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拿著朝廷的錢,愛給誰或給多少,朱棣一概不問
關於姚廣孝在靖難之役中的功績,《明史》中是這樣評價的:
帝在潛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施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至於姚廣孝的功績自然不需太多累贅,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勞卻不得不提,那就是在明朝歷史上創下了一人擔任三代帝師的記錄。
靖難之役,以朱棣勝利而告結束。建文帝身邊的重臣,大都被殘酷清除。方孝孺更是被誅十族。而朱棣身邊的人,則一個個身為顯貴。作為第一功臣的老和尚道衍,在永樂二年四月以七十五歲的高齡,被朱棣封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
與此同時,道衍被朱棣恢復其俗姓,賜名廣孝。朱棣還希望姚廣孝脫掉袈裟、蓄起頭髮還俗,姚廣孝堅持不肯。朱棣賜給他一處大宅第和兩名如花似玉的宮女,他也全都謝絕。
但當了資善大夫,卻免不了要上朝,為了照顧朝廷的顏面,姚廣孝還是身著一品官員的衣帽。退朝後,仍回到寺廟,卸下官袍換上僧衣。
幫助朱棣奪取政權當上皇帝,是姚廣孝一生最大的事業。朱棣登基後,姚廣孝便日漸退出朝政。他被任命為太子少師的第二個月,朱棣便派給了姚廣孝一個美差,讓他到松江、嘉興、蘇州、湖州四地賑濟。
姚廣孝臨行前,朱棣對他說了一席話:「人君一衣一飯都取自百姓、民產。怎麼可以不體恤救濟。君是父親,民是兒子。作為兒子應當孝順,作為父親應該慈愛。各盡其道。少師前往,應體諒朕心,不要為國家憐惜錢財。」
松、嘉、蘇、湖四州,是姚廣孝實施與年前的禪游之地,也是建文帝的根基,一些追隨建文帝的大臣大多誕生於此。這四個州的百姓對朱棣多生抵觸。朱棣派姚廣孝前去賑濟,可謂煞費苦心。
在此之前,朱棣曾調廣西參政陳瑛來京擔任御史,專管緝拿建文帝舊臣。陳瑛心狠手辣,短短几年製造冤案無數。如果說陳瑛惡事做盡,那麼朱棣想讓姚廣孝回到家鄉大行善舉。拿著中央財政的錢到家鄉賑濟,愛給多少給多少,愛給誰就給誰,拿著朝廷的錢收攬人心,天底下還有比這更美的差事嗎?這件事,可以視朱棣對姚廣孝儘力輔佐的回報。
永樂一朝,朱棣派給姚廣孝的差事,除了這一件,還有三條可記:第一是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從永樂三年起,朱棣往來南北二京,並多次帶兵西北與韃靼作戰,治國事務交由太子處理,姚廣孝協助。
第二是永樂五年皇長孫朱瞻基入上書房上學,朱棣命姚廣孝擔任侍講、侍讀。這種安排,讓姚廣孝實際成為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皇帝的老師。終明一代,姚廣孝這樣的殊榮絕無僅有,放眼整個中國古代,也絕不多見。
第三四敕令姚廣孝與刑部侍郎劉季篪、文淵閣大學士解縉三人督修《永樂大典》。
這三件差事,姚廣孝只是牽個頭,負領導責任,各有一幫臣子盡心去做。所以說,永樂二年以後的姚廣孝,又回到做和尚的位置上,做一些出家人分內的事。
在這一期間,姚廣孝寫了一本當世與後世都爭議很大的小冊子《道余錄》。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隱藏在胤禛府里的高人,不是鄔先生,而是另有其人
※本該點為狀元的,很多卻因為長相、名字被「和諧」了
※大明最委屈的首輔,兩年中向皇帝遞交了十二封辭呈
※戶部賬面上1000萬兩,實際上只有75萬,道光帝憤怒了
※由俘虜、罪犯組成的一個群體,最後卻都成了皇帝的自家人
TAG:左都御史 |
※朝廷不給湘軍撥款,而且將士的待遇又高,曾國藩到哪裡弄這些錢?
※憋屈的桓溫,一直扯後腿的朝廷做了些什麼?
※真正能解決災情的,除了朝廷那十萬雪花銀,還有和珅的一把沙子
※古代光棍比現在還多,朝廷都是如何解決的?辦法很多值得借鑒
※一位足智多謀的儒將,沒用朝廷一兵一卒一毛錢,把契丹徹底打怕
※光武帝的千軍萬馬對付不了一個叛將,他的幾個家奴卻幫了朝廷大忙
※在古代這種人的錢可不能搶,搶了就是壞了規矩還得罪了朝廷
※中國這個大省,古代喜歡造反,結果朝廷割去一地後,就再也不敢了
※為何晚清朝廷窮得掉渣,列強還願意借錢給它?因為有一張「王牌」
※他們一個是皇帝,一個是朝廷要員,都做了這件事
※曾頭市一戰後,宋江手握一寶貝,便有了招安的資本,朝廷不敢不從
※清代有銀子就可以捐官,但朝廷也有制度,這些衙門的官一概不賣
※楊家將三代之後,真的再無良將?有,朝廷就是不肯重用
※名將李廣,傳奇的一生,到底他有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宋江為什麼不自立一個朝廷,是他不願意,還是他根本就不能?
※征方臘後,唯一被朝廷處罰的好漢,只因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
※這種水果既不是橘子也不是橙子,古時都是朝廷特貢
※一猛獸被獻給朝廷,一天吃兩隻羊還要人服侍,皇帝下令別再進貢
※為何這幾個人武功不行,卻能在朝廷混得很好
※為何有那麼多的朝廷大將願意歸降梁山?除了保命,這一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