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客站」30歲生日快樂!他怎樣見證上海變遷,見證我們的芳華

「新客站」30歲生日快樂!他怎樣見證上海變遷,見證我們的芳華

今天,

上海火車站迎來30歲「生日」

30年前的今天,

全國第一座現代化火車站

在當時的上海閘北區蘇州河北岸建成。

1987年剛建成時的上海站外景。(資料)

30年後,

上海人依然習慣稱呼他為「新客站」。

你還記得第一次到這裡

坐火車離開上海的場景嗎?

上海站目前日接發的列車數量僅次於上海虹橋站,客流量居全國前列。圖為上海火車站(新客站)南廣場。本報記者李茂君攝

30年間,

在那些飛機還不普及、

長途汽車沒幾個班次的悠長歲月里,

新客站一直是上海最重要的門戶。

在這裡,

上演過無數人離別和重逢的瞬間,

也見證了鐵路和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

「新客站」開站儀式。資料圖

如今,

儘管上海已經又有了

更寬敞、更漂亮的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

但對很多市民和旅客來說,

新客站仍是記憶里一個特別的存在。

今天,

我們重溫他的變遷。

30年,他如何見證我們的芳華?

輝煌開站

從老北站到新客站

當時剛建成的上海「新客站」鳥瞰景

1987年12月28日,上海新客站開通運營,當天的首發列車是上海至北京的14次列車。說起當年開站時的盛況,在這座車站整整工作了30年的鮑紅政仍記憶猶新:「當時覺得,在這麼漂亮的車站工作,簡直太幸福了。」

經過層層選拔,1986年12月6日,鮑紅政成為上海站的一名客運員。當時新客站仍在建設中,所以鮑紅政這批新人要在位於天目東路的「老北站」(今上海鐵路博物館)過渡一年。而這一年,也讓鮑紅政體驗到了鐵路工作的艱辛。

當時的老北站,候車室被分為南區和北區,最大的候車室不足400平方米,每天卻有5萬旅客乘車,最高峰時平均每2個平方米內要站立5個旅客,顯得擁擠不堪。

鮑紅政先是被分在北區做安檢,「那個時候沒有安檢儀器,安檢全靠客運員用手摸。安檢的時候,一排客運員站好,前面是長條的檯子,旅客進來把行李放在檯子上,我們就一件一件排摸。」鮑紅政說,那個年代旅客的行李幾乎沒有行李箱,都是蛇皮袋之類的,一天安檢下來,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三個月後,鮑紅政又被安排到檢票崗位。清掃候車室地面時,「老北站的地面坑坑窪窪的,掃把也是比我人還高的那種竹掃把,我當時只有80斤,掃起來非常吃力,手上磨的都是繭子。」鮑紅政回憶道。

經歷了一年老北站的「艱難困苦」之後,

鮑紅政第一次進入新客站時覺得像天堂。

「還沒開站前,我們去參觀,進去後簡直驚呆了,裡面有電梯、有空調,那麼寬敞、那麼漂亮,當時就覺得,在裡面工作做夢都會笑醒。」鮑紅政笑著說。

80年代的候車室

新客站是全國第一座現代化的火車站,2萬平方米的主樓採用「高架候車、南北開口」的新格局,站區18部電梯供旅客上下進出,預留的16間候車室全部覆蓋空調,全站設售票房5個,線路15條、長500米的站台7座,東西兩側各設一條9米寬的旅客地道,形成了客流高進低出、無迂迴交叉的合理布局,這個運輸模式也被之後的全國各地火車站廣泛採用。

30年客流量翻5倍

與上海城市經濟密不可分

30年來,新客站的客流量翻了5倍,見證上海鐵路發展的同時,也見證了上海經濟的騰飛。進入21世紀後,上海繼續保持率先發展態勢,經濟、金融、貿易、交運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對外交流持加深。2002年,上海站全年發送旅客跨上3118萬人。為了跨越這個1000萬,上海站前後花了15年。然而僅僅3年後,上海站全年發送旅客便踏上了4000萬的台階。

