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是蜀國的常勝將軍,劉備也贊他渾身是膽,但劉備為何不重用他
在《三國志》中,白袍小將趙雲著墨並不多,幾場大的戰役也未能參加。按理劉備慧眼識人、禮賢下士,為了諸葛亮不惜三顧茅廬,為何對渾身是膽的「常勝將軍」趙雲卻不委以重任呢?
(白袍將軍趙雲)
趙雲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在《蜀書·趙雲傳》注引《雲別傳》中描述他「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這八個字入木三分地描繪出趙雲是一枚標準花樣偉男子,放在人群中也是十分耀眼的。
初平二年,黃巾起義爆發,趙雲身懷六甲的妻子不幸在戰亂中死亡,趙雲心裡積恨,率領同鄉的吏兵投奔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實力遠不及袁紹,公孫瓚見到趙雲一眾揶揄道:聽說你們冀州人都去投奔袁紹這個大牌了,你怎麼到我這裡來了呢?趙雲答:在我眼裡只有明主,沒有大牌。公孫瓚聽了很高興。
在公孫瓚這裡,趙雲初識劉備。當時兵微將寡的劉備也依附於公孫瓚,初見猛將趙雲,他就十分賞識,有心招攬。而趙雲也看出劉備絕非池中之物,兩人頗有些相見恨晚之意。
趙雲在公孫瓚處呆了些時日,發現公孫瓚其實也絕非「明主」,便借口兄長去世,辭職回鄉。劉備知道趙雲這一去必不再回,不免拉起他的手殷殷關懷,趙雲深受感動,當即對劉備說:終不背德也。
建安五年,劉備又轉投袁紹,趙雲知道消息後趕到鄴城和劉備相會,劉備再見趙雲,大喜,為了拉攏趙雲,夜裡也同床眠卧,被劉備如此信任,趙雲自然也是忠心不二,聽從劉備密令,私募了數百士兵,而袁紹對此居然毫不知情。在這件事情上,趙雲做事的周密性可見極強。
(常勝將軍趙雲)
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曹操大怒,帶五十萬精兵追趕劉備,當劉備帶領三千人馬走到當陽長阪坡時,遇到前來報仇的曹操大軍,危急之中,劉備拋妻棄子,帶著諸葛亮、張飛等人逃逸,當時的護衛趙雲發現糜夫人和阿斗不見了,情急之下,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尋找。跟隨劉備的人見趙雲折回曹操兵將中,立刻向劉備告狀:趙雲必定投靠曹操去了。張飛也跟著起鬨。劉備氣得將手戟擲向告狀的人說:子龍必不棄我!
事實上,趙雲果然沒有辜負劉備,經過一番廝殺,阿斗和甘夫人被他安然無恙地帶了回來。長阪坡一戰,因趙雲救駕有功,跟了劉備好些年的趙雲,終於得到了歷史上有記載的封號——牙門將軍。
孫權將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孫尚香性情強悍才華橫溢,又仗著哥哥們的權勢,她壓根沒把劉備放在眼裡,整日和部眾在劉備的領地作威作福,劉備畏懼孫尚香,對於孫尚香和她帶來的部眾的所作所為就只能聽之任之。孔明看到這種情景也嘆氣說:主公你在公安,北邊怕強大的曹操,東邊又被孫權所逼,眼前又懼怕孫夫人謀變,現在這個時候,真是進退兩難。
後來劉備帶兵進入四川之前,將整治內務的事情交給趙雲,趙雲管不了孫尚香,但他對孫尚香進行了嚴格的管制,讓孫的手下終於消停下來。
孫權聽說劉備去了四川,覺得奪回荊州的機會到了,就寫信稱病,要孫尚香回去。孫尚香臨走抱了阿斗,趙雲和張飛截江成功,直到救回阿斗,才放孫夫人的船離去。
漢水之戰中,黃蓋和趙雲負責劫糧,黃蓋到了約定的時間還沒有回來,趙雲知黃蓋凶多吉少,帶了數十騎軍沖入曹操陣營一番廝殺,但趙雲人少,退回營中,並大開門戶,待曹操軍隊走近,趙雲親自擂鼓,安排弓箭手去射曹操的後背,曹軍知道指揮的是戰場上赫赫有名的趙子龍,驚惶失錯,慌亂中,許多兵士掉入漢江中淹死,趙雲順勢奪了糧草,救了被困的黃蓋,大大地挫敗了曹操的士氣。得勝的消息傳到劉備耳朵里,他特地趕來看頭天打仗的陣地,由衷地讚歎趙雲渾身是膽。趙雲「虎威將軍」的名號就由此傳揚開去。
