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名老中醫胡斌談養生藥酒
圖中的這位老中醫就是我市唯一的國家級名老中醫胡斌。他今年已經72歲了,但卻養生有道,眼不花,眼不聾。秘訣之一就是每天睡覺前喝一點藥酒。
每逢胡斌坐堂,病人總會把他圍得滿滿的。72歲的他精神矍鑠,眼不花,耳不聾,一番望聞問切後,一連串的中藥名脫口而出,思維敏捷,遇到弟子不在時,還常常自己親自動手寫藥方。許多病人感慨,現在有不少人40多歲眼睛就開始老花了,記憶力也開始下降,思維也沒有以前敏捷了,真不知道胡老是怎麼保養的。
作為一個從醫40餘年,又是我市唯一的國家級名老中醫,胡斌肯定有自己的一套養生之道。在與胡斌家人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胡老平時並沒有吃什麼山珍海味,也沒有吃什麼高級滋補品,飲食與常人無異,但有一點,每天兩袋牛奶少不了,而且臨睡時總要喝一點自己配製的藥酒,這個習慣他已經堅持了很多年。現在他的睡眠質量相當高,幾乎可以用嬰兒般的睡眠來形容,一天近百名病人看下來,也少見他有倦容。記者有些好奇,這位金華市中醫脾胃病學科帶頭人、省中醫藥學會理事自己配製的藥酒里到底藏著什麼秘密?記者決定當面問個明白。
「其實也沒什麼,不過就是以經典『六味地黃丸』為主配方,外加肉蓯蓉、三七、黃芪、枸杞、制首烏。」胡斌說,《黃帝內經》上講,女人是以血為主,以陰為主,男人以陽為主。女人整個的生命過程中是以七為數,每七年有一次變化,一般來說過了28歲以後就逐漸開始向下走,35歲陽明脈衰(到了這個年齡的女同志再美皺紋也出來了),42歲三陽脈衰於上(鬢角白髮開始出來),49歲天癸竭地道不通(更年期來到了)。男人的生命跟著太陽走,每八年有一次變化。從這些變化中不難看出,進入中年後,人體的肝陽開始不足,氣血開始衰竭。所以現在人們老說養生講調理,其實還得先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並且應趁早調理。
胡斌說,頭為諸陽之會,肝開竅於目,耳得於肝之清陽上煦。如果肝陽虛則可致頭昏目眩、視物模糊、耳鳴耳聾等;肝陽不足、溫煦不力則可致脅痛、腹痛等;沖任二脈失於肝陽之溫煦,則可致月經不調、不孕、痛經等;肝經循陰器,肝陽不足,下元不溫則可致疝氣、陽痿等;脾之運化亦賴於肝陽之溫煦、肝氣之調暢,肝陽不足,則脾土受累,而致胃脘痛、嘔吐、泄瀉、納差,甚至可致貧血、水腫等。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肝陽不足,導致許多中年人剛過40歲就老花眼,女性開始出現月經紊亂,男性出現性慾減退等癥狀。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肝陽不足呢?胡斌認為,腎與肝為母子相生關係,母病及子。簡單地說就是腎虧了,需要補腎了。那補腎怎麼補呢,這需要根據各人情況而定,他就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六味地黃丸,這是一張源自宋代、業界公認的滋補腎陰基礎方劑。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六味地黃丸具有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腎功能、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除了這個基礎方,添加的肉蓯蓉、三七、黃芪、枸杞、制首烏也是有講究的。肉蓯蓉、枸杞、制首烏都有補腎的作用,現代醫學也發現這三味葯有利於維持和改善記憶思維,推遲大腦衰老和萎縮。三七和黃芪,一個補氣一個補血。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黃芪則能補一身之氣。腎氣足了,氣血充盈了,人自然年輕有精神了。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我多年從事中醫的經驗:我悟中醫,中醫悟我
※不要一腰疼就想到腎虛,還有可能是氣滯和血瘀
※曹東義:學習中醫應有穿越時空的思想準備
※名師引路是中醫成才捷徑,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中繼站
※蒸饅頭加入這種粉,健脾降血糖
TAG:神黃中醫智庫 |
※老中醫談養生之道
※徐州學者在中國彭祖健康長壽國際研討會談養生
※「東科教授談養生」走出國門,海內外專家齊聚寮國論養生!
※名優中醫談養生欄目 陽氣與人體健康
※問道青城山 座談養生居
※劉世恩談養生
※國醫大師張燦玾談養生:形神兼養,順其自然
※國醫大師談養生:冬季跟著太陽起床
※國醫大師談養生|劉敏如,女人千萬別追求模特身材
※國學大師南懷瑾談養生: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
※從中醫和武術的角度談談養生
※百歲老人談養生之道 好好學習
※中醫說:從中醫之「精」談養正氣
※英達投身兒童教育大談養兒經 打造兒童戲劇劇本
※五年多肉植物大神談養護,全方位教你入門
※中醫教授談養生:艾灸選穴有如盲頭蒼蠅?養生其可以很簡單
※「老中醫談養生」為什麼現代人體內濕氣難以消除?
※瑤浴泡澡專家淺談養胃誤區
※98歲瑜伽師似少女 談養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