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研究項目指南
水是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繁衍、演化的基本物質,是地球系統物質遷移轉化與能量流動的重要介質。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湖沼、河流、冰川等水體覆蓋,這些不同形態的水與大氣層中的水汽以及地下水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即水圈。水圈環境中生活著數量巨大、遺傳與代謝方式多樣的微生物,它們在地球元素循環中發揮關鍵驅動作用。目前,人們對於不同水圈生境中微生物的群落形成、代謝方式、生態功能及其與環境互作機制等知之甚少。本重大研究計劃擬選擇典型水圈自然生境,通過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化學科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的深入研究及深度交叉,結合新技術手段及平台的開發與利用,系統揭示水圈微生物驅動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機制,完善生命與地球環境相互作用及協同演化的理論。同時,也為保護水圈生態服務功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地球生態環境安全等提供科學依據和解決方案,並為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一、科學目標
選擇水圈自然生境,聚焦微生物參與的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發現功能微生物(群)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新類型,揭示元素循環與能量代謝新途徑及其對生態與地質過程的貢獻,闡明水圈微生物驅動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機制。
二、核心科學問題
本重大研究計劃的核心科學問題:水圈生境中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
該核心科學問題可以展開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水圈微生物參與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宏觀機制與生態效應;
(二)參與碳氮硫元素循環的水圈微生物群落形成及其與環境互作的機理;
(三)水圈微生物物質與能量轉換和代謝的新途徑及新調控機制。
三、2017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計劃聚焦「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這一核心科學問題,研究不同水圈生境微生物群落形成、代謝規律、生態功能及環境響應與反饋的機制,加深對水圈微生物在地球元素循環中作用的綜合認知。2017年度重點資助研究方向如下:
(一) 大洋重要微生物功能類群及其驅動碳氮硫循環的機制。
遠離大陸架的廣闊海域被稱為大洋,大洋是海洋的主體,約佔地球表面積的50%,在地球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大洋深部多為低溫、高壓、終年黑暗環境,還存在熱液口、冷泉等多種特殊環境,蘊含大量未知微生物(群)。該方向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包括大洋儲碳、固氮、溫室氣體代謝等在內的功能微生物群落形成及其與環境互作的機制;
2.海底極端環境(熱液、冷泉、海底以下深部等)微生物多樣性及其與環境互作;
3.典型大洋生境關鍵功能微生物(群)的代謝新途徑及新調控機制;
4.典型大洋生境微生物功能群的時空分布及對碳氮硫循環的驅動和調節機制。
(二) 近海與河口微生物驅動碳氮硫循環的機制。
近海與河口是物質轉化與能量流動最活躍的水圈環境之一,也是微生物與礦物交互作用形式最為多樣的水圈環境。該方向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近海與河口生境微生物群落形成及其與環境互作的機制;
2.近海與河口微生物驅動碳氮硫循環的機制及元素循環之間的耦合機制;
3.近海與河口微生物對碳氮循環(特別是碳源或碳匯)的調節機制,包括對低氧區形成和消亡的影響;
4.近海與河口透光層微生物能量代謝與碳氮硫等元素循環的新途徑。
(三) 微生物在流域水體(河流、湖泊、濕地等)碳氮硫循環中的驅動機制及生態效應。
河流、湖泊和濕地具有高度的環境異質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是碳氮轉化的主要場所,固定的有機碳相當于海洋固碳總量的近40%。該方向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微生物介導的碳氮硫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耦合機制和生態效應;
2.典型河流、湖泊和濕地等生境微生物群落形成及其與環境互作的機制;
3.驅動流域碳氮硫轉化與循環的微生物代謝的新機制。
(四) 陸地特殊水生生境微生物碳氮硫代謝的特點及環境適應機制。
熱泉、鹽湖、冰川、礦山酸性排水、岩溶地下水等均為陸地特殊生境,這些生境中的微生物具有獨特的環境適應和生長代謝機制,蘊含著探索微生物代謝多樣性發生和演化的線索。該方向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陸地特殊水生生境中微生物群落形成及其與環境互作的機制;
2.關鍵功能微生物(群)特殊能量代謝以及驅動有機物合成與碳氮硫元素循環的分子機制。
四、遴選項目的基本原則
1.創新性: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的科學目標提出項目申請,申請書應明確闡述擬研究科學問題的意義並提出可驗證的創新性科學假說,研究成果應對認識微生物在碳氮硫循環中的作用有清晰的新貢獻。
2.學科交叉:學科交叉是本重大研究計劃的突出特點,本重大研究計劃鼓勵並優先支持具實質性學科交叉(即同時具備研究內容和研究團隊的交叉和融合)的項目申請。
3.新技術方法:本重大研究計劃鼓勵研究和發展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研究所需新技術和新方法,優先支持通過研發和運用新技術方法開展水圈微生物研究的項目申請。
五、2017年度資助計劃
2017年度本重大研究計劃擬安排資助直接費用約4000萬元。對探索性強、有望開拓新方向的申請將按「培育項目」予以資助,擬資助15-20項,資助期限為3年,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為60萬元-80萬元/項,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為「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對有較好工作積累、有望取得重要突破的申請將按「重點支持項目」予以資助,擬資助6-8項,資助期限為4年,直接費用資助強度為250萬元-350萬元/項,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六、申報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員不得申請。
(二)限項規定。
1.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以下類型項目總數合計限為3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直接費用大於200萬元/項的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僅限作為申請人申請和作為負責人承擔,作為參與者不限)、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含承擔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項目)、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1年的應急管理項目。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限項;正式接收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資助後,計入限項。