(渾身是膽的趙雲)
攻打益州勝利後,趙雲又諫阻了眾將的酬功之議,他說應該將田地分給百姓,眾百姓得以安居復業,百姓的民心就在這時圍攏過來。劉備聽了趙雲的話,藉此收取了巴蜀百姓的民心。
不過,終趙雲一生,雖然他打的都是勝仗,被稱為「常勝將軍「,但他卻並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劉備沒有讓他指揮過大型的戰役,所獲得的封賞也不大。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大約有這麼幾點:一是劉備認為趙雲雖然勇猛,但只是個將才,不是帥才。他可以率一些小分隊去瓦解敵方陣勢,搞一個突然襲擊,但在統帥的位置上,不如張飛和關羽。
二是趙雲的出生比較低微。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是相當重視一個人的門第的,雖然曹操說過「唯才是舉」的話,但到了曹丕,又改為「九品中正制」,還是看門第。劉備雖然和曹操一樣唯才是舉,但其實他骨子裡也是很看門第的,否則他也不會天天吹噓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關羽、張飛是他的結義兄弟,黃忠、馬超家庭背景顯赫,趙雲什麼也沒有,得不到重視,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是趙雲不懂得培養自己的人,他在軍隊里沒有什麼親信,也就談不上什麼勢力,沒有所謂的「趙家將」。經常單槍匹馬的趙雲,自然朝中人微言輕,不被人擁護了。
四是趙雲大約人緣也不好。攻打益州勝利後,劉備要行賞,趙雲偏不贊同,以忠君救民為目的,讓劉備把本來準備行賞有功之臣的土地等拿出退還給了老百姓,這樣一來,滿朝的文武百官能高興嗎?
不過歷史記住了趙雲,百姓記住了趙雲。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把趙雲列入「五虎上將」之一,還排在馬超、黃忠之前。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在民間傳說故事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可見,趙雲在民間百姓心中是很受讚許的。
※歷代皇帝都想要,秦始皇派三千貞女東渡都找不到,如今價值不菲
※晚清三大高手:一位沒見過真人,一位很熟悉,一位曾是周總理師傅
TAG:江河愛說史 |
※他本可成蜀國名將,諸葛亮擔心控制不住,便慫恿劉備殺了他
※三國常勝將軍趙子龍,忠勇兼備,武藝高強,為何卻不受蜀國重用?
※他本是蜀國名將,諸葛亮怕難控制,便勸劉備殺了他
※魏延是蜀國後期最勇猛的武將,為何諸葛亮還是下令決心要殺他?
※比諸葛亮更厲害的謀士,若他出山輔佐劉備,蜀國很可能統一天下
※三國常勝將軍趙子龍武藝高強,忠勇兼備,為何卻不受蜀國重用?
※他為蜀國立下大功,諸葛亮駕馭不了設計殺之,死後劉備卻為他痛哭
※?劉備伐吳,最大贏家,不是蜀國、不是吳國、竟是曹魏家!
※他是蜀國重臣曾做過賣主求榮的勾當但諸葛亮和法正對他卻尊敬有加
※蜀國五虎上將和劉備的關係排名,最親的不是關羽,最疏遠的竟是他
※三國中,劉備唯獨辜負了他,如果聽他話,蜀國不會亡
※揭秘:讓劉備都自嘆辜負了他的位蜀國叛將是誰?
※劉備與諸葛亮終究不是一路人,蜀國註定要滅亡
※關羽被殺,劉備若不伐吳,蜀國可否延續更長時間
※諸葛亮並未壓制人才,但為何蜀國被最先滅?你們冤枉丞相了
※劉備死前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他不聽,導致了蜀國的最終滅亡
※蜀國為何不去打較弱的東吳,卻非要和最強的曹魏死磕?
※諸葛亮對他自愧不如,若不早逝,蜀國或能一統三國?
※蜀國實力不如魏國,為何諸葛亮還屢次北伐?以卵擊石,意義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