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評出2017年度最佳電影,其中有你的「心頭好」嗎?
「在各種事件和偏見之中,還能湧現這麼多出色的電影,感覺像是一個奇蹟。」
小編有話說
近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首席影評人瑪諾拉·達爾吉斯(Manohla Dargis)和A·O·斯科特(A.O. Scott)評選出了2017年他們最喜歡的影片。
今年3月,製片人兼導演布萊特·拉特納(Brett Ratner)說,爛番茄(Rotten Tomatoes)網站「是當今電影文化中最惡劣的東西」,直指該網站毀了電影行業。8月,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在Deadline上寫了一篇專欄文章,推銷他那部延期已久、不久後一敗塗地的電影《狂熱鬱金香》(Tulip Fever),並表示,「寫這篇文章可能無異於引火燒身」。
10月初,韋恩斯坦被多名女子指控性騷擾和侵犯;11月,拉特納受到多項嚴重的性騷擾和行為不端指控。從他們對影評網站、影評人的指責,到影視行業內外其他人對他們的控訴,都成為2017年的文化故事和「事故」。
因此,瑪諾拉·達爾吉斯稱,儘管出現了各種突發事件,但製片人們仍在拍電影,其中一些人還在與根深蒂固的偏見鬥爭。「在各種事件和偏見之中,還能湧現這麼多出色的電影,感覺像是一個奇蹟。」
A·O·斯科特則表示,2017年有很多讓人糟心的事情,不過,這些電影讓他產生了其他更美好的感覺。「我們對藝術的要求往往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一方面期待它能治癒或拯救我們,另一方面,當它沒有實現這些目標時,我們又會貶低它。但藝術的實際功能要簡單得多:讓我們保持人性。」
2017年度最佳電影
在大多數的戰爭片還在討論輸贏時,《敦刻爾克》討論的是生存。諾蘭利用絕佳的手法和技巧,在二戰的一場營救任務中,帶著觀眾上天、入地、下海。而在營救任務結束後,影片卻殘忍地明確指出,戰爭仍在繼續。
敦刻爾克(Dunkirk)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懷斯曼將鏡頭探向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之一紐約公共圖書館。影片里的圖書館是一個包容的文化交流和學習平台,每年接待1800萬讀者,線上訪客3200萬人。在曼哈頓 、布朗克斯、斯坦頓島地區散布著92個圖書館分部。懷斯曼為這個文化和社會機構描繪了一幅肖像。
《書緣: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導演: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在這部帶有鮮明個人色彩的作品中,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與街頭藝術家JR一起,駕駛著JR的小貨車穿越法國的村莊遊歷了法國。他們去認識新的朋友,也在尋找回憶。人們常說瓦爾達是當今世上最偉大的女導演之一,這話沒錯。但她也是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臉龐,村莊》(Faces Places)
導演:阿涅絲·瓦爾達/JR
肖恩·貝克導演了一部令人心碎的作品,有關那些常常被電影忽視的人:一位色情片女演員,以及她在《小明星》(Starlet)中結識的一個被人遺忘的老年女性朋友,和兩個在《橘色》(Tangerine)中認識的變性女郎。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極其美國的故事:迪士尼樂園邊上的孩子和成人,用迷幻的色彩和一團團唾液掙扎著打造了一部21世紀的《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佛羅里達樂園》(The Florida Project)
導演:肖恩·貝克
這部電影貢獻了大量「米姆」(meme,指一種流行的、以衍生方式複製傳播的互聯網文化基因),是對社會的批判、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比喻。該片的一個天才之處在於,它粉碎了美國種族癒合的神話,然後將它的碎片重新組合成一種痛苦而又美麗的東西。它的目的可能是對奧巴馬時代進行辛辣的諷刺,但最終可能會被證明是特朗普時代反叛電影的首次爆發。
《逃出絕命鎮》(Get Out)
導演:喬丹·皮爾
自從詹姆斯·迪恩在《無因的反叛》中歇斯底里地喊出自己被四分五裂之後,痛苦的年輕人形象便成為了電影的老一套。格蕾塔·葛韋格拍的這部電影細膩而刺激,這位青春期女孩也非常有戲劇性:女主角跳了車。因此,她不只是活著,在這部主張女藝術家的自我創造並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存在的電影中,她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伯德小姐》(Lady Bird)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
