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文:向尚瞰 讀史開眼界 特約作家

2016年5月16日星期一

深圳一所實驗學校的高三班主任,在學生畢業前,對學生有一番臨別贈語,教他們如何面對高考,如何孝順父母,如何為人處世,講得很好,尤其有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就是強調學生日後要跟有「料」的人做朋友。

什麼是有「料」的人?他沒具體說,但據我的人生體驗,有「料」不是有錢,亦非有勢,也不是要你去依附有錢有勢的人,去找他們做靠山。

有「料」,我以為,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叫有「料」;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叫有「料」;有閱歷,有經驗的人,叫有「料」;有技能,有本領的人,叫有「料」;有善心,有善行的人,叫有「料」;有思想,有灼見的人,叫有「料」;懂為人之理,有處世之道,一切思想行為,有正能量的人,皆可稱之或認定為有「料」。跟這樣的人做朋友,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潛移默化,影響到你的成長與進步,正所謂近朱者赤,豈不善哉。

跟有「料」的人做朋友,擴充了古人益友有三:友直友諒友多聞的含義。一個「料」字,包含了多少有益的朋友,太生動形象了。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2016年5月17日星期二

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武帝劉徹在一次對大臣的談話中,告訴他們:慎在於畏小,智在於治大。意思是要求大臣們辦事謹慎,連很小的事都要非常重視;看人有沒有智慧,就看他能不能處理好大事。

這話原話出自《尉繚子》一書,我覺得它說得很辯證,說清楚了重視小事與辦好大事的關係,把二者拿捏得很到位。

畏小,重視小事,注重細節,是辦好大事的基礎。小事與細節處理不好,容易釀成大錯。古人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治大,處理大事,解開難題,是在處理各種小事,洞察各種細節,在這個基礎上歷練出來的智慧。

處理小事上的謹小慎微,絲毫不敢懈怠疏忽,與處理大事上的大刀闊斧,切中要旨,把事情辦好,是因與果的關係。前者的穩重細緻,為後者的堅定果斷,創造了條件。

小事不小,細節不細,辦事謹慎是一種智慧。大事不大,難事不難,處變不驚,每臨大事有靜氣,更是一種智慧。只有「小心駛得萬年船」,才有「泰山崩於前不變色」,這也許就是辦好小事與大事的辯證法。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

主父偃獻計推恩令 卻經不起誘惑收受賄賂 株連九族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有個小角色藉福,他先後為魏其侯竇嬰、丞相田蚡、內廷大臣主父偃的門客。

主父偃是漢武帝手下一能員幹將,曾於一年之內四次升遷,尤其是他主張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推恩令」,要求各諸侯王推恩給子孫,把他們的封地分給子孫,一分為幾,甚至十幾,幾十,這樣諸侯王就無力對抗中央,中央的權力就更大,更集中了。這個策略對漢武帝極為有利,就派他去執行,讓他去當齊國的丞相,督促周邊諸侯王國實行推恩的政策。在這個過程中,主父偃得罪了很多諸侯王,加上他自己也不爭氣,得志便猖狂,收受了一些諸侯王的賄金。各諸侯王便借著齊王畏罪自殺一事告發他逼死齊王,收受賄金等罪狀,迫使漢武帝把他處死並株連九族。

就在主父偃行刑之際,藉福不怕株連,來為主父偃奉酒送行,並說要為他處理後事。主父偃感激涕零,說,我有門客千人,事發後風流雲散,大家避之惟恐不速,只有你敢不怕株連,來為我送行,我感到安慰了。

且不說藉福當過三家門客,累換其主,人品上多少是有缺陷的,只從最後這次不懼株連獲罪為主父偃送行的義舉,他還是夠仗義的,是真正的哥們,也是他人格的閃光點。

所以,這事傳到了漢武帝的耳中,不但沒處置他,還獎賞了他黃金五十兩,並賜予他「長者」的稱號。

世態炎涼,從古到今,都是社會通病。《史記·汲鄭列傳》有司馬遷的一段記載:「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使人書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將那些勢利賓客拒之門外。

世事就是如此嘲諷世人,有權有勢,赴者鱗集;失寵失勢,散者瓦解。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生死患難之際,始能見到朋友情誼的真偽。如今市面上不是也有一句入骨三分譏諷人情澆薄的話嗎?請記下:你走鴻運時朋友認識了你,你倒大霉時你認識了朋友!由此,我又想到了《昔時賢文》中的一句老掉牙的話: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新的是世事,薄的是人情,思至此,我倒很想如今的世上,還有一兩個像藉福一樣,雖有缺陷,卻仗義不計生死的人。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

