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時六千清軍遠征尼泊爾 為何英拒絕援尼抗清?

乾隆時六千清軍遠征尼泊爾 為何英拒絕援尼抗清?


乾隆時六千清軍遠征尼泊爾 為何英拒絕援尼抗清?



1792年清軍發動自衛反擊戰,遠征廓爾喀(今尼泊爾)資料圖

核心提示:清軍連戰皆勝,至8月中旬,已經逼近距離加德滿都僅有32公里的堆補木。


惶恐不安的廓爾喀統治者一方面調集重兵嚴密布防;另一方面不惜飲鴆止渴,向英國東印度公司乞求援兵,但此時馬嘎爾尼使團已經以替乾隆皇帝慶祝八十大壽為名開始了訪華的旅程,渴望從中國獲得更大利益的英國人拒絕了廓爾喀的要求。


2016年9月初,上任以來頗有驚人之語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聲稱,為了消滅蘇祿島上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阿布沙伊夫(AbuSayyaf)」,他正在考慮「聘請廓爾喀戰士」為菲律賓政府軍助拳——這些來自尼泊爾高山的廓爾喀戰士一直以勇猛善戰著稱於世,從兩百年前起便名揚西方世界。


進擊的廓爾喀

發生在1757年6月的普拉西戰役是英國對南亞次大陸征服的開始,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得英國東印度公司實際上控制了富庶的孟加拉,並以此為基地向整個印度擴張。


對於大英帝國而言,垂死的莫卧兒帝國已成板上魚肉,形勢一片大好。


就在英國人志得意滿地視莫卧兒帝國的遺產為自己的禁臠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競爭者出現了。


公元1559年,印度拉吉普特王公後裔的沙阿家族在尼泊爾西北部建立起一個名叫廓爾喀的小王國,經過200多年的征戰,到了1769年,幾乎就在東印度公司肆意擴張的同時,這個原先並不起眼的王國征服了富庶的加德滿都谷地,進而在歷史上第一次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尼泊爾,並用了半個世紀時間,將版圖擴大了十倍,在東起不丹、西至克什米爾、北及西藏、南達恆河平原邊緣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廣大地區建立了它的宗主權。


正處於上升期的廓爾喀統治者甚至企圖染指西藏。1788年7月(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三千廓爾喀軍隊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兵分兩路侵入中國領土。

自從1720年清軍驅逐了進犯西藏的準噶爾蒙古之後,西藏地區已經60多年不見兵戈,承平已久武備廢弛。


藏軍雖然號稱有一萬五千之眾,但平日都在家耕牧營生,這時戰端突啟,倉促之間只能調集千人;至於清廷在整個西藏地區的駐軍更是只有區區數百人。故廓爾喀得以兵進噶協爾(今定日縣),全藏震動。


1791年8月,廓爾喀捲土重來,長驅直入一千餘里攻下了後藏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日喀則。他們闖入班禪額爾德尼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大肆搶掠十七天,歷代班禪靈塔上鑲嵌的珍寶、珊瑚都被搶去。


消息傳到紫禁城,乾隆皇帝急召兩廣總督福康安進京面授機宜,隨後前往西藏挂帥出征。福康安是乾隆帝孝賢皇后的內侄,也是乾隆帝的心腹愛將。民間野史甚至有福康安是乾隆帝私生子的傳說,足見其受到的寵信。


但此刻軍情緊急,福康安五十天疾行5000里,走完了平日須走一百二三十日的路程,在1792年1月趕到了拉薩。

1792年6月,清軍已收復全部失地。福康安率領漢、滿、藏、索倫各族戰士組成的六千清軍翻越喜馬拉雅山,目標直指廓爾喀京城陽布(即加德滿都),以懲罰其兩次入侵。


清軍連戰皆勝,至8月中旬,已經逼近距離加德滿都僅有32公里的堆補木。


惶恐不安的廓爾喀統治者一方面調集重兵嚴密布防;另一方面不惜飲鴆止渴,向英國東印度公司乞求援兵,但此時馬嘎爾尼使團已經以替乾隆皇帝慶祝八十大壽為名開始了訪華的旅程,渴望從中國獲得更大利益的英國人拒絕了廓爾喀的要求。


「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8月19日清晨,不足六千的清軍對八千廓爾喀軍隊堅守的堆補木發起了進攻,卻在這場戰爭的最後一役中功虧一簣。

福康安只能接受廓爾喀人的求和而撤退。廓爾喀人為表示誠意,也特意送還了從扎什倫布寺掠走的乾隆帝賜給六世班禪的金冊,並派出重臣攜帶馴象、孔雀和樂工13人前往北京朝貢,而這場戰爭也被列入了乾隆一朝的「十全武功」。


