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台灣發現的灰鯨化石告訴了我們什麼?

台灣發現的灰鯨化石告訴了我們什麼?


台灣發現的灰鯨化石告訴了我們什麼?



現存少數太平洋西岸灰鯨的全身骨骼標本(圖片中間。下方的骨骼標本為小鬚鯨)。作者攝於日本北海道足寄動物化石博物館。


台灣發現的灰鯨化石告訴了我們什麼?



從台灣周圍海域的澎湖海溝所發現的灰鯨頭骨化石,紅白間隔的長度為20公分。作者攝於台南大地化石礦石博物館。


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蔡政修):化石,是一種地域性很重的研究,因為有很多獨特的生物我們只能在特定的區域里發現他們。但另一方面,化石也帶給我們全球性的視野,因為不只有很多生物是全球性廣泛地分布,要透徹了解那本土才有存活過的生物,我們也需要從世界各地去收集及了解和他們相似的生物,才能透視他們那至少百萬年、千萬年的演化歷史。

但我們似乎很少看到或聽到從台灣發現的化石跟我們說了什麼。


台灣雖然沒有很大片的土地,而浮出海面上也才不過是這幾百萬年的事情。但也因為如此,台灣和這世界上最為遼闊的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蘊含其中的海洋生物的化石也勢必可以向我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深埋在海中及我們腳底下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從台灣發現的灰鯨化石,透露了台灣周圍的海域很有可能曾經就是灰鯨的繁殖地!這或許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長久沉睡在台灣地底的生命可以幫助我們解開一些未知事物的絕佳例子。


灰鯨(生物學名為Eschrichtius robustus),現存四類大型鬚鯨的其中一種,在生物分類里隸屬於自己一個科(灰鯨科Eschrichtiidae),而這科里的家族成員,如果我們不考慮灰鯨類的化石物種,還遨遊在海中的也就只有這麼一屬、一種。


但諷刺的或許是,在推動保育熱潮的這些年來,像是大家不斷地關注及討論生活在台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生物學名為Sousa chinensis)會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消失。但其實,曾經生活在台灣周圍海域的這種身長可以超過10公尺的大型海中生物:灰鯨,不久之前就已經因為人類的因素而幾乎從台灣海域里消失了,卻看不到這消息有引起任何的關注!

相對於目前即將消失的太平洋西岸的灰鯨族群,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沿著美國和墨西哥的海岸邊,灰鯨不只是現在當地眾所皆知及發展觀光的明星物種,從二十世紀中期漸漸興起的賞鯨浪潮,最一開始就是由灰鯨所帶動的。


就現況來看,太平洋東、西兩岸的灰鯨命運似乎大不同:活力充沛的東岸灰鯨相對於瀕臨滅絕的西岸灰鯨。但是他們都經歷過被人類幾乎是抄家滅族式的屠殺,也因此在距離現在不到100年前的20世紀上半葉,都認為他們的末日已經是指日可待了-就好像是在18世紀末期就已經被人類從大西洋的海域中清空的灰鯨一樣。


以事後諸葛的角度,在美國、墨西哥沿岸的灰鯨能過順利逃過一劫,從滅絕的邊緣起死回生,進而造就了現代的賞鯨業,知道他們的繁殖地或許是一大關鍵。畢竟,對於保育或是復育一個面臨生存危機的族群來說,最重要的因素大概就是他們有沒有辦法順利、不受干擾、然後不斷的繁殖出下一代了。


或許就好像所謂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因為知道東岸灰鯨的繁殖地,所以更能有機會的將讓處於面臨存亡關頭的灰鯨拉回到有穩定的族群數量;但是最一開始讓生活蠻清幽的東岸灰鯨走到可能滅絕的關鍵點也是因為他們的繁殖地區被發現,而讓捕鯨業者可以不用耗費太大的心力就可以捕捉到龐大的數量。


東岸灰鯨的繁殖地當然很有可能在更早的時間點就被發現了,但是沒有留下文獻紀錄,或是該說還沒有被捕鯨業者盯上。在確切的紀錄中,最一開始是捕鯨船長斯卡蒙(CM Scammon)在1858年的時候在墨西哥巴哈(Baja California)的歐霍德列布雷瀉湖(Ojo de Liebre Lagoon)發現了他們的繁殖地,也因此這瀉湖常被稱為斯卡蒙瀉湖(Scammon"s Lagoon)。

