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的房子:沉默的裝置
2017
雞
年
大
吉
哲 學 園 恭 祝
維特根斯坦的房子:沉默的裝置
by 方振寧
對於不可言說之物必須保持沉默。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位於維也納庫托芒大街的「維特根斯坦的房子」
我雖然有多本關於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的畫冊和書,但是只有兩本屬於啟蒙讀物。
一本是商務印書館1984年7月出版的《回憶維特根斯坦》,這是由維特根斯坦的學生和弟子諾曼·馬爾康姆(Norman Malcolm)所寫的一本小冊子,只有100多頁,容易讀,好記。這本書之所以成為研究維特根斯坦的第一手材料,就是因為它真實而且具體地介紹了維特根斯坦從1938年9月到1951年逝世時為止的工作和生活上的細節,當然沒有對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思想做系統介紹,其實在維特根斯坦和馬爾康姆的聊天中,已經不斷閃爍著思想的火花,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只要是一星半點就感覺是終生獲益了。
另一本是5年之後,我在東京池袋的藝術書店裡發現一本藝術雜誌《ARTVIVANT》的專輯是「維特根斯坦的建築」。起初,我並不知道維特根斯坦做過建築,以為是德語圈裡的同名人,翻閱雜誌之後才知道就是哲學家維特根斯坦,這讓我吃驚。我抱著極大的好奇閱讀了這本專輯,也是啟蒙了我對維特根斯坦建築的認識,由於這本書的啟示,2000年6月的夏天,我決定尋找位於維也納庫托芒大街的「維特根斯坦的房子」,這也是他一生中設計的唯一一座住宅。
有趣的是,一位非建築師設計的房子,一位沒有建築師執業許可證的哲學家,一位處於精神危機的人所設計的房子,為什麼會成為20世紀建築史上的傑作?成為學者們不斷研究的對象?從我不斷買到的關於這座房子的研究著作,可以看到這座房子對世界建築史和思想史的貢獻。人們之所以還在不斷地發表論文和出版著作,就是因為還有眾多未被發現的細節和密碼。
儘管這座房子非常有名,但是也沒有見過有多少建築師受到它的影響。那它到底在哪個層面上有價值?它是建築的、數學的還是哲學的?這就成為思考的原點。
誰來住?
一般我們都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論證維特根斯坦的哲學,那麼評價這座房子應該從哪個角度呢?如果從建築學的角度,它顯然是一個無法推廣的個案,因為連房子的甲方,也就是他的姐姐Herimine都覺得這是一座不適合居住的房子,它冰冷,似乎缺少作為住宅必要的溫馨和設備。但是維特根斯坦的姐姐也不得不承認:「他弟弟路德維希設計的每一個門、窗,暖氣,都好像是優雅的精密儀器。並有著永不倦怠的能量,在確保每件事的完成度上,所有細節都落實得無可挑剔。」其實,他姐姐對這座房子懷有複雜的心情。她說:「雖然我很喜歡這座房子,但我知道我不想也不能自己住在這,它似乎是一座讓神居住的殿堂,而不是我這樣小小凡人的棲身之所。一開始我甚至需要克服內心的小小恐懼和不安,對這座房子的內在邏輯的不安,我把它稱之為完美性和紀念碑性。」
最終,他姐姐Herimine還是沒有住進去,但維特根斯坦的另一個姐姐Gretl搬進去住了,剛好她喜歡這種完美性。這個姐姐就是著名分離派畫家克利姆特為她畫像的那張名作上的人物原型。
看著維特根斯坦的房子,我們好像還能聽到鎖匠戰戰兢兢地問路德維希:「先生,一毫米的差距真的這麼重要嗎?」而路德維希會用斬釘截鐵的聲音打斷他:「是的!」事實上,按照維特根斯坦的性格,半毫米的差距就是很重要的。
維特根斯坦對精確的執迷,也許來自兩個方面:首先,他早年是對設計飛機有興趣,曾在柏林的工業大學學習航空力學,22歲時就獲得了飛機發動機的一些專利。看著那些精緻的機械圖紙,建築圖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了。其次就是他把建築當作數學幾何題來做,任何一處局部的錯誤都會讓結果遠離預設。
像其他任何國家一樣,沒有建築師執照的人的設計缺少合法性,儘管設計「維特根斯坦的房子」是來自維特根斯坦姐姐的委託,但還是找了一位當時維也納有名的建築師阿道夫·路斯(AdolfLoos)的弟子伊格爾曼(Engelmann)做助手,並以他的名字報批。後來有人問伊格爾曼這房子是誰設計的,他說:「建築師是他而不是我,雖然平面圖紙在他進入項目前已經弄好了,但我覺得最後的成果是他的作品,不是我的。」
