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
衣裳
從我們降生之時起就時刻陪伴我們的親密物件,人世間,真正懂它的,又有幾人?
近日,北京無用生活空間舉辦了「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展覽。展覽展出了50多件手工製作的衣裳,並講述了衣服背後的故事。這些手工製作的衣裳背後,隱藏著一個家族興衰傳承的記憶史、中國人的情感史……這根細若遊絲的紐帶,一端連接著我們的祖先故人,一端握在我們手中。
演變
哈薩克族羊絨氈衣
秦娜兒·努爾蘭(參展人):哈薩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離不開氈子。我是在奶奶做的花氈上邁出人生第一步的。奶奶去世的時候,為了紀念她,我做了這件衣服。這是一件可以穿一輩子的、能承載得起一段記憶的衣服。如果奶奶在世,看到這件衣服也會讚歎吧!
《弟子規》言:「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秉承著這份質樸的初心,躬耕勞作、婚喪嫁娶,祖祖輩輩、世世代代。
手工織布、手工縫製的衣裳,曾經陪伴人類走過了數千年的漫長時光。直到18世紀中葉,珍妮紡紗機的問世預示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上世紀80年代以後,來自西方的服裝產業大潮來勢洶洶地衝擊著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和鄉村,國人們紛紛脫下穿了千百年的傳統衣裳,換上襯衫和西裝、T恤和牛仔褲,無論長幼、無論男女、無論民族、無論城鄉。
我們是時候回過頭,看看身後的百年光陰里,中國人的服裝面貌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奶奶的布依族衣服
韋祥龍(參展人):幾十年來,種棉花、紡紗、織布、染布,都是奶奶的日常勞動之一,爸爸小時候也是穿著手制衣服長大的。後來,花花綠綠的的確良、燈草絨湧入布依族山鄉,人們除了在年節穿民族服飾外,漸漸地接受了城市的穿衣風潮。
Q
什麼樣的衣裝最能代表中國?什麼樣的衣裳最能讓我們無愧於祖先的囑託?
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苗綉、壯錦……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
重要的是,那一件件形態各異的手作衣裳背後那個穿針引線的人和她親手縫製衣裳的心。
情懷
摩梭傳統手工百褶裙
阿七獨支瑪(參展人):媽媽把許多古老的摩梭圖案編進裙布里,並在裙布下方織一條不接頭的紅線,代表生命的輪迴,這是摩梭人的一種人生觀。摩梭女性穿的裙子是百褶裙,媽媽編織好圖案及棉布衣後,還要再一個一個地縫上褶線,雖然很花工夫,但製作衣服的時候,是我見過的媽媽最開心的時候。
手作衣裳是感情記憶的載體。千針萬線,給予我們日常的溫暖;一絲一縷,飽含著深情厚誼。手作衣裳正在悄無聲息地退出人們的記憶,衷情於手作衣裳的人大多已年近古稀,他們的心愿是帶著這些飽含回憶和情感的衣裳一起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再過若干年,我們也許再也找不到這些祖輩流傳下來的手作衣裳了。
滿族傳統式樣大襟小棉襖
佟塔塔(參展人): 2012年,94歲高齡的奶奶親手為我腹中的嬰兒縫製了這件衣服。紅布做面兒,顏色鮮亮喜慶;純棉布做里兒,軟軟的不怕磨了孩子的皮膚;自家的棉花勻勻地絮了一層,暖暖和和;大襟兒把肚子蓋了兩層,不怕涼了小肚子;紐襻兒是系帶的,怕扣子硌了孩子。
圖片源自網路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許興旺 責編:李鵬臻製作:趙琳 審校:李鵬臻
微信ID:zgmzbwx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中國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
聲明:本微信是國家民委主管的中國民族報社主辦的官方新媒體平台,發布的內容不代表本方立場。內容主要來源於中國民族報和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電話:82685629/82685958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除中國「二十四節氣」 聯合國非遺名錄還添了哪些新丁?
※少林寺七十字輩世系譜:傳承千年奧秘都在這裡
※壯族「四之最」 漲姿勢哦
※道教祖庭龍虎山,你去過沒?
※敦煌唐代壁畫中的女性形象
TAG:中國民族報 |
※衣裳的故事
※今天衣裳與古代有什麼不同 顛倒衣裳說的啥意思
※男人最好的衣裳是肌肉
※過去農村老人為孩子做的衣裳 看似老土 其實大有學問!
※買那麼多衣裳,要有漂亮的手機殼來配才行
※真以為時尚?菇涼請你穿好衣裳
※心裡有苦說不出,一世辛苦為他人作嫁衣裳,而自己受累受苦的手相
※「為他人做嫁衣裳」風雨共渡,老公有錢就找小三的女人手相
※花瓣為裙綠葉作帽,這些衣裳真時髦,秀色可餐美得冒泡
※《雲想衣裳》《花想容》出版:看古人如何穿衣打扮
※看看她們的創意衣裳,這才是真正的牛奶女郎!
※雲想衣裳花想容
※女人最美的一件衣裳,是才情!
※畫說之雲想衣裳花想容
※人靠衣裝,肉靠盆裝,晒晒我為肉肉準備的美衣裳!
※除了動物,衣裳和肉體也很神奇咧
※人靠衣裝,肉靠盆裝 晒晒我為肉肉準備的美衣裳!
※婚纱的意义不仅是一件绝美的衣裳!
※心語:女人要做得像一副畫,不要做一件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