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由量體溫想到的:人的體溫就是37℃嗎?

由量體溫想到的:人的體溫就是37℃嗎?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你說,這麼簡單的問題,連小孩兒都知道是37攝氏度(98.6華氏度)。

那你知道37攝氏度是怎麼來的嗎?

由量體溫想到的:人的體溫就是37℃嗎?

19世紀初,一個名叫Carl Wunderlich 的德國醫生,在測量了25000人的體溫後,得出人體標準體溫為37攝氏度的結論。這樣的「大數據」研究,應該是非常準確的吧。

其實不然。他當時用的體溫計十分笨重,長達12英寸(約30厘米),後人用他的體溫計測量時發現比標準體溫計有高出兩攝氏度的誤差。而且他測量的是腋下體溫,而我們現在測量一般是舌下溫度。

現代研究進一步發現,只有8% 的人正常體溫(舌下)在37度,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的正常體溫不在37度,雖然最後得出的人體平均體溫為36.8度,離Wunderlich 的測量相差不遠,但對於個體而言,體溫的差異是很大的。

人體體溫還有許多微妙之處。比如,肛門體溫一般比舌下體溫高,而腋下體溫一般比舌下體溫低。人體一天的體溫會隨著生理時鐘而波動,一般早上體溫比下午或晚上體溫低半度作用。體溫也會隨著睡眠,女性生理周期,鍛煉,飢餓程度等而變化。

看似簡單的體溫問題,不簡單。


試錯 ,是醫學進步的最真實寫照

醫學是一門不完善的科學, 它的演變過程不是直線型的,而有很多彎曲甚至反覆。試錯 (trial and error),是醫學進步的最真實寫照。

拿高血壓這個最常見的疾病來說,對高血壓的定義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如果你生活在20世紀初期,那時普遍的認識是血壓升高是隨著年齡增長的正常狀態,收縮壓(高的那個數字)應該是年齡加100,也就是說一個60歲的人,高壓正常應該是160。

由量體溫想到的:人的體溫就是37℃嗎?

雖然陸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血壓高的危害,但直到1950年代美國的Framingham 研究顯示了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醫學界才開始認真地把高血壓作為疾病來看。

1957年,美國根據Framingham 研究結果,首次將高血壓定義為血壓高於160 /95(高壓/低壓)。

之後高血壓的標準又更新換代了好幾次。

美國專業協會JNC 2003 公布的高血壓標準中把 140/90 以上定位高血壓,把高壓130-139/低壓80-89之間定為 高血壓前期(pre-hypertension)。

2014年JNC 更新了高血壓標準,放寬了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治療到150/90。 這個放寬的準則在當時就有些爭議。

2015年,大型的臨床試驗 Sprint Trial 結果公布,發現更加嚴格的血壓控制 (高壓控制在120 以下)與標準的血壓控制 (高壓140 以下)相比,明顯降低了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衰和死亡的機率。 這個研究在進行了平均3年多的隨訪後由於發現這個驚人的差別結果的而提前結束。隨著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下一代指南對高血壓的定義和治療切點很可能發生變化。

簡單的高血壓,也不簡單。

西醫有很長一段時間推崇的是憑經驗而認可結論 (Eminence-based medicine)。一個有威望的,聰明的,有經驗的醫生說的話,一定是正確的。行醫的標準建立在觀點、傳統、直覺、偏見和許多心理學的圈套上,這樣的觀念使得推翻已定標準十分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可怕的療法在歷史上曾被視為標準治療方案:比如用腦葉切除術 (通俗的說就是把大腦切掉一部分)來治療精神疾病,放血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甚至連水銀這樣劇毒的物質也曾被做為藥物。


循證醫學,從何而來

循證醫學 (Evidence-based medicine), 也就是憑證據來推結論,在近半個世紀才慢慢被認可和應用。而作為循證醫學的代表——隨機對照試驗——進入醫學界才不過30多年。

循證醫學,可以說是醫學進程科學化的一場革命,隨著電腦和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很多以前無法研究統計的問題能夠得到解答,而這些臨床實驗,也讓人們意識到,以前很多想之理所當然的結論有可能是錯誤的。

比如在心肌梗塞後,容易產生心律紊亂,醫學界很長時間以來理所當然的認為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會減少心肌梗塞後的併發症,對病人有好處。直到一個叫 CAST的臨床對照試驗, 證實了與直覺相反的結論:給病人在心肌梗塞後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不僅沒有使這些病人恢復的更好,反而增加了死亡率。這個結果使醫學界大為震驚,也說明了即使再符合直覺的理論也需要試驗來驗證。

人類對人體和生命的探究從未停歇。從一開始對人體內部結構的解刨——最感官的認識,到顯微鏡的發明讓我們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觀結構和細胞,到再精細的細胞內結構:蛋白質,DNA, 基因工程……生命的奧妙在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努力下慢慢揭開,而醫學就是它的最好見證和獲益者。

未知永遠存在。有些是我們能想到的,有些是我們都想不到的。對於醫學這個不完善的科學分支來說,在合理的理論基礎上嘗試新的療法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有人認為自己不可能錯或沒有繼續求知的動力,那才是很可怕的事情。

作者介紹:冰球,美國耶魯大學臨床醫學博士(MD)和工商管理碩士(MBA)。現在美國排名前三的教學醫院做內科醫生和醫院管理。

本公眾號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所發文章均為作者原創,並授權發表於頭條號「健康不是鬧著玩兒」。歡迎讀者轉發給朋友或朋友圈。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眾號,媒體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盜用。聯繫我們,請發信到hi@jiankangkp.com。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不是鬧著玩兒 的精彩文章:

冬季感冒,必須要去看醫生嗎?
在美國看病到底有多貴?
警惕中介陷阱,海外醫療請三思而後行
面對五花八門的治療方案,如何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
中國的葯貴?那是因為你沒去過美國。

TAG:健康不是鬧著玩兒 |

您可能感興趣

量體溫的時候,體溫計到底應該夾多久?
給寶寶量體溫的正確姿勢,好體溫計就該這樣!
溫度計斷在3歲寶寶體內,量體溫這種技術活你真會?
這個測量體溫的誤區讓寶寶「低溫」兩個月!
20句最養人的俗話: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僅需129元,小米又一新寵推出,測量體溫不再等
這個測量體溫的誤區讓寶寶「低溫」兩個月
準確數值,這樣給孩子測量體溫,才可以獲得哦!
有沒有可能,人類進化的最終形態就是能量體?
如何正確量體溫?
寶寶一天中什麼時候體溫最高?什麼時候測量體溫最準確?
當寶寶發燒時,這4種為寶寶測量體溫的方法,幫你準確快速量體溫
【設計博聞】對準額頭即可測量體溫的智能體溫計
狗狗生病後,在它的屁股上測量體溫,這銷魂的表情真是戲精啊!
給寶寶量體溫,除了不能用水銀溫度計,還有這些事情你要知道!
這款智能體溫貼一出就被爸媽哄搶,給寶寶量體溫再也不是難事!
植物也能量體溫!你要怎麼測?
寶寶是否發燒了,測量體溫來判斷——測時扶著孩子的手臂3~5分
寶寶是否發燒了,測量體溫來判斷——測時扶著孩子的手臂3-5分