大不列顛與廓爾喀兵戎相見


清廓戰爭遏制了廓爾喀人向北擴張的野心,這樣一來,除了南部平原,沒有其他的發泄口可供這個好戰的民族發泄其軍事熱情了。


19世紀初期,達到了興盛頂峰的廓爾喀王國的擴張步伐已向英國人的邊境邁進。


東印度公司和廓爾喀人首先在靠近尼泊爾南部邊境、土地肥沃的特萊平原相遇。


廓爾喀人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令時任英屬印度總督摩拉(LordMoira)驚呼「廓爾喀和英國之間似乎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和平,除非我們將恆河以北的省份都讓給廓爾喀,令恆河成為兩國之間的分界線」。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在意的從來都是一個如此自以為是的國家不斷地向我們展現其實力,並以此來蔑視我們的優勢地位的行為」。廓爾喀人在英屬印度與西藏地區通商路線上收取買路錢則更令重商主義的東印度公司惱火。


種種矛盾疊加在一起,終於點燃了戰爭的火藥桶。1814年秋天,東印度公司以廓爾喀人在又一次邊界衝突中殺死了18名英國士兵為由對尼泊爾宣戰(1814年11月1日)。


三萬英軍攜60門大炮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同時向尼泊爾腹地推進。而尼泊爾方面竭盡全力,連婦女和兒童都徵召到前線,也不過集結了1.2萬人,不到英軍的一半。


但廓爾喀王國上層對這支軍隊相當自信,許多軍官認為,「如果能夠在印度次大陸上打敗英國人,那麼他們的領土和威望就會大大增加;如果不能打敗對方,那麼他們還可以守住山地區域,不會有太大損失」。這樣,橫行次大陸北部的廓爾喀軍隊與在次大陸南部和海岸線上攻無不克的孟加拉英軍兵戎相見了。


雙方爭奪的焦點是廓爾喀西部重鎮德拉頓(今印度北阿坎德邦首府)的卡拉加要塞。守將巴拉·巴德拉手下只有600人,主要使用冷兵器,只有一門加農炮。


1814年10月24日,英軍以兩倍於守軍的兵力(步兵1300人)向要塞發起進攻,結果卻遭到了失敗,帶隊的中尉戰死。


惱羞成怒的英軍指揮官吉爾斯皮(RolloGillespie)少將隨即親自上陣,指揮3000英軍在11月1日再次發起進攻,依然在傷亡近400人後狼狽撤退,連吉爾斯皮本人也被廓爾喀人唯一的那門加農炮當場擊斃。


損失慘重的英軍只得暫停對要塞的進攻。11月24日,運輸隊運來了4門18磅炮和2門8英寸口徑的迫擊炮。從26日開始到27日中午,英軍發射了近6噸炮彈,硬生生將要塞打出一個缺口,隨後發起總攻。


但廓爾喀人手持「庫克利彎刀」,在肉搏戰中大開殺戒,這種狀如狗腿的彎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像刮鬍刀般銳利,具有超凡的劈砍能力,一刀既能砍下一顆首級,令英軍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478人,包括4名軍官。


最後,眾寡不敵的廓爾喀守軍大部戰死,僅70餘人冒著猛烈炮火突圍而去,留給英軍一座空城。他們在戰鬥中表現出的英勇無畏甚至令敵人產生了敬畏,英國人為之樹立了一座紀念碑,碑文寫道:「敬獻給我們英勇的敵人巴拉·巴德拉和他的勇敢的廓爾喀朋友們」。


戰至1816年2月初,大衛·奧奇特羅尼(DavidOchterlony)指揮兩萬英軍從東線直撲尼泊爾首都。


英軍在廓爾喀人認為難以通行的森林裡發現了一條直通加德滿都的小路,輕裝上陣的英軍「大部分人沒有食物,大家和衣而睡,士兵飢餓難耐只好吃樹葉」,突然出現在位於加德滿都南部,距離首都只有三天路程的馬克萬普爾(Makwanpur),當英國人的大象拖來大炮準備發起進攻時,驚慌失措的廓爾喀政府匆忙派出使節前往英軍司令部求和。歷時兩年的戰爭戛然而止。


1816年3月4日,尼泊爾政府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簽訂了城下之盟《薩高利條約》。廓爾喀人為和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長達800公里的邊境線上撤回到了現有的疆域。


地形狹長的廓爾喀像一段香腸一樣被斬頭去尾,從東部的錫金到西部的德拉頓,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國土,但是廓爾喀人終於在戰敗後保住了自己的獨立地位。