維特根斯坦在初稿上提出的概念很明確:房間的大小以及牆與地磚的安排要保持在一個恰當的和諧中,在顏色的選擇上也考慮了透明性與謹慎性,材料上考慮了耐用性的。維特根斯坦設計的結果,最終是用純凈和清晰打造了房子的美麗。
分離派藝術家克里姆特所繪的維特根斯坦的姐姐
對裝飾的抑制
從外表上看,貌似路斯的作品。路斯認為,對裝飾的抑制是對激情的有效調節。當然我們不排除維特根斯坦受到路斯的影響,因為本來他們就是好友,自然對建築都持有先鋒性的看法。有人認為,維特根斯坦放棄了所有裝飾,是因為他遵循著密友阿道夫·路斯的原則:「完美只是美,建築以及它的建造過程,可能是不完美的,所以不會是美的。」那麼維特根斯坦的放棄是因為遵循路斯嗎?我以為這是不值得推敲的理由,了解維特根斯坦的秉性,就知道這純屬巧合。
維特根斯坦出身大富家庭,對財富的理解自有其哲學味道,他在父親去世之後得到一大筆財產,可是他從「一戰」戰場回來之後,就把這些財產散捐各處,分文沒留。從此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從遺留下來的一些維特根斯坦的照片可以看出,維特根斯坦從英俊的少年到衣冠不整的中老年,是一個鮮明的對照。維特根斯坦全部的家當,就是一張床、一張桌子、幾把帆布靠椅和一個存放手稿的保險箱。任何一件裝飾品都要從他的周圍拿走。如此一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維特根斯坦的房子看上去是那樣的光禿禿。這並非他要遵循極簡的風格——他的設計與風格毫無關係,而是僅僅不能容忍有多餘的東西——一如他的哲學主張。所以他設計了房子但沒有窗帘,有大堂但沒有地毯,有燈泡卻省去了燈繩。
維特根斯坦用窗戶來展示力量而不是牆。這座簡樸的白色建築的體塊和比例之所以顯得和諧和高雅,因為它的造型是對古建築型的簡化,這種說法的根據是在研究了維特根斯坦設計該房子的初期草圖和素描得來的。從外部我們看不到窗戶和門有上升的趨勢,但是走進室內之後,那些垂直向上的趨勢非常顯著,這讓我猜想維特根斯坦是否受到英國建築家麥金托什(Mackintosh)的影響——因為這座房子中修長垂直的鐵制門窗框架,實在是太像麥金托什的感覺了。維特根斯坦為了強調垂直走向,把所有橫向的線都儘可能壓到最低狀態,這房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力量與緊湊。
但這只是一種靠直覺獲得的感受,真正的秘密潛藏在建築的每一個細部,這些細部揭示了維特根斯坦無所不在的驚人的非妥協精神。這座房子用建築語言詮釋了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思想,那就是一種清晰、簡單的模式。維特根斯坦對細節特別關注,光設計門把手和暖氣就花了一年時間。
門和窗,是走進這座房子之後給我最初的印象。我發現,維特根斯坦已經在理論上將窗和門之間划了等號,讓窗有門的功能,讓門兼有窗的功能,從而模糊了兩者之間的界限。當我們並列觀看窗和門的時候,全部是等距等比例的分割,而在這些分割中有著數學幾何的排列和組合。
維特根斯坦的房子並不是中軸對稱的設計,但是走進正門之後,兩旁井然對稱向上的廊柱和大堂正方形的空間,一下子整合和規範了你的視線。從平面圖上我們可以發現,大堂實際上是兩個正方形的疊加,也就是樓梯呈現著正方形是整個大堂這個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這種等比例的分割在整個房子中如同系統一樣的存在。
如果我們把大堂分為16個正方形,那麼就可以發現在這個空間中12個柱子是以三種尺寸出現的,他們分別是1︰2︰4的尺度。雖然房間邊緣的地磚排布與中間的排布不一樣,整個地磚格子還是給人以非常規律的秩序感。有的地方沒有鋪地磚,比如,是為了調整因為暖氣的存在而破壞掉的規律,地磚一直保持完整被切割。四個空間內鋪地磚的比例構成了一種律動,分別為:5︰7,5︰9,4︰5,5︰8(其中4︰5還是︰8的二分之一)。維特根斯坦利用客廳里地磚的排布來延伸空間感,連接入口和大廳之間的門廳是正方形的,地磚的線條將正方形引向大廳。這個用於連接的門廳是進入大廳之前的一種儀式。
維特根斯坦只會在很少的地方不遵循原有的嚴格的秩序,比如客人進門上樓梯後,要通過一段小路然後從右邊的金屬門進入客廳。他在右側裝了一塊寬一些的地磚,使人上樓梯後就被隱約地向右邊引導。