2006、2010年,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橋站相繼建成通車,這兩個「生力軍」的加入,使鐵路客流量的前進腳步一發不可收拾。10餘年間,上海鐵路旅客發送量連創新高,至今年更是成功站上了「億」人大關。

航拍2017年上海站。受訪者供圖

客流的增長,得益於上海站新線新車的不斷投入。

1990年,上海站每日僅開行列車52對(104趟)。

1996年4月1日,中國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車「先行號」在上海站首發,時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僅2小時48分;

「先行號」列車在上海站首發。資料圖

1997年5月19日香港回歸前夕,上海站首發K99次滬港列車;

滬港列車正式開行。圖片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2000年,上海至大連開行直通旅客列車。

如今,包括350公里時速的「復興號」高鐵在內,每天從上海開出的列車已經多達900多趟,是30年前的10倍。

買票情緣

曾經一到過節就害怕

坐火車出行,一般都是從一張火車票開始。直到20世紀90年代,火車票都是一張硬紙板,發站和到站等都是用漿糊黏在上面,車票不易保存,記車次全憑人腦,票價更是純手工計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上海到杭州的硬紙板火車票。網路圖

1998年,微機聯網售票終於代替了傳統的人工「刷漿糊」模式。印表機制票讓火車票從硬紙板變成了更為工整美觀的紅色紙質票,電腦查詢也讓售票的準確率和效率大大提升。上海站的個人售票記錄是由該站售票員、上海市勞模鄒俊在2007年創下的,她在一個夜班10小時內共售出車票3000餘張,平均12秒就能售出1張車票。

80年代外國僑胞售票處

即便如此,人工售票畢竟能力有限,遇春運等客流高峰更是捉襟見肘,買火車票依舊是一樁「拼體力」的辛苦活。為方便旅客購票,2003年起,上海站連續7年在春運期間開設售票「大賣場」,最高峰時開設售票窗口達200個,卻依舊難解「大排長龍」難題。面對窗外通宵排隊的旅客,售票員心裡也是有苦自知。

鄒俊想起當年依然記憶猶新:「除開過年那幾天,每天都是天不亮出門,6點半到單位,晚上7點半下班。春運40天連太陽都見不到,有時累到沒力氣說話。

「1993年,隨著員工出差量的增加,西門子公司設置了一個『專職票務』的職位,我去應聘成功了。」黃繼名回憶說,這個職位的工作就是專門給公司的出差人員跑腿買車票、辦簽證,於是,新客站就成了他每天「打卡」的地方。

買火車票少不了要排隊,黃繼名笑稱,現在他去三甲醫院看病,會覺得現場的隊伍是「小case」,「多少年春運買票的隊我都排過,醫院排隊的這點人不算啥。」黃繼名說,這些年,一聽到「五一」「十一」「春節」這些假期他心裡就「抖豁」,因為一到假期就意味著火車票很難買,「尤其是春節,我一聽到就要嚇死了。」

2015年,隨著鐵路網路購票的推廣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網上購票,黃繼名這個「專職票務員」的「業務量」大幅萎縮,於是他就離開了公司。專職買了22年的火車票,黃繼名說自己是這些年新客站變遷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有我這樣經歷的人估計也很少。」

不斷改建發展

進入21世紀後實施一系列改造擴建

上海是中國鐵路商業運營的起源之地。早在1876年,英國人就在上海興建了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吳淞鐵路。作為連接南北鐵路線的重要節點,上海站在中國近代政治舞台和經濟生活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新客站開站後,繼續走在了全路前列。

2000年,完成南立面改造後的上海站。鐵路上海站 供圖

2010年,改建後的上海站北站房。鐵路上海站 供圖

1996年4月1日,中國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車「先行號」在新客站首發,時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2小時48分。

1997年5月19日香港回歸前夕,新客站首發K99次滬港列車。

1997年12月1日,新客站首發第一輛行包專列。

2004年4月18日,新客站首發Z14次龐巴迪京滬直達列車(免費供應晚餐)。此列車夕發朝至、一站直達,被稱為車輪賓館、陸地航班。營銷廣告曾在2014年4月做到南京東路一家五星級酒店樓頂,這是全國鐵路對外的第一個大型戶外廣告。

