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日本野太刀強多了!花紋鋼版復刻德國雙手劍鑒賞
在14-15世紀的歐洲,盛行著一種巨大的雙手劍,這種劍在當時有很多種叫法,比如「兩手劍」(double-han-der)和「雙手劍」(both-hander),現在稱之為Zweihander。這種雙手劍主要是德意志僱傭兵(Landsknechts)中的精銳——都卜勒劍士(Dopplesoldners)(都卜勒為音譯,意為拿雙倍工資的士兵)所用,所以又被稱為德國雙手劍。
德國雙手劍一般長150至170厘米,最長的甚至達到180厘米。重量在2.9至4.6公斤之間。這樣的長度顯然無法插入任何劍鞘,並且從流傳下來的劍和畫像來看,其也是沒有劍鞘的。有歷史學家指出,德國雙手劍(Zweih?nder)太巨大了,士兵一般不佩帶在身上,平時用羊皮革包裹劍身,放在馬車裡,到戰鬥時才拿出來。這麼長的劍扛在肩上最方便了,因此劍柄前一段與肩膀接觸的地方有皮革包裹。但到了16世紀,雙手劍也逐漸變成一種強大武力力量的象徵,更多時候只出現在儀式典禮和閱兵式上了。
博物館中的德國雙手劍
這種德國雙手劍(Zweih?nder)有兩重護手,這代表有兩種握距。握在大護手後面就可以像普通長劍一般揮舞。加大握距,一隻手握在小護手後面則更靈巧,可以用長矛一類的招數。德國雙手劍有一小部分劍身呈波浪狀,被稱為焰型劍(Zweihande Flamberge)。德文直譯是「火焰般的劍刃」。有人誤認為波浪狀的設計能造成更致命的創傷。但實際上在劈砍中並不比直刃劍有更大的優勢。這種焰型劍並不是戰場上的制式武器,而是在德意志的法庭和宮廷中的武士所持,更多的是作為儀仗器來顯示權威。
雙手劍要比長矛更加沉重,且長度也更短,在這就導致在對抗長矛時處於劣勢,對抗劍盾手時也更容易被近身。這對用劍者的要求就很高,所以在神聖羅馬僱傭兵的編製中,使用德國雙手劍(Zweih?nder)的都卜勒劍士(Dopplesoldners)是領雙倍軍餉的。即便如此,在戰場上,都卜勒劍士也並不是作為單獨的建制而存在。使用德國雙手劍(Zweih?nder)的都卜勒劍士(Dopplesoldners)在戰場上是與其他兵種混編的,早期與其混編的有戟兵和長矛手,後期還加入了大量的火繩槍手。在攻擊陣型中,都卜勒劍士(Dopplesoldners)通常在四方陣的兩端。他們使用雙手劍打斷敵人的矛,在敵人的陣線中打開缺口,並帶領後面的士兵將之擴大。在防禦態勢下,軍團長會命令大家排成「刺蝟陣型(Igel)」。這種陣圓的或方的都可以,最外層長矛兵,第二層是持長戟和雙手劍的老兵,第三層火繩槍兵。長矛兵將矛持平,抵擋騎兵,第二層負責堵住缺口,並協調隊形,給火繩槍讓出射擊空間。
其實這種雙手巨劍其實最早是瑞士人使用的,但是瑞士僱傭兵因為價格原因,在15世紀已經普遍使用瑞士長戟,而雙手巨劍在德國和義大利盛行開了。德國精湛的武器鍛造工藝,使得德國重型巨劍成為了雙手劍最高的工藝水平代表,也成就了都卜勒劍士的赫赫威名。
不過由於沒有雙手劍的「劍譜」流傳下來,因此歷史上的武士到底如何舞劍的,人們也無從考究,但是也有不少人試圖復原這種雙手巨劍的用法,也有一些國內外的刀劍廠商推出了復原的版本。下面就這樣一把復原雙手劍。
