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華夏的守護神,漢人的確不喜歡擴張侵略打仗,想安穩過日子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其實,今天人們看到的長城,基本上都是明朝修的,並不是秦長城。
因為古代基本沒有朝代不打仗,所以,秦長城大都人為的或者自然原因損毀較多。看到「長城」這兩個字,人們會習慣性地想起秦始皇與孟姜女這兩個人。修長城,勢必會增加國家的負擔,必然給人民帶來苦難。所以,因為修長城,秦始皇被一些百姓罵了幾千年。
長城用于軍事防禦,這一點當然不會錯。但是,長城還有軍事目的之外的功用。
實際上,長城最早修築於春秋時代。那時的「秦國」,最多算是中國的一個「二級機構」。中國的疆域非常特殊,處在南北分界線上。疆域之北,是北方游牧民族,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衝突在所難免。所以,修一道長城等於築一道「籬笆」,戰爭狀態下防禦敵國進攻,和平狀態下防止游牧侵害,對政治、經濟起到雙重保障——這就是長城的兩大功用。
明朝的立國,是建立在將蒙元趕跑到北方的基礎上的。長城是農耕與游牧區的分界線,也是大明朝國土的北部邊界。長城內的漢地十三省,乃明帝國的根本,「興兵輕伐,我亦不祥,」明太祖不主張輕易對外用兵,但「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一旦外敵越過長城,踏入漢地十三省,那就必須直接開戰。
長城阻斷了傳統的農、牧兩區,但農業經濟區需要畜牧業區提供畜力與物力,也需要向其出賣農副業及手工業產品等;而畜牧業經濟不僅需要農業經濟地區提供糧食、布匹等各種手工業品,自己的產品同樣需要對方的市場。長城南北存在著剛性需求,市場不能人為割斷,長城兩邊的貿易交換,勢必會沿長城以不同的方式展開,長城需要用來做買賣。
可是在明朝成化年間,蒙元勢力重新崛起,蒙古韃靼部常常進犯陝北、甘肅一帶,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戰成本則很低。游牧民族用的是騎馬,來去如風,搶掠一次經濟收也大。而以農耕為主的明朝,軍事行動的成本大,佔領游牧民族的草原又無法耕種,甚至根本就沒有價值。軍事行動的高成本與低收益,修長城花再多的錢,明朝都要下決心干!
然而,大明不像成吉思汗,因為「花刺子模」搶劫了商隊,就開始西征。我們漢人喜歡安穩的過日子。
修築長城,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分散的放牧,長城擋著你過不來;大規模的軍事劫掠,先得在長城一線拼個你死我活。況且,明朝的軍事精銳——九邊重鎮,幾乎就分布沿長城一線。
修築長城,哪裡是勞民傷財啊!話說回來,秦始皇當年修築長城,也不等於殘暴,而是精明——沒有更好,就是最好!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孫策的外孫大器晚成,46歲破晉百萬大軍,兩年後迅速隕落
※歷史上寫「鋤禾日當午」作者生活奢靡,是個人品低劣的官僚?
※洛陽第一歌妓——來鶯兒,曹操第一次為她落淚,最後她敵不過榮華
※諸葛亮用「孝魚」救了一個女孩,女孩暗戀他,養魚救上萬軍隊性命
※曹操夢見「三馬食槽」大驚,本來想殺掉,奈何曹丕蠢到家堅決求情
TAG:腦洞探索觀 |
※用地圖告訴你,漢人真的是沒有擴張性的民族嗎?
※日本海軍急速擴張是有了再次挑起戰爭的苗頭?一刻也不讓人安心
※正名!他更接近於一個謙謙君子,而不是只想擴張統治領地的霸道君王
※中國古代強大到讓世人害怕!為何不趁機擴張版圖?每到要亡國時刻又總能轉危為安安
※他是天皇老師,主張侵略中國,讓日本對外擴張,被好萊塢大片神化
※杜哥講史:面對西方的殖民擴張,清廷並不是沒有察覺,該如何做?
※特朗普又坐不住了:稱美國必須大幅加強和擴張核能力
※胡服騎射變法,疆土擴張三倍,此人如不早死,真能一統天下?
※戰力鼎盛擴張時期的希臘馬其頓軍隊若侵入諸侯爭霸時期的中國,是凱旋而歸,還是狼狽而回?
※普京一句話讓美軍站不穩,以後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搞擴張了!
※夏季常穿的白褲子其實是擴張色,學會巧搭配,不會顯腿粗還很時髦
※秦朝是唯一主動擴張的華夏族王朝,其他王朝都是被動擴張
※很多強勢王朝和政權覆滅根源是因其過去的輝煌擴張
※羅馬的擴張與西漢的擴張有什麼不同?
※日本人畫的滿清擴張形勢圖,看看和我們的有什麼不一樣
※舌頭長這樣,你血管的保質期到了!每周一碗它,擴張血管還護心!
※戰國時楚國為何不向南邊兩廣一帶擴張,非要和北方諸侯較勁!
※古代漢族武裝向四方擴張,最遠打到了哪裡?
※古代漢族武裝向四方擴張,最遠究竟打到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