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仰仗的 最後都會變成你的局限
上個月跟雞腿閑聊,談到一件趣事。
說《三國演義》的前半段,關羽殺人的頻率和速度超快,但到了書的後半段,似乎不太給力,經常打幾百個回合不分上下,偶爾還會吃個悶虧。拋開年紀大了的問題,我認為還有另一個潛在的可能性。
漢朝末年士族門閥的權勢非常大,當時的名將,幾乎都有各自的背景。比如趙雲,他是常山真定趙家人,這個真定趙家,在當地是一支望族。一般名將打架前,都會先報個名,比如「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來者何人?」這時候對陣的人心裡就得想想,這架該怎麼打,是只論勝負還是要拼生死,如果要是殺了對方,趙家會不會派人來整死我。
這麼一尋思,殺人的動機就會滯後。但像關羽和張飛這號人卻不用尋思這個,他倆一個是賣棗的,一個是殺豬的,對陣時總不能說我乃賣棗小販關羽吧,於是乾脆一言不發,衝上去就干。
可是到了後半段,關羽已經聲名顯赫,世人皆知其勇武,也就是從此有了身份,很多事情可以仰仗這身份解決,比如有不開眼的小兵攔路,報個名字就能把人嚇唬跑,省心又省事。所以哪怕他當時離開曹操時掛印封金,表示不在乎這個爵位了,但之後打架前大多也會提一嘴,吾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以示身份,說完還會等對方報名,說不殺無名之輩。
這樣一來,就陷入了名將們的慣用套路,故而打架的慾望就沒那麼強烈了,殺人前也開始思前想後了。所以
成為名人以後,關羽打架就不怎麼給力了。
年輕的時候,我們無所仰仗,所以天大地大任我行,奔赴千里如嬉戲,像關羽一樣,手起刀落快意人生,但走進社會之後,我們在苦難和喜悅中摸爬滾打,總結出各自的人生經驗,從此仰仗著這經驗去前行,卻發現只能走這麼遠了。
換句話說,你所仰仗的東西,最後都會變成你的局限。它可以是實體,比如一個靠山、一個富庶的家庭、一個格外關照你的領導前輩,也可以是你的名聲、你的生財之道、你的處世哲學。
?
過於仰仗名聲,就會不自覺放棄一些與身份不符的事。
我因為工作關係認識很多藝人,從娛樂新聞上看他們的生活總是活色生香,八卦花邊不斷,但事實上他們中的很多人日常生活極其單調,節假日不是在家裡打遊戲就是睡覺,不是特別要緊的事情絕不出門。
也不是怕什麼狗仔,就是覺得自己如果素顏出門被粉絲看到不太好。他們的朋友圈也都很乾凈,從來不發表什麼略顯犀利的看法,怕被人截圖拿去當新聞,我不覺得他們矯情,但仰仗名聲帶來生活上的局限性可見一斑。
過於仰仗現有的生財之道,就會在無形中丟失掉變通的積極性。
2011年我去一家廣告公司就職,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媒介代理,說直白點就是各大門戶網站廣告位的中介公司,從網站方拿一個很低的折扣價,再高價將廣告位賣給客戶。因為這間公司在業內還算小有名氣,客戶很多,當時一年下來也有上千萬利潤,大家都過得很滋潤。
到了2012年末,社交媒體的流量已經大大超過了門戶網站,大品牌都開始更新廣告投放的形式,對傳統廣告位的需求不斷減少,但這家公司還在沿襲著「廣告中介」的模式,就因為門檻低,來錢容易。
我開始對此感到厭倦,投出辭呈並說了自己的想法,老闆卻覺得我太幼稚,說,反正中國人口基數那麼大,企業那麼多,大品牌追趕潮流,但小品牌依然還有買廣告位的需求啊,這種模式總有市場的。
那一年,他們的客戶雖然沒有減少很多,但已經只剩下本土企業了。到了這個月,我跟以前的同事聚餐,聽說公司已經因為客戶大量流失在裁員了,而他們現在服務的客戶是十八線山寨品牌。
過於仰仗你的處世哲學,就會變成偏執的中年人。
一個人來到中年,多多少少有自己的處世哲學,並且時常會將一生的經驗用於一刻,然後無比堅信它的正確性。你經歷太多陰暗,會不自覺的降低標準,而經歷太多美好,會順理成章的瑪麗蘇。這是人之常情。
正如我們的父輩,如果他因為上大學這個機會而獲得了美滿的人生,就會強調上大學的重要性;如果他因為做生意而累積了財富,就會反覆提及與人相處的生意經;甚至如果他因為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而憋屈了一輩子,就會格外注重你的擇偶。
然而這些經驗在他們身上或許是走得通的,但在你的身上不一定絕對正確。這也是他們仰仗自己的經驗所留帶來的局限性。
?
羅永浩在《魯豫有約》里談到一件事,說許多年後他回到家鄉,一個小縣城,當年那些同學朋友,很多特別有理想有追求的,到了今天,這些人當官的當官,做生意的做生意,大都在當地混得有模有樣,但真的就是特別滿足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比如說他是一個局長,然後他就對自己現在比較富足的生活特別滿意,沒有任何追求了,老羅覺得很奇怪說,你才40歲你還可以追求很多,或者你最庸俗你可以想著去當更大的官。結果他連這個都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小地方待久了,你仰仗著自己有著安穩不錯的生活,繼而產生一種滿足感——「至少我比當地大部分人過得好,賺得多」,至於外面的事情,我也不願多想,那是不屬於我的世界。
這些人幸福嗎?我承認肯定也幸福,但他們很難再進步了。
每個人都在不斷校準自己的人生,直至變成一條路,但你要相信,無論你有多麼成功,沒有哪一條路是絕對正確的。只有擁有不同經驗才能促使人不跑偏,我覺得,這就是多讀書和走出去的原始訴求。
我們現在總是在說三觀,其實所謂的人生經驗、處世哲學、賺錢方法都是歸納到三觀里去的,但一個正確的三觀,不是你對他錯,而是允許你對,也允許他對,允許這世上有無限種可能。不然,你仰仗的三觀,也會成為你的局限。
※浮躁
※宋朝的美學|心中的山水比權力更重要
※王陽明心學教你如何把心靜下來
※讀高層次的書才能改變人生
TAG:王陽明心學 |
※只要是對的,就一定會讓你變成更好的
※我會變成更好的自己,因為你,但不是為了你
※對不起啊 最後也沒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最終,我們都變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你一直放不下的人,到最後都會變成不需說的秘密
※因為你,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有一次機會,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我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害的
※因為你,我想要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遇到你,我才會改變成現在的自己
※看!你最終還是變成當初自己最討厭的人
※你相信嗎?當媽後,我們竟然都變成這樣了!
※分手後,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當愛情變成自己一個人的事,我們就已經沒了未來
※當你養了金毛之後,你的生活就會變成這樣
※分開後,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你死以後,會變成一棵,你想變成的樹。
※一百年後,你的臉會變成什麼樣子?
※熬夜後你會變成什麼樣?看完再也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