2.申請人(不含參與者)同年只能申請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上一年度獲得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資助的項目負責人(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本年度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重大研究計劃項目。
(三)申請注意事項。
1.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17年3月1日至20日16時。
2.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書採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和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緊密圍繞核心科學問題,將對多學科相關研究進行戰略性的方向引導和優勢整合,成為一個項目集群。申請人應根據本重大研究計劃擬解決的具體科學問題和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沒有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託單位基金管理聯繫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重大研究計劃」,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或「培育項目」,附註說明選擇「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根據申請的具體研究內容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
(5)申請人應當按照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在「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部分,應明確提出可驗證的假說,論述其科學意義和依據,以及對解決本重大研究計劃核心科學問題、實現本重大研究計劃科學目標的貢獻。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重大研究計劃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繫。
(6)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預算編報須知的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關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科教〔2016〕19號)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製說明》的要求,認真如實編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
(7)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下載列印最終PDF版本申請書,並保證紙質申請書與電子版內容一致。
(8)申請人應及時向依託單位提交簽字後的紙質申請書原件以及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等附件。
3. 依託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申報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並在規定時間內將申請材料報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具體要求如下:
(1)應在規定的項目申請截止日期(2017年3月20日16時)前提交本單位電子版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並統一報送經單位簽字蓋章後的紙質申請書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報送的紙質附件材料。
(2)提交電子版申請書時,應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
(3)報送紙質申請材料時,還應包括本單位公函和申請項目清單,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將紙質申請材料直接送達或郵寄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採用郵寄方式的,請在項目申請截止時間前(以發信郵戳日期為準)以快遞方式郵寄,以免延誤申請,並在信封左下角註明「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申請材料」。
4. 申請書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負責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組聯繫方式如下: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行政樓101房間)
郵編:100085
5. 本重大研究計劃諮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一處
(四)其他注意事項。
1.為實現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科學目標和多學科集成,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項目執行過程中應關注與本重大研究計劃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係。
2.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項目群的形成和多學科交叉與集成,本重大研究計劃將每年舉辦一次資助項目的年度學術交流會,並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有義務參加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所組織的上述學術交流活動。
※中德科學家共同發現棉葉蟲「自帶殺菌劑」
※金屬物理學家宋家樹院士:鑄核抑核兩相宜
※阿爾卑斯山雪季少了38天
※中科院生態中心DNA損傷修復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網論文頻道一周最受關注論文排行榜
TAG:科學網 |
※微生物所發現控制細菌生活方式轉變的新機制
※界面可視化技術揭示水生植物根際異質性氧環境變化特徵和機制
※研究發現控制細菌生活方式轉變的新機制
※水稻土甲烷與氧化亞氮排放的微生物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研究揭示地球磁尾電流片拍動新機制
※研究揭示荒漠草原生態系統氮水調節機制
※動物所揭示腸道菌群介導動物聚群行為節省能量的機制
※研究揭示微生物中一類轉座元件的獨特移碼機制
※爬行動物卵生與胎生繁殖模式進化遺傳機制揭示
※研究揭示腸道菌群介導動物聚群行為節省能量的機制
※研究揭示萘啶黴素生物合成途徑中的自抗性機制
※研究揭示全球尺度下植物水力性狀與最大樹高的協調機制
※人工林氧化亞氮排放的微生物調控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微生物所發現水稻黃單胞菌效應子調控作物免疫新機制
※北京大學白凡研究員:單細胞技術追捕「藏匿」於血液的循環腫瘤細胞,揭示癌症轉移生物學機制
※硝基芳香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發現胃炎舌苔菌群標誌物生物網路機制
※科研人員揭示汞在植物葉片中的轉化機制
※技術生物所在高絲氨酸內脂抗腫瘤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揭示氮素調控凍土碳動態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