奉俊昊用精確的視覺把握和飽和的圖畫,在這部有時搞笑、有時用情至深的電影中講述了一個女孩和她的豬的故事。由於被Netflix購買,這部電影未能在院線公映。
《玉子》(OKJA)
導演:奉俊昊
兩個生命,兩種倔強,在絕美的電影中交織成了一體,還時常有出人意料的笑料。影片講述一位有名的時裝設計師(由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 飾)和一位他意想之外的年輕繆斯(薇姬·克里普斯Vicky Krieps 飾)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講述愛和工作的故事,也是一段大熒幕戀情的形成。
《魅影縫匠》(Phantom Thread)
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在這部講述艾米麗·迪金森(Emily Dickinson)的傳記片中,特倫斯·戴維斯把畫面變作感情。通過鏡頭的切換移動,將你帶入艾米麗的日常生活,走近她深愛的人和他們曾一起住過的房間。戴維斯展示出了迪金森感受到的、然後從筆尖流淌而出的美好、雅緻與明暗。
《寧靜的熱情》(A Quiet Passion)
導演:特倫斯·戴維斯
在今年的所有電影中,《神奇女俠》讓我最深刻地感觸到:我們觀看一部電影時,會回想起全部的往事——童年的遐想,青春期的渴望和成人的疑惑。儘管神奇女俠並不完美,但我一直很喜歡她,包括她在以往電視劇中的形象。這部電影同樣,我的成人的困惑,在她面前不值一提。
《神奇女俠》(Wonder Woman)
導演:帕蒂·詹金斯
影片解說詞是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的原文,不僅描繪了那個時代的這位作家,也展現了他的思想。那些思想超越了他的作品,延伸到我們現在這個充滿困境的時代。鮑德溫以無與倫比的活力、幽默和洞察力講述美國的種族主義,他認為,白人危險而陰暗的力量扭曲了這個國家的理想,威脅到了人性。這部電影令人痛苦,因為真相就是令人痛苦的。
《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
導演:哈烏·佩克
在這部影片中,跨性別女人瑪麗娜(Marina)在哀悼去世情人的同時,還要面對來自自己家庭的敵意。影片有時十分現實,有時又誇張、雄辯,富於詩意,既直截了當,又天馬行空。飾演瑪麗娜的丹妮拉·維加(Daniela Vega)一開始並沒有出現在銀幕上,但當她亮相之後(在智利聖地亞哥的一家夜總會裡唱了一首火熱的歌),攝像機就再也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她。在她臉上,你可以看到一些昔日電影明星的魅力——她身上有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安娜·瑪格納尼(Anna Magnani)和勞倫·白考爾(Lauren Bacall)的影子——你甚至可以看到令她們能成為明星的那種情感上的真誠。
《普通女人》(A Fantastic Woman)
導演:塞巴斯蒂安·萊里奧
關於「孩子上大學」的電影已經成為美國電影中的一個小類型。今年的例子包括《伯德小姐》《你好布拉德》(Brad』s Status)等,這些電影都是從輕喜劇的角度講述這個大家熟悉的人生過渡階段。克里斯蒂安·蒙吉則提供了一個更加令人沮喪的視角。一名外省醫生希望女兒去英國上大學,為了確保女兒能去,他願意犧牲自己的理想。蒙吉的這部電影既是一部家庭片,也是一部道德驚悚片,它是對日常腐敗的控訴,這種腐敗不僅存在於羅馬尼亞,而且滋生於任何一個以自私自利為社會最高價值的地方。
《畢業會考》(Graduation)
導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人類的滅絕從來沒有顯得如此罪有應得,數字技巧也很少用於如此崇高的目的。這個翻拍系列的第三部是關於國家建立的史詩,讓人聯想起《埃涅阿斯紀》(Aeneid)和《出埃及記》(Book of Exodus)。影片既沉重又刺激,表明大場面動作電影可以在不影響視覺效果的前提下探索政治和道德問題。安迪·瑟基斯(Andy Serkis)依然是本片的關鍵。他在三部影片中都飾演凱撒,他的表演是現代電影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將數字技術與可靠的戲劇表演技巧融合到一起,令人嘆為觀止。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導演:馬特·里夫斯
作者:Ilaria
編輯:小平的馬甲
※錄音棚Live+直播,《大事發聲》是音樂類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
※歷經十載共四部,《鐵齒銅牙紀曉嵐》為什麼百看不厭?
※遊戲改編綜藝 《王者出擊》「全軍出擊」,有哪些尷尬與突破
※《生逢燦爛的日子》聚齊了一眾戲骨,為何依舊難成爆款
※約會節目怎麼玩?「前任」成關鍵
TAG:傳媒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