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穿板甲也不怕!最強的戰場用劍:手半劍
16世紀的西班牙戰士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1492-1584)是第一批墨西哥征服者。在他後來寫下的《征服新西班牙信史》中,記載了手半劍在面對土著印第安人時的犀利以及劍士們高超的技藝。「兩西班牙里見方的田野上鋪滿青草般密集的武士,而我們才四百人,並且許多是傷病員。」
當時,參戰的印第安人(特拉斯卡拉人)足足有五萬人,是西班牙人的一百多倍。戰前,手持手半劍的西班牙戰士表示要「直戳敵人的心臟,不讓他們像上次那樣靠近」。在戰鬥中,印第安人的箭矢猶如冰雹,而西班牙劍士們也兌現了「凡是用刀劍靠近我們的我們就用劍把他們擊退,使他們無法像上次那樣近前」的承諾。不過,印第安人畢竟人多勢眾,隨著時間的推移,西班牙人開始支撐不住了,最後也是手半劍劍士力挽狂瀾。
「只見我們的方陣馬上要被衝散,無論是科爾斯克還是其他指揮官的呼喊都不起作用,一大群印第安人向我們撲了過來,而我們只用手中的劍就把他們擊退,總算恢復了原先的隊形」最後,由於三個統領被俘虜,一個重要頭領被打死,特拉斯卡拉人撤退了。而在這場戰鬥中,西班牙人只戰死了一位士兵。毫無疑問,這場戰鬥中手半劍大放異彩。在與披甲率低下,也沒有嚴密戰鬥隊形的印第安人對戰時,手半劍可謂所向披靡,那麼與有著同等文明,裝備良好的歐洲對手對戰的時候,手半劍表現如何呢?
擊劍書中的半劍打法
文藝復興武器藝術協會的主席約翰·克萊門茨(JohnClements)博士是研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武術的權威。他曾經根據文藝復興時代武術大師塔爾哈弗爾(Talhoffer)的戰鬥手稿(原件藏於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復原演練過不著甲和著全身板甲狀態下手持手半劍的格鬥。在對付著甲對手時,當時的人普遍採用一種「半劍打法」(當時手半劍劍刃的後30厘米,也就是強刃部分,往往不開刃,所以能手握半劍刺擊板甲的縫隙,比如下陰或者膝蓋下方或者鎖甲部分,因此被稱為「半劍打法」);或者使用配重球砸擊,從而打出鈍器效果。
擊劍書中的配重球打法
在演練中,博士的對手頭部被砸中,感到「衝擊力貫穿盔甲,穿透全身」,感到「反胃想吐」。不過在實戰中,戰士們往往要排成緊密隊形,用戚繼光的說法就是「轉手皆難,豈容左右跳動」。毫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再高超的劍術也無法發揮出來,因此在戰場上,劍士們通常有兩個選擇,或像德意志雙手劍士那樣雙手持劍,著全身板甲;或由於性價比的關係,像西班牙蘭多武士那樣攜帶盾牌。在15世紀的戰場上,西班牙蘭多武士手中的手半劍一直有著不俗的表現。
西班牙蘭多劍盾手(左)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陣斬奧斯曼帝國宰相:宣告馬穆魯克王朝覆滅的瑞達利亞之戰
※從古羅馬帝國打到大英帝國的最悠久古代軍制:民兵制
※練好基本功就能玩「一擊必殺」,淺談日本劍道學習要領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手半劍為何能成為歐洲騎士手中的萬金油,它到底如何破板甲的?
※歐洲劍術也有套路:圖解手半劍十一式劍招
※冷兵器時代,中世紀的遺產——手半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