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幻作家告訴你,未來的春節怎麼過

科幻作家告訴你,未來的春節怎麼過

原標題:科幻作家告訴你, 未來的春節怎麼過


一年復一年,年年過年老花樣,感覺有點枯燥乏味?臨近年三十,本報特邀5位科幻作家,以過年為主題,大開「腦洞」,跟你聊聊未來的春節會怎麼過!在虛擬世界中聚會,在宇宙中放煙火,從外星球趕春運飛船回地球老家,甚至也有可能春節不復存在……不管怎樣,先衷心祝願你能活到那一天。


張 冉

作品《大飢之年》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獎金獎


2040年 星際航班送遊子回家


2040年2月11日,由火星開往地球方向的敬業號空天飛機剛剛到達地球同步軌道,即將在2個小時後進入大氣層,降落在北京大興第二星際航天樞紐。


這是年前的最後一班火星方向空機,也是客流量最大的一班,它運載著500名歸心似箭的地外遊子,能否讓這些乘客安全回家吃上熱騰騰的餃子,過個和諧幸福的好年,這是壓在全體機組人員肩頭沉甸甸的擔子。

機務組長劉明亮正在做最後一次機內巡視,在63天的飛行過程中,他帶領著機務組做了630次這樣的巡查,「一滴水,一滴尿,飄到某些地方,都可能引發大問題,必須在源頭加以解決,這不僅是我們對旅客做出的服務承諾,更是飛行安全的保證。」


六等艙擠滿了人,很多旅客掛在牆壁上閱讀、聊天或休息,去往餐車和衛生間的旅客從公用通道飄過,相互愉快地打著招呼。在火星奧爾特山新義烏市務工,準備回四川郫縣老家過年的小李說:「五年沒回家,今年趕上火星大沖,機票價格便宜,誰知搶票太難了,我們幾個老鄉裡面只有我搶到了敬業號的六等艙票。」


劉明亮說:「63天的航程,旅客們從陌生到熟悉,成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分別在即,都覺得挺捨不得。」


四等座艙內響起嘹亮的歌聲,敬業號的機長張國強少校正帶領大家唱《走進火星新時代》:「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麼熱愛,勤勞的火星中國人,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


透過特等艙的舷窗,能看到蔚藍的海洋和燈火璀璨的華夏大地。無數面孔正翹首以盼這些歸鄉的遊子,期待他們從遙遠的火星,從承載著中國復興偉大夢想的新義烏、新晉江、新佛山,帶著讓「中國製造」走向整個太陽系的豪情壯志凱旋歸來。

過年好,我們回來了!


江 波


作品《機器之道》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銀獎


2084年 春節淪為購物節?


去年我寫了一篇小說,叫做《最後的春節》,正好和這個主題呼應。

那篇小說里,地球人把一個又一個節日都變成了購物節,外星人決定當所有節日都變成購物節,就把人類消滅掉。外星人是否存在,是很可疑的,春節逐漸演化為純粹的購物節,卻是可能的。這其中的原因複雜,我們只講技術原因。


互聯網和現代通訊,極大地縮短了空間距離感,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幾乎天天都在一起,每時每刻都可以相互聯繫。將來的各種虛擬現實技術,更可以讓人身臨其境,讓物理隔絕不再是障礙。虛擬的會取代現實的,虛擬的就是現實的,這會是未來人際交往的一個重大轉變。其實在新生代的手機一族中,這樣的趨勢已經初見端倪,大家圍坐一圈,低頭看手機,這事已經司空見慣。再進一步,注意力都在虛擬世界裡,又何必圍坐一圈呢?


當春節的儀式感從現實轉移到網路,它和普通節日的差別也會逐漸消失,到了那個時候,人們會找到最直接了當的慶賀方式:買買買!文化隨著技術的演變而逐漸嬗變,對物質的追求永恆。果真如此,是否令人生畏?答案不在我們,而在於未來的人類自身,畢竟幸福的最終答案,只在於人的內心感受。未來的春節哪怕失去了現在的一切儀式,只要未來的人們幸福就好。


康乃馨

超短篇科幻作家


2117年 在虛擬世界裡團圓


現在交通方便了,人們卻更不願意出門了,即使見面了大多數時間也都在擺弄著手機。100年後的春節,人們會不會選擇在虛擬中度過?一定會有人建立虛擬的平台,大家都用虛擬現實(VR)設備和攝像頭。而平台中也會提供各種現成的場所,酒店、麻將桌、KTV等等,大家約上一個虛擬的地點,一起進行各種娛樂活動,而這一切都在自己家的沙發上完成。


這樣即省去了旅途的時間,省去了穿衣打扮的煩惱,還不會因為又吃胖了被親友嘲笑。而且最要緊的是你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項目,再也不用為初幾去誰家而煩惱了。比如春晚該說相聲了你可以馬上停止唱KTV,切換到電視頻道。和高中同學聚會喝酒時,也不會慢待了初中同學,你可以來回切換嘛。被二姑媽纏著介紹對象時就更好辦了,順口答應著然後切到遊戲中就好。不過壓歲錢這東西恐怕只能用在線紅包解決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帶著父母去窮游世界了。春節期間利用假期,帶著父母去旅遊吧,上午去夏威夷,下午就到拉斯維加斯。什麼,你想看埃及的金字塔?還想看埃菲爾鐵塔?容易,馬上就到。


就是不知道火星的虛擬平台做好沒有,做好了咱直接來個宇宙春節吧!連放煙花的錢都省了,整個星空都是你的!