從地下室到一樓的樓梯扶手設計,維特根斯坦採用了一種木質扶手,看上去比較傳統,這是一種19世紀末以來就被廣泛採用的一種實用的扶手樣式,一片薄鐵片用來連接扶手和牆,一段角度恰到好處的圓柱形鐵把用來將薄鐵和扶手連接。這種模型可以在許多房子和所謂的簡單公寓式房子里找到,最有趣的是維特根斯坦對此做了小小改動以滿足他的需要。木質的扶手是從牆裡伸出來,一直延伸到需要停止的地方,或許是因為它從牆裡出來,而也同樣消失在牆中。維特根斯坦的目的是更加強調線條的感覺,當一個人上樓梯時,那種抓扶感與向上延伸感並存的感覺。完美的曲線與樓梯銳利的線條形成對比。要完成這樣的扶手,花費相當可觀。從「開始於牆」到「結束於牆」,整個是一段有機線條,木頭的彎曲程度跟牆線以及樓梯線的彎曲程度是平行的。當向上攀登的時,所有的台階與曲線都是對位呈一條線上升的。
維特根斯坦的房子」內部的大堂
維特根斯坦的房子」內部的大堂
所有的事情決定了其他事情
在維特根斯坦的建築觀里,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事情決定了其他事情。建築上所有的細節都和其他的部位有關。即便維特根斯坦在樓梯扶手和門廳的設計上源於傳統式樣,最終他還是使之發展成了全新的、自己的建築語言。就像他在哲學著作中所說的,一個人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讀書,從任何時候開始接近思想的本質,接近他自身道路的本質。
我爬到屋頂的陽台,發現屋檐沒有排水溝,屋頂邊緣也被最小化。維特根斯坦是通過建築的過渡來表達多種意思,不是通過經典的處理方式,即在柱子上加東西來達到延伸的目的,而是通過做減法來實現。我們看到柱子和天頂接觸的部分有退讓,那種三級遞減式的退讓,是因為要和承重梁接軌同時也在視覺上削弱了柱子帶來的體量感。
房子的結構由12根鋼筋水泥、夯水泥或磚制的柱子構成。但在承重結構里它們不是均等的。除了中間兩個獨立的柱子,其他的都呈現為柱子的一部分(壁柱或角柱),給大廳一種很強的秩序感。這種「新的」建築結構(從12個完整的柱子演化來)使原本就很幾何的大廳從自身上更加完善。在這裡,這些壁柱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外觀,而是一種建築元素。
對於隱私,維特根斯坦建立了一種新的尺度。這不是品味的問題,而是態度。這種態度體現在他對獨立房間的處理、空間的緊密交織,以及對材料、顏色等細節的把握上。維特根斯坦說他的興趣不在於架構建築,而在於向我自己展示所有可能建築的基礎。
儘管我們把這座房子奉為建築的經典之作,然而維特根斯坦本人卻對這座建築的本質並不滿意,他認為,一切偉大的藝術是充滿著人間最原始的衝動,這種根原的生命來自野生,而他自己則承認,這座她姐姐委託給他的設計,只是有著敏銳的感覺和良好作風的產物,既是一件有著偉大理解的產物,但也缺少野生的生命,缺少健康,因此只不過是一件溫室植物。
我覺得真正理解這座房子的人是少之又少,我們只是朦朧地感覺這是一座非同尋常的房子,對於那些不可言說的部分,我們必須保持沉默。
合作請加微信:iwish89
※藝術家們為什麼對維特根斯坦如此著迷呢?
※哲學家的年夜飯—2017 雞年除夕夜實況轉播
※愛走路的哲學家尼采告訴你,邁開腳步和心靈對話,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以色列的戰爭宿命
※香港四學者 「宗教與科學」 對談
TAG:哲學園 |
※裝置的空間與繪畫的世界「索爾·勒維特與張曉剛」
※「賽羅奧特曼」黑暗洛普斯的自曝裝置太強悍,貝吉塔都要遜色三分
※綻開的蒲公英:阿富汗人發明的奇特掃雷裝置
※秘境對決紅色卡牌 阿爾維斯修理裝置屬性介紹
※神秘的約櫃:古夫金字塔的頂部是發電裝置?
※掃雷坦克就是裝有清除地雷裝置的坦克,用於戰場上排雷開路任務
※藝術不需要翻譯:瑪塔·米努吉的行為裝置
※關於與俄羅斯形成了網路安全裝置,以防止黑客,特朗普鳴叫
※克羅斯,皇馬中場的精確制導裝置
※虛擬現實裝置:聖尤斯特歇斯教堂的「天堂拱頂」
※新建房子屋頂的圓帽子裝置,原來有那麼大的用處,還特環保!
※蘇聯真敢想,一特殊裝置把坦克打造成海上鋼製裝甲怪獸
※鋼鐵俠的胸口為什麼要裝一個發光的裝置?
※達沃斯論壇加裝無人機干擾裝置,防恐襲和 狗仔
※裝甲掃雷車特指裝有清除地雷裝置的裝甲車輛
※海德格爾與裝置藝術
※曼徹斯特恐襲案爆炸裝置曝光
※幻境:凡爾賽宮裡的空間裝置藝術作品
※使用泥土做成的普通盆子,其實是一種特別的發電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