衛青:漠北大捷敗的悲壯,勝的慘烈,慘勝如敗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當漢武帝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取得漠北大捷之後,有這麼一場戲:漢武帝舉行宴會慶祝,而大將軍衛青面有憂鬱之色,這時候一貫敢於犯顏直諫的老臣汲黯站起來講了一番話,意思是,漠北大捷打死了匈奴的大單于,解除了邊塞之患,大將軍戰功彪炳,可這是用天下蒼生的苦難,換取的輝煌。功業越高,戰士的傷亡越大,國庫的消耗越大,百姓的苦難也越大。事實也是如此,在漠北一戰中,匈奴大單于雖死,匈奴大軍雖潰,可漢軍也死亡數萬,十四萬匹戰馬和運輸輜重的馬匹,回師時也只剩三萬,在此役中,漢室名將飛將軍李廣前鋒的三千鐵騎全軍覆沒,李廣也戰死。用衛青的話說,敗的悲壯,勝的慘烈,慘勝如敗。

這場戲,說的是對漠北大捷的感慨,其實何嘗不是對任何戰爭的感慨。打仗打的就是金錢和人的生命,而金錢和人的生命都來自老百姓,無論勝負如何,受苦受難的都是老百姓。所以,我覺得除了侵略者殺上門了,要掠奪我們的家園,其他政客們以任何名義宣揚的戰爭,我們老百姓都不要捲入,「殺人一千,自損八百」,「一將功成萬骨枯」,任何不是真正正義的戰爭,勝,百姓苦;敗,百姓更苦。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功烈鄉,800男丁,710人參加過對匈奴作戰,立過軍功的有130多人,漢武帝親自視察後,似變了一個人

經過連續幾天觀看,58集電視劇《漢武大帝》終於昨天看完,最後一集主要寫漢武帝對自己一生幾十年的用兵的反思與悔過。

離京都一百多里有個功烈鄉,那裡八百男丁,有七百一十人參加過對匈奴的作戰,建立過軍功的有一百三十多人。漢武帝聽說有這麼個鄉,很感興趣,拿現在的話說,就到那裡去視察。可去了一趟功烈鄉,回來他似變了一個人。

你說為何?原來來迎接他的大多為缺胳膊少腿的退役老兵,再就是孤兒寡婦,到村裡一看,老百姓過的也是缺衣少食的艱難生活。加之回長安之後,宮中又發生了一次剌殺他的事變,於是他問他的近臣:朕是一個昏君嗎?近臣雖回答他不是昏君,而是一個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他自己卻開始了反思: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憎恨朕呢?作為一國的君王,難道非要靠戰爭,靠血腥暴力,才能征服人心嗎?打了幾十年的仗,使百姓困於徭役,疲憊不堪,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我有過啊,不改過,不行了。我必須悔悟,必須自責,要對天下蒼生有個交待。

經過這一番痛苦的反思,他終於在死前三年的征和四年下了一道有名的罪己詔:「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從此停止征戰,予民休養生息。

看了漢武帝晚年的反思與罪己,覺得他不愧為千古一帝。兵法云:兵者,利器也。即戰爭是兇惡的武器。《孫子兵法》中,則更進一步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意思也是強調,戰爭關係到百姓生死,國家存亡,一定要慎重對待。漢武帝抵禦匈奴,開疆拓土,對中華民族有很大的貢獻,但他過於窮兵黷武,打了幾十年的仗,不少時候還是主動出擊,使得國庫空虛,老百姓又不堪徭役、稅賦的沉重負擔,更是苦難深重。所以,他晚年的反思與自責,是他的清醒,是他對子民的愛護,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在失去任何監督,一片讚頌聲中,能夠如此反思與自責,的確很不容易。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2016年5月21日星期六

清代光緒年間舉人,著名學者陳廷焯,曾寫過一付對聯,上聯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下聯是:事非經過不知難。橫批是:學以致用。

這幅對聯深入淺出地說明了讀書與做事,求知明理與動手實踐的關係,蘊含哲理。

書到用時方恨少,說的是要重學,因為任何知識只有在用的時候,才會感到不足,總是不夠用,所以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事非經過不知難,說的是要重行,學到的知識不去用,不去實踐,不過是紙上談兵,亳無益處。正如陸遊所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辦事的實踐中,經過折騰,才能檢驗學到的知識正確還是不正確,有用還是無用。

讀書求知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動手去做,運用知識把事情辦好才是目的。記得毛主席曾打過一個生動的比方,學到了的東西猶如一支好箭,如果你只是放在手裡搓來搓去,讚揚它好箭好箭,可就是不把它射出去,這箭有什麼用呢?

