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丨地宮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人們再也不敢主動掘皇帝陵墓?
本文轉自公眾號:bookface
ID: bookface000
上個星期,
假兵馬俑刷爆了我
(原文作者,下同)
的朋友圈。看看這些山寨文物:
真辣眼睛。
中國幾千年文明史,地下有那麼多好東西,拿這些破爛玩意唬弄人,簡直不能忍。
說起來,我還去過北京一個著名的景點,也是個假到不得了的古迹。除了一個空蕩蕩的地宮,裡面沒一件文物是真貨,差點以為被騙了,進錯了地方。
對了,我說的就是——
明十三陵的定陵
咦?大名鼎鼎的萬曆皇帝的陵墓,怎麼會沒有寶貝?
說起來,這個定陵的挖掘,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最早提出來要挖定陵的,是1949年解放後的北京市副市長
吳晗
。他聯合郭沫若、沈雁冰等人,上書國務院,提出要發掘長陵。這吳晗,不僅是北京市副市長,還是很著名的歷史學家。研究哪個朝代的?恰好就是明朝。
吳晗
一個明史專家,當然想挖明朝皇帝的陵墓了,說不定之前想一輩子都想不通的問題,陵墓裡面正好就有線索可以解答呢。這麼大的誘惑,誰忍得住?
但有人不答應。
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
鄭振鐸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
等專家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這麼大型的陵墓群,別說是我們,外國的考古條件也未必搞得定啊!你吳晗不能為了自己的好奇心把老祖宗的墳墓給挖了啊。歷史學家說要挖;考古學家說不能挖。爭來爭去,只能聽最高指示。
最終鬧到了國務院,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批示:
「原則同意」。
也就是說,可以開始挖了。
就這樣,新中國成立以來,發掘明十三陵成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由國務院批准、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國家考古行動。
這是1955年的12月30日。
考古學家雖然反對,但是作為考古的專家,也加入了長陵挖掘委員會。既然是一定要挖了,那就得科學地挖,不能讓外行來干這麼重要的活。
所以夏鼐親自指導了這次發掘工作。
都是頭面人物。
整個挖掘過程,用一個字就可以形容了——
懸
考古隊最開始的目標,是挖
長陵
。長陵是誰的陵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明成祖朱棣的。他在位期間編纂了《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是個文攻武略都很強的皇帝。
當時大冬天的,挖了兩三天,啥也沒發現。
就算你知道十三陵的長陵就在這裡,但那也是一塊幾十平方公里的大地方,你以為那麼好挖?
於是,考古隊就選擇了規模小一點的另一座陵墓來練練手。
萬萬沒想到,挖了半個月,跟長陵一樣,啥也沒挖到。
就在差點放棄的時候,有一天,隊員們轉悠到寶城的另外一角時,一個叫趙其昌的考古隊員突然發現離地面三米多高的城牆上面,有幾塊磚塌了下來,露出了一個直徑半米左右的圓洞。
「這是地宮的入口!」
有人大聲叫了起來。夏鼐到現場一看,嗯,這很有可能是確實是地下玄宮的入口。
這個陵墓,就是萬曆帝朱翊鈞躺著的
定陵
。這位萬曆皇帝,不用我多介紹,大家都熟悉得很——10歲登基,在位48年,長達28年不上朝,國家居然治理得還不賴,開創了「萬曆中興」時期,可能和他有一個叫張居正的宰相有關。
還有一本暢銷書就是寫他的:
《萬曆十五年》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956年5月17日,考古隊帶上了周圍村莊的60多個農民,正式開始破圖動工。
看看下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定陵的構造:
要想進入地宮,必須得經過兩條隧道,第一條是「磚隧道」,第二條是「石隧道」;
