31號決議,該決議再次被冠以「史上最嚴厲」制裁,它也是自2006年聯合國首次通過集體制裁朝鮮發展核武器與彈道導彈以來的第五項決議。
越收越緊的制裁絞索為什麼沒有讓朝鮮止步棄核?對此,美國政治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韋愛德(Edwin Winckler)認為:因為制裁朝鮮行不通。「一些人認為朝鮮問題可以通過制裁來解決,但是每個國家政治權力的安排都不一樣。朝鮮的權力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裡,特別是軍隊和情報機關,其政權的性質是軍事和安全聯盟在掌握政權,他們對老百姓受到什麼制裁基本是不在乎的,這是制裁屢屢不能奏效的原因。」
2017年12月13日至1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應邀首次訪華,朝鮮核危機是中韓兩國領導人必然的話題。同時,俄羅斯國防部代表團也於13日抵達平壤,朝鮮核危機因此呈現多軌外交並向努力態勢。其後,朝方也曾有與美直接對話的訴求,但雙方迄今仍無明確時間表。
可以說,目前朝鮮已經成了一個實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對於朝鮮的未來,韋愛德大膽預言,「對於朝鮮最有可能的未來是蘇美冷戰式的恐怖平衡,雙方都有可怕的武器。冷戰30年還是很危險的,萬一放射物發生泄漏,我們都可能已經死了。但它確實阻止了核戰爭的爆發,雖然也只是勉強。現在我們只能去希望這種平衡也對朝鮮有用,這是我們擁有的為數不多的可能性。」
三次習特會,中美關係
有無「修昔底德陷阱」?
當今世界,如何要推舉全球最矚目的一對CP國,非中美莫屬。可以說,中美兩個大國的關係冷暖和每次互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了世界的涼熱。因此特朗普上任後,中美兩國首腦的兩次互訪會見,更是全世界的眼球聚集處。
4月6日至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與特朗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舉行會晤。這是特朗普就任以來,中美兩國元首的首次會晤,也是2017年世界最為重要的一場會晤。外界普遍認為此次「習特會」,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增進了了解,建立了中美良好的工作關係,合作前景樂觀。
11月8日至10日,應習近平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行了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作為亞洲行的一部分,特朗普此行是其上任後的首次訪華,也是中共十九大後接待的第一位外國首腦的國事訪問。11月9日,中美兩國元首共同出席了中美企業家對話會,兩國企業在會上簽署了總金額高達2535億美元的經貿大單。此次會見被外界稱為繼海湖莊園和德國漢堡G20峰會的第二次習特會之後的「3.0習特會」。
外界在評價「3.0習特會」時普遍認為,這是一次中美的定調之旅,「其中最大亮點,是雙方釋放出將走向合作而不是對抗的信號」。
韋愛德在談到此次「習特會」與美國對華大戰略時表示,特朗普訪華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大的象徵性成功,但實際結果還有待觀察。不管誰當美國總統,對華政策區別可能不是很大。他認為,「從歷史來看,中美關係是相互塑造的,這不是二戰才開始的,而是已有兩三百年的相互影響。在未來的十幾年,中美關係將會變得更複雜和困難。但為了互相的利益,雙方仍然可能管控好兩國之間的關係並且避免戰爭。」
韋愛德並不認同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一個主導國家攻擊一個上升國家以遏制它的上升,或者一個上升的國家攻擊一個主導國家以加速它的衰落的理論。
談到亞太戰略,韋愛德強調,美國的最佳策略是「離岸平衡」,「關於亞太戰略,戰略家Mechael J. Green指出,美國對亞太地區兩百年的歷史中有五大矛盾——歐洲與亞洲、大陸與海洋、岸上與離岸、自決與普遍價值觀、保護主義與自由貿易,每對矛盾中到底哪個最重要?我想,分析特朗普新外交政策的一個好辦法可能就是去問問他對這五個矛盾的立場。但現在的問題是,至今他還不知道他的象徵性立場和實際政策的區別。」其中在歐洲與亞洲的矛盾中,韋愛德認為,對美國來說,曾經是歐洲比亞洲重要,但現在是亞洲越來越重要。
12月19日,特朗普公布了其任內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系統闡述了美國在國家安全、經濟實力、全球地位和世界影響等方面面臨的危機及應對之策。由於報告突出了中國和俄羅斯的「對手」定位,引發了國際輿論的熱評,及對美中、美俄關係倒退的擔憂。
對此,著名國際問題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聯社總裁馬曉霖認為,這種反應多少有些解讀過度。原因在於該報告並沒有偏離美國主流社會和政治精英的傳統中國觀、俄羅斯觀,而只是進一步凸顯了「特朗普主義」的本質——「美國優先」和「美國例外」,折射出美國實力相對衰落後對中國全面崛起及俄羅斯強勢地緣外交的嚴重恐慌。「特朗普版國安戰略並沒有新思維,唯一可以強調的是,美國更加清晰地把中國和俄羅斯當做戰略競爭對手,儘管這種競爭從來不排除基於共同利益的合作。」
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全球學研究中心主任龐中英則指出,解決中美關係問題需要新路數新思維,「許多人對今後的中美關係樂觀不起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全球化及其變動。如果中美貿易(包括投資等)由於全球化造成的結構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中美關係很難樂觀起來。」他認為,未來的中美關係,「我說的是深層結構的中美關係,將深受全球化的再平衡影響,到底是衝突,還是合作,以及後果,值得我們高度密切關注。」
關鍵詞:全球化
2017年,全球化及全球化的衍生品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繼續在全世界橫衝直撞,重塑全球化、再平衡全球化,追求新的全球化,也在波亂紛紛中開啟一個屬於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中美兩個超大經濟體無疑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經濟民族主義和政治民粹主義,作為對新自由主義方式全球化的反彈,已漸成一種世界性思潮和運動,無論是特朗普和他的前幕僚班農,奉行的「美國優先」戰略都無脫其圭臬;而歐洲越來越濃重的極右翼民粹主義陰影更讓世人憂心忡忡。面臨此境,未來中國的全球化路徑,是責無旁貸地為再平衡全球化提供更多創新性的「中國方案」。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
※全球網路攻擊1/3在中國 安全專家:大數據隱私泄密後果嚴重
※證監會:江南嘉捷重組事宜獲有條件通過
※真融寶吳雅楠:創新互金行業發展模式,持續輸血實體經濟
※免彈劾換被赦免?秘魯政壇弊端重重套路多
※錢寶網瘋狂的投資客:借唄、網貸、信用卡套現來投資,一工厂部門165人投了近2億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