知與行,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學習很重要,躬行更重要,所以必須:學以致用。

漢武帝治世絕招,慎畏小、智治大

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

「態」就是把心放大一點

心態不好,說穿了,就是心太小了。心態的「態」字,拆解開來,就是把心放大一點。

這是昨天從微信中讀到的一句話,這個「態」字確實拆解得好,心態好不好,看的就是人們的心量是大還是小,心量放的大,海闊天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心量太狹窄,鼠肚雞腸,連根針都難插進。

心量放大一點,君子坦蕩蕩,每臨大事,神閑氣定;心量狹窄,小人長戚戚,患得患失,心氣總是難順。

心量放大一點,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懂得禍福相依,生死難料的道理,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把握自己的心態,不致過喜過悲,影響正常的生活。

心量放大一點,再大的痛苦可以化解,再大的憂煩可以稀釋。如果你的心量只有一碗水大,放上一把鹽,你會覺得鹹得無法吞咽;而如果你的心量變成了大江大湖,放再多的鹽,水味仍然清甜可口,也便沒有化解不了的痛苦,稀釋不了的憂煩。

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心量大了,再大的事,面對生命,都成了小事,你會珍惜生命,不讓痛苦的事,煩心的事,折磨自己,傷害自己,你將變得越來越理智,越來越成熟,懂得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知道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不過是人生的一段回憶,一段故事……。

把心量放大一點,讓世界變得更大,腳下的路走得更寬!

作者簡介:向尚瞰,真名曾春生,網名淡泊老頭,一九三八年二月生,一九六一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當時名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以寫蘊涵人生的哲理雜文見長,江西省雜文學會對他的雜文曾作出這樣的評價:「向尚瞰標舉哲理雜文。以豐富的學養,智慧人生取勝。」曾出版雜文集《學海泛舟》、《俯讀仰思集》、《喻世新語》、《笑對人生》、《哲思隨筆》,散文集《佳山·麗水·名城》,傳記文學《兩代瓷工》、《瓷壇瑰寶——王錫良傳》等。

熱誠歡迎廣大微友投稿,我們將在最顯著的位置註明作者姓名、來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賞二維碼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復「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有問題請添加小編微信(lishibuluo)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解密曹操為什麼不敢稱帝,漢獻帝的一句話竟嚇得他汗流浹背
100個中國最難讀的地名,99%的人都讀錯了
解密李鳳娘,能把皇帝逼瘋的腹黑皇后
一千七百年前,誰在東北稱王稱霸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一般盛世都用仁治 為何漢武帝武則天處於漢唐盛世卻用殘酷吏治?
霍光與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漢宣帝間錯綜複雜糾纏不清的關係
漢宣帝的文治武功都高於漢武帝,為何他的歷史聲望不及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簡介 西漢盛世帝王漢武帝的功與過
漢宣帝劉詢的文治武功都高於漢武帝,為何聲望卻遠不如漢武帝
大宛拒絕漢廷求購寶馬的請求 並截殺漢使 漢武帝大怒 發兵欲滅國
秦始皇聽李斯的,秦快速滅亡;漢武帝聽董仲舒的,漢長治久安
史上唯一坐過牢的皇帝,文治武功超越漢武帝,愛情忠貞超過朱祐樘
從膠東王到漢武帝,一代雄主漢武大帝,也稱「孝武帝」
皇帝身邊的賢內助:李世民的老婆懂管理,漢武帝的老婆旺夫(圖)
漢朝這個皇帝文治超過漢文帝,武功超過漢武帝,為啥史上並不知名
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為何尊的不是漢初的黃老之學?
漢高祖劉邦和漢武帝誰才是大漢王朝歷史上的第一皇帝
漢武帝劉徹的榮耀與恐懼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誰的本領大呢?
同樣是託孤,為什麼漢武帝、順治帝成功了,宋武帝卻失敗了呢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真實目的
漢武帝為何設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圖解河西四郡來歷戰略地位
漢武帝:古代世界的頂級中產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