隧道盡頭是金剛牆,牆後才是地宮;
地宮裡面有前殿、中殿、後殿以及左右配殿;至於萬曆帝的棺槨在哪,還得到了地宮才知道。
第一步,找到第一條隧道——磚隧道。
發掘皇陵是頭一回,誰都不敢輕舉妄動。慎重起見,考古隊使用了
探溝法
,在寶城內側對著那個發現的洞口先挖一條寬3.5米、長20米的深溝,測一測地宮的大門到底在哪裡。不過兩個小時,他們就挖出了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三個字——
隧道門
。10天之後,果然在這塊石頭下面,發現了兩側用城磚整齊平鋪的磚牆,這就是通向地宮的第一條隧道——
磚隧道
。
一切看上去都那麼順利。
第二步,找到第二條隧道——石隧道。
找到這個就好辦了,如果繼續挖下去的話,就可以找到地宮的大門了。
但是,這條長隧道彎彎曲曲,要沿著這裡挖下去,一來工程量大,二來也無法保證陵內的安全。
為了省時省力,考古隊決定隔開一段距離,再開另外一條探溝。
其實,當時他們誰也沒有發現,在磚隧道的城牆券門上面,有一塊指路石碑,石碑上面寫著:
寶城券門內石碑一座城土襯往裡一丈就是隧道棕繩繩長三十四丈二尺是金剛牆前皮
一是告訴你,往城牆裡側再挖一丈,就可到通入地宮的第二條隧道;二是告訴你,從這裡到地宮前面金剛牆還有多遠距離。
不小心錯過了這塊指路牌,所以考古隊走了不少彎路。在另外一條探溝上挖了一個月,還是什麼都沒有找到。
這個時候偏偏又是雷雨天氣,雷電把陵園明樓裡面的兩隻坐獸給劈倒了,兩個看守定陵的人也被雷電劈了。
考古隊的民工們都慌了,以為是皇帝顯靈,要來收拾他們。
民心不定啊。
看到這些情景,夏鼐就提議說,要不先不要挖定陵了,改挖獻陵,獻陵規模小。
但是吳晗執意不從。他認為應該堅持下去。
夏鼐在日記中曾經寫到:
1956年8月17日(星期五)……我建議將定陵停工,改作獻陵……1956年8月19日(星期日),上午與陳滋德、朱欣陶、趙其昌諸同志一起至西郊公園,與吳晗同志商談明陵發掘事,他們仍主張(除趙君外)繼續發掘定陵。
夏鼐最終也拗不過吳晗,只好繼續挖土。
一直到9月,他們終於挖到了另外一塊刻著字的小石碑——
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再往前挖16尺、往深挖3丈5尺,就可以去到
金剛牆
。金剛牆後面就是夢寐已久的地宮了。
這塊石碑就像是救星,考古隊頓時歡騰起來。發獎品!老民工一人獎勵一條毛巾,新民工一人一塊肥皂。
作為打開定陵大門的鑰匙,這塊小石碑成為了定陵出土的第一件珍貴文物。現在去定陵博物館,我們還可以看到它。
考古隊決定按照這個指示,再開一條探溝。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他們找到了第二條、也是最後一條隧道
「石隧道」
。第三步,找到地宮前面的保護牆——金剛牆。
在石隧道盡頭,果然出現了一道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金剛牆是地宮的防護牆。
金剛牆上面還有一個
「圭」形門
,這個門上面的磚塊是干壘起來的,沒有用灰漿粘合來,敲開這堵門,就可以進到地宮了。這一天,是1957年5月19日,距離定陵發掘的第一抔土,正好是一周年。花了一年時間,可算找著門了。
第四步,打開金剛牆。
定陵金剛牆的發現,立即引起了轟動,許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都趕到現場,現場還專門安排了一個警衛排,中央電視台也跟進拍攝。
牆後就是封閉了300多年的地宮了,考古隊的民工一邊想趕緊看看地宮到底長啥樣,一邊也在害怕聽到的各種民間傳說——
一個神神秘秘地老頭來到了工地,神神秘秘地告訴考古隊:
地宮裡有一條河,要想看到萬曆皇帝的棺槨,就得坐船過去,而且必須要生辰八字相合的人才能成功,否則就會沒命;
還有人說,
裡面到處都是有毒的暗箭,碰著就完蛋了;
還有人說,
墓門後面有很多千斤重的石頭,稍有不慎就會把人砸得粉身碎骨。
夏鼐出來安撫人心,說沒那麼邪乎,裡面有沒有暗器,誰都不知道,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裡面的氣體。
當時的人為了防止屍體腐爛,有可能放了一些特殊的藥劑;就算沒有這些藥劑,屍體在地宮裡面躺了幾百年,形成的毒氣還是會有的。
就算是這樣,民工們也依然半信半疑。打開金剛牆這件事,到底應該誰來做呢?