凌 晨


大型科普圖書《宇宙的光榮》主筆


2137年 全太陽系一起看春晚


金雞報曉九州春,2137年的雞年春節即將到來,整個太陽系都歡騰起來了。


春節晚會節目組今年在火星和木衛二設立了分會場,為此投入了中科院最新研究的全息虛擬演示系統,以保證全太陽系的人類定居點都可以同步地球標準時收看春晚,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


主會場仍然設在央視一號演播大廳,這個有著百多年歷史的大廳,已全新裝飾,力爭美輪美奐,呈現給觀眾一台喜慶、熱烈、祥和的春晚。零點敲鐘時,春晚還將組織全太陽系萬人以上的大型定居點燃放天幕煙花,煙花的品種和強度為歷年之最。據悉,火星煙花在地球上觀看也能感受到其絢爛。


交通運輸部門為緩解春運壓力,加班加點修復了20艘老式運輸飛船,投放到最繁忙的地球-火星航線,上百位已經退休的駕駛員和乘務人員為此重返工作崗位,他們表示為了春運放棄個人舒適的退休生活是值得的,希望能用優質的服務令旅客忘記旅途的疲勞,開心回家。月球轉運港的新泊位經過試運行後順利開放,使該港口日接待中轉旅客能力達到五萬人,除了匆匆從太陽系各星球趕回地球老家心急如焚的遊子,還有利用春節長假前往各星球旅行的遊客。各地也為遊客準備了花樣繁多的遊樂項目,比如火星滑傘、木星大紅斑探險等。


索何夫


作品《出巴別記》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中篇小說獎銀獎


2150年 春節將「泯然眾節矣」


雖然這麼說必然會引起許多人的質疑與不滿,但漫長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由一個活生生的節日變成一個殘留的倒影、最終異化為一個徒有其名的輪廓,這才是春節在未來(而且很可能是不遠的未來)最有可能迎來的宿命。


自從居住在古代德意志土地上的克羅馬農人第一次將月相盈缺整理成表、刻在骨頭上時起,「曆法」以及與它共存的「新年」這個概念就出現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文明的碰撞,絕大多數曾經被使用過的曆法都在文明融合的過程中被邊緣化乃至拋棄——格里高利曆在今日的極高普及性就是這一過程的結果。


儘管作為春節存在基礎的農曆要比大多數曆法的生命力都頑強得多,但隨著技術進步,它的存在意義已經被大幅度削弱——顧名思義,農曆的主要意義是指導傳統農業生產,而現代農業的出現已經使其意義大減,考慮到未來農業不可避免的工廠化趨勢,它在將來會越來越失去其實際意義,而僅僅作為一種純粹的文化象徵存在。當然,由於人類社會固有的路徑依賴現象,即便在「種地」這個詞失去實際意義之後很久,農曆和春節也會繼續存留下來,但一旦不再「實用」,那麼異化與虛無化就將不可避免。


要尋找類似的例子,我們大可不必去翻閱落滿灰塵的大部頭史書:現代人仍然記得復活節,但除了歷史學家,又有幾個人知道它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淵源?當全世界的人在12月25日立起聖誕樹時,恐怕也沒多少人會想起聖尼古拉以及那些更古老的小亞細亞風俗。當節日變成一種習慣,人們就會將各種各樣的東西填塞進去,正如礦物質在化石形成過程中逐漸替代掉原有的骨頭一樣。或許在一個世紀之後,人們會以完全不同的理由、不同的方式去慶祝那個被稱為「春節」的日子,甚至將各種文化元素張冠李戴在它的頭上,正如那些已然與最初的模樣大相徑庭的節日一樣。


當然,這或許正是節日的宿命。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三體》舞台劇:多媒體能湊「戲」嗎
英國戲劇以不可阻擋力量滲入美國市場
虛擬世界談感情?英國1/4年輕人願與機器人約會

TAG:南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專訪科幻作家寶樹:穿越回到過去,改寫科幻的未來
十本不能錯過的神作,告訴你科幻為何如此迷人
沒照片以前,科幻作家都是咋寫黑洞的?
從沒想過科幻片才敢拍的劇情,在我們這上演
這五部經典科幻電影,如果你都沒看過,妄稱科幻迷
從攝影指導到科幻作家,她如何完成「跨界」?
霍金曾提到,現在的科幻電影太缺乏想像力了,那麼他暢想的未來呢
近未來科幻火了,導演和作家們都想劇透你三十年之後的人生
科幻小說:我要回到過去了,為了我的「甜桃子」
未來十年無法超越的科幻動漫,阿麗塔只是其一,端腦被奉為神作!
法軍方聘請科幻作家評估未來威脅 中情局也這麼干過
我是誰,我在哪?一起收集記憶碎片,開啟科幻故事
今天,我們用什麼看科幻
喜歡科幻片的看過來,你鐘意哪一部呢?
你知道嗎!那些曾風靡一時的科幻電影,如今卻淪落到無人問津?
為什麼科學家和科幻家都不讓我們去接觸外星人呢?
說它是今年最好科幻片,也不為過
我們都被科幻片騙了,這才是真正的恐龍
莫名就成了「科幻片專業戶」,楊軼:人總要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
存在於科幻中的電磁炮,已經被研製出來了嗎?這裡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