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期望眾生都成善人

期望眾生都成善人

期望眾生都成善人



天道與人道是相通的,相互感應。道教認為,一切存在於這個社會之中的東西,都會有相應的神靈存在,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有神靈監督。「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所以,我們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應該做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人,內不怍於心」。我們應清晰地認識到禍與福的本質。禍與福不是由我們自身之外的人、事、物造成的,而是從我們對待人、事、物的身、心、口而得來的。當我們心平氣和地用善的態度、言語和行動對待人、事、物時,我們的身心就會開朗,也就自然會得到吉神的護佑賜予善報;當我們用惡的態度、言語和行動對待人、事、物時,我們的身心就煩悶,吉神自然就會遠去,就會遭到懲罰或災禍的惡報。

期望眾生都成善人



在生活中,如果細心觀察、體會,不難發現,我們怎樣付出就會怎樣得到,所能夠得到的,永遠都只是我們自己所付出的。但當付出與得到相差甚遠時,我們會感覺不公,會思考,為什麼一些人做了善事沒有得到善報,卻換來的是惡報呢?為什麼一些人做了惡事沒有得到惡報,卻總是善報相隨呢?《感應篇》告訴世人:「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期望眾生都成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一些人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怨恨和抱怨。比如,抱怨別人不夠真誠,抱怨別人不夠善良,抱怨別人吝嗇等等。在這些抱怨聲中,我們卻始終沒有認真地想想,自己是否有錯?我們的心態是否正確?我們自己是否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為此,祖師爺給世人留下了正己化人的法寶。所謂正己化人,就是要我們端正自己的身、心、口,去除邪思雜念,以身作則。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以善心、誠信去對待一切,以恩德回報一切。不管對方是善或不善,是守信還是不守信,是對自己德還是對自己怨,我們都應以善待之。這樣,就會使更多人享受善的福報,並慢慢去引導感化他人。長此以往,我們的社會也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成為真正的人間天堂。

期望眾生都成善人



在生活中遇到種種問題,我們應該從長計議,不計較一時的得與失、成與敗。在與別人來往時,這個人也許現在虧欠了你,但說不定將來會回報你。如果別人得罪了你,你就當成一種磨鍊和考驗。事實上,生活在社會中,也有很多人曾經給過我們恩惠。比如,小時候有父母的照顧,進入社會有朋友、同事的幫助等等。所以,在照顧別人的時候,不要老是想著回報。在這裡得不到回報,或許是因為曾經虧欠,也說不定將在另一些方面收穫更多。在對待怨敵的態度上,如果能夠做到以德報怨,就好像一顆石頭丟進水裡,漣漪將會慢慢向外擴張,最後整個社會都將充滿信任與和諧的氣氛。

衷心期望眾生都能成為善人。「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元旦」的由來與故事
勤修心性,多做善事
拜師怎樣辨別真偽?
養護生命的七層境界!
真正有實力的人何須炫耀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眾生皆有佛性, 人人皆可成佛。
一切眾生皆能成佛
凡喜歡放生的人,都是大菩薩——放生就是度化眾生
成就眾生的菩薩行者
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眾生本來是佛,成佛之後是否會變回眾生呢?
人生大舞台,眾生皆奔忙
眾生本來是佛,成佛後是否會變回眾生呢?
修行人是先度眾生好,還是先成佛好?
凈空老法師:你這一生吃多少眾生肉,你將來生生世世必定要償還
佛曰:「眾生皆苦」 人生為何諸多不幸
往生、成佛、度眾生,皆緣彌陀本願力
成熟就是快樂自己,愉悅眾生
這場法會成就的眾生,遠遠超過地球的人類啊!
鬼月你願施捨救度無邊苦難眾生嗎,一人行善全家增福,?共浴佛光!
九種比喻,告訴你眾生都可以成佛
人生是一場觀光,見眾生見本身
日本和尚成世界上最幸福的和尚,喝酒吃肉娶妻生子靠化妝普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