既然都怕,那就抽籤吧,誰抽到了就誰去,最後被一個叫做王啟發的民工抽到了。第二天王啟發特意找來了兩隻雞,當場就殺了雞來辟邪。
文明與愚昧、科學與迷信並存,新中國第一座皇陵的發掘,就是這樣開始的。
當然抽籤決定誰去敲牆其實只是玩笑話,這麼專業的事情,還是由專家上。
趙其昌爬上了梯子,拿著鐵鏟,抽出了「圭」形門的第一塊磚頭。
「小心毒氣!」
夏鼐喊了一句。
緊接著「撲」的一聲,一股黑色的濃霧就從洞中噴射而出,濃濃的潮濕霉爛味兒。霧氣由變白,在場的人趕緊捂住了口鼻。
這是地宮三百多年積聚的腐爛發霉氣質的氣體,只要放出來,就可以進入地宮了。
霧氣漸漸消去,考古隊爬上木梯,繼續抽動圭形門上的城磚。當抽到15層的時候,已經比一個人都要高了。差不多了,從這個這裡跳下去,就可以進入地宮了。
夏鼐就爬上木梯,打開電筒照進去,什麼也都看不清;再把石子扔下去,聽到清晰的落地聲,不用坐船過去。
門終於打開了,地宮就近在眼前。
也許是因為興奮,趙其昌主動請纓,要下去看看情況。戴上防毒面具、衣服袖口全部紮緊、系好繩索,手裡拿著電筒,他從梯子上跳了下去。
也許是被地宮裡深沉的黑暗震懾住了,緩了好一會兒,趙其昌才拿手電筒往上照,給考古隊的人們報平安。
不過,幾十年後,也有另一個叫龐中威的參與者說,第一個進入地宮的是他。我那時候不在現場,也不知道哪種說法是對的。
總之沒有毒氣,沒有暗箭,暫時是安全的。考古隊的其他成員吊著繩子,一個個爬了下去。
隊員們一邊往前走,一邊打著手電筒四處搜尋。
終於,兩扇漢白玉做成的石門出現了。
第五步,用拐打鑰匙打開漢白石門。
石門後面,就是找了一年多的地下玄宮了。
然而,不管怎麼用力,這扇門都推不開。兩扇門中間有一條小縫隙,一看,原來是一個石條死死頂住了門。
這個石條又是什麼玩意兒?
這個石條,叫做「自來石」。在兩扇門關閉時,將石條放在門後槽裡面,人走之後,石條就會隨著石門的關閉慢慢傾斜;等到石門完全關閉,石條也會滑向兩扇門的中央,把石門頂死。
效果就跟我們現在的反鎖差不多。
學歷史出身的一個隊員劉精義突然想起,之前曾經看過一份文獻說,崇禎皇帝寵妃田貴妃的陵墓也也有類似的構造,當時就有人用有人就用拐打鑰匙來打開了那扇門。
關鍵是,上哪裡找拐打鑰匙?
專家果然是專家。趙其昌馬上想到一個辦法,他把一根鋼筋的一頭掰彎,一頭彎成了半個口字型,像一個缺了半邊的勺子,拐打鑰匙就這麼做成了。
用拐打鑰匙彎的那一邊套住石條,把鋼琴往前推,這塊石條緩緩立了起來。
封閉了300多年的地宮大門,終於被打開,重現人世。
厚厚的塵土、難聞的氣味一下子涌過來。還沒來得及捂住口鼻,就有人大喊了一句:
不要進去,上面有飛刀!