一方面,這是因為英國人對於清朝的忌憚:「(吞併尼泊爾後)英國和清帝國之間將共有一條長達七八百英里的邊界,若兩國互相輕蔑,則這邊界上只能滋生事端而無和平可言。」另一方面,英屬印度的遠征軍在戰場上擊敗了廓爾喀王國,而廓爾喀戰士的武勇卻征服了勝利者,英國人認識到「我們遇見的敵人比我們現有軍人更為勇敢也更為堅定」。


在戰爭中,英國人親眼見到了個子矮小(平均身高1.6米)的廓爾喀士兵的忠誠勇敢與驍勇善戰,一位參加過廓爾喀戰爭的英軍士兵在日記中寫道:「我此生從未見過如此鎮定和勇敢的對手,他們從不逃跑,從不畏懼死亡,即便他們戰友的屍體已在身邊堆積如山。」


這些士兵既不會像英國士兵那樣喜歡酗酒、嫖娼、賭博、為退休金而戰,也不會像印度士兵那樣死板地嚴守種姓制度的條條框框(印度士兵在日常生活中相當講究,以至於「既想成為一個好士兵,又想做一個忠誠的印度教徒似乎越來越困難。


一方面要遵從部隊的緊急調遣,另一方面要尊重種姓體系內的等級安排」)。為了守衛戰後大大增加的地盤,深感軍力匱乏的東印度公司開始招募廓爾喀僱傭兵。


而從個人生存角度而言,到英軍中當僱傭兵對於窮困的廓爾喀人也的確是個不錯的謀生手段。或許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


甚至在英尼戰爭還未結束的1815年,英軍就已經決定僱傭廓爾喀士兵,首先將500名廓爾喀俘虜整編為一個步兵營,在以後的作戰中廓爾喀軍團的編製不斷擴張。


其中只有極少數英國軍官,大多數都是廓爾喀人。英國人有意將廓爾喀士兵與印度士兵隔離開來,廓爾喀士兵擁有顯赫的威望,他們不僅享受比印度士兵明顯優越的待遇,而且公司還極力拉近他們與英國軍官和士兵的關係。


廓爾喀士兵對印度士兵的鄙視和印度士兵對廓爾喀士兵的嫉恨阻止了兩方的聯合,在1857年印度次大陸起義時,要不是效忠大英帝國的廓爾喀聯隊為英軍浴血奮戰,英國對南亞的殖民統治恐怕難以延續到20世紀。


而在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中,聽命於英國統治者的廓爾喀僱傭兵更是用機槍向和平示威人群掃射長達一個小時,數以千計的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於非命。


在一戰和二戰中,先後有大約20萬廓爾喀士兵服役於英國軍隊,其中約4.5萬名戰死沙場。血腥又殘酷的戰爭,使廓爾喀士兵身配彎刀的勇猛與忠誠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迄今為止的200年間,廓爾喀軍團在米字旗下,幾乎參與了英軍參加的所有戰鬥,成為延續至今的一段傭兵傳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貝教你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真實舊照預測清朝結局:國家腐竟敗成這樣
解密古代殺頭史: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開刀問斬?
中國軍事史上的偉大發明竟是馬鐙?
恐怖習俗:「死人擺拍」真實照片令人冷汗直流

TAG:貝貝教你學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乾隆時六千清軍遠征尼泊爾 為何英國拒絕援尼抗清
巴塔哥尼亞,與尼泊爾並稱為世界上兩大「戶外徒步聖地」
迪彭德拉:尼泊爾王儲為選妃殺父弒母 滅了自己的門!
尼泊爾藍毗尼,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佛陀故鄉」
你所不知道的尼泊爾沙阿王朝
尼泊爾藍毗尼:佛教徒的朝聖大本營
尼泊爾風俗:尼泊爾當街洗澡的女人!
尼泊爾原始唐卡
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辭職 為謝爾?德烏帕接班鋪路 德烏帕個人簡介
尼泊爾見聞:百廢待興的古建築
南亞的奇葩武器、尼泊爾狗腿刀的祖先:雲頭刀!
回首大清帝國對尼泊爾自衛反擊戰是何等威武?
尼泊爾旅遊,這些地方必去,費瓦湖、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猴廟!
尼泊爾僱傭兵所使用的廓爾喀軍刀有多牛逼?
走進尼泊爾:佛陀誕生地藍毗尼
劉德華墜馬後又傳暴瘦 朱麗倩傳為此赴尼泊爾四眼天神廟祈求保佑
在尼泊爾滌盪靈魂
高錳鋼砍鐵王——九孔尼泊爾彎刀欣賞
德烏帕當選尼泊爾新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