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秦漢社會史的深耕者
點擊播放 GIF/1841K
記者丨姚思宇、尚宇昌,來源丨中國人民大學校報
《〈史記〉時間寓言試解讀:神秘的「四十六日」》《漢代兒童的遊藝生活》《秦漢「五嶺」交通與「南邊」行政》……「耳目一新」,是王子今的學術研究常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從事學術研究工作30餘年以來,王子今始終本著求實創新的學術態度、嚴謹勤勉的治學精神,在秦漢史研究領域不斷開疆拓土,引人入勝,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與此同時,他的治學思路與研究心得也影響著一批批青年學子,在探索求真的道路上堅定執著。
由考古而秦漢史
1966年,剛要初中畢業的王子今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辦後,他成為了「老三屆」中最早的一批。後來,與當時許多的年輕人一樣,王子今到鄉下插隊、到工地當工人,一晃就是近10年。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王子今順利考入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從此走上了學術研究的道路。回憶起初入大學時的感受,他感慨地說:「當時能夠進入大學讀書,內心是十分珍惜這個機會的。雖然當時沒有什麼高遠的學術理想,但是與過去務農做工時相比,更會以積極的生活態度來讀書思考。」
王子今教授
從考古專業本科畢業後,王子今考上了林劍鳴先生的碩士研究生,轉而研究秦漢史。談起為什麼會選擇秦漢史作為研究生階段的專攻領域,王子今說:「我本科時有一門課是戰國秦漢考古,授課老師是段連勤先生。段先生的課講得很好,使我很受啟發。而且當時林劍鳴老師正在西北大學任教,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秦漢史學者,我希望能跟他學習。」
除了內心對秦漢史的興趣,西北大學的學術氛圍也為王子今的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厚土壤。為了引導學生們更好地進行思考和研究,時任西北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的張豈之先生,特別聘請李學勤、田昌五等著名學者為兼職教授。田昌五先生側重理論,李學勤先生重視實證,他們的學術思路讓王子今受益匪淺。
與宋元以後的歷史研究不同,隋唐以前的歷史研究非常注重出土文獻。而這時,王子今考古學專業出身的背景便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思考問題時,王子今比較注意從細節處著眼,注意將傳世史料與出土文獻相結合,他認為這些習慣都與當年考古學的系統學術訓練有密切關係。
厚積薄發獨闢蹊徑
熟悉王子今的學生們都說:「子老的論文寫得很快。」而這種「快」並不是盲目的數量累計,而是深厚學識積累的自然顯現。在日常治學的過程中,王子今很重視讀書積累,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做筆記的習慣。在教育學生時他也常說:「讀書要仔細,有心得的時候就記下來,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把它標示出來,等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就儘快將它整理成文字。」古語有云:「養精蓄銳,厚積薄發」,讀書治學的真諦就在於此。
在研究中,王子今經常會發現一些其他學者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這種敏銳的學術嗅覺是他多年來讀書治學的重要憑藉。從發表第一篇論文《漢代的斗獸與馴獸》,到近年結項的教育部課題「秦漢時期未成年人生活研究」和國家課題「秦漢社會稱謂研究」,王子今一直很重視從社會史的細節入手,還原或重新審視古代社會的發展變遷。對於社會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長期以來學者們多有爭論,對於這種現象,王子今認為:「做事比辯論更重要,堅持自以為合宜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推出高質量的成果,是證實這種理論和方法是否確當和優越的最好的方式。與此同時,相比僅僅局限於社會物質生活的研究,社會史研究更應當關注社會形態、社會結構、社會生產方式等重大主題。」
《秦漢交通史稿》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年版
獨特的學術思路、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得王子今在學術研究領域成果豐富、著作等身,先後出版了《〈史記〉的文化發掘》《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社會史論考》《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等30餘部學術專著。他的第一部專著《秦漢交通史稿》在出版之初,即在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近年又被列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之中,其豐富史料支撐下的宏觀史學視角、細緻入微的「切片」式研究方法、聯繫切身感受的研究思路,全面研究了與秦漢時代交通行為有關的幾乎所有重要問題。
在積累與實證中教書育人
在學生們眼中,王子今是一位博學而耐心的老師。國學院2012級本科生邱文傑說:「子老是一位非常和藹的老師,我們去找他問問題時,他即使再忙也會擠出時間耐心地為我們解答。」同為國學院2012級本科生的張欣也說:「子老很善於引導我們思考,以前我在讀《史記》時總感覺收穫甚微,子老卻告訴我說,讀書的時候不能割裂歷史,不能讀哪個部分就把哪個部分獨立出來,比如《項羽本紀》里說項羽愛讀兵書,這則材料就可以幫助你思考如何看待秦始皇焚書等問題。」
除了循循善誘這一面,王子今教授對自己的學生也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這前四史作為歷史研究者首先需要掌握的史料,通讀是王子今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他認為:「對於研究秦漢史的人來說,前四史是最基本的史料,對它們的熟悉和把握是一個秦漢史研究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王子今還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對考古資料、考古理論進行研究和掌握,並認為參加一些考古實踐也非常必要。正如王國維先生曾提出的「二重證據法」所說,將「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相結合,往往可以讀書得間,從而窺見歷史研究之門徑。
從教三十年來,王子今培養了眾多優秀的青年學者。面對許多年輕的學生,王子今說:「現在的大學生,他們比我們那一代有更開闊的眼界、更自由的思想和更敏銳的感覺。就學術能力而言,外語和計算機技術和我們當年相比也是有著雲泥之別。」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年輕學生們的殷切期待。
點擊播放 GIF/696K
※清代皇帝是怎麼過春節的?
※葛兆光:什麼是學術規範?
※中國「男色」最盛行的那個時代
※雍正皇帝都有什麼小愛好?
※鍋包肉是怎樣風靡大東北的?
TAG:明清史研究資訊 |
※徐泓: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會史論》
※王大為:一個西方學者關於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的看法
※金庸社會史 | 喬峰真要生在宋朝,又何必自殺?
※知識社會史視野下的朱熹《資治通鑒綱目》新探
※新史學薦書075|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田野·社會叢書」第二輯
※提升民間文獻利用和研究水平——訪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亞
※「水利社會史」理論溯源——兼論以「水」為中心的前近代山西社會
※金庸社會史 | 獨臂的楊過是怎麼剪指甲的?
※獲得8屆茅盾文學獎,被視為「超級中國社會史詩」:《一句頂一萬句》終於上演後,劉震云為什麼哭了?
※重磅|第十七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 暨「中國歷史上的職業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