一看,根本不是什麼飛刀,只是鋒利的鐘乳石而已。
又是虛驚一場。
第六步,找到萬曆帝的棺槨。
打開了第一扇大門之後,考古隊穿過20米長的前殿。前殿很普通,什麼都沒有。
他們繼續用拐打鑰匙,把第二道石門打開了。終於,中殿也終於被打開了,三座價值連城的漢白玉寶座出現在眼前。
中間的最大,雕刻著四個龍頭,明顯是為皇帝準備的;
兩邊的寶座則比較小,是為皇后準備的;
寶座前面有黃色琉璃五供(一個香爐、兩個燭台和兩個花瓶);五供前面各有一口青花雲龍大瓷缸,大缸裡面裝著香油、銅瓢、燈芯(當時也叫做「萬年燈」)。
寶座在了,但是最重要的棺槨怎麼沒看見?中殿、左右兩個配殿都沒找到啊。
難道地宮已經被人盜過?或者說,這個地宮根本就是假的?
考古隊的最後一絲希望,就押在還沒打開的後殿了。成不成,就看這一回了。
他們繼續用拐打鑰匙,戰戰兢兢地打開了後殿的門。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盯著緩緩打開的後殿。
他們終於看到了夢寐以求的景象:
後殿中間偏西的地方,三個棺床上並排立著三口朱漆的棺槨。
棺槨正面
1957年9月21日,躺了三百多年的萬曆帝和孝端、孝靖皇后終於「重見天日」。
但是,這個重見天日,到底是喜,還是悲呢?
發掘工作,絕對不能僅僅以發現文物為目的。
作為科學的考古,找到了陵墓只完成了考古工作的一半,後續的文物復原、保存以及挖掘報告的撰寫,才是最關鍵的。
面對這三口巨大的棺槨和26箱、接近3000件因為木質腐朽而四散零亂的隨葬品,迅速清理、解開三具屍體之謎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時代的洪流、經驗技術的不足,註定了這些文物的悲劇下場。
我們都知道,地宮一旦打開,外界的空氣、細菌、光線都迅速湧入,這些原本完全與外界隔絕的文物,很有可能會變壞。
按照今天正常的考古程序,考古人物在清理和保存文物的時候,需要根據不同文物的材質、發掘環境等因素,採用控制溫度、定時定時噴洒具有殺菌功能水溶液等方法,保證文物在發掘整理期間的平衡狀態。
但是當時新中國才剛剛建立,考古的技術都還很原始,工作隊只能採用在地宮內噴洒酒精、福爾馬林等很簡陋的手段進行消毒,根本談不上恆溫、恆濕、避光。
再加上當時的反右運動也開始了,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專家們都被要求政治學習去了,清理工作不得不擱置了大半年時間。
很多文物因為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出現了不少問題——
外面進來的冷空氣,讓織錦品慢慢變硬、變脆、變色;
光彩嚴厲的刺繡珍品,也在空氣的侵蝕當中,發現大面積的黑斑,並且開始整體霉爛;
三口棺槨也岌岌可危。
昏暗的屋子裡,一股腐爛發霉的氣味撲鼻而來,一塊塊塗上有機玻璃溶液的織錦品,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華麗與姿彩,不管原先是鵝黃、淡青,還是鮮紅,都變成了烏黑的雲朵。夏鼐以為是塵土封蓋和燈光昏暗的作用,產生了這奇特的效果。可是,當他把一塊織品拿到亮處觀看時,眼淚卻刷地流了下來。
只有抓緊時間迅速打開萬曆帝的棺槨了。
半年之後,發掘工作重新開始,夏鼐和趙其昌等專家立馬來到現場,拍照、繪圖、取器物、貼標籤……按照正常規範的考古步驟,開始打開那三具棺材。
郭沫若等人過來視察
萬曆皇帝的屍骨,終於呈現在考古隊員的眼前。這一刻,他們足足等了兩年的時間。
屍骨被拿出棺材之後,就被送進了北京口腔醫學院、北京市公安局、中科院等機構進行分析。
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結束,這座深藏368年的地下玄宮重建天日。
然而,悲劇才剛剛開始。
