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放下過去的煩惱,既不擔憂未來,也不執著於現在
慧律法師: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換一個角度說:內心不平靜是為什麼?就是放不下過去的煩惱,一直擔心未來,一直執著於現在,卻不知道那是剎那生滅的緣起無自性的假相。因此全世界的眾生,只要他沒學佛,就很難得到內心的平靜。所以,佛法一句話,抵得過黃金萬兩。
內心不嫉妒他人,也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私慾——自私的私,慾望的欲——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叫做高尚。
什麼樣的人叫做高尚呢?是不是做一點善事叫做高尚呢?不,不是!是不是少許的幫忙別人叫做高尚呢?不,不是!那怎麼樣的人叫做高尚呢?再講一遍,這是第三句:內心不嫉妒他人,也絕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任何自私的慾望,在任何的時光、所有的狀況之下,內心都保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的人格,這是真正的一個偉大的人!
苦樂哭笑原是心中花草。這個世界,苦樂自尋,哭笑由人。若想快樂,並非無苦,而是苦中作樂,樂從苦來;若欲燦笑,不懼悲聲,有時笑當哭,有時哭為笑。倘覺得苦,叫做歷練,隱忍不言,樂將終至;深諳樂道,此乃智慧,淡看繁華,樂生其中。眾人前笑,可能戴著面具;孤寂里哭,或許只因放不下。苦樂哭笑,原是心間長出的草或花。
想通既是完美。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圓滿。多看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多看別人的優點,方能學到別人的功德。世界上沒有什麼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心中有天地定是自在人。心胸狹窄的人極度敏感,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把他傷得體無完膚。心胸寬闊的人豁達大度,不但自己不會整天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也會給周圍帶來平和安樂,讓人不由自主想與之接近。所以,容人的氣度非常重要,凡事不必太過計較,這樣才能做一個快樂的成功的人。
至誠頂禮十方一切諸佛,
感恩一切善知識,
願一切眾生聽聞佛法,精進修行,
蒙佛光普照,福慧雙增,離苦得樂,往生西方。
《在 家 居 士 律 儀》
佛門禮儀中四威儀指的什麼?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佛教中的四威儀是指通過人的行、住、坐、卧四個方面來規範佛教信眾的行為規範。
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的偈語曰: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游,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
1、行如風
「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時,眼睛要平視,不可左拋又瞄,不可腳跟拖拉出聲,舉止莊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儀之相。
2、立如松
「非時不住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讚歎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時,應如松樹般地安穩,不可輕率、扭斜或身體抖動,並於適當立時則立,於所立於適當的位置,並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儀之相。
3、坐如鐘
「跏趺晏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即坐時,應將精神統一、身心放鬆。由後觀之,彷如大鐘一般穩定。切不可坐姿前傾、後仰、左右倒斜。當心存正念而坐,觀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儀之相。
4、卧如弓
「非時不卧,為調攝身心,或暫時的卧,則右晏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兒卧也。」
※李叔同的出家之路:從富家子弟到弘一法師
※佛教戒律從何而來,必須吃齋和戒煙酒賭博嗎?
※靜心養身:默養氣,瞑養血,睡養精,靜養神
TAG:佛教人生 |
※有些事情躲也躲不掉的,感情不是說放下就放下的,放不下又能怎樣
※感情中真正的放下,是曾經的那些對不起,早已輕得讓你終於想不起
※背不動的就放下,傷不起的要看淡,想不通的就不想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背不動的,要放下,傷不起的,要看淡,想不通的,可以不想
※明知你不愛,卻還是捨不得放下
※人生如茶何必糾結?不過是屈伸,不過是浮沉,不過是拿起與放下
※爸爸,我再也不調皮了,能不能把我放下來
※過去的事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
※不肯放下只有消失,得不到你想要的,就珍惜你所得的
※哭了放下,不哭才抱嗎?你確定你不是後媽
※放下不易,卻非不能
※只有放下了過去,未來才能過得去啊!
※認真不執著,放下不放棄!
※MV 比我幸福:一聽就會心痛,不是不愛了,是還沒有放下
※認真不執著,放下不放棄
※我視為生命的愛情結束了 放不下卻又不得不放下
※也許看了這個故事,你就能放下你愛的卻不愛你的
※放下心中的「怕」,才能不悔
※放下放不下的人,未來才有可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