這把復刻的更加實用的直刃德國雙手劍全長為170.4厘米,劍刃長93.6厘米,劍刃寬為4.2厘米,刃厚1.3厘米,重心在護手前18厘米,全劍重量為4380克,基本符合史實武器的形制、尺寸與重量。這個重量作為雙手武器來說也不算輕了,所以重心的要求就十分重要,不然即便是雙手握持揮舞,也會覺得吃力,導致速度太慢或是用力前兆明顯,讓對手更容易躲閃或是抓住破綻進行攻擊。
相對於與其長度接近的日本野太刀,這種德國雙手劍感覺更有優勢。因為變換握距後德國雙手劍揮舞起來更加省力,這麼長的直刃劍可以兼做矛用。
這把劍的刃材,與歷史上的實物可能有所不同,是摺疊鍛打花紋鋼。歐洲人說的"大馬士革鋼"、俄國人說的"布拉特鋼",以及古時由波斯、罽賓(今克什米爾)傳入中國的鑌鐵都屬於花紋鋼。最早的花紋鋼是由於冶鐵工藝水平較低,導致冶煉出來的金屬鋼製不勻,需要反覆摺疊鍛打排除雜質,鋼質因為不勻摺疊鍛打後會形成花紋。但是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冶煉出來的鋼質也愈來愈好,需要反覆鍛打來形成的花紋也比較不明顯了。但用作刀劍的鋼鐵,有兩個基本屬性,一是硬度,一是韌度,硬度就是這把刀能夠切割多硬的東西,韌性是材料受多大能量衝擊而不斷裂的能力。可是這兩種屬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互反的,鋼鐵裡面含碳量越高,硬度就越高,打造出來的刀越銳利,但是也越脆,很可能一碰到硬的東西就崩口了;而含碳量低的熟鐵,韌度很高,打造出來的刀不容易崩壞,甚至可以彎曲到一個程度也不會折斷,但是沒什麼硬度,切割不了比較硬的東西。如何讓刀劍兼顧任性和硬度,一直是刀劍匠人們不斷追求的終極問題。
解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刀劍匠人們把鋼和熟鐵一層一層細密地打在一起,這樣打出來的刀就兼有高碳鋼的鋒利,和熟鐵的韌度,並且形成了這樣細密的花紋。花紋鋼大概因為兩種鋼摺疊鍛打更容易在刃部產生微鋸齒,所以花紋鋼的鋒利度和保持性要比一般的刃材更好一點。
不過因為花紋鋼是兩種含碳量不同的鋼摺疊鍛打而成,所以用哪兩種鋼來進行摺疊鍛打非常重要。如果用兩種相對含碳量都很低的鋼材鍛打,由於硬度都不高,加工起來顯然更加容易,鍛打出來後從花紋上看也並無什麼差別。市面上很多廉價的機器鍛打花紋鋼性能還不如全鋼的,這就導致市面上花紋鋼魚龍混雜,相互之間價格差距很大。
德國雙手劍的護手除了弧形的橫擋以外,大都側面還有兩個半圓形的護手,可以更好地無死角保護手部,在必要時也可以作為把手握持。因為刀匠本身並不擅長做西式刀劍,導致護手做的並沒有存世的德國雙手劍的護手那麼精美,但是從功能角度來說,是符合實戰需求的。
整把劍是一體鍛打的,沒有焊接,由於只是拿來收藏,出於安全考慮整把劍並沒有開刃。不然這麼長的大劍,又沒有劍鞘,開刃的話擺放在屋內不小心碰到就太容易傷到人了。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西漢淮南王劉安:不好好做豆腐,卻一心謀反!
※為什麼戰錘是古代戰士的最後一件武器?
※「萬里殺倭戚老虎」:戚繼光的威名到底是怎麼打出來的?
※「八賢王」的原型,除了愛民如子也野心勃勃
※吹得神乎其神的朝鮮龜船,在壬辰倭亂中根本沒什麼卵用?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