1958年9月,萬曆帝的殉葬品走出地下宮殿,在故宮神武門門樓展出;
他們的棺槨,1959年定陵博物館開放之日,就被劈開幾塊,扔到寶牆外的山溝里;
文革開始之後,在「打倒當權派!達到保皇派!打倒地主階級頭子萬曆!」的口號之下,萬曆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骨被砸爛、點火焚燒,連一點骨渣都不剩。
文革時期
而當初率先提出發掘明十三陵的吳晗,下場非常悲慘:他因為寫了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而在文革中被殘酷批鬥,1969年在獄中自殺,家破人亡。
就連挖掘報告,也是過了30年,才最終在1989年出版。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去到定陵,宏大的地宮深處,看到的只有一座空蕩蕩的洞穴。
就連後殿上擺著的三口巨大的棺槨,也不是原來的金絲楠木,而是用白灰和水泥的複製品。
正是由於吸取發掘定陵的教訓,
「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成為中國文物考古工作的鐵律之一。1997年,國務院首次明確:
「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明知道秦始皇陵、武則天陵在哪裡,卻沒有去驚動他們的原因。
現在風已停歇,雪已消融。這段伴隨著皇陵面世的往事,成為了中國文物考古史上難以磨滅的記憶。
任何一種文明,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失去的,永不再有;現存的,應該珍視。
對於文物來說,更應如是。
有些東西,就讓它深埋在大地之中,也挺好。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461828320
※愛丁堡丨老頑童造了個房子,讓電梯橫著走,在天花板上裝水池。
※他這裡有你想看的書。
※不瞞你說,我盼年夜飯已經盼了一整年。
※中國|現代人避之不及的東西,竟然上了蔡瀾的「死前必吃」清單。
TAG:那一座城 |
※為什麼秦始皇的陵墓不能挖?到底是什麼嚇阻了盜墓者的腳步?
※為什麼已經發現了秦始皇的陵墓,卻一直沒有人敢挖呢?
※孫殿英打開陵墓,當即就蒙了:這帝王死了都不安生,棺材會自己動
※武則天陵墓里到底藏了什麼東西?為何這麼多人進去後都出不來
※秦始皇陵墓入口已找到,為何不敢挖掘?只因出現讓專家害怕的一幕
※村頭的帝王陵墓誰都不敢動,少塊磚都能死人
※孫殿英挖了慈禧的陵墓,他死後葬的地方誰都找不到!
※探索秦始皇陵墓,為什麼不能挖掘?
※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找到元朝皇帝的陵墓?
※秦始皇的陵墓究竟有多大?直到現在都不敢挖
※秦始皇陵墓為什麼不敢挖 也沒有被盜?是什麼原因?
※萬曆皇帝陵墓被郭沫若發掘後,出了什麼狀況?以後就不能挖帝陵了
※一座古代帝王墓,誰動誰倒霉,至今還是不知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一座古代帝王墓,誰動誰倒霉,至今仍不知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这座陵墓乾隆也不敢动,结果被家族后人给挖了
※為什麼不敢挖秦始皇的陵墓?祖龍的墓你也敢挖?這不是毀自家風水嗎?你見過誰挖自家祖墳的?
※他是唯一不为自己修陵墓的皇帝,做了无数贡献却被黑到极致!
※史上最牛陵墓,從來沒被盜,再狠再貪的人都不敢往這想,誰動誰死
※這個皇帝的陵墓,盜墓者可以輕易進入卻不帶走任何東西,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