19世紀中期,美國的捕鯨業還是如日中天。在梅爾維爾1851年著名的《白鯨記》內,詳細描述著美國的捕鯨船隻到天涯海角尋找及捕殺抹香鯨的過程,而關於這史詩般的「抹香鯨漁業」出版不到10年內,原本不是主要捕獵的對象-灰鯨,因為和抹香鯨或是其他大型鯨類(如露脊鯨)相比,經濟效益並不高。但因為發現了繁殖地,聚集大量的灰鯨,可以輕易地捕殺大量的灰鯨來達到捕鯨業者所預期的經濟利益。


不令人訝異,很快的,東岸的灰鯨數量急速下降,到了20世紀初,灰鯨已經奄奄一息了。


但斯卡蒙的「貢獻」不是只有發現了灰鯨在太平洋東岸的繁殖地,讓捕鯨業者可以對鯨魚發動大屠殺來振興經濟產出,更重要的是他持續紀錄及發表相關的文章,像是在1874年出版了「The Marine Mammals of the North-Western Coast of North America,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Together with an account of the American Whale-Fishery(北美西北沿岸海洋哺乳動物的描述、描繪和美國的捕鯨業。目前在台灣似乎沒有翻譯本就是了)」一書,紀錄了他和鯨魚交手的經驗及當時對於鯨魚知識的累積、了解,讓我們現在有跡可循。


太平洋東岸的灰鯨,從19世紀中期發現了他們的繁殖地後被大量獵殺,然後到了20世紀初,因為數量已經低到無法達到捕鯨的經濟利益,加上他們喜歡沿著近海的區域回遊,容易被人們發現,也因此引發了後續的賞鯨業。一路到現在,關於東岸灰鯨的資料及記載,足夠讓人們持續寫下一頁又一頁關於東岸灰鯨的故事。

回頭來看生活在太平洋西岸的灰鯨:我們的鄰居,幾乎可以說是在我們還沒有了解他們,他們就已經差這麼一步就全部都要邁入鬼門關了。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的物種(如前所述,目前的族群數量大概介於100到150之間),僅差一步之遙就到了野外滅絕(extinct in the wild。但像是灰鯨這類大型鯨魚,以目前來看,基本上是不可能到像是水族館裡復育,所以野外滅絕的話,等同就是完全滅絕了)。


太平洋西岸的灰鯨,如東岸的灰鯨一樣,偏好沿著近海的海岸邊游,所以總是很容易會被人所發現。也因此,從文獻資料來看,也就不會太訝異西岸的灰鯨在數百年前的日本就已經有被記載了。而從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這一段全球捕鯨熱潮的時期當中,雖然捕捉灰鯨的經濟效益並不高,但西岸的灰鯨也無法避免的成為標的之一。 (全球商業捕鯨在20世紀的80年代划下句點,但是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灰鯨的數量已經低到讓人難以接受,所以在將近全球商業捕鯨禁令半個世紀前的1935年,就已經開始禁止對灰鯨的商業獵捕。)


或許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西岸灰鯨的數量可能一直都偏低,再加上我們沒有早期從台灣周圍海域中針對灰鯨確切的紀錄,所以基本上很難精確的評估灰鯨在台灣鄰近海域的生存狀況。


不過,如果我們從已經超過百年前的資料來看,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灰鯨大概就很少出現在台灣周圍的海域了。像是台灣在1913年開始嘗試商業捕鯨的時候,並沒有捕捉到灰鯨的紀錄;安德魯(RC Andrews)在他1914年發表關於灰鯨的專論中,談論到西岸的灰鯨分布時,也特別註記了當他搭船來到台灣(安德魯是用Formosa,而不是Taiwan)和中國周圍的海域時,並沒有看到灰鯨,從別人的口中也沒有聽說這附近有灰鯨的出沒-雖然有謠言說在台灣的海岸邊有看過灰鯨。


所以很明顯的,西岸灰鯨的數量在100多年前的時候,很有可能就已經岌岌可危了。而我們也沒有更早期關於西岸灰鯨在台灣周圍海域詳實的科學記載及描述等,而當對於自然界有系統性的科學研究漸漸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時候,實質上,或許可以說灰鯨已經幾乎從台灣周圍的海域消失了。


也因此,當我們意識到要復育一個瀕臨滅絕的族群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知道並從他們的繁殖地區保護起的時候,不同的研究員也開始用極度有限的資料開始猜測西岸灰鯨的繁殖地會是在哪裡。