2004年12月8日,滬寧鐵路提速,上海至南京運行時間縮短至2小時17分鐘。

不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鐵路客流量的猛增,曾經無比寬敞、旅客進來會迷路的新客站,慢慢開始顯得局促和擁擠。1987年上海站全年發送旅客1859萬人,次年即歷史性突破至2000萬人。而到2002年,全年發送旅客已達到3118萬人。

為此,新客站也陸續開始了一系列改造擴建。2000年7月4日,新客站南立面開始實施改造,於10月1日竣工。2008年,新客站實施新一輪客運設施改造工程,包括高架候車室下站台自動扶梯及垂直電梯等配套改造。2009年,為配合滬寧城際鐵路開通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新客站相繼實施了北站房和無站台柱雨棚改造工程、南站房貴賓室和自動售票機改造工程。2010年5月29日,新客站北廣場交通樞紐建成啟用。

而這期間,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橋站分別於2006年7月1日和2010年7月1日開通運營。

而對鐵路工作人員來說,

記憶最深、最艱難的是

2008年初大面積雪災期間

2008年1月10日起,我國南方發生大面積雪災,致使大量列車停運。由於正值春運,列車停運導致數萬旅客滯留,為保障旅客運輸平穩有序,上海站全體職工都在一線抗擊雪災。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鐵路職工們紛紛感嘆:「那一年真的是苦啊,旅客苦,我們也苦!」董煥青說,在鐵路工作這麼多年,2008年春運是他覺得最難的也最刻骨銘心。「我記得我們在南廣場踩著雪水搬鐵欄杆,鞋子里全都濕透,三天下來,我的腰就落下了毛病。

時任上海站售票車間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的張連喜回憶說,當時很多一線職工連續一個月都沒回過家,「因為雨雪冰凍天氣,當時很多車都開不過來,旅客越積壓越多,好不容易來一趟車,經常是三趟車的旅客並在一趟車上,列車上是擠得滿滿當當。客運員們幾天幾夜連軸轉,很多人嗓子啞得都說不出話。」

而在信號員劉維新的記憶中,2008年大雪那段日子就是上班、掃雪,累得昏天黑地。「道岔中的尖軌部分不能有異物,如果上面有雪,道岔就會扳不動,所以為了確保列車運行,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待命掃雪。」劉維新說,最尷尬的是長時間不能回家,衣服沒得換,最後只能讓家裡人將換洗衣物送到站里。

如今上海站西側站台的鳥瞰景

三十載歲月倏忽而過,

上海站依然是那個閃亮如昔的「新客站」,

卻已經從當年的「小阿弟」變成如今的「老前輩」了。

過去30年,以上海站為代表的上海鐵路以高速發展支撐著城市的前進步伐,支撐著長三角超級城市群的建設進程。

如今,以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為主體的上海鐵路客運樞紐建成,周邊高速鐵路網也基本成形。

根據《上海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上海將重點推進一批鐵路建設項目,包括滬乍杭、滬通鐵路等將引入上海,這將為上海鐵路注入新的血液,與浦東機場毗鄰的上海東站也將於近期開工建設,未來鐵路將更好地服務上海經濟發展。

車來車往30年,

「新客站」見證了上海和中國經濟的騰飛,

也承載著不少國人的夢想和故事。

你和新客站有怎樣的情緣和故事?

歡迎留言~

本文來源:綜合新民晚報、青年報、東方網、上觀新聞

相關作者:劉春霞、蕭君瑋、王佳妮、梁建剛等

微信編輯:納米

大家都在看

覺得文章不錯,那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陸家嘴的白領下班後卻更愛去靜安寺!這個站在魔都鄙視鏈頂端的商圈,明年更棒了
上海灘資歷最老的主持人告別熒屏!葉惠賢:希望是「中場休息」
蔡英文減少一中元素,大陸反台獨不動搖,今年兩岸關係變好還是變壞
學霸十幾年不開電視、做數學累了看語文放鬆…虎媽還為她放棄所有聚會,值嗎
家長口述:我是不是一個失敗的3E媽媽?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