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人人渴望耶路撒冷?

為什麼人人渴望耶路撒冷?

世界上有非常多理不清的難題——而耶路撒冷,肯定是其中一個。

三教都覺得耶路撒冷,應該是屬於自己的。又或者,它不屬於任何人。

文、圖/李純恩

這世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一個首都,但以色列人自己覺得他們國家好像有兩個首都,一個叫「特拉維夫」,一個叫「耶路撒冷」。

這「好像」的意思,是因為在國際上,許多國家稱特拉維夫為以色列首都,但你到了以色列,猶太人卻跟你說,他們的首都是耶路撒冷。

特朗普宣布把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去耶路撒冷——也就是說,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巴勒斯坦人急了,因為耶路撒冷也是他們的聖城。

耶路撒冷的舊城,雖然不過是只有一個平方公里大的地方,卻糾纏了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回教,三種信徒雜居一處,各有心中的殿堂——猶太教徒的哭牆、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回教徒的阿克薩清真寺。其實誰都想獨佔這塊地方,誰拿它做了首都,都有人不稱心。

耶路撒冷

━━━━━

嘿,別隨隨便便跨過界

老城非常漂亮,三千年的古城,隨便走在古迹上,隨手一碰就觸摸到歷史。民族和宗教雜處,猶太教士和回教徒風格截然不同的服飾,令市內各區有不同的風貌——但軍警崗哨也多,荷槍實彈,一點都不馬虎,這些軍警,特別是佩槍女兵,也都成了遊客鏡頭下的寵兒。

如果你知道在一千多年前,猶太教徒、回教徒和基督教徒曾經可以很融洽地在這裡一起慶祝「住棚節」,那就會為今天的緊張形勢而唏噓了。

耶路撒冷

看以色列的地圖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這個國家幾乎被仇家包圍。除了西邊面向地中海,其餘與之接壤的都是對頭,最不放心的巴勒斯坦,卻又在以色列國家的心腹地帶,而且不是一片完整的土地,而是東一塊西一塊,猶如個人身體上長了許多癬疥。

一張以色列地圖上,用英文字母分成很多種區域,其中「A區」代表了巴勒斯坦自治區。巴勒斯坦自治區分布在以色列很多地區,區內由行政到治安,都是巴勒斯坦的事情,以色列管不了。

與軍警合照

這天從以色列北部的提比利亞往南而去,到耶利哥之前,路邊豎了一塊紅色警告牌,這就表示,要進入A區了。警告牌上用希伯萊文、阿拉伯文和英文三種文字寫,說明以色列人進入這個地方會有麻煩和危險,貿然進入也觸犯以色列法律。

以色列人都要遵守這條法律,如果一個旅行團的旅遊巴司機是以色列人,車到關卡,他就要下車換成阿拉伯司機,行程才能繼續。等行程結束,汽車原路折返,再換回司機。如果司機是阿拉伯人,倒是可以兩地通行。

巴勒斯坦地區里有自己的計程車,也是不能越界的。有些邊界,巴勒斯坦人也是不準通行。總之,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地盤交錯在一起,有許多無形的線不能逾越。

作為外來的遊客,光是聽種種忌諱和規矩的解釋已經覺得很複雜。

耶路撒冷地圖/亞洲台

1948年以色列立國的時候,老城區依然屬於約旦,直到1967年的「六日戰爭」,以色列才奪回到手一一他們不說佔領,因為以色列人覺得耶路撒冷老城本來就是他們的,奪回了東耶路撒冷,只是拿回了自己的土地。

但雖然如此,舊城內的聖殿山卻依然歸回教徒管轄,猶太人上去,連祈禱都要受限制。老城區面積不過一平方公里,裡面分了猶大區、基督教區、穆斯林區和阿美利亞區,進了城,猶太人都很清楚走到了什麼區域。

━━━━━

如果選一座城去朝聖

必然是耶路撒冷

我站在橄欖山上遙望耶路撒冷古城。

這一座幾乎是整個西方文明史源頭的三千年古城就在眼前,被城牆四四方方圍著,圓頂清真寺金光閃閃立在聖殿山的中央,聖墓教堂亘大的穹頂在遠處後方,古城裡的房屋櫛比鱗次,錯落有致,在早晨陽光下質感分明。

晨曦中的耶路撒冷

以往在書上看到的歷史和故事,似乎跟你只有一步之遙。

自從戴維王建城三千年來,羅馬人來過,埃及人來過,希臘人來過,巴比倫人來過,十字軍來過,阿拉伯人來過,土耳其人來過,這些統治者都在當地留下了遺迹。

當地平均一百年地震一次,在沒有起重機的年代,地震之後,就在廢墟上重新建設,一層一層蓋上去,因此可以想像,今天走在古城裡,腳下踩著多少埋藏著的古迹。

阿克薩清真寺

耶路撒冷像一座永遠挖不完的寶藏。

在耶路撒冷可以找到不同教徒的依歸:伊斯蘭教徒在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基督教徒在聖墓教堂祈禱,猶太人在西牆(哭牆)前傾訴。當地猶太朋友Tie告訴我,但凡到了些宗教節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涌到耶路撒冷,其中有許許多多行為激動失控者,結果耶路撒冷的醫院就客滿了。

聖墓教堂

我作為非教徒,去耶路撒冷旅行,因為少了一門心思的宗教束縛,不帶主觀情緒,眼界開闊,旅程會更加有趣。

當然,到這樣的地方,事先你得做點功課。比如看遍西門蒙提費歐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的《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 The Biography),對這座古城的歷史有所了解,然後再到當地,你所有知道的故事和地名在你前後左右湧現,感覺非常奇妙。

三大宗教都來朝聖

然後你可以去走一次那條其實是旅遊路線的「苦路」(真正的「苦路」在哪裡至今沒有定論),去看至今還在爭論是真是假的戴維墓(因為當年十字軍搞錯了戴維城的地點),還有壯觀的聖墓教堂、爭端不休的聖殿山、人群不斷的哭牆和耶穌最後晩餐的那個房間,房間里沒有達芬奇畫的那張餐桌。

當你遊走在城內四個不同宗教的區域中,觀看不同的生活和文化,在中東的光影下看猶太教士的身影和伊斯蘭人的白袍,一個城裡的人,信的不一樣,吃的不一樣,穿的不一樣——書本上的文字化在現實中,一游三千年,你便有「故人來」之感了。

今日作者

李純恩

香港作家,飲食評論人,

旅遊、飲食電視節目主持人

編輯:鶴本

ALERT

外交部領事司和中國駐以色列使館、駐巴勒斯坦辦事處提醒中國公民密切關注局勢發展,近期謹慎前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爭議地區。

GIF/7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行 的精彩文章:

2018最佳旅行目的地
我飛去南半球吃了頓夏日聖誕大餐
那個住進我家的美國房客,還真的有點佛系
2017中國遊客丟人現眼榜
墨西哥最可愛之處,可不只有骷髏頭

TAG:九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