被列入考慮的區域包含了:安德魯1914年專論里提到的韓國南部的海域;大村(H. Omura)1974年的日本瀬戸內海;及王丕烈1984年的南中國海等。


但問題在於,目前西岸灰鯨已經沒有像是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灰鯨一樣,族群數量相當穩定,也因此東岸的灰鯨有著行軍式的回遊,一批又一批的沿著海岸邊游,要到夏天的時候,為了高緯度地區豐沛的食物,奮力地往北游,而冬天將至的時期,填飽肚子後,不疾不徐的往低緯度的區域前進,並找尋著適合及安全的地方,可以安心地為了下一代的存續,還沒懷孕的找交配對象,而已經有孕在身的也準備在此生下小孩(灰鯨在母親的胎中大概是一年左右,所以在繁殖地區受孕,一年後,回遊回來安全的繁殖地產下下一代)。


沒有像是東岸灰鯨那樣的規律,並幾乎每年都是回到同個地區繁殖的狀況下,當然,或許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西岸的灰鯨數量,在我們開始注意他們及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太低了,所以就西岸灰鯨的繁殖地來考量,不論是韓國南部的海域、瀬戸內海或是南中國海等,都只能淪為臆測,而無法直接證實西岸灰鯨的繁殖地在哪。


但,令人興奮的是,從介於台灣和澎湖之間的海底(俗稱澎湖海溝)所發現的灰鯨化石(因為是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所以目前並不清楚這化石確切生存的年代,但大約介於幾十萬年到幾萬年前,以地質年代的說法,大概就是晚更新世),很有可能能幫助我們撥開這一層蒙了已久的面紗。


在台灣,從化石資料來解讀過往生命史的研究雖然在百年前的日治時期就已經有從日本來的古生物學家開始著手研究,但在二戰之後,日本離開台灣,雖然還是有一些零星的古生物學研究,但很大的程度上,古生物學幾乎也跟著離開台灣了。


在沒有持續及推廣古生物學研究的情況下,化石也不過就是奇形怪狀的石頭,想告訴或是傳達給我們什麼訊息的時候,我們無法接收、也聽不懂他們說的話。


當在大約半個世紀前,漁民在台灣及澎湖之間的海域從事底拖作業的時候(這片海域並不深,平均深度大約在60公尺左右),陸陸續續有不少的動物化石被打撈上來,但化石的意義或重要性並沒有深植人心,也因此不少這些打撈上來的化石,不是被認為對於捕魚不吉利,就是默默地被丟棄在一旁等。


「經濟的活絡」,讓化石有保存的契機,也提供了後續研究的可能性。


漁民知道了這些打撈上來的化石,就好像海中的魚一樣,是有人願意出錢購買的,更多的化石也就因此有機會被保存下來了。雖然目前不少這些化石都還收藏在喜歡玩賞這些奇形怪狀化石的私人家中,還沒有機會透過嚴謹及科學性的研究將他們背後可能所隱含的意義解開,但不論過了多久,其背後所隱藏的生命史及科學價值,只要這些化石有發現並被保留下來,就有機會可以在古生物學家的手中賦予新生命,讓大眾看到過往的生命力。


這大量從澎湖海溝發現的化石當中,就至今的研究現況來說,有兩件化石標本或許特別具有代表性:一件存放在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另一件在台南的大地化石礦石博物館展示。


如同大部分的化石,這兩件化石並不完整,剛好兩個化石的保存狀況差不多,都只有留下了整個頭骨後半的一部份。


每一種生物或是每一種不同類群的生命形式,在分類學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總是試著去尋找及發現只有在某一特定生物類群中才會看到的形態特徵,並藉此將世界上歷經了長久演化歷史後所呈現出來多采多姿的生物分門別類。如我們在「在陸地上奔跑,我們還能叫它們鯨魚嗎?」所談到鯨魚具有的增厚耳骨,或是在「不只老子都不老子了,連鯨魚都不鯨魚了」里偶蹄類的雙滑車狀的距骨。


就灰鯨而言,目前我們所知道並認為最重要的形態特徵就位於頭骨的後半部:上枕骨(supraoccipital)具有兩個突起。


如獲至寶似的,看著這兩個從澎湖海溝里發現的化石,我們可以清楚的觀察到這兩件化石有著和灰鯨一樣獨特的形態:兩個位於頭骨後方上枕骨的突起。


很清楚的,我們終於發現了生活在台灣周圍海域的灰鯨!


就目前全台灣的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等,全都沒有現生灰鯨的骨骼標本,也因此,這兩件灰鯨化石也就讓人感覺更加珍貴了。


雖然化石不完整,只有頭骨的一小部分,但藉由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的現生灰鯨標本來比較,我們可以大概推估出這兩件化石灰鯨在死去的時候,大概的身長及可能的年齡等。


這兩隻灰鯨的大小差不多,身長大概都在5公尺左右。


從早期灰鯨被大量獵捕時所紀錄的資料來看,灰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身長大概在3.5公尺左右,但體型比較大的嬰兒,可以到5公尺左右。而東岸灰鯨南北大移動的模式及時間點,也讓我們知道,當小嬰兒剛出生的前幾個月,和其他的灰鯨相比,他們會待在繁殖地區比較長的時間,能夠藉由灰鯨媽媽所提供的高營養成分的「鯨奶」,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可以快速地長大,好應付接下來的長途跋涉及高緯度嚴寒的氣候。


所以我們可以很合理及安心的推估,這兩件從澎湖海溝發現的灰鯨化石,在還是小嬰兒的階段,就死去、形成了化石、而最後,我們幸運的發現了他們!


這也很清楚的指出,當時介於台灣及澎湖的海域,可能距離灰鯨的繁殖地不遠,更勝於此,這一片海域很有可能就是灰鯨的繁殖地!


兩件從澎湖海溝發現的灰鯨寶寶,給了我們全新的證據,提供了我們新的視野來思考在幾萬年前、十幾萬年前、甚至是百萬年前的時候,台灣這一個位於西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在灰鯨每年的繁殖季時,很有可能會被一大群的灰鯨緊緊地包圍著。如果我們可以佇立在那遙遠、「美好」年代的台灣海岸邊,大概可以看到一群又一群陪伴著灰鯨寶寶的媽媽及家族享受著鯨倫之樂。而這發現,當然也不會完全否決了一部份的灰鯨可能會在其他的狀況下(像是現在的西岸灰鯨數量族群相當低,我們已經看不到他們有像東岸灰鯨那樣每年沿著幾乎是固定路線的回遊),到南中國海、瀨戶內海或是韓國南部的海域附近生小孩的可能性,但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可能性。


我們在「在陸地上奔跑,我們還能叫它們鯨魚嗎?」有提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短短30幾年的歲月中,從對於古生物學的貢獻幾乎可以說還是一片蠻荒之地,但在這麼一夕之間,搖身一變成為我們現在想要了解早期鯨魚演化的兵家必爭之地。


台灣呢?


就現況而言,台灣的古生物學研究大概還算是處在孵化、醞釀的階段,但我想,至少就灰鯨化石的這一個例子來看,如果我們願意投入心力、資源,在下一個30年後,從台灣發現的化石而引起的古生物學研究,必定可以吸引全世界古生物學家的注目,不只深化了本土研究,也讓台灣從古生物學的角度走進了真正的國際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百科全集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技史學家六十年之探索
川普保鏢戴假手想幹嘛!真手究竟為何藏在大衣里
我們眼中的印度vs.印度人眼中的印度 誰能阻止這種反差?
絞肉階梯!納粹囚犯背石塊滾落 所經之處碾碎同伴肢體
下雪被鎖門外 拉布拉多進不了屋取暖猛按門鈴

TAG:生活百科全集 |

您可能感興趣

非洲智人最密集的腳印被發現,它們暗示了什麼?
大山裡發現了「寶石」,開採的人發了財
曾斗膽給慈禧太后上餿菜,為什麼沒有被發現?怎麼做到的?
草叢裡發現一奇怪的蛋還裹了層膜,孵化時他才發現這根本不是蛋!
現實世界的三體——聽說你們的母星被發現了?
看看我們在這個洞里發現了什麼!
青銅器上現中國最早的「龍」字,在什麼地方發現的?
漢堡肉中發現的活蟲是哪來的?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蒼井空!倫敦發現了野生的她什麼秘密?
弟弟喊哥哥爸爸!警方發現事情不單純,背後的故事大發了去了!
攝影師發現外形怪異的大樹,了解發現竟是它們的傑作
這隻貓咪到底在廁所上發現了什麼?
喵:喵了咪的,被發現了,讓朕先放回去
貓咪發現主人佔了它的沙發後,一臉怒氣:快給朕滾開
村民們抽干水庫發現的一幕,驚呆了!
這兩天人們忽然發現倫敦地鐵站所有廣告,變成了貓咪的圖片為什麼
大街上發現綠色貓咪,人們在憤怒它被惡作劇了
啄木鳥為什麼不會「腦震蕩」,發現真相後大家都笑了
獵人們發現兩隻駝鹿後立即射殺,但發現闖了大禍!
跟著